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板栗叶挥发性成分研究

何玲玲;王新;陆慧宁

关键词:板栗叶, 挥发性成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摘要:目的 研究中药板粟叶的挥发性成分.方法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提取板栗叶中的挥发性成分,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其组成.结果 共从板栗叶中分离鉴定了22种挥发性成分,其挥发性成分主要为:醇类化合物占60.33%.烷烃类化合物占23.09%,烯烃类化合物占8.67%,醛类化合物占6.14%.结论 22种挥发性成分均首次从该中药中得到相对含量在3%以上的化合物有11个,其中以3,7-二甲基-2,6-辛二烯-1-醇含量高(27.34%).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淡渗利湿法治泄泻的药理学探讨

    淡渗利湿法是治疗泄泻的一种常用而有效的方法.文章主要通过对此法常用药物的药理学分析,探讨了淡渗利湿法治疗泄泻的化学基础和药理学效应,以期为中医临床和科研提供更明确、更清晰的思路和研究方法.

    作者:董建栋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大蒜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

    目的 测定大蒜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超声波技术和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大蒜挥发油,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程序升温法测定.结果 共鉴定出了30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成分的95.72%.主要成分为大蒜辣素(25.37%)、蒜氨酸(12.19%)、十二烷醇(10.61%)、蒜糖醇(8.78%)等.结论 没有经过贮存的新鲜大蒜中蒜氨酸的含量较高;超声波预处理法对挥发油的提取不破坏主要化学成分,但提高了挥发油的提取速度.

    作者:王新芳;董岩;刘洪玲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一支枪的显微结构研究

    目的 为鉴别和开发一支枪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一支枪进行显微鉴别.结果 根表皮外被角质层,内皮层明显、凯氏点清晰,外韧型维管束.孢子叶穗维管柱为真中柱,外韧型.叶表皮细胞特大,有大型不等式气孔.粉末中可见球型四面体型孢子,纤维管胞及草酸钙方晶等.结论 以上显微特征对一支枪有鉴别意义.

    作者:姜建萍;高雅;朱意麟;陈青;陆雪飞;赖飞娥;蔡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淡豆豉防治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管损伤的机制研究

    目的 研究淡豆豉防治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管损伤的机制.方法 采用高脂饲料喂养法建立大鼠早期动脉粥噜样硬化模型,同时灌胃给予淡豆豉提取物,连续10周,末次给药后取血、分离血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TC,TG,LDL,HDL水平,透射电镜下观察主动脉损伤的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主动脉内皮细胞的凋亡率、Caspase-3的蛋白表达和增殖指数.结果 淡豆豉组(20,40 g生药/kg)大鼠血清TC,TG,LDL水平均较模型对照组大鼠降低(P<0.01),主动脉内皮细胞的形态明显较模型对照组改善,内皮细胞的凋亡率、Caspase-3的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而增殖指数显著增高(P<0.01).结论 淡豆豉对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管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下调Caspase-3的蛋白表达,调节血管内皮细胞凋亡与增殖的平衡来实现.

    作者:白霞;牛丽颖;刘娇;李清;崔力剑;窦玉红;曹秀莲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鼻渊舒口服液对实验性急性鼻窦炎大鼠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及其分子生物学机制探讨

    目的 应用基因芯片及酶链免疫、免疫组化技术研究鼻渊舒口服液对实验性急性鼻窦炎(ARS)大鼠白细胞介素(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及其可能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治疗组和正常组.模型组和治疗组依据Y.Gel的改良方法造模,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造模成功后治疗组给予鼻渊舒口服液灌胃1周,处死动物,取血及鼻黏膜用分剐用酶链免疫及免疫组化测血和鼻黏膜中IL-6和TNNF-α的表达情况;取肝脏抽提总RNA,纯化后的mRNA进行逆转录制备杂交探针,选用Oligo-60S芯片,对鼻渊舒口服液治疗ARS大鼠的差异表达基因谱进行初步研究和分析.结果 鼻渊舒口服液能显著降低ARS大鼠血中IL-6和鼻黏膜TNF-α表达,发现了与鼻渊舒口服液治疗作用直接相关的24条差异表达基因.结论 首次证明鼻渊舒口服液可能从细胞内PKC信号传导途径影响ARS大鼠IL-6和TNF-α的表达.

    作者:朱天民;熊大经;袁晓辉;许必芳;曾秀燕;李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血淤证与基因相关性的研究概况

    血淤证见于多种疾病,是一种综合性病理状态,形成机制非常复杂.现代医学认为,各种致病因子所造成的全身或局部组织器官的缺血、缺氧、血循环障碍以及血液流变性和黏滞性异常而导致各组织器官水肿、炎症渗出、血栓形成、组织变性、结缔组织增生等一系列的病理变化,都可以概括在血淤证的病理实质中.近年来,对血淤证的基础研究成为一个热点.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血淤证与基因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众多学者运用基因芯片技术从基因水平探索血淤证的形成机制.现就近几年血淤证与基因相关性研究的进展概述如下.

    作者:唐亚平;杨力强;戴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三黄片的体外溶出度考察

    目的 测定5个不同厂家(分别以代码A,B,C,D和E表示)三黄片的体外溶出度,为评价和控制药品质量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 以水为释放介质,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厂家的三黄片的溶出度进行测定和比较.使用SPSS中的一般线性模型(general linear model)对不同厂家三黄片的体外溶出度进行多重比较.结果 5个不同厂家相互之间的溶出度有显著差异(Sig.<0.01),只有厂家A和厂家B之间无显著差异(Sig.=0.945),厂家C和厂家E之间无显著差异(Sig.=0.238).结论 有必要对各个厂家的三黄片剂进行溶出度检查,以保证临床用药疗效.

    作者:卢文胜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荔枝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

    目的 分析荔枝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荔枝草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 从荔枝草挥发油中分离出103个离子峰,鉴定其中42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2.65%.结论 荔枝草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是β-按叶醇,γ-桉叶醇,(-)-去氢白菖蒲烯,沉香螺醇,β-杜松烯,为荔枝草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卢汝梅;潘丽娜;朱小勇;钟振国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记忆障碍动物模型的制备及熟地黄对其的影响

    目的 探讨熟地黄的益智作用及其机理.方法 对化学药品所致记忆障碍模型小鼠进行学习记忆行为实验并检测相关指标,实验动物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脑复康组(500 mg/kg)、熟地高剂量组(9 g/kg)、熟地低剂量组(4.5 g/kg).结果 熟地黄能够减少模型动物跳台训练期、测验期错误反应次数并延长测验期触电潜伏期;缩短模型小鼠寻找平台时间,并增加其跨台次数;降低模型小鼠脑内胆碱酯酶活性、Al3+含量,保护脑组织;并能使脑内Glu/GABA维持在正常水平.结论 熟地黄对于化学药品所致记忆障碍模型小鼠具有增强其学习记忆和空间记忆能力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中枢胆碱能神经系统功能,降低脑内Al3+含量,保护脑组织及维持脑内Glu/GABA的正常水平有关.

    作者:曹玉净;沈云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高萍主任医师辨治恶性淋巴瘤经验

    高萍是河南省中医学院一附院肿瘤科主任医师、教授,从事肿瘤临床数十年,运用中药治疗肿瘤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是对淋巴瘤的辨治颇有独到之处,疗效显著.本文拟就高教授临治辨证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王大鹏;彭涛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麻黄在《临床用药须知》中的部分内容商榷

    目的 研究麻黄在<临床用药须知>中的使用和准确描述.方法 通过对<临床用药须知>和<中国药典>的学习、研究,结合临床实践加以探讨.结果 发现麻黄在<临床用药须知>中的部分内容需要商榷.结论 希望再版时能予以考虑和参考.

    作者:刘运东;王绍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市售千金子饮片质量分析

    目的 通过对收集的市售千金子饮片进行含量测定,为制定千金子质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 以脂肪油、浸出物、秦皮乙素和七叶树苷为指标,对市售的6个样品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各地千金子样品脂肪油组分、醚溶性成分差别不大,水溶性成分、醇溶性成分、泰皮乙素和七叶树苷差异较大.结论 各地市售样品在内在质量上存在较大差异.

    作者:李群;江波;张蒙强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伤寒论》三阳三阴辨证研究概况

    对近年来<伤寒论>三阳三阴辨证的理论基础、层次、实质与三阳三阴病证的传变等研究进行了综述与评价.认为学者们将一些新的学术观点等引入其中.指出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有助于<伤寒论>三阳三阴辨证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樊新荣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针刺对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

    目的 实验观察针刺对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方法 以220 V,0.8 mA的方波刺激Wistar大鼠15 s.间隔45s/次,共60次,总刺激时间15 min,进行不可逃避的前休克动物(pre-shocked animals)制作,形成学习无助大鼠模型.采用Open-Field法进行动物行为学敞箱实验及条件回避实验,观察针刺对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结果 针刺对学习无助模型大鼠水平及垂直运动均有明显改善,且显著提高大鼠的逃避成功次数、缩短逃避潜伏期(P<0.01).结论 针刺可明显改善抑郁症状,促进抑郁症恢复.

    作者:周胜红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川芎贴膏体外经皮渗透实验中接受液的选择研究

    目的 筛选川芎贴膏体外透皮实验中的佳接受液.方法 利用TP-5型智能透皮扩散仪,以川芎贴膏中亲水性成分盐酸川芎嗪为考察指标,采用分光光度法,比较不同溶媒系统对川芎贴膏的经皮渗透参数的影响以选择佳接受液,为体外经皮渗透实验的规范化研究奠定基础.结果 生理盐水和pH 7.4磷酸盐缓冲液的透皮速率常数J大;10%乙醇/生理盐水、10%丙二醇/生理盐水、10%PEG 400/10%乙醇/生理盐水、10%PEG 400/生理盐水的J值依次减少.10%PEG 400/生理盐水透皮时滞长,pH 7.4磷酸盐缓冲液透皮时滞短.结论 对亲水性成分盐酸川芎嗪而言,生理盐水或pH 7.4磷酸盐缓冲液均可作为其佳接受液.

    作者:李锦;赵晓莉;祖强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围术期护理

    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病病人围术期护理方法,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 对18例病人进行术前,心理护理和适应性训练,术后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和患肢护理,预防并发症,并指导合理的功能锻炼.结果 无1例发生感染和下肢静脉血栓并发症.随访1年,所有病人对手术效果满意,术后疼痛症状明显缓解,能独自下地行走.结论 做好髋关节置换术病人的围术期护理,对手术成功起到了积极的保障作用,能有效恢复关节功能,解除疼痛,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作者:万翠娥;潘运香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陈香露白露片的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 鉴别陈香露白露片中的甘草、陈皮、川木香、大黄.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TLC)鉴别.结果 建立简便、灵敏、可靠的TLC.结论 可用于陈香露白露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刘卉;李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益肾活血汤为主治疗糖尿病性肾病51例

    糖尿病性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Diabeitic Mellitus,DM)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目前世界上发病率较高的慢性疾病,也是DM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随着糖尿病治疗水平的提高以及糖尿病患者寿命的延长,DN的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近年来我们在临床中采用气阴双补,活血化淤为法自拟益肾活血汤治疗糖尿病性肾病,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润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研究黄酮等物质清除超氧自由基的作用

    目的 建立化学发光新方法以考察黄酮等物质对超氧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方法 以碱性条件下邻苯三酚自氧化作为超氧阴离子的产生体系,以化学发光的降低作为检测活力的指标.结果 杭白菊、马齿苋、槲皮素、芦丁都表现出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结论 该方法简单、快速,可用于中草药抗氧化活性研究.

    作者:赵芳;杜志坚;边丽;张铃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抗脑衰胶囊中葛根素和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的含量

    目的 建立抗脑衰胶囊中葛根素和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Nova-Pak C18(150 mm ×3.9 mm,4 μm),流速0.8 ml·ml-1,乙腈:水(20:8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20 nm.结果 葛根素的线性范围为0.3056~1.528 mg·ml-1,r=0.999 7,平均回收率为98.15%,RSD=1.20%(n=6);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的线性范围为1.024~8.192 μg·ml-1,r=0.999 5,平均回收率为97.46%,RSD=2.12%(n=6).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适合该胶囊中葛根素和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的含量测定.

    作者:郭炎荣;路玫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