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良姜中芳香类化合物的分离及其活性研究

冯丽娜;邓亦峰;梁念慈

关键词:高良姜, 芳香类化合物, 镇痛, 抗炎, 抗菌
摘要:目的 提取分离高良姜芳香类化合物中的辣味部位,并对辣味部位与其余部分的镇痛、抗炎、抗菌活性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采用真空液相色谱法分离高良姜芳香类化合物,并以离线TLC-MS及化学显色法进行鉴别;分别以体外抗菌实验、热板法、醋酸扭体法、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及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模型进行抗菌、镇痛和抗炎活性评价.结果 提取出的高良姜芳香类化合物主要为黄酮类和二苯基庚烷类化合物,后者为辣味部位;黄酮类化合物的抗菌、镇痛、抗炎作用与高良姜芳香类提取物相当.结论 高良姜芳香类化合物的抗菌、镇痛和抗炎活性成分主要为黄酮类化合物,辣味部位可分离出来另作特色开发,这样更有利于拓宽高良姜药用资源的用途.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正交法提取木耳多糖及对大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体外肝脏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目的 用正交法优选木耳粗多糖的提取工艺及其对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肝脏体外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料水比、温度、提取次数以及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法L_9(3~4)为方案,确定木耳粗多糖提取的佳工艺.按15mg·kg~(-1)·d~(-1)(为人类摄取木耳中木耳多糖的10倍)给Wistar大鼠灌胃,血清中SOD活性和肝脏中的丙二醛(MDA)含量分别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和TBA法测定.结果 木耳多糖的佳提取条件是:料水比为1∶45,提取温度为80℃,水提时间1 h,提取次数3次,得率4.37%;灌胃大鼠较空白组肝脏的MDA含量明显下降(P<0.05);血清SOD活性对邻苯三酚自氧化抑制率明显提高(P<0.05).结论 优化条件可提高木耳粗多糖产率,并保证较高多糖的含量和安全性;木耳多糖应用于抗衰老和保肝作用前景良好.

    作者:田志杰;吕世杰;姜艳霞;王程;罗君;李妍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初探山慈姑及其伪品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

    目的 初探山慈姑及其伪品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多巴色素法,底物为L-多巴,测定山慈姑及其伪品提取物对酪氨酸酶的激活作用;薄层色谱法对药材中的酪氨酸进行定性鉴别.结果 山慈姑的激活作用高,丽江山慈姑和金果榄作用不明显,白及呈抑制作用;薄层检测显示山慈姑、丽江山慈姑和金果榄中含有酪氨酸.结论 初步认为酪氨酸为山慈姑等激活酪氨酸酶活性作用的主要成分之一.

    作者:黄小容;王慧娟;贺定祥;周英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 研究在中医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的健脾益肾治疗方法 加西药基础治疗相配合与单纯西药基础治疗对于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差异.方法 将临床经过肾活检证实的肾小球肾炎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使用健脾益肾加西药基础治疗和单纯西药基础治疗,在治疗终点应用统计学方法 分析两种不同方法 对两组患者组间疗效差异.结果 治疗终点发现健脾益肾加西药基础治疗组与单纯西药治疗组对于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相关指标如24h尿蛋白定量、肾功能等项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脾益肾加西药基础治疗对于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张玲;魏明刚;孙伟;熊佩华;陈爱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宝干胶囊联合绞股蓝总苷片治疗大鼠高脂血症性脂肪肝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绞股蓝联合宝干胶囊治疗大鼠高脂血症性脂肪肝的作用机制.方法 取 42 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绞股蓝组、宝干胶囊组以及绞股蓝联合宝干胶囊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饲喂高脂饲料12周造高脂血症性脂肪肝模型,造模成功后给药组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4周.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肝指数,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以及肝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绞股蓝联合宝干胶囊可以降低TC,TG,AST,ALT,MDA和肝指数,升高SOD活性.结论 绞股蓝联合宝干胶囊对大鼠高脂性脂肪肝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李旭鸿;程卫东;脱承德;董丽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牛膝饮片切制工艺研究

    目的 优选牛膝的佳切制工艺.方法 以L_9(3~4)正交设计表安排实验,以牛膝水浸出物和醇浸出物含量为指标对怀牛膝的切制工艺进行筛选.结果 怀牛膝的佳切制工艺为B_3A_1D_3,即润软,切3 mm厚片,低温烘干.结论 怀牛膝切2~4 mm厚片显著提高溶出率,且方便干燥,工艺简单可行.

    作者:芦锰;王一硕;张振凌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海南胆木药材指纹图谱研究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海南胆木药材的指纹图谱,为海南胆木药材的生产提供质量控制方法 .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色谱柱为Diamonsil TM C_(18)(250 mm×4.6 mm,5 μm);检测波长为227nm;流动相为甲醇-0.10%磷酸水溶液,二元梯度洗脱.结果 海南胆木药材指纹图谱中,共有峰相对保留时间与相对峰面积的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的RSD均小于3%,符合有关规定.结论 所建立指纹图谱可用于海南胆木药材的质量控制.

    作者:李海龙;谭银丰;赖伟永;刘明生;符乃光;张俊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小通草中多糖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目的 建立测定小通草中多糖含量的方法 .方法 以葡萄糖为标准,用高锰酸钾褪色光度法测定小通草中多糖含量.结果 在一定条件下,葡萄糖还原高锰酸钾使其褪色,当葡萄糖含量在0~30μg/ml范围内时,其褪色程度与葡萄糖含量符合朗伯-比耳定律,精密度(RSD)在1.8%~3.2%之间,回收率在97.0%~105.0%之内.结论 该方法 经用于小通草中多糖含量的分析,结果 符合要求.

    作者:张丽萍;李伟辉;江海霞;刘嘉铭;喻波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贵州野生天麻遗传多样性的AFLP指纹分析

    目的 研究野生天麻的遗传多样性,为合理利用野生天麻种质资源、为天麻的进一步系统选育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 利用AFLP技术,采用8对M+3和P+3引物组合对23份贵州野生天麻品种进行了总基因组DNA水平上的多态性检测,用NTSYSpc-2.10s 软件的UPGMA 方法 对检测结果 进行聚类.结果 共获得552条可统计的条带,其中396条呈多态性,多态性带百分率约72%.UPGMA聚类可以将贵州不同产地的野生天麻很好地区分开来.结论 该实验揭示了贵州野生天麻种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结果 表明多数来源地相同的天麻种质表现出较为密切的亲缘关系.

    作者:程纪伦;范爱辉;苟占平;典灵辉;杨丽;王晓丽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不同剂量竹叶对关木通中马兜铃酸A溶出量的影响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竹叶对关木通中马兜铃酸A溶出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剂量竹叶配伍关木通中马兜铃酸A的溶出量.结果 关木通马兜铃酸A溶出量为0.106 mg/ml;竹叶与关木通1∶4配伍其溶出量为0.041 mg/ml.结论 中药竹叶可明显降低关木通马兜铃酸A溶出量61%;竹叶与关木通以1∶4配比对其马兜铃酸A的溶出量降低明显.

    作者:王亮;丁里玉;丁芳;李春香;朱晓卉;郝蕾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麝香乌龙丸对兔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观察麝香乌龙丸对兔膝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凋亡和凋亡调控基因bcl-2及其抑制基因bax的影响,探讨麝香乌龙丸对关节软骨的保护作用是否与抑制细胞凋亡与调节bcl-2及bax的表达有关.方法 选用健康日本大耳白兔30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造模组、麝香乌龙丸组.用1.6%木瓜蛋白酶膝关节腔内注射,建立兔膝骨关节炎模型, 4周后处死全部动物,取右膝关节胫骨内侧髁软骨,软骨组织切片用TUNEL法检测软骨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检测关节软骨中bcl-2、bax的水平.结果 麝香乌龙丸组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造模组(P<0.05),bcl-2在麝香乌龙丸组中的表达高于造模组(P<0.05),bax的表达低于造模组(P<0.05).结论 麝香乌龙丸通过上调bcl-2的表达,下调bax的表达,达到抑制兔实验性膝骨关节炎软骨中软骨细胞的过度凋亡,这可能是该药治疗骨性关节炎机制之一.

    作者:王志文;赵鑫;鲍际鹏;谷宁飞;王建纲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不同治则方药对快速老化小鼠脑组织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不同治则方药对痴呆动物模型脑组织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7月龄快速老化亚系SAMP8小鼠分为痴呆模型组、阳性对照药脑复康组、六味地黄汤组、四君子汤组、归脾汤组、当归芍药散组等6个组;抗快速老化亚系SAMR1作为正常对照组.给药4周后,用液相蛋白芯片(Luminex)技术同时测定脑组织中的10种细胞因子(GM-CSF,IFN-γ,TNF-α,IL-1β,IL-2,L-4,IL-5,IL-6,IL-10,IL-12)含量.结果 8月龄SAMP8小鼠脑组织中某些细胞因子表达发生异常改变;当归芍药散、四君子汤能分别提高模型小鼠海马中的IL-4和IFN-γ的水平(P <0.05),而六味地黄汤组则能使模型小鼠海马中的10种细胞因子指标恢复到正常水平(P<0.05, P<0.01).结论 六味地黄汤、当归芍药散、四君子汤则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SAMP8小鼠的异常免疫反应,其中六味地黄汤的作用效果较好.

    作者:陈云波;王奇;罗荣敬;冯炯;鹿俊磊;程淑意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乳康酊对实验性大鼠乳腺小叶增生模型的影响研究

    目的 研究乳康酊对乳腺小叶增生模型大鼠血清雌、孕激素水平及病变乳腺组织的影响.方法 皮下注射雌二醇和黄体酮诱发大鼠乳腺小叶增生,然后在病变乳房处外敷乳康酊,1次/d,共30 d.用药结束后检测血清雌、孕激素水平;显微观察乳腺组织病理变化和乳腺细胞性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结果 受药模型鼠血清雌激素水平和乳腺组织性激素受体阳性腺细胞百分数降低,显微病理见乳腺小叶增生病变减轻.结论 乳康酊能够减轻实验性病理模型大鼠乳腺小叶组织增生.

    作者:曾宪彪;刘智生;周军;伟刚林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致敏树突状细胞抗乳腺癌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负载肿瘤抗原DC诱导的CTLs对乳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 以负载肿瘤细胞抗原的DCs体外诱导CTLs,用ELISA法检测IFN-γ和IL-12的表达水平,用LDH法检测CTL对乳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 负载肿瘤抗原DC组IFN-γ和IL-12的浓度高于未致敏DC组、抗原组及单核细胞对照组(P<0.05),且负载抗原DC组所刺激的CTLs的杀伤作用也强于未致敏DC组、抗原组及单个核细胞组(P<0.01)及对照的HT-29组(P<0.01).结论 采用乳腺癌细胞冻融抗原体外致敏DC,诱导产生肿瘤抗原特异性CTLs具有显著的抑瘤效应,实验证明致敏DC治疗乳腺癌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有望成为乳腺癌免疫治疗的新疗法.

    作者:黄宏思;黄卫彤;秦静英;黄衍强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以基因芯片技术研究马齿苋多糖对糖尿病模型小鼠胰岛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马齿苋多糖(PPS)对糖尿病小鼠预防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比较PPS处理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糖尿病小鼠的基因表达差异.结果 PPS组上调基因1条,下调基因1条,上调基因和糖尿病的发生有关,下调基因和氧化还原法应相关.结论 马齿苋多糖能预防或延缓糖尿病小鼠糖尿病的发生.

    作者:周春丽;李玉萍;刘建涛;胡娜;刘华;苏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马齿苋活性成分体内外抗癌作用的初步筛选

    目的 观察马齿苋活性成分对人肺腺癌细胞系(A-549 cell)、人喉表皮样癌细胞系(Hep-2 cell)、人宫颈癌细胞系(Hela cell)和人恶性胚胎横纹肌瘤细胞系(RD cell)生长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条件下用不同浓度的马齿苋活性成分处理4种癌细胞,通过溴化二甲噻唑二苯四氮唑(MTT)试验法测定癌细胞的增殖;同时处理S_(180)荷瘤小鼠,观察荷瘤小鼠的体重、瘤重、死亡率和抑瘤率.结果 马齿苋生物碱对离体培养的A-549肺癌细胞、Hela细胞和Hep-2细胞的增殖均具有明显抑制作用,马齿苋多糖对Hela细胞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马齿苋脂肪酸对Hep-2细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马齿苋黄酮对RD细胞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并存在浓度剂量效应,高浓度抑制作用强.结论 马齿苋活性成分能选择性地杀伤癌细胞,有进一步研究的潜在价值.

    作者:李玉萍;曾宪伟;叶军;苏虎;刘华;周春丽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超高压水射流对五味子中五味子醇甲含量影响的研究

    目的 研究超高压水射流对五味子提取液中五味子醇甲含量的影响.方法 通过150~350 MPa的超高压水射流处理五味子水提醇沉液,采用薄层色谱法定性鉴别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测定五味子提取液中五味子醇甲的含量.结果 不同超高压水射流处理五味子提取液后,五味子的薄层图谱中斑点个数、大小及Rf值无显著差异;高效液相色谱中峰个数及形状亦无明显差异,且经超高压150~350 MPa水射流处理后,五味子中五味子醇甲的含量较五味子原液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250MPa压力处理后含量升高多,更高的压力使五味子醇甲开始有下降的趋势.结论 该研究可为超高压水射流对中药有效成分的影响提供依据,为五味子药材的药品、食品及保健品的开发研究进行有益的探索.

    作者:张小荣;徐柏三;王盛民;王懿萍;陈波;赵冬梅;陶敏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小柴胡汤超微饮片与常规饮片化学成分溶出特性的对比研究

    目的 对比研究小柴胡汤超微饮片与常规饮片化学成分溶出量及溶出速度的变化,为中药复方超微饮片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考察浸泡(或煎煮)时间、溶剂量对两种饮片化学成分溶出量的影响;分别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两种饮片中总黄酮及黄芩苷的含量.结果 在相同条件下,超微饮片水溶性成分、总黄酮及黄芩苷溶出量均明显高于常规饮片(P<0.01);总黄酮及黄芩苷的溶出速度加快(P<0.05).结论 小柴胡汤经超微粉碎后,其水溶性成分、总黄酮及黄芩苷的溶出量显著提高,有效成分溶出速度增加.

    作者:张祥伟;罗奇志;伍彪;卓仁恭;戴开金;黄添友;佟丽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航天诱变凤仙花种子抗菌肽的分离纯化及抗菌活性研究初报

    抗菌肽(Antimicrobial Peptides,AMPs),是生物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类生物活性小肽,具有抗细菌或真菌作用,有些还具有抗原虫、病毒或肿瘤细胞的功能~([1]).

    作者:廖敏;于秀霞;阮期平;杨慧;汤泽生;罗英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广西桂郁金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观察广西桂郁金(GGYJ)对卡介苗(BCG)+脂多糖(LPS)所致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BCG+LPS尾静脉注射造成免疫性肝损伤动物模型,观察GGYJ对各组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球蛋白(GLO)的含量及肝组织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的影响.结果 GGYJ可明显降低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血清中ALT、AST、GLO水平,升高血清ALB水平,提高A/G的比值;减少肝组织匀浆的MDA含量,升高肝匀浆SOD、GSH-Px含量.结论 GGYJ对BCG+ LPS尾静脉注射造成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作用与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作者:秦华珍;李彬;时博;李世阳;郑作文;邓家刚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古钩藤醇提液镇痛抗炎药理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古钩藤醇提液的镇痛抗炎药理作用.方法 采用小鼠热板法和扭体法镇痛实验,观察古钩藤醇提液的镇痛作用,观察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和二甲苯至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观察其抗炎作用.结果 古钩藤醇提液具明显的镇痛作用,大剂量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由二甲苯所致的炎症反应,可减轻小鼠耳廓肿胀的作用.结论 古钩藤醇提液有明显的镇痛和一定的抗炎作用.

    作者:张兴燊;文丽艳;秦红玲;陈红岚;雷宗焕;李丽;周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