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婷;厍文波;王婷;付伟;郑秋生;李刚;马成俊;王振华
目的 探讨沙棘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脑组织SOD(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及MDA(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的影响,为沙棘的开发及临床应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 D-半乳糖腹腔注射9周,建立Wistar大鼠亚急性衰老模型后,第4周,Aβ_(25-35)注入大鼠大脑海马内,建立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模型.成模后第2周开始用沙棘及脑复康治疗8周.行为学采用Morris 水迷宫方法检测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取脑组织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结果 行为学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明显下降(P<0.05),药物组学习和记忆能力可见有明显提高(P<0.05);药物组与模型组相比,脑组织SOD活性明显增强(P<0.05),MDA含量明显降低(P<0.01).结论 沙棘能改善阿尔茨海默病大鼠学习记忆的能力,降低氧自由基对机体的损伤.
作者:陈正爱;金香子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对多民族常用的植物药届招觅进行生药学鉴定,为其鉴别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原植物、性状、显微鉴别的方法.结果 届招觅在原植物、性状、显微等方面具有专属性的特征.结论 通过原植物、性状、显微鉴别能够很好地鉴定该药材.
作者:袁玮;李莹;刘圆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通过均匀设计法优选八爪金龙半仿生提取工艺条件,并对其提取物的抑菌活性进行研究.方法 以岩白菜素含量、HPLC总面积、干浸膏得率为指标,进行综合评判,并将3种工艺提取物的抑菌活性进行比较.结果 佳半仿生提取工艺为八爪金龙加8倍、8倍、6倍水提取3次,3次煎水pH值分别为2.0,6.5,9.0;提取时间依次为85,40,20 min.综合评价Y值及抑菌活性顺序为:醇提取法>半仿生提取法>水提法.结论 优选出的半仿生工艺是可行的,且优于水提工艺.
作者:王瑞;刘晓燕;马立志;高蓬明;徐洪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中药熏蒸疗法对II型胶原诱导型关节炎(CIA)大鼠关节滑膜细胞IL-1β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以探讨中药熏蒸疗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机理.方法 建立CIA模型,将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水熏组、低熏组、高熏组,观察各组大鼠膝关节滑膜细胞IL-1β mRNA的表达.结果 熏蒸各组大鼠滑膜细胞中IL-1β mRNA的表达量明显低于模型组,具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而各熏蒸组组间比较,高、低熏组明显低于水熏组,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高熏组明显低于低熏组,亦具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中药熏蒸疗法能明显抑制CIA大鼠滑膜细胞IL-1β mRNA表达,并推测中药熏蒸疗法抗炎机制与其抑制IL-1β的表达相关.
作者:沈鹰;吴名波 刊期: 2009年第12期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因其在医药、食品及化工方面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而得到了广泛关注.各种用于研究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分析技术也在迅速发展,薄层色谱技术仍以其快速、简便、准确度高等优点而成为鉴别黄酮类化合物的首选方法.文章综述了薄层层析技术在植物黄酮类化合物中的应用.
作者:唐丽娟;刘玮炜;史大华;赵跃强;陶传洲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综述了硫熏加工中药材的研究现状,探讨了该法存在的问题及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制订科学、规范的中药材硫磺熏制加工工艺或者无硫加工新工艺提供依据.
作者:周霞;严茂伟;万军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膜糖蛋白CD_(41)、CD_(42b)表达的变化.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观察病例338例,分为清脑通络方组163例,阿司匹林组175例.观察清脑通络方和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前后TIA患者血浆血小板膜糖蛋白CD_(41)、CD_(42b)表达的变化.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TIA患者的CD_(41)、CD_(42b)的分子表达.结果 两组均有显著降低TIA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CD_(41)表达作用,对CD_(42b)的表达无明显影响;治疗后两组血流变指标有明显改善.结论 清肝活血治疗对TIA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CD_(41)表达有显著抑制作用,能明显改善TIA患者的血流变指标.
作者:孙景波;华荣;何莉娜;黄羽;曾星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加热对凉山彝药飞俄的影响.方法 用差热-热重分析(TG-DTA)对彝药飞俄进行了热分析研究.结果 加热到62℃时,质量损失约为3.55%,62~440℃时质量损失约为50.47%,440~551℃时质量损失约为25.20%.在323.76℃和512.92℃有两个放热峰.结论 彝药飞俄在静态空气气氛下的热分析实验条件为:升温速率为15℃·min~-1,样品质量2~4 mg;不宜长期置于高于40℃的环境中,加工、炮制温度应控制在250℃以下;324℃和513℃的DTA放热峰可作为特征峰应用于飞俄的鉴别.
作者:刘洪;敖波;范淑辉;陶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天山花楸中总黄酮佳提取工艺. 方法采用正交实验,分别以比色法测定总黄酮提出率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图谱中总黄酮相对积分峰面积为指标,考察提取温度、料液比、醇浓度对天山花楸叶中总黄酮提出率的影响.结果 终确定天山花楸叶中总黄酮的佳提取条件为:温度60 ℃,醇浓度为60%,料液比1∶10(g∶ml),其中超声功率60 kHz,时间30 min,在相同条件下连续提取两次.结论 该提取工艺合理,总黄酮提取率高,质量易于控制.
作者:芮鸣;唐辉;王鲁石;马伟伟;王玉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下丘脑衰老时神经递质的变化及何首乌饮延缓下丘脑衰老的作用机制.方法 D-半乳糖连续腹腔注射致亚急性衰老动物模型,造模后灌胃何首乌饮连续60 d后,大鼠断头取下丘脑.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SP,β-EP和GnRH的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以SHIMADZU-10A 高效液相色谱仪和L-ECD-6A电化学检测器检测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NA,DA,5-HT的含量.结果 同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下丘脑GnRH、SP明显增高,β-EP与NA、DA、5-HT含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何首乌饮组下丘脑GnRH、SP明显下降,β-EP与NA、DA、5-HT含量显著升高,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性.结论 衰老时大鼠下丘脑正常功能被破坏,何首乌饮通过对神经递质紊乱的调节而延缓了下丘脑的衰老.
作者:李亚丽;张娜;庞晓静;高福禄;王方娜;齐晅;陈雪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甜菜碱对大鼠离体脂肪组织释放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 FFA)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大鼠离体脂肪组织置于37℃ Krebs液中温育,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甜菜碱及各阻断剂,观察其对FFA和丙二醛(MDA)、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影响.结果 甜菜碱可促进脂肪组织释放FFA(P=0.000),并存在剂量相关效应(r=0.909,P=0.000);甜菜碱可降低脂肪组织MDA含量,提高T-AOC;心得安、异搏定和SQ22,536(腺苷酸环化酶抑制剂)可不同程度的阻断上述作用.结论 甜菜碱可促进离体脂肪组织释放FFA,提高其抗氧化能力.此作用可能部分经由脂肪细胞的肾上腺素能β受体、L型Ca~(2+)通道和腺苷酸环化酶所介导.
作者:张林;刘雨娟;陈红梅;李伟;郑天珍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为探讨补骨脂汤对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的机理.方法 用双侧结扎颈动脉反复灌注,用Morris试验测试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RT-PCR测定与学习记忆密切相关的NR2B、BDNF/TrkB基因表达产物.结果 补骨脂汤高、低剂量组的逃避潜伏期都明显短于模型组(P<0.01),补骨脂汤高、低剂量,均可明显提高NR2B、BDNF/TrkBmRNA表达(P<0.05).结论 补骨脂汤能明显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的空间记忆,其可能的机制是通过提高NR2B、BDNF/TrkBmRNA表达水平而发挥作用的.
作者:郑里翔;崔志远;郭慧君;余世平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脑心康片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不完全脑缺血模型,观察脑心康片给药前后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大鼠神经功能缺损导致的行为学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脑心康片对MCAO模型大鼠急性脑损伤细胞凋亡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脑心康片对脑缺血后24,48,72 h脑组织COX-2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24,48,72 h脑组织中COX-2阳性细胞平均灰度值及神经元细胞凋亡率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给药后脑心康高、中、低剂量组与银杏叶片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或P<0.05);给药后脑心康高、中、低剂量组与尼莫地平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或P<0.05).结论 脑心康片对脑缺血具有保护作用,并遵循一定的时效关系和量效关系,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缺血脑组织神经元的凋亡率,抑制COX-2蛋白的表达有关.
作者:李卉;苏云明;孟妍;李环;张学会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常见抗菌中药的凝集活性.方法 选用盐-磷酸(PBS)、Tris-HCl、乙酸钠缓冲溶液提取20种常见抗菌中药的凝集素,测定各提取液对兔血红细胞的凝集作用.结果 20种抗菌中药用不同pH的浸提液提取后表现不同的凝集活性,在3种不同pH的浸提取液中均具有较高凝集活性的有虎杖、山豆根、黄连、板蓝根.结论 抗菌中药多数有较好的凝集活性,PBS对中药材中凝集素的提取具广谱性.
作者:张朝燕;蓝闽波;戴亚娟 刊期: 2009年第12期
植物体内大量分布的微生物对植物产生的影响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特别是那些有益的影响可对植物的生长及活性成分的形成产生一定的作用.甘草作为一种大宗中药,其栽培品的质量一直是人们所关心的问题,甘草有益微生物对提高甘草的品质有重要作用.该文综述了甘草有益微生物的研究进展,以期对提高栽培甘草的质量起到指导意义.
作者:崔浩然;牛小宇;刘春生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对王氏萎胃灵安全性作出正确评价,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保证用药安全.方法 王氏萎胃灵分大剂量组(3.6 g/kg)、中剂量组(1.8 g/kg)、小剂量组(0.9 g/kg).大鼠每天灌胃给药,共180 d,并对大、中、小剂量组和正常组进行一般情况观察、体重测量、血液指标、检测脏器系数和对心、肝、脾、肺、肾、脑等29个脏器进行肉眼观察和镜下检查.结果 王氏萎胃灵口服长期毒性实验未发现蓄积毒性(P>0.05).结论 王氏萎胃灵在规定剂量下口服安全,无明显毒副作用.
作者:郑保平;王道坤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以方药分析为基础探讨中风恢复期及后遗症期证候分布规律以便更好地指导中风病临床及科研组方用药.方法 通过对从维普数据库检索的1990~2008年中医治疗中风恢复期及后遗症期379篇文献的用药分析,探讨中风恢复期及后遗症期证候分布规律.结果 ①用药频次较多的有活血药、平肝熄风药、补气药、补阴药、化痰药;②中风恢复期及后遗症期的证型以血瘀、内风、气虚及阴虚证为主.结论 现代文献所用药物的分析基本体现了现代中医中风恢复期及后遗症期的用药特点及规律,也由此揭示了其证型分布规律,从而更有助于指导临床、科研及中医中风二级预防.
作者:秦秀德;王换新;朱磊;周喜燕;陈杰;路永坤;黄燕 刊期: 2009年第12期
随着社会的进步,患者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对护理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骨科患者多,大多因突发事故、车祸等原因入院,患者及家属急躁.因此,要注意防范和解决护理纠纷,维护患者权益,密切护患关系,不断加强骨科病房的安全管理和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探索安全管理措施和对策.本文结合我院骨科病房发生的护理纠纷情况进行分析.
作者:崔立敏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考察AB-8大孔吸附树脂对小叶榕叶水提物黄酮的吸附解吸性能.方法 采用树脂柱进行动态吸附和解吸小叶榕叶水提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吸光度,得出吸附率和解吸率.结果 AB-8大孔吸附树脂对小叶榕叶水提物黄酮有较高的吸附率和解吸率,能达到分离纯化的目的 .结论 AB-8能有效富集小叶榕叶中黄酮类化合物,适用于分离纯化小叶榕叶浸膏以提高其有效成分.
作者:冯丹丹;王立升;刘力恒;龚福忠;李鑫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甘草次酸(GA)对中药活性成分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结合的影响.方法 利用多种光谱技术和毛细管电泳前沿分析方法测定,用Stern-Volmer方程和Scatchard plot等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 得到甘草次酸与BSA的结合常数、位点数等结合特征,中药活性成分与BSA结合的常数和甘草次酸对这些成分结合常数的影响.结论 甘草次酸与牛血清蛋白有高、低两类结合位点,总的结合位点数为8,蛋白与GA浓度之比为0.38时,结合率已高达95%.GA使中药活性成分与牛血清蛋白的结合常数下降大达67%,可能对它们的药理作用产生影响.
作者:周能;潘彤;梁逸曾 刊期: 2009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