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马钱子醋制品对小鼠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易炳学;周道根;龚千锋;张的凤

关键词:马钱子, 醋制, 抗炎
摘要:目的 研究马钱子不同醋制品对实验小鼠抗炎作用的影响.方法 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炎症法测定马钱子醋浸品、醋煮品、醋炙品对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计算肿胀度,并与生理盐水组、消炎组、生品、砂烫品进行比较.结果 马钱子醋制后,抗炎效果减弱,毒性大大减小.结论 在给予小鼠毒性大小一致的药物量情况下,醋制品抗炎作用强,用药安全性较高.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月光花豆乙醇提取物的镇痛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目的 考察月光花豆乙醇提取物的镇痛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醋酸致小鼠扭体法,小鼠热板法及小鼠温浴法,观察月光花豆乙醇提取物的镇痛作用,同时检测热板法小鼠的血清和脑组织PGE_2、MDA的含量及SOD活性.结果 月光花豆乙醇提取物能显著减少小鼠的扭体次数,显著延长小鼠热板反应舔足潜伏期及温浴致小鼠缩尾反应潜伏期,同时能使热板法小鼠血清和脑组织PGE_2,MDA含量明显降低,SOD活性明显增强.结论 月光花豆乙醇提取物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少PGE_2和MDA含量、提高SOD活性有关.

    作者:唐秀能;黄仁彬;黄媛恒;黄纯真;王乃平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体外培养刺五加生产刺五加苷B、E的研究

    目的 探讨2,4-D和培养基对刺五加愈伤组织和体细胞胚胎生产刺五加苷B、E的影响,建立有利于刺五加苷B、E积累的刺五加体外培养体系.方法 将来自同一外植体的刺五加愈伤组织和体细胞胚胎分别诱导增殖或产生次级体胚,HPLC法测定培养物中刺五加苷B、E含量和培养物质量,考察培养物类型、培养基种类和激素对刺五加苷B、E生产的影响.结果 体细胞胚胎的质量虽略低于愈伤组织的质量,但体细胞胚胎生产刺五加苷B、E的能力优于愈伤组织.2,4-D对刺五加苷B、E含量影响较小,仅改变了培养物的质量.MS培养基处理中培养物的刺五加苷B、E产量优于1/2MS培养基.结论 刺五加体外培养物可以生产刺五加苷B、E,其产量取决于培养物类型、培养基种类和2,4-D浓度.

    作者:邢朝斌;王明艳;吴鹏;劳凤云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壮医药物竹罐疗法治疗风湿免疫病的临床研究

    壮医药物竹罐疗法是壮医常用外治法,广泛用于风湿免疫病的治疗,疗效与内治法有异曲同工之效.负压吸拔、热敷作用、拔毒消肿、促进代谢、改善营养、通龙路火路气机、壮药有效成分的透皮吸收是壮医药物竹罐疗法发挥内病外治作用的基础.壮医药物竹罐疗法遵循辨病施治理论,方中多采用祛风毒、除湿毒、散寒毒、消肿痛、通调龙路火路的常用壮药,如藤杜仲、山霸王、大血藤、三钱三、五爪风、三角风、八角枫、铁包金、宽筋藤等.壮医药物竹罐疗法可作为多种风湿免疫病的外治手段而发挥良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滕红丽;梅云南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海南省保亭黎族地区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研究

    选择海南省保亭县中全村人口均为黎族人的南梗、抄芭两个村对保亭县的植物资源进行调查.结果 表明,这两个村的药用维管束植物资源有83科186属225种,其中蕨类6科6属6种,裸子植物2科2属2种,被子植物75科178属217种,225种药用植物中包含13种海南特有种[海南苏铁Cycas hainanensis C.J.Chen、海南轮环藤Cyclea hainanensis Merr.、海南地不容Stephania hainanensis H.S.Lo et Y. Tsoong. 、海南梧桐Firmiana hainanensis Kosterm.、海南韶子Nephelium topengii (Merr.)H.S.、降香黄檀(花梨母)Dalbergia odorifera T. Chen等]、7种国家级保护植物[黑桫椤Cyathea podophylla (Hook.) Cop.、野生龙眼Euphoria longan (Lour.)Steud.、野生荔枝L. chinensis Sonn. var. cuspontanea Hsue等]5种海南省重点保护植物[黄牛木Cratoxylon ligustrinum(Spach.)Bl.、细子龙Amesiodendron chinense (Merr.)Hu、龙眼Euphoria longan (Lour.)Steud.、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海南韶子等]和15种民间药用但未见记载或仅记载有药用而未开展深入研究的药用植物[膜叶嘉赐树Casearia membranacea Hance、爪哇马儿Mukia javanica (Miq.) C.Jeffrey、大苞栝楼Trichosanthes bracteata Voigt等].对保亭黎族地区药用植物资源的科属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这些药用植物在科的分布中比较集中,主要分布在蝶形花科、大戟科、菊科、姜科、芸香科、无患子科、伞形科、茜草科等科中,在属的分布中比较分散,186属中仅有30个属含有2种或2种以上的种.

    作者:叶凡;杨小波;岳平;吴庆书;党金玲;郭涛;黄运峰;罗涛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敦煌大宝胶囊对肾阳虚小鼠抗应激作用影响的研究

    目的 研究敦煌大宝胶囊对肾阳虚小鼠抗应激作用的影响.方法 用氢化可的松给小鼠皮下注射,造成肾阳虚动物模型,观察敦煌大宝胶囊对肾阳虚小鼠体重、负重游泳时间、常压耐缺氧能力、负重游泳后肝糖原和血清乳酸含量的影响.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敦煌大宝胶囊能明显增加肾阳虚小鼠体重,显著延长负重游泳时间和常压耐缺氧生存时间,提高负重游泳后肝糖原含量,降低运动后血清乳酸含量.结论 与模型组比较,敦煌大宝胶囊能明显增加肾阳虚小鼠体重,显著延长负重游泳时间和常压耐缺氧生存时间,提高负重游泳后肝糖原含量,降低运动后血清乳酸含量.

    作者:梁玉杰;段永强;成映霞;朱立鸣;程容;张立青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马钱子醋制品对小鼠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马钱子不同醋制品对实验小鼠抗炎作用的影响.方法 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炎症法测定马钱子醋浸品、醋煮品、醋炙品对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计算肿胀度,并与生理盐水组、消炎组、生品、砂烫品进行比较.结果 马钱子醋制后,抗炎效果减弱,毒性大大减小.结论 在给予小鼠毒性大小一致的药物量情况下,醋制品抗炎作用强,用药安全性较高.

    作者:易炳学;周道根;龚千锋;张的凤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复方野葛根胶囊的急性毒性作用研究

    目的 观察复方野葛根胶囊的急性毒性反应.方法 复方野葛根胶囊以大浓度及大给药体积的药液灌胃给药,对照组给予同体积蒸馏水,3次/d.连续观察14 d,记录小鼠毒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14 d后,给药组与对照组比较,全部动物健存;对照组及给药组小鼠体质量平均增长分别为40.56%、40.96%,无明显差异(P>0.05),未见任何毒性反应.计算其大给药量为2 322 mg葛根素/kg体质量.结论 复方野葛根胶囊毒性较小.

    作者:潘洪平;杨嘉珍;危华玲;钟正贤;陈学芬;李燕婧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丹参酮Ⅱ_A对血管性痴呆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初探

    目的 初步探讨丹参酮主要成分丹参酮II_A对血管性痴呆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双侧颈总动脉反复缺血/再灌注合并尾部放血降压方法建立血管性痴呆小鼠模型.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模型组、丹参酮Ⅱ_A低、高剂量(4 mg/kg.d,8 mg/kg.d )治疗组.手术20 d后开始运用Morris水迷宫观测各组的学习记忆功能,然后断头取脑,分离皮层和海马组织,分光光度法测定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 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的变化;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组小鼠皮层和海马组织内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的含量.结果 ①丹参酮Ⅱ_A可以改善血管性痴呆小鼠的学习记忆功能;②丹参酮II_A可减少MDA的生成, 增加SOD、GSH-Px活性;③小鼠手术20 d后,小鼠皮层和海马组织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的含量减低,丹参酮Ⅱ_A可增加血管性痴呆小鼠皮层和海马组织内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的含量.结论 丹参酮Ⅱ_A在血管性痴呆小鼠可发挥抗氧化作用并调节兴奋性氨基酸和抑制性氨基酸的含量.

    作者:何治;潘志红;鲁文红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甘草次酸对中药活性成分与血清蛋白结合的影响

    目的 研究甘草次酸(GA)对中药活性成分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结合的影响.方法 利用多种光谱技术和毛细管电泳前沿分析方法测定,用Stern-Volmer方程和Scatchard plot等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 得到甘草次酸与BSA的结合常数、位点数等结合特征,中药活性成分与BSA结合的常数和甘草次酸对这些成分结合常数的影响.结论 甘草次酸与牛血清蛋白有高、低两类结合位点,总的结合位点数为8,蛋白与GA浓度之比为0.38时,结合率已高达95%.GA使中药活性成分与牛血清蛋白的结合常数下降大达67%,可能对它们的药理作用产生影响.

    作者:周能;潘彤;梁逸曾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菱角皮提取物中鞣酸类化合物的含量测定及其指纹图谱研究

    目的 建立菱角皮醋酸乙酯提取物中鞣质类化合物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并对提取物HPLC指纹图谱条件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采用反相C18柱(4.6 mm×200 mm,5 μm),甲醇-0.5%乙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为25℃,流速为0.8 ml/min,在276 nm下进行检测.结果 菱角皮醋酸乙酯提取物中鞣质类化合物1,2,6-三没食子酰-β-D-葡萄糖的含量为85.7 mg/g,加样回收率为92.49%;1,2,4,6-四没食子酰-β-D-葡萄糖的含量为244 mg/g,加样回收率为96.41%;初步探讨了菱角皮提取物的指纹图谱条件.结论 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菱角皮醋酸乙酯提取物中鞣质类化合物的含量,简便、快速、准确;初步得到分离菱角皮提取物各特征峰的色谱条件,为以后建立指纹图谱和制定菱角皮药材及其活性提取物的质量标准提供了依据.

    作者:符少莲;周光雄;黄美燕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绒柄牛肝菌有效部位指纹图谱定性和有效成分定量分析研究

    目的 建立绒柄牛肝菌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方法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 Planetsil C18分析柱(1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水(15∶85),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61 nm,柱温为室温.对绒柄牛肝菌有效部位(甲醇提取部位)进行指纹图谱定性分析,对绒柄牛肝菌中的有效成分腺苷进行定量测定.结果 在色谱条件下,11份不同绒柄牛肝菌中甲醇有效部位的RP-HPLC指纹图谱中可检出11个相对稳定的色谱峰,其中确定出9个共有峰作为定性鉴别的指标峰;绒柄牛肝菌中腺苷的含量为0.146%~0.493%.结论 绒柄牛肝菌有效部位RP-HPLC指纹图谱定性和有效成分定量分析方法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准确性,可用于绒柄牛肝菌及药用真菌的质量控制.

    作者:王元忠;刘鸿高;张金渝;李涛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不同产地丹参饮片质量研究

    目的 研究产地因素对丹参饮片质量的影响.方法 从药材市场随机购买不同产地的丹参饮片17批,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其有效成分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 不同产地丹参饮片含量具有较大差异,其中3个样品含量低于<中国药典>要求.结论 产地因素对丹参饮片质量影响较大.

    作者:邓寒霜;李筱玲;王凯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甜菜碱对脂肪组织释放游离脂肪酸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目的 观察甜菜碱对大鼠离体脂肪组织释放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 FFA)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大鼠离体脂肪组织置于37℃ Krebs液中温育,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甜菜碱及各阻断剂,观察其对FFA和丙二醛(MDA)、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影响.结果 甜菜碱可促进脂肪组织释放FFA(P=0.000),并存在剂量相关效应(r=0.909,P=0.000);甜菜碱可降低脂肪组织MDA含量,提高T-AOC;心得安、异搏定和SQ22,536(腺苷酸环化酶抑制剂)可不同程度的阻断上述作用.结论 甜菜碱可促进离体脂肪组织释放FFA,提高其抗氧化能力.此作用可能部分经由脂肪细胞的肾上腺素能β受体、L型Ca~(2+)通道和腺苷酸环化酶所介导.

    作者:张林;刘雨娟;陈红梅;李伟;郑天珍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中乌头碱的丙酰化修饰研究

    目的 探讨中乌头碱C_3,C_(13),C_(15)位羟基的丙酰化方法.方法 以中乌头碱、丙酸酐为原料合成中乌头碱酯化衍生物.结果 得到4种丙酰化衍生物,并通过ESI-MS,1H-NMR验证了其结构,分别为3-丙酰基中乌头碱(a);3,13,15-三丙酰基中乌头碱(b);3-丙酰基-13,15-二乙酰基中乌头碱(c);3-乙酰基-13 -丙酰基中乌头碱(d).据文献检索,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报道. 结论中乌头碱的三个羟基中,C_3-OH易被丙酰化,C_(15)-OH难被丙酰化.

    作者:许源;侯大斌;王惠;袁小红;杨海君;赵祥升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提取木香中木香烃内酯及去氢木香内酯影响因素的初步研究

    目的 考察溶媒、温度、加热时间对木香活性成分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的影响.方法 用水和乙醇回流提取木香,分别将其提取物控制在不同的温度和时间范围内加热,用HPLC法测定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的含量变化.结果 醇提取物中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的含量远远高于水提取物,以乙醇为溶媒,两成分含量变化小;以水为溶媒,随着温度升高,加热时间延长,两成分下降明显,尤其是木香烃内酯.结论 溶媒、温度对木香烃内酯影响为显著,时间因素次之,在含有木香的制剂工艺制备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这些影响因素,大程度地保留有效成分.

    作者:刘俊红;李棣华;伍孝先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青蒿花药培养研究

    目的 以青蒿花药为材料,进行诱导培养,获得了胚性愈伤组织,为青蒿单倍体植株的诱导奠定了基础.方法 青蒿花药在进行不同时间的低温前处理后,置于含不同激素和蔗糖浓度的MS培养基上,再进行不同时间的高温后处理,然后转入25℃黑暗培养,统计愈伤诱导率.结果 青蒿花药培养适培养基是6-BA 1 mg/L+2,4-D 0.3 mg/L+蔗糖3%或6-BA 1 mg/L+NAA 0.3 mg/L+蔗糖3%,无需低温前处理和高温后处理.结论 可通过青蒿花药培养得到单倍体胚性愈伤组织.

    作者:伍晓丽;李隆云;钟国跃;刘飞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病理性瘢痕的治疗研究进展

    文章综述了近年来病理性瘢痕治疗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以进一步提高临床综合诊治水平,促进新型治疗药物和方法的产生.

    作者:朱占洲;吴建国;秦路平;张宏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白背叶提取物A对人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研究

    目的 观察白背叶提取物A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四唑盐比色实验(MTT法),以半数抑制浓度(IC_50)为评价抗肿瘤活性强度的指标,分别对4种常见的人恶性肿瘤细胞进行抗肿瘤活性的筛选.结果 白背叶提取物A在浓度为5 μg/ml时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人肺癌细胞A549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或P<0.01),其IC_50分别为27.14 μg/ml,33.08 μg/ml;在浓度为20 μg/ml 时对人结肠癌细胞LoVo有抑制作用(P<0.05),其IC_(50)为36.82 μg/ml;在浓度为40 μg/ml 时对人肝癌细胞Bel-7404有抑制作用(P<0.05),其IC_50为37.70μg/ml.结论 白背叶提取物A对以上4种肿瘤细胞的增殖均有抑制作用.

    作者:郑作文;伦玉宁;毛健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民族药届招觅的生药学鉴定

    目的 对多民族常用的植物药届招觅进行生药学鉴定,为其鉴别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原植物、性状、显微鉴别的方法.结果 届招觅在原植物、性状、显微等方面具有专属性的特征.结论 通过原植物、性状、显微鉴别能够很好地鉴定该药材.

    作者:袁玮;李莹;刘圆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四物汤及其单味药中6种金属元素的微波萃取-原子吸收法测定

    目的 测定四物汤及其单味药中Fe,Cu,Mg,Ca,Mn,Zn 6种金属元素的含量,建立中药复方中微量金属元素检测的方法.方法 用蒸馏水微波提取样品,运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采用标准曲线法拟合计算含量.结果 所测定的四物汤及其单味药中含有丰富的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为中药复方中微量金属元素检测的理想方法.

    作者:李银保;范启兰;许春娟;李加林;彭金年;李青松 刊期: 2009年第12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