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卉;李华
目的 研究布瑞宁注射液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6例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布瑞宁注射液,对照组予以传统治疗.结果 经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9.29%(25/28)%和57.14%(16/28),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血液流变学值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但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 布瑞宁注射液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血液流变学值疗效确切,安全有效.
作者:林晓北;吴东林;吴晓英;王成鑫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粉防己碱(Tet)对肝星状细胞(HSC)增殖的调控机制.方法 培养大鼠HSC,MTT法测Tet对HSC增殖的影响,免疫细胞化学法测Tet对HSC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表达的影响.结果 Tet在0.5-1 mg/L的范围内显著抑制大鼠肝星状细胞的增殖(P<0.05).0.5,1 mg/L Tet浓度组PCNA阳性表达细胞数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浓度组之闻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Tet 0.5,1 ms/L浓度组CyclinD1阳性表达细胞数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浓度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Tet通过抑制细胞周期素CyclinD1,PCNA表达,使细胞周期停滞于G0/G1期,从而发挥抑制大鼠肝星状细胞增殖的作用.
作者:赵宏贤;陈霞;郭勇;李昌平;陈庄;余鸿 刊期: 2008年第01期
中国医药学是中国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世界医药宝库中的瑰宝,而中药材又是中国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许青;巴哈尔古丽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黄芩茎叶总黄酮(Scutellaria Baiculensis Stem-leaf Total Flavonoid,SSTF)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然后松开再灌注2 h的方法,复制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SSTF不同剂量治疗组.采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及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I),Bax和Bcl-2基因蛋白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AI增加,Bax阳性表达增强,Bcl-2阳性表达减弱(P<0.01);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SSTF组AI、Bax阳性表达下降(P<0.05或P<0.01).Bcl-2阳性表达上调(P<0.05或P<0.01).结论 SSTF能明显抑制IR引起的心肌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Bax蛋白表达和上调Bcl-2蛋白表达,提高Bcl-2/Bax比值有一定关系.
作者:龚明玉;于晓敏;周晓慧;杨鹤酶 刊期: 2008年第01期
血管内环境的健康主要依赖于内皮细胞的良好功能,而一氧化氮(NO)在维护血管内皮功能、构筑健康血管内环境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中药复方是中医药学发挥其治疗作用的巨大优势,且因其化学组分的复杂性而具有多靶点的治疗作用.研究表明,多种对心血管疾病具有确切疗效的中药复方能够调节NO生物利用度、保护血管内皮功能,这可能是它们发挥治疗效应的重要机制之一.文章将就近年报道的这些中药复方作一综述.
作者:田登科;可燕;卞卡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测定乌拉甘草提取物对人体4种肿瘤细胞的抑制效果.方法 应用MTT法测定甘草水提物(甘草酸)与醇提物(总黄酮)对宫颈癌细胞株(Hela)、乳腺癌细胞株(Bcap-37)、胃癌细胞株(MGC-803)以及肝癌细胞株(Bel-7404)增殖的抑制作用;运用Hochest 33258荧光染色剂测试其诱导细胞凋亡的生物学效应.结果 甘草酸的抑瘤效果表现出浓度依赖性,与浓度呈正相关关系.高浓度甘草酸(1 000 μg/ml)对Bcap-37,Hela,MGC-803的增殖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抑制率分别为76.37%,79.71%,71.06%,对Bel-7404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较差,抑制率仅为24.29%.在一定浓度范围内(200~1 000 μg/ml),其对4种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率与样本浓度大小呈负相关关系,200 μg/ml剂量的甘草黄酮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效果佳,其对Bcap-37,Hela,Bel-7404,MGC-803等4种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分别为79.55%,79.98%,67.91%以及37.86%.甘草酸、甘草黄酮均能有效诱导这4种肿瘤细胞发生凋亡.结论 甘草酸和甘草黄酮诱导细胞凋亡是其显著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重要途径.
作者:马淼;周旭莉;户元林;肖辉;李学禹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纯化芦荟蒽醌衍生物的工艺条件.方法 对照乙醇梯度洗脱所得各组分的HPLC谱图,考察聚酰胺树脂富集、纯化芦荟蒽醌的吸附性能和洗脱参数.结果 通过聚酰胺树脂富集与纯化,并采用40%,60%,70%,80%乙醇梯度洗脱,可以使芦荟蒽醌衍生物得到较好的分离.结论 该法的精确度、稳定性、重复性和回收率都较好,且操作简便易行.
作者:刘太平;李芬芳;邢健敏;黄莹 刊期: 2008年第01期
针对药物分析教材中存在的问题,对工科药物分析课程教材改革提出了几点建议:吸收新理论完善教材内容;运用新技术成就充实教材内容;运用科技新知识、新事例更新教材内容;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材的先进性.通过结合当前的科研与生产实际,把该学科的新成果融入到教材之中,实现教材的多媒体化、电子信息化、网络化,这样来不断丰富教材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作者:马卫兴;许瑞波;许兴友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实验观察针刺对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方法 以220 V,0.8 mA的方波刺激Wistar大鼠15 s.间隔45s/次,共60次,总刺激时间15 min,进行不可逃避的前休克动物(pre-shocked animals)制作,形成学习无助大鼠模型.采用Open-Field法进行动物行为学敞箱实验及条件回避实验,观察针刺对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结果 针刺对学习无助模型大鼠水平及垂直运动均有明显改善,且显著提高大鼠的逃避成功次数、缩短逃避潜伏期(P<0.01).结论 针刺可明显改善抑郁症状,促进抑郁症恢复.
作者:周胜红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宫外孕的临床疗效.方法 79例异位妊娠患者口服米非司酮,肌注甲氨喋呤,并配合中药宫外孕Ⅱ号方,观察疗效.结果 79例异位妊娠患者中17例转行手术治疗,62例保守治疗成功,治愈率78.5%.结论 中西药联用治疗异位妊娠疗效满意,用法方便,减轻了患者痛苦,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张超;冯晓玲;侯丽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中风病,历代论述颇多,而对本病的认识当首推<内经>.其对中风病虽未见专篇论述,却散见于诸篇之中,涉及到本病病因病机、证候、治则、治法等方面,尤其对中风病因的阐述,翔实而精辟.兹将其有关内容整理总结如下.
作者:于晓东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筛选川芎贴膏体外透皮实验中的佳接受液.方法 利用TP-5型智能透皮扩散仪,以川芎贴膏中亲水性成分盐酸川芎嗪为考察指标,采用分光光度法,比较不同溶媒系统对川芎贴膏的经皮渗透参数的影响以选择佳接受液,为体外经皮渗透实验的规范化研究奠定基础.结果 生理盐水和pH 7.4磷酸盐缓冲液的透皮速率常数J大;10%乙醇/生理盐水、10%丙二醇/生理盐水、10%PEG 400/10%乙醇/生理盐水、10%PEG 400/生理盐水的J值依次减少.10%PEG 400/生理盐水透皮时滞长,pH 7.4磷酸盐缓冲液透皮时滞短.结论 对亲水性成分盐酸川芎嗪而言,生理盐水或pH 7.4磷酸盐缓冲液均可作为其佳接受液.
作者:李锦;赵晓莉;祖强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虎奶菇和虎乳灵芝两种菌类药材的生药鉴定方法.方法 从形态特征、显微特征、理化性质方面对虎奶菇和虎乳灵芝两种真菌进行系统观察和鉴别,采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法对两种真菌的乙醇提取物进行表征区分.结果 两者在形态特征、显微特征、理化性质、紫外吸收方面均呈现出不同.结论 该鉴定方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测定结果准确,可作为虎奶菇和虎乳灵芝两种类药材的鉴定依据.
作者:杨兰;房志坚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熟地黄的益智作用及其机理.方法 对化学药品所致记忆障碍模型小鼠进行学习记忆行为实验并检测相关指标,实验动物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脑复康组(500 mg/kg)、熟地高剂量组(9 g/kg)、熟地低剂量组(4.5 g/kg).结果 熟地黄能够减少模型动物跳台训练期、测验期错误反应次数并延长测验期触电潜伏期;缩短模型小鼠寻找平台时间,并增加其跨台次数;降低模型小鼠脑内胆碱酯酶活性、Al3+含量,保护脑组织;并能使脑内Glu/GABA维持在正常水平.结论 熟地黄对于化学药品所致记忆障碍模型小鼠具有增强其学习记忆和空间记忆能力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中枢胆碱能神经系统功能,降低脑内Al3+含量,保护脑组织及维持脑内Glu/GABA的正常水平有关.
作者:曹玉净;沈云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中药板粟叶的挥发性成分.方法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提取板栗叶中的挥发性成分,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其组成.结果 共从板栗叶中分离鉴定了22种挥发性成分,其挥发性成分主要为:醇类化合物占60.33%.烷烃类化合物占23.09%,烯烃类化合物占8.67%,醛类化合物占6.14%.结论 22种挥发性成分均首次从该中药中得到相对含量在3%以上的化合物有11个,其中以3,7-二甲基-2,6-辛二烯-1-醇含量高(27.34%).
作者:何玲玲;王新;陆慧宁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对干地黄叶中梓醇的提取方法进行优选,确定佳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实验表L8(2)7安排实验.结果 提取方法对梓醇提取率影响大.结论 确定地黄叶中梓醇的佳提取工艺,即加水煎煮提取,提取次数为2次,1h/次.
作者:孙利伟;李钦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增强免疫活性是多糖重要的生物活性.多糖对机体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具有增强作用,其机制是通过促进细胞因子的分泌、激活巨噬细胞、NK细胞和T,B淋巴细胞、促进抗体生成、激活补体系统、促进红细胞免疫功能及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功能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该文对近年来植物多糖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加以阐述.
作者:付书婕;王乃平;黄仁彬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虎杖疏松愈伤组织诱导的佳激素条件.方法 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研究不同外植体、不同浓度的激素组合对虎杖愈伤组织诱导率、疏松程度以及增殖率的影响.结果 以诱导率为指标,NAA对虎杖细胞脱分化影响显著.以增殖率为指标,2,4-D对虎杖的细胞生长分裂影响显著.结论 以叶柄为外植体更容易诱导出疏松的愈伤组织,虎杖愈伤组织诱导和继代增殖佳的激素组合分别为6-BA 1.5 mg/,L+2,4-D 1.0 mg/L+KT 0.2 mg/L+NAA0.5 mg/L和6-BA 2.0 mg/L+2,4-D 2.0 mg/L+KT 0.4 mg/L+NAA 0.4 mg/L.
作者:曾超珍;刘志祥;黎继烈;吴耀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快速、高效测定蝉花ISP类免疫活性组分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茚三酮比色法测定ISP类次生代谢产物的含量,通过线性度和线性范围、精密度、稳定性及准确度等指标评价该方法.结果 该方法检测线性范围为6~30 μg/ml,相关系数为0.999 7,平均回收率为101.20%,RSD为0.79%.结论 茚三酮比色法简便快捷、结果稳定、灵敏度高,可作为测定蝉花ISP类免疫活性组分的有效方法.
作者:杨明静;王伯初;余佳文;毛先兵;朱华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麻黄Herba Ephedrae因其茎表面粗糙,具槽棱,干燥品为黄色,味麻辣而得名.
作者:刘运东;王绍明 刊期: 200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