学术投稿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投稿须知

关键词:杂志
摘要: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致敏树突状细胞抗乳腺癌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负载肿瘤抗原DC诱导的CTLs对乳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 以负载肿瘤细胞抗原的DCs体外诱导CTLs,用ELISA法检测IFN-γ和IL-12的表达水平,用LDH法检测CTL对乳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 负载肿瘤抗原DC组IFN-γ和IL-12的浓度高于未致敏DC组、抗原组及单核细胞对照组(P<0.05),且负载抗原DC组所刺激的CTLs的杀伤作用也强于未致敏DC组、抗原组及单个核细胞组(P<0.01)及对照的HT-29组(P<0.01).结论 采用乳腺癌细胞冻融抗原体外致敏DC,诱导产生肿瘤抗原特异性CTLs具有显著的抑瘤效应,实验证明致敏DC治疗乳腺癌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有望成为乳腺癌免疫治疗的新疗法.

    作者:黄宏思;黄卫彤;秦静英;黄衍强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白花蛇舌草乙醇提取物对肺腺癌A549/DDP细胞的耐药逆转及其机制

    目的 探讨白花蛇舌草乙醇提取物在体外对肺腺癌A549/DDP细胞株的耐药逆转作用及对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表达的影响.方法 MTT法测定白花蛇舌草乙醇提取物对A549/DDP细胞耐药的逆转作用;半定量RT-PCR和WesternBlot分别检测肿瘤细胞MRP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白花蛇舌草乙醇提取物使A549/DDP细胞对DDP的耐药倍数由10.294下降至5.586;并显著降低A549/DDPMRP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论 白花蛇舌草乙醇提取物可以部分逆转肺腺癌A549/DDP细胞对DDP的耐药;其逆转作用可能通过降低细胞MRP的表达来实现.

    作者:高宝安;陈世雄;邓红艳;杨俊;黄骥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6种舌苔颜色数据的三维分布特征的描述

    目的 探讨不同苔色颜色数据在三维空间中的分布特征.方法 由临床医生选取苔色样本的数据,从262例数字舌图中获得薄白苔数据326个,白苔数据362个,厚白苔数据161个,厚浅黄苔数据24个,灰黄黑苔数据42个,黑苔数据8个.在CIELAB颜色空间以及由CIELAB空间转化的LCH颜色空间中,使用Matlab软件对各类苔色色度值的分布特征进行描述.结果 3种不同厚薄的白色舌苔在CIELAB和LCH空间中,均呈现较为规整的分布特征,且与淡红舌比较,色度值均有统计学差异;6种舌苔的L~*a~*b~*C~*H~*值之间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其中L值在区分各种舌苔中尤为重要;在CIELCH颜色空间中6种舌苔的区分效果佳.结论 由CIELAB颜色空间转化而来的LCH颜色空间,在描述苔色方面更加直观;介于薄厚之间的舌苔描述应该单独提出,才能弥补仅以厚薄两种类型进行舌苔厚度描述的粗略性;由于苔色呈现颜色渐变的连续过程,为了准确定量不同交叉的苔色,将颜色数据的定量分析和空间分布与中医的临床观察相结合进行舌诊研究,有助于推进舌诊客观化的研究步伐.

    作者:陈松鹤;梁嵘;王召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亚砷酸胸腔灌注联合体外高频热疗治疗癌性胸水

    目的 观察亚砷酸胸腔内灌注联合体外高频热疗对癌性胸水的疗效.方法 连续纳入45例癌性胸水病例,采用抽签法分为A、B、C 3组.所有患者均尽量引流胸水(至引流量小于150 ml/d),A组经导管向胸腔内灌注亚砷酸20 mg,后拔除导管并于当日行胸腔局部热疗1次,以后隔日热疗1次,连续4次;B组仅予胸腔内灌注亚砷酸20 mg并拔除导管;C组于胸水引净后拔除导管,并于当日行胸腔局部热疗1次,以后隔日热疗1次,连续4次.在拔管4周后复查胸水量,观察3种方法 对癌性胸水的疗效及毒性反应.结果 治疗后A、B、C 3组有效率分别为86.7%,62.5%和50.0%,A组胸水疗效优于B组和C组(P<0.05).治疗后3组胸水LDH均较各组治疗前升高,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1,P<0.05),以A、B两组胸水LDH升高明显.治疗后A、B两组胸水CEA均较各组治疗前降低,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1),以A组胸水CEA下降明显.治疗后3组患者均未出现血液学、心脏、肝脏、肾脏等毒性反应.结论 亚砷酸胸腔内灌注联合体外高频热疗控制癌性胸水具有协同增效作用,毒副反应小,患者易于耐受.

    作者:邓宏;周宇姝;吴万垠;龙顺钦;郑剑霄;柴小姝;薛晓光;河文峰;蔡姣芝;张海波;孙良生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泰山四叶参多糖对幼年小鼠和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

    目的 观察泰山四叶参多糖(PCL)对幼年小鼠和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环磷酰胺(CTX)对照组、PCL组(200 mg·kg~(-1)·d~(-1))和CTX与PCL高、中、低剂量(100,200 ,400 mg·kg~(-1)·d~(-1))联用组,连续ig 14 d,检测胸腺和脾脏指数、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以及血清特异性抗绵羊红细胞(SRBC)抗体IgM,IgG水平;并检测0.5~16.0 mg·ml~(-1)等比设计的6个PCL浓度对体外培养的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PCL能显著提高幼年小鼠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巨噬细胞对鸡红细胞(CRBC)的吞噬率和吞噬指数,提高血清抗SRBC抗体水平,促进脾淋巴细胞在体外的增殖能力;呈剂量依赖性地拮抗CTX对小鼠的免疫抑制作用.结论 PCL对幼年小鼠和免疫抑制小鼠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均有明显的增强作用.

    作者:王德才;邱玉玉;张显忠;高丽君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高良姜中芳香类化合物的分离及其活性研究

    目的 提取分离高良姜芳香类化合物中的辣味部位,并对辣味部位与其余部分的镇痛、抗炎、抗菌活性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采用真空液相色谱法分离高良姜芳香类化合物,并以离线TLC-MS及化学显色法进行鉴别;分别以体外抗菌实验、热板法、醋酸扭体法、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及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模型进行抗菌、镇痛和抗炎活性评价.结果 提取出的高良姜芳香类化合物主要为黄酮类和二苯基庚烷类化合物,后者为辣味部位;黄酮类化合物的抗菌、镇痛、抗炎作用与高良姜芳香类提取物相当.结论 高良姜芳香类化合物的抗菌、镇痛和抗炎活性成分主要为黄酮类化合物,辣味部位可分离出来另作特色开发,这样更有利于拓宽高良姜药用资源的用途.

    作者:冯丽娜;邓亦峰;梁念慈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西南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的防病机理与实践

    致病机理理论与预防疾病方法 ,是西南少数民族传统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认为疾病的形成,可以分为内因与外因,天人之间、人体内部因素之间的失调,就会导致疾病产生.各民族对于疾病采取了多种防治措施,主要有药物、隔离、清洁、保健、养生、培植免疫力等方法 .这些具有朴素辨证法意识的防病机理与实践活动,为族群的繁衍与人们的健康,发挥了巨大的保证作用.

    作者:东人达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莲白消癌丸提取工艺研究

    目的 用正交试验法筛选莲白消癌丸提取工艺.方法 以总浸出率、野黄芩苷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选择加水量(倍)、提取次数、提取时间(h)为考察因素,利用正交实验L_9(3~4)确定了莲白消癌丸的提取工艺.结果 佳工艺条件为提取3次,分别加水8倍量、6倍量、4倍量,提取时间分别为2,1.5,1 h.结论 加水量、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对该工艺均有显著影响.

    作者:苏鹏;刘雅敏;李民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 研究在中医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的健脾益肾治疗方法 加西药基础治疗相配合与单纯西药基础治疗对于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差异.方法 将临床经过肾活检证实的肾小球肾炎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使用健脾益肾加西药基础治疗和单纯西药基础治疗,在治疗终点应用统计学方法 分析两种不同方法 对两组患者组间疗效差异.结果 治疗终点发现健脾益肾加西药基础治疗组与单纯西药治疗组对于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相关指标如24h尿蛋白定量、肾功能等项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脾益肾加西药基础治疗对于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张玲;魏明刚;孙伟;熊佩华;陈爱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艾里莫芬烷倍半萜抗白血病构效关系研究

    目的 研究艾里莫芬烷倍半萜抗白血病作用构效关系,为该类倍半萜结构修饰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呋喃艾里莫芬烷倍半萜-橐吾酮(ligularone,9)进行结构修饰,采用MTT法对从橐吾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艾里莫芬烷倍半萜以及橐吾酮结构修饰物进行体外抑制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生长活性评价.结果 以橐吾酮为原料通过光敏氧化得内酯倍半萜(10),鉴定为6-oxo-8β-methoxyeremophilenolide,通过还原和乙酰化反应获得了2个呋喃倍半萜修饰产物,分别为epiligularol(11),epiligularolacetate(12).活性评价实验结果 表明所有内酯艾里莫芬烷倍半萜对HL-60细胞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化合物1~6的IC_(50)<10μg/ml,化合物7,8,10的IC_(50)在10~20μg/ml之间,具有C_9和C_(10)位不饱和结构的内酯倍半萜(1~6)活性较强;所有呋喃艾里莫芬烷倍半萜没有抑制活性,而橐吾酮通过光敏氧化转化为内酯倍半萜后有抑制活性.结论 首次研究了橐吾酮的光敏氧化反应,橐吾酮的呋喃环光敏氧化后可转化为内酯环;首次探讨了艾里莫芬烷倍半萜抗白血病作用构效关系.该类倍半萜的12(8)内酯环可能是抗白血病(HL-60)的关键活性基团,具有C_9和C_(10)位不饱和结构的内酯倍半萜活性较强.

    作者:刘建群;张锐;朱根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白首乌粗多糖对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目的 探讨白首乌(耳叶牛皮消Cynanchum auriculatum Royle exWight)多糖对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从白首乌(耳叶牛皮消)中提取粗多糖,将84只健康小鼠动物随机分组,随机分为模型组、生理盐水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3个实验对照组.实验组每组14只按低剂量组(100mg·kg~(-1)·d~(-1))、中剂量组(250 mg·kg~(-1)·d~(-1))、高剂量组(500 mg·kg~(-1)·d~(-1))连续灌胃多糖8d,对照组按等量生理盐水灌胃.通过摘眼球取血测量谷丙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ALT)含量.结果 白首乌多糖肝损伤防治组小鼠血清ALT及AST活性比模型组显著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白首乌多糖对酒精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作者:杨小红;袁江;周远明;张瑜;曾亚翎;刘谋治;赵冰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广西石韦叶片性状的变异度及主成分和聚类分析

    目的 探明广西不同产地石韦(Pyrrosia lingua)叶片性状的异同,为广西石韦的引种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比较6个产地(藤县、金秀、大明山、那坡、环江和资源)石韦的叶片长(LL)、叶片宽(LW)、叶片周长(LP)、叶片厚(LT)、叶面积(LA)、叶片鲜重(LFW)、叶片干重(LDW)、叶片干物质含量(LDMC)、比叶面积(SLA)、叶片体积(LV)、叶片组织密度(LTD)、叶形指数(LSI)和叶片形态因子(LMF)的变异度,并进一步进行主成分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 广西石韦各性状的变异度存在一定的差异,LV,LFW,LDW,LSI和LA在不同产地间表现的尤为不稳定.此外,还发现各性状间存在复杂的相关关系,与LFW或LDW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的性状就有5个,即LL,LP,LT,LA和LV.同时,得到3个累计贡献率达98.86%的主成分,并将6个产地划分为了4个类群.其中,藤县、金秀、大明山所在类群石韦的LW,LT,LA,LFW,LDW和LV较其他3个类群有一定的优势.结论 广西石韦叶片性状的形成与其生长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其种质资源筛选应侧重LL、LP、LT、LA和LV等性状的选择,藤县、金秀和大明山具备了石韦高产栽培的环境条件.

    作者:陈超君;尹小红;李莉蓉;杜金子;黄棉;黄荣韶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维药恰麻古儿多糖提取工艺研究及含量测定

    目的 建立恰麻古儿多糖的佳提取工艺并测定其含量.方法 采用正交实验法L_9(3~4)筛选提取条件,用硫酸-蒽酮法对其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恰麻古儿中多糖的平均含量为11.53%,平均回收率为99.82%,RSD为2.53%.结论 优选得到的工艺经济,简单,稳定,可行,该法可作为恰麻古儿中多糖的含量测定方法 .

    作者:候宝林;王茜;海力茜·陶尔大洪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知柏地黄丸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 建立知柏地黄丸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TLC法对知柏地黄丸中的山茱萸、牡丹皮、黄柏、知母进行定性鉴别;HPLC法测定知柏地黄丸中山茱萸中马钱苷的含量.结果 薄层色谱鉴别专属性强.马钱苷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符合规定.结论 方法 简便快速、结果 准确,可有效控制知柏地黄丸的质量.

    作者:刘亚华;武一曼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中医证型与心率变异性关系的分析

    目的 观察不同中医证型的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DAN)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各项指标变化,分析HRV与DAN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 选择120例不同中医证型的DAN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者,对其HRV各项指标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与结论 阴虚内热、气阴两虚、气阴两虚兼淤3组DAN患者的HRV各项指标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3组间HRV指标改变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阴虚化热、气阴两虚、气阴两虚兼淤是DAN早期的常见中医证型.证实HRV分析与中医证型之间存在必然联系.

    作者:阎英杰;王淑珍;刘福来;冯银香;伊朝晖;魏红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浅谈肺与大肠相表里与ARDS防治

    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指由心源性以外的各种内外致病因素导致的急性、进行性缺氧和呼吸衰竭.

    作者:刘恩顺;王海英;孙增涛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民族药儿茶的生药学鉴定

    目的 对多民族常用的植物药儿茶进行生药学鉴定,为其鉴别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原植物、性状、显微和薄层鉴别的方法 .结果 儿茶在原植物、性状、显微和薄层等方面具有专属性的特征.结论 通过原植物、性状、显微鉴别和薄层能够很好地鉴定该药材.

    作者:袁玮;李莹;刘圆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桑白皮黄酮平喘作用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桑白皮黄酮平喘作用.方法 采用小鼠离体肺支气管灌流法,考察药物离体条件下拮抗乙酰胆碱的作用;采用豚鼠组胺和乙酰胆碱雾化引喘模型、豚鼠卵蛋白引喘模型,以引喘潜伏期、血浆血栓素B_2(TXB_2)和6-酮-前列腺素F_(1α)(6-keto-PGF_(1α))含量为评价指标,并对哮喘豚鼠肺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研究桑白皮黄酮的平喘作用.结果 桑白皮黄酮拮抗乙酰胆碱对小鼠肺支气管的收缩作用,延长组胺、乙酰胆碱引喘潜伏期和豚鼠卵蛋白性哮喘潜伏期,降低哮喘豚鼠嗜酸性粒细胞(EOS)的浸润,但对哮喘豚鼠血浆中TXB_2和6-keto-PGF_(1α)水平的影响未统计出显著性.结论 桑白皮黄酮具有一定平喘作用.

    作者:韦媛媛;徐峰;陈晓伟;陈侠;张国刚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民族药积雪草的生药学鉴定

    目的 对民族药积雪草进行系统的生药学鉴定,为其鉴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原植物、性状、显微鉴定方法 .结果 通过原植物、性状鉴别、显微鉴别能够很好地鉴定原植物.结论 所建方法 简便易操作,可作为该民族药材定性鉴别.

    作者:戴先芝;刘圆;龙艳群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中医阴阳五行学说的解剖生理学基础探讨

    目的 探讨中医阴阳五行学说和机体植物神经功能之间的联系.方法 运用解剖生理学知识和中医阴阳五行学理论,初步推论它们之间的联系.结果 中医阴阳五行学说与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动态平衡关系之间有很多共同点.结论 脏腑之阴阳,即是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之间的动态平衡关系,这种平衡关系是脏腑阴阳学说的解剖生理学基础.

    作者:刘克强;张重军 刊期: 2009年第11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