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改莲;辛宁;黄陆良
目的 通过对种子处理提高桔梗种子发芽率.方法 对桔梗种子进行层积处理和干湿间隙浸种处理,以处理后桔梗种子发芽特性的变化评价处理效果.结果 与结论层积处理48 h,干湿间隙浸种12 h和24 h,能显著改善桔梗种子发芽特性,处理后其发芽率分别比对照提高23.08%,16.33%和20.40%,发芽势分别比对照提高18.75%,41.90%和35.82%.
作者:刘自刚;张雁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黄芩苷对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的生长抑制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 MTT法检测黄芩苷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株增殖的抑制作用,并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其对SMMC7721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 ①4~0.005 312 5 ms/ml黄芩苷组对SMMC 7721肿瘤细胞生长均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与细胞组对照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0.5~0.062 5 ms/ml黄芩苷组肿瘤生长抑制率与其他浓度组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顺铂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当黄芩苷浓度为0.5 ms/ml时,其对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率高,为63.8%;②0.5 mg/ml黄芩苷对SMMC7721肿瘤细胞形态的损害作用明显,可见60%~70%的细胞呈碎片样,少数细胞呈悬浮生长;③0.5 ms/ml黄芩苷能够使细胞组滞于G0/G1期(G0/G1期细胞为72.19%).结论 黄芩苷对SMMC 7721细胞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可影响其细胞增殖周期.
作者:况南珍;傅颖媛;黄彬红;周智兴;曾小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和解通降法源于仲景之<伤寒论>,其立法之意在于和解阳、攻下实邪,代表方剂为大柴胡汤.笔者悟其意、效其法,斥治疗粘连性肠梗阻5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谭华儒;李良明;朱奎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β-环糊精对冰片的包合作用,减少其在生产和贮存中的挥发.方法 应用正交设计法,以20%的乙醇为溶剂采用超声法考察β-环糊精包合冰片的包合率.结果 包合率可以达到98.00%.结论 该工艺适合冰片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
作者:董艳辉;马春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猪蹄甲、穿山甲对肠痈大鼠的的消痈排脓作用.方法 通过结扎大鼠部分阑尾,缝合相邻的肠管制备阑尾脓肿大鼠模型,比较观察穿山甲和猪蹄甲高、中、低剂量对脓肿直径、脓肿称重、病理组织学和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的影响.结果 猪蹄甲、穿山甲均能使肠痈脓肿缩小、局限,而具有抗炎或促使炎症修复作用,减轻脓肿大鼠黏、浓的血液流变学改变,与模型组比较(P<0.01或0.05),猪蹄甲高剂量和穿山甲均能减轻炎症反应或促使炎症修复,且猪蹄甲高剂量组与穿山甲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猪蹄甲与穿山甲都具有排脓消痈作用,为寻找穿山甲药材的替代品获得了初步的研究资料.
作者:李寅超;赵宜红;陈秀英;侯士良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中医护理指导对高血压病不良因素与治疗作用的影响.方法 对50例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详细的入院评估.提出具体的护理指导措施,对其整个治疗过程进行定时、定点有效观察,并对其进行整体分析.结果 通过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用药知识、服药的依从性及生活方式等方面的中医护理干预,血压控制效果良好.结论 中医护理指导措施的有效实施,对高血压病患者的治疗疗效有着积极而显著的改进作用.
作者:常艳秋 刊期: 2008年第06期
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指由各种致病因素所致肝内纤维组织异常增生,表现为肝内弥散性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的病理变化,其细胞病理学基础为肝星状细胞活化,增殖并产生胶原.现代研究肝纤维化是慢性肝脏疾病共同的病理过程,也是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的必经阶段.因此,有效逆转肝纤维化,截断慢性肝病-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的发展过程,具有较大临床意义.
作者:胡军勇;陈金亮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考察夜宁胶囊24个月的稳定性.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和HPLC法.结果 按硬胶囊剂的要求,各检查项合格.结论 夜宁胶囊在按市售的包装及贮藏条件下,24个月质量较稳定,可以充分验证夜宁胶囊的质量标准具有可测性.
作者:丁青龙;李莹;周其;蔡春亚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莪术挥发油提取及包合的佳工艺条件.方法 以挥发油的提取率为评价指标,利用正交实验L9(34)筛选挥发油的佳提取工艺.考察了饱和水溶液法β-CD包合莪术挥发油时挥发油与β-CD用量的比例、包合温度和包舍时间对包合的影响.结果 挥发油提取务件为:莪术粗粉加8倍量水浸泡30 min,提油5 h.综合比较了挥发油的利用率、包合物收率及包合物含油率3个指标,结果A1B2C3为佳因素水平组合,即佳包合条件为50℃,搅拌60 min,挥发油:β-CD比例为1:4.结论 结果佳提取工艺提取率高,简单,方便.
作者:杨敏;许汉林;潘洪林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分析食物寒热属性与营养素含量之间的相关性、数量关系和依赖性.方法 首先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从典籍中选取176种常用食物作为研究样本,以这176种食物的寒热属性及各种营养素含量作为处理因素,利用统计学原理,探索研究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食物的寒热属性与营养素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 不同属性的食物在某些营养素含量上具有显著性的差异,可根据等级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建立回归方程.
作者:章涵;赵玉霞 刊期: 2008年第06期
奔豚气病的主要症状有气从少腹上冲疼痛,上至心下或胸而冲咽喉,病发作时,痛苦难以忍受,发作后冲气渐消,疼痛解除.且病涉及肝、肾、脾、胃、冲脉等诸多脏器,临床极易误诊误治.
作者:程桂真;王成宝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开心散对衰老小鼠的高级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和自由基的抑制作用.方法 建立D-半乳糖诱导的亚急性衰老模型,用开心散进行治疗,观察其对衰老模型小鼠脑、肝脏的高级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SOD活力以及MDA含量的影响.结果 开心散能够明显改善D-半乳糖诱导的衰老小鼠的学习记忆障碍,显著提高衰老小鼠的脑、肝脏中SOD的活力,降低AGEs,MDA的含量.结论 开心散可能通过降低体内AGEs的含量以及清除自由基的作用来改善D-半乳糖诱导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作者:周高超;王华;王袆丹;高向东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风湿Ⅰ号酒合伸筋汤治疗中晚期类风湿性关炎节的临床疗效.方法 风湿Ⅰ号酒合伸筋汤治疗.风湿Ⅰ号酒系雷公藤制剂,24~30 ml/d,分3次口服;伸筋汤(伸筋草60 g,薏苡仁:60 g,木瓜60 g,千年健60 g)配猪蹄同煮.吃猪蹄喝汤,1 d内服完.结果 80例中,临床缓解4例,显效33例,好转4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5%.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P<0.01;治疗前后整体功能比较P<0.01.结论 风湿Ⅰ号酒合仲筋汤具有调节免疫、祛风湿、止痹痛、强筋骨、补肝肾等功效,疗效满意.
作者:袁作武;周祖山;舒勇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建立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测定补气养血口服液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 Kromasil ODS C18(4.6mm×2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32:68);流速为1.0 ml·min-1;柱温:40℃;ELSD参数:漂移管温度100℃,氮气流速:2.5 ml·min-1.结果 黄芪甲苷在2.248~11.24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6;平均回收率99.8%,RSD为1.2%.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适用于补气养血口服液的质量控制.
作者:易爱玲;周从辉;熊义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结合中医文献,以中医理论、现代医学有关知识为指导,探析糖耐量减低的中医病因病机,进一步提出健脾化痰活血法是干预糖耐量减低有效方法.
作者:李进龙;王娟;白建乐;李淑彦 刊期: 2008年第06期
<黄帝内经>不仅是一部伟大的医学巨著,而且也是一部重要的养生学著作.它全面地反映、吸取了秦汉以前的养生学成就.文章从四时养生、情志养生、运动养生、饮食养生、房室养生几方面探讨<黄帝内经>的养生思想.
作者:李晓红;林存奇;李烨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鲜、干鱼腥草的药理活性.方法 通过体外抑菌法实验,考察鲜、干鱼腥草的抑茵作用;二甲苯致小鼠耳炎症实验,观察鲜、干鱼腥草的抗炎作用;采用浓氨水诱导法引起的咳嗽实验,观察鲜、干鱼腥草的止咳作用.结果 鱼腥草鲜、干药材的水提取物的大小剂量组和醇提物的大剂量组均有较好的抑茵、抗炎和止咳的作用.其中鲜品水提物大剂量组药效作用优.结论 鱼腥草鲜品抑茵、抗炎和止咳药理活性优于干品,水提物药理活性优于醇提物.
作者:孟江;宗晓萍;董小萍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根据患者体质情况、临床证型以及痛风的病因因人、因地、因时、因病(证)制宜进行调养,可加速病情的康复,减少复发.
作者:邓棋卫;涂爱国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紫苏属不同(变)种不同部位无机元素及维生素的组成及含量.方法 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及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对无机元素进行测定;分别提取紫苏属植物中水溶性及脂溶性维生素,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析.结果 紫苏属不同(变)种不同部位所含无机元素及维生素种类基本相同,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紫苏属不同(变)种中Ca,Fe,Mg等含量较高,但其As,Hg含量也应得到人们的重视;同时,在所测材料中检测到丰富的VC,VD2,VD3.从不同材料来看,野生紫苏无机元素及维生素含量丰富;从不同部位来看,中上部叶的营养价值相对较高.
作者:张旭;吴卫;郑有良;陈黎;杨国丽 刊期: 2008年第06期
论述中药的临床合理用药、药学监护(Pharmaceutical Care,PC)以及中药临床合理用药与PC等相关内容,认为借鉴西药的PC方法监督中药的临床合理用药是现代临床药学发展的一个新方向,是促进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的新途径,从炮制、辨证、配伍、煎煮、对症等几方面总结了中药临床合理用药与PC的结合点.
作者:韩华;张丹丹;刘佩莉;李秋红 刊期: 200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