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麝香乌龙丸对兔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

王志文;赵鑫;鲍际鹏;谷宁飞;王建纲

关键词:麝香乌龙丸, 膝骨关节炎, 细胞凋亡
摘要:目的 观察麝香乌龙丸对兔膝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凋亡和凋亡调控基因bcl-2及其抑制基因bax的影响,探讨麝香乌龙丸对关节软骨的保护作用是否与抑制细胞凋亡与调节bcl-2及bax的表达有关.方法 选用健康日本大耳白兔30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造模组、麝香乌龙丸组.用1.6%木瓜蛋白酶膝关节腔内注射,建立兔膝骨关节炎模型, 4周后处死全部动物,取右膝关节胫骨内侧髁软骨,软骨组织切片用TUNEL法检测软骨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检测关节软骨中bcl-2、bax的水平.结果 麝香乌龙丸组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造模组(P<0.05),bcl-2在麝香乌龙丸组中的表达高于造模组(P<0.05),bax的表达低于造模组(P<0.05).结论 麝香乌龙丸通过上调bcl-2的表达,下调bax的表达,达到抑制兔实验性膝骨关节炎软骨中软骨细胞的过度凋亡,这可能是该药治疗骨性关节炎机制之一.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正交实验优选冠通贴剂乙醇回流工艺

    目的 优选出冠通贴剂的乙醇回流条件.方法 采用正交实验法,以淫羊藿苷含量和浸膏得率为评价指标,对淫羊藿等3味药材乙醇回流的乙醇浓度、提取时间、乙醇用量、提取次数进行优选.结果 终确定佳工艺为加70%乙醇10倍,提取两次,1.5h/次.结论 用此工艺进行验证试验,表明此工艺合理稳定,可以为工业生产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吴金伟;何宇新;马育彪;米之金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黑果枸杞色素对小鼠常压耐缺氧及游泳耐力的影响

    目的 研究黑果枸杞色素对小鼠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饮喂50,75,100 mg/kg剂量的黑果枸杞色素及生理盐水,观察、测定常压下小鼠耐缺氧和游泳耐受能力。结果 在常压下黑果枸杞色素可增强小鼠的耐缺氧能力,且呈剂量依赖关系;添加低剂量黑果枸杞色素可延长小鼠负重游泳持续时间(P<0.05)。结论 黑果枸杞色素对小鼠耐缺氧、抗疲劳游泳能力具有明显的增强作用。

    作者:古丽达娜;贾琦珍;陶大勇;陈瑛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莲白消癌丸提取工艺研究

    目的 用正交试验法筛选莲白消癌丸提取工艺.方法 以总浸出率、野黄芩苷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选择加水量(倍)、提取次数、提取时间(h)为考察因素,利用正交实验L_9(3~4)确定了莲白消癌丸的提取工艺.结果 佳工艺条件为提取3次,分别加水8倍量、6倍量、4倍量,提取时间分别为2,1.5,1 h.结论 加水量、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对该工艺均有显著影响.

    作者:苏鹏;刘雅敏;李民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艾里莫芬烷倍半萜抗白血病构效关系研究

    目的 研究艾里莫芬烷倍半萜抗白血病作用构效关系,为该类倍半萜结构修饰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呋喃艾里莫芬烷倍半萜-橐吾酮(ligularone,9)进行结构修饰,采用MTT法对从橐吾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艾里莫芬烷倍半萜以及橐吾酮结构修饰物进行体外抑制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生长活性评价.结果 以橐吾酮为原料通过光敏氧化得内酯倍半萜(10),鉴定为6-oxo-8β-methoxyeremophilenolide,通过还原和乙酰化反应获得了2个呋喃倍半萜修饰产物,分别为epiligularol(11),epiligularolacetate(12).活性评价实验结果 表明所有内酯艾里莫芬烷倍半萜对HL-60细胞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化合物1~6的IC_(50)<10μg/ml,化合物7,8,10的IC_(50)在10~20μg/ml之间,具有C_9和C_(10)位不饱和结构的内酯倍半萜(1~6)活性较强;所有呋喃艾里莫芬烷倍半萜没有抑制活性,而橐吾酮通过光敏氧化转化为内酯倍半萜后有抑制活性.结论 首次研究了橐吾酮的光敏氧化反应,橐吾酮的呋喃环光敏氧化后可转化为内酯环;首次探讨了艾里莫芬烷倍半萜抗白血病作用构效关系.该类倍半萜的12(8)内酯环可能是抗白血病(HL-60)的关键活性基团,具有C_9和C_(10)位不饱和结构的内酯倍半萜活性较强.

    作者:刘建群;张锐;朱根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口服清脑宣窍方后大鼠脑部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 研究大鼠口服清脑宣窍方有效部位后进入脑组织的清脑宣窍方移行成分.方法 大鼠脑样品取出,洗去残血、匀浆、甲醇提取、离心后水溶,用C_(18)固相萃取柱处理,选用色谱柱:Agilent Eclipse XDB-C_(18)(4.6 mm×250 mm,5 μm),Eclipse XDB-C_(18)保护柱.建立大鼠口服清脑宣窍方有效部位后脑组织的LC-MS指纹图谱,并结合前期已分得的单体,对脑组织中移行成分进行了指认.结果 确定了清脑宣窍方有效部位的靶器官脑的18个移行成分.结论 清脑宣窍方栀子与三七的指标性有效成分栀子苷、人参皂苷Rg_1、人参皂苷Rb_1均能进入脑,发挥作用.

    作者:周威;石任兵;孙建宁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高良姜中芳香类化合物的分离及其活性研究

    目的 提取分离高良姜芳香类化合物中的辣味部位,并对辣味部位与其余部分的镇痛、抗炎、抗菌活性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采用真空液相色谱法分离高良姜芳香类化合物,并以离线TLC-MS及化学显色法进行鉴别;分别以体外抗菌实验、热板法、醋酸扭体法、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及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模型进行抗菌、镇痛和抗炎活性评价.结果 提取出的高良姜芳香类化合物主要为黄酮类和二苯基庚烷类化合物,后者为辣味部位;黄酮类化合物的抗菌、镇痛、抗炎作用与高良姜芳香类提取物相当.结论 高良姜芳香类化合物的抗菌、镇痛和抗炎活性成分主要为黄酮类化合物,辣味部位可分离出来另作特色开发,这样更有利于拓宽高良姜药用资源的用途.

    作者:冯丽娜;邓亦峰;梁念慈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走马胎挥发油成分

    目的 研究走马胎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走马胎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运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GC- MS) 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并采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 共鉴定出22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9.769%,其中黄樟素的相对含量高达94.070%,是其主要成分.结论 该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分离度好,是分析走马胎挥发油成分的有效手段.

    作者:李群芳;娄方明;段兴丽;华德洪;陈桂花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超高压水射流对五味子中五味子醇甲含量影响的研究

    目的 研究超高压水射流对五味子提取液中五味子醇甲含量的影响.方法 通过150~350 MPa的超高压水射流处理五味子水提醇沉液,采用薄层色谱法定性鉴别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测定五味子提取液中五味子醇甲的含量.结果 不同超高压水射流处理五味子提取液后,五味子的薄层图谱中斑点个数、大小及Rf值无显著差异;高效液相色谱中峰个数及形状亦无明显差异,且经超高压150~350 MPa水射流处理后,五味子中五味子醇甲的含量较五味子原液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250MPa压力处理后含量升高多,更高的压力使五味子醇甲开始有下降的趋势.结论 该研究可为超高压水射流对中药有效成分的影响提供依据,为五味子药材的药品、食品及保健品的开发研究进行有益的探索.

    作者:张小荣;徐柏三;王盛民;王懿萍;陈波;赵冬梅;陶敏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急性子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研究

    目的 建立急性子药材指纹图谱,全面控制急性子药材质量.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8个不同地区急性子药材的指纹图谱.结果 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标定出13个共有峰.结论 该方法 稳定、可靠,可用于急性子指纹图谱的建立.

    作者:徐艳;张立军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阳桃根醇提物对糖尿病小鼠血糖及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影响

    目的 研究阳桃根醇提物对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 STZ)致糖尿病模型小鼠的血糖及抗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影响.方法 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STZ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将成模小鼠随机分成:模型组,格列本脲组,阳桃根醇提物高、低剂量组.另选10只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各组小鼠分别灌胃给药14 d,在第0,7,14天时测定小鼠的空腹血糖值,并于第14天处死小鼠,测定小鼠肝脏中的SOD及MDA值.结果 阳桃根醇提物高、低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糖尿病模型小鼠的空腹血糖(P<0.01);阳桃根醇提物高剂量能提高小鼠肝脏中的SOD活性(P<0.05),降低MDA含量(P<0.01).结论 阳桃根醇提物能够减轻STZ诱导的糖尿病小鼠脂质过氧化反应,降低血糖,是一种具潜在开发意义的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药物.

    作者:黄桂红;黄仁彬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西南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的防病机理与实践

    致病机理理论与预防疾病方法 ,是西南少数民族传统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认为疾病的形成,可以分为内因与外因,天人之间、人体内部因素之间的失调,就会导致疾病产生.各民族对于疾病采取了多种防治措施,主要有药物、隔离、清洁、保健、养生、培植免疫力等方法 .这些具有朴素辨证法意识的防病机理与实践活动,为族群的繁衍与人们的健康,发挥了巨大的保证作用.

    作者:东人达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胡椒醇提物的药理学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胡椒醇提物局部外涂的药理作用.方法 分别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炎症模型和磷酸组胺致豚鼠足部瘙痒模型测试胡椒70%乙醇提取液的局部抗炎止痒作用;利用图像分析系统测定小鼠耳廓局部应用胡椒70%乙醇提取液前与应用后5,10,20 min及腹腔注射肾上腺素后5,10,15,20 min耳廓细动、静脉口径和细静脉血流态,由此评价其对小鼠耳廓正常微循环和肾上腺素引起的微循环障碍的作用.结果 胡椒70%乙醇提取液局部外涂能显著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显著提高豚鼠足部磷酸组胺致痒阈;显著增加正常小鼠细动、静脉口径及细静脉血流速度,并能明显对抗肾上腺素引起的细动、静脉收缩和细静脉血流速度减慢.结论 胡椒70%乙醇提取液局部外用具抗炎、止痒和改善微循环作用.

    作者:邓永坤;董寿堂;王银辉;李辉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关于中医药在冠心病二级预防中的模式思考

    探讨中医药在冠心病的二级预防中的思路与模式.应用中医理论结合现代医学研究结果 ,根据本病的发生因素与演变发展情况,从中医学的基本原则出发,贯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观点,探讨新的冠心病防治观点.

    作者:武重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初探山慈姑及其伪品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

    目的 初探山慈姑及其伪品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多巴色素法,底物为L-多巴,测定山慈姑及其伪品提取物对酪氨酸酶的激活作用;薄层色谱法对药材中的酪氨酸进行定性鉴别.结果 山慈姑的激活作用高,丽江山慈姑和金果榄作用不明显,白及呈抑制作用;薄层检测显示山慈姑、丽江山慈姑和金果榄中含有酪氨酸.结论 初步认为酪氨酸为山慈姑等激活酪氨酸酶活性作用的主要成分之一.

    作者:黄小容;王慧娟;贺定祥;周英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冬病夏治的中医理论基础初探

    冬病夏治疗法是中医特色疗法之一.该文论述了冬病夏治的概念和理论渊源,并进一步从气机升降理论、四季阴阳理论和体质学说等方面,初步探讨冬病夏治的中医理论基础.

    作者:谢洋;余学庆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小通草中多糖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目的 建立测定小通草中多糖含量的方法 .方法 以葡萄糖为标准,用高锰酸钾褪色光度法测定小通草中多糖含量.结果 在一定条件下,葡萄糖还原高锰酸钾使其褪色,当葡萄糖含量在0~30μg/ml范围内时,其褪色程度与葡萄糖含量符合朗伯-比耳定律,精密度(RSD)在1.8%~3.2%之间,回收率在97.0%~105.0%之内.结论 该方法 经用于小通草中多糖含量的分析,结果 符合要求.

    作者:张丽萍;李伟辉;江海霞;刘嘉铭;喻波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耳针作用的形态学基础-来自HRP神经示踪法的证据

    目的 观察支配耳甲区迷走神经在延髓水平中枢的投射情况,探讨耳针作用机理.方法 健康成年SD大鼠10只,外耳道口方向分离耳甲皮肤与皮下组织,微量注射器缝内注射40 μl 浓度为30%的HRP神经示踪剂,神经示踪技术观察标记细胞在延脑水平核团分布情况.结果 除了在三叉神经脊束核外,在孤束核和迷走神经运动背核以及其他核团也发现了标记神经元或神经纤维.结论 耳甲区迷走神经分支与迷走初级中枢有神经联系,耳甲穴位针刺效应很可能是通过耳-迷走反射途径实现的.

    作者:梅志刚;朱兵;何伟;高昕妍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正交实验优选催吐萝芙木水溶性生物碱的提取工艺研究

    目的 优选催吐萝芙木水溶性生物碱的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L_9(3~4)正交实验,研究溶剂用量、提取时间、提取溶剂的pH条件3个因素对催吐萝芙木醇提工艺的影响,以提取物中的水溶性生物碱为指标,采用SAS 8.0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得到佳提取工艺.结果 催吐萝芙木的佳浸提工艺为用10倍量95%的工业酒精在pH为2的条件下,浸提5 h.结论 该工艺简便、合理,提取时间只有传统醇提工艺的1/12,生物碱盐酸盐的提取率可达12.8%.

    作者:刘洋洋;梁振益;刘平怀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浅谈肺与大肠相表里与ARDS防治

    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指由心源性以外的各种内外致病因素导致的急性、进行性缺氧和呼吸衰竭.

    作者:刘恩顺;王海英;孙增涛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粤东地区菊科药用植物资源研究

    资源丰富,共有植物64属、115 种.文章介绍了的种类、生境、药用功效和利用现状,提出了保护及开发利用菊科植物资源的一些建议.

    作者:张秋燕;张福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