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长城;袁丁
目的 探讨食指络脉诊法在婴幼儿肺炎并发心衰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50例婴幼儿肺炎并发心力衰竭患儿每天早晨及午睡后观察其食指络脉的显露部位、充盈程度、流畅程度、形状及颜色变化,并同时记录当时的临床表现及体征.结果 47例食指络脉长度抵达命关,3例抵达气关;48例充盈明显,2例充盈可疑;49例流畅程度为迟,1例正常;20例形状纡曲,30例食指络脉末梢可见分又;50例颜色严重青紫,都具有随着病情加重或好转的规律性变化.结论 食指络脉诊法在婴幼儿肺炎并发心衰诊断中有一定意义,其对疾病预后和转归的判断、治疗效果的监测有现实意义.
作者:李俊玫;敬小青;刘艳伟 刊期: 2008年第08期
从非特异性免疫及特异性免疫两个方面对中西医结合抗肿瘤机制进行了综述.
作者:刘开扬;张洪泉 刊期: 2008年第08期
药物性肝炎是指由于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害.抗结核药物联合应用是结核病化疗的基本原则,但联用尤其INH,RFP,PzA合用易引起肝脏损害,发生率为15%~30%.我科自2006-01-2007-08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药物性肝炎谷丙转氨酶(ALT)持续不降80例,并设对照组作疗效对比观察,收到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礼军;胡雨梅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用胁迫激素茉莉酸甲酯(MJ)喷施薄荷后,其用药组与对照组之间次生代谢产物中各成分相对含量的变化.方法 用固相微萃取技术提取样品,后用气-质联用方法(GC-Ms)测定各样品化学成分及其相对含量.喷施MJ后,薄荷单体成分相对含量随MJ浓度未能出现规律性变化,但相同类型组成的相对含量出现规律性变化;另外,喷施MJ后,从薄荷单萜成分同分异构体的相对含量变化分析.结果 多数同分异构体的单萜成分可能在MJ作用下发生相互转化.结论 喷施MJ后,薄荷单体成分的相对含量发生了变化.提示薄荷喷施MJ后,改变薄荷单体成分相对含量和组成.
作者:朱金荣;黄宝康;吴锦忠;秦路平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建立银芍颗粒中绿原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该药中绿原酸的含量,色谱条件:Agilem ZOBAX SB-C18(250 mm×3.0 mm,5μm)色谱柱,乙腈-0.4%磷酸水溶液(9:91)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327 nm.结果 绿原酸浓度范围在0.0025~0.04μg之间峰面积与浓度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99.6%.RSD=1.07%.结论 该方法准确、可靠、专属性强,可用于银芍颗粒的质量控制.
作者:卢金清;詹晓莲;徐玉婷;万威;肖波;陈黎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测定分析决明子微量元素含量.方法 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测定栽培决明子16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 栽培决明子富含镁、铁、锌、锰、铜等有重要生理活性的微量元素,是营养价值极高的中草药.结论 从微量元素角度分析,决明予是极具开发价值的药食两用中草药.
作者:张玲;夏作理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中华补血草根提取物(the extract of Limonium sinense Ktze root,LSE)时小鼠急性肝损伤的防护作用及药理机制.方法 建立小鼠D-氨基半乳糖/脂多糖(D-GalN/LPS)肝损伤模型,检测LSE对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的影响;观察肝脏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测定肝线粒体膜电位以及线粒体对高钙诱发肿胀的敏感性的变化.结果 一定剂量(100~400 mg·kg-1)LSE能有效抑制D-GalN/LPS引起的小鼠血清AST及ALT活性的显著上升;明显减轻肝损伤引起的小鼠肝脏组织超微结构的破坏;抑制线粒体膜电位的降低以及线粒体对外加高钙诱发肿胀敏感性的下降.结论 LSE对D-GalN/LPS诱导的急性肝损伤具显著的防护作用,其机理可能与保护肝脏线粒体、抑制肝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汤新慧;高静;陈瑾;徐力致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HG颗粒对CCl4(四氯化碳)复合因素致肝纤维化大鼠血清IL-1(白介素1)和IL-6(白介素6)含量的影响.方法 70只SD大鼠,除空白对照组10只外,其余各组大鼠皮下注射CCl4,同时予高脂饲料和20%乙醇喂养6周建立肝纤维化大鼠模型,存活大鼠按性别和体重随机分为5组,再加上空白对照组,动物共计6组,分别给予药物或蒸馏水.空白对照组:蒸馏水0.1ml/kg;模型对照组:蒸馏水0.1 ml/kg;HG颗粒高、中、低3种剂量组:6,3,1.5g生药/kg;复方鳖甲软肝片组:1g/kg,灌胃治疗,1次/d,连续4周.观察模型大鼠血清IL-1和IL-6含量的变化.结果 模型大鼠血清IL-1和IL-6含量均明显增高.HG颗粒3种剂量组治疗后均能降低模型大鼠血清IL-1和IL-6含量,复方鳖甲软肝片亦可降低大鼠血清IL-1和IL-6含量.结论 HG颗粒时CCl4复合因素致肝纤维化大鼠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作者:毕红征;章金涛;黄国钧;薛敬礼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对蒙药杉叶藻Hippuris vulgaris L.进行系统的生药学鉴定,为其鉴别及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原植物、性状、显微、薄层鉴别方法.结果 通过原植物、性状、显微、薄层色谱图研究能够很好的鉴别药材.结论 方法简便易操作,可作为蒙药杉叶藻定性鉴别方法.
作者:邵红霞;杨九艳;韩继新;李海霞;邱君;张秀梅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原卟啉钠体内外抗乙肝病毒作用.方法 体内实验采用先天感染鸭乙肝模型,检测给药前、给药后5 d、10天及停药后3 d鸭血清DHBV-DNA的动态变化;体外实验采用2.2.15细胞为模型,检测用药后对细胞培养上清液中HBsAg和HBeAg的抑制作用.结果 体内实验显示,给药第5,10 d时鸭血清DHBV-DNA其OD值均明显低于给药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体外实验显示,原卟啉钠在所稀释的各浓度下,时细胞分泌HBsAg,HBeAg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HBsAg,HBeAg的治疗指数分别大于188.7和64.5.结论 原卟啉钠体内外均具有明显的抗乙肝病毒作用.
作者:范巧云;刘群红;王建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t.)核醋酸乙酯部位的抗氧化活性.方法 通过乙醇提取、醋酸乙酯溶剂萃取、硅胶柱层析等方法,分离提取不同的极性组分(Fr1~Fr16).运用TBA比色法分别测定了Fr8-Fr16各组分的抗脂质过氧化活性、应用Fenton原理测定了各组分清除羟自由基的活性.结果 分离提取得到16个极性不同的组分(Frl-Fr16),流分Fr8~Fr16对抑制脂质过氧化物、清除羟自由基均具有较好作用,其中部分流分的活性具有量-效关系.高的抑制率和清除率可达到68.5%.结论 龙眼核醋酸乙酯部位的不同流分均具有一定的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和清除羟氧自由基作用.
作者:李雪华;吴妮妮;李福森;黄燕军;龙盛京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初步筛选补骨脂平喘有效部位.方法 建立大鼠哮喘模型,采用ELISA法检测补骨脂不同溶剂提取物对血清IFN-γ/IL-4/IL-25含量的影响,筛选补骨脂平喘有效部位.结果 ①对IL-5含量的影响:醇提浸膏、醇提水萃取物、水提取物和醇提甲醇洗脱物对血清IL-5含量抑制明显,而醇提石油醚萃取物、醇提醋酸乙酯萃取物抑制作用不明显.②对IL-4含量的影响:醇提浸膏、醇提石油醚萃取物和水提物对血清IL-4含量有较强的升高作用,而醇提醋酸乙酯萃取物、醇提水萃取物和醇提甲醇洗脱物作用不明显.③对IIFN-γ含量的影响:醇提浸膏和醇提石油醚萃取物明显提高IFN-γ含量,而醇提醋酸乙酯萃取物、醇提水萃取物和醇提甲醇洗脱物却降低大鼠体内血清IIFN-γ含量,水提取物对IIFN-γ含量影响不明显.结论 补骨脂乙醇提取物浸膏、石油醚萃取物和甲醇洗脱物是补骨脂平喘主要有效部位.
作者:胡学军;邓时贵;韩凌;李伟英;巫志峰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不同性状的沙姜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控制沙姜挥发油的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超临界CO2法时沙姜的鲜品和干品进行挥发油的萃取,并利用气相-质谱联用法(GC/MS)对其组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 不同干燥状态的沙姜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有所不同,对沙姜鲜品、干品分别鉴定出28,31个化学成分.但二者均含有较多的对甲氧基桂皮酸乙酯、十五烷、桂皮酸乙酯.结论 利用GC/MS技术测定相对含量高的对甲氧基佳皮酸乙酯可作为沙姜挥发油质量控制一种快捷方法.
作者:刘雪梅;梁建钦;卢彬;梁丹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通过该研究确证彝族传统草药--海枫藤中是否含具有强心作用的活性成分,并初步了解该活性成分的存在部位及药效.方法 运用大鼠心肌Na+,K+-ATP酶活力测定方法检测海枫藤提取物中是否具有强心类物质.结果 海枫藤茎、叶中均含有抑制Na+,K+-ATP酶活力的物质;茎提取物的抑制效果明显优于其它,且其强心活性与剂量呈正相关;同强心苷类物质地高辛比较,海枫藤茎水提取物与地高辛对心肌Na+,K+-ATP酶活力的抑制作用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海枫藤提取物中具有类似于强心苷的活性成分存在,该活性物质主要存在于茎中,且茎的水提取物中含有的强心成分与地高辛的强心作用相近.
作者:沈放;杨黎江;路斌;王德斌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理气和中中药治疗功能性肠病(腹泻型)疗效.方法 对已确诊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中药、中西结合、西医综合3种治疗药物,对患者逐日记录临床反应,资料汇总后进行疗效分析.结果 纯中药组及中西结合组无论是症状控制还是综合疗效均明显优于西医综合组.从数值上看,中西医结合组似乎优于中医组,但统计学证据不支持这一结论.结论 理气和中法治疗功能性肠病(腹泻型)疗效确切,与西医综合治疗有协同作用.
作者:周晓云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红算盘子的化学成分及其细胞毒活性.方法 采用多种色谱方法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各种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用MTT法评价其细胞毒活性.结果 从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6个三萜类化合物,鉴定为算盘子二醇①,羽扇豆-20(29)-烯-3α,23-二醇②,算盘子酮③,表-羽扇豆醇④,3β,19α,23α-三羟基-12-烯-28-齐墩果酸⑤,2β,3β,23α-三羟基-12-烯-28-齐墩果酸⑥.结论 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红算盘子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4对人肝癌BEL-7402细胞,化合物5,6对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具有一定程度的细胞毒作用.
作者:肖海涛;王跃虎;郝小燕;杨小生;郝小江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建立蒲黄指纹图谱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蒲黄指纹图谱,色谱条件:色谱柱为shimadzu C18(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54:46);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54nm;柱温25℃.结果 建立了蒲黄指纹图谱标准.结论 该指纹图谱方法简单、快速、重现性好,可作为蒲黄的一项质控指标.
作者:胥秀英;郑一敏;傅善权;张增涛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转基因何首乌毛状根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柱色谱等方法分离何首乌毛状根中的化学成分,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 从何首乌毛状根6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2个化合物.利用理化性质及波谱技术确定其结构分别为:2,3,5,4'~四羟基反式二苯乙烯-2-O-B-D-葡萄糖苷(1)、没食子酸(2)、没食子酸甲酯(3)、3,5-二羟基苯甲酸(4)、丁香酸(5)、对羟基苯甲酸(6)、胡萝卜苷(7)、B-谷甾醇(8)、豆甾醇(9)、烟酸(10)、碳直链十七酸(11)、碳直链三十一酸(12).结论 上述12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转基因何首乌毛状根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4,5,6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严春艳;马娜;王金林;于荣敏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不同苦丁茶提取物体外抗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的作用.方法 采用细胞病变效应法(Cytopathogenie effect,CPE)和空斑减数实验(Plaque reduction assay)测定不同苦丁茶提取物抗HSV-1活性,计算药物对病变的抑制率和半数抑制浓度(50%inhibiting concentration,IC50),并从药物对细胞的保护,对病毒增殖的影响及对病毒感染细胞的综合作用3个方面初步探索苦丁茶提取物抗HSV-1病毒活性的机理.结果 苦丁茶水提物能明显抑制HSV-1的致病变作用,IC50为108.24μg/ml,药物对细胞的保护及对病毒感染细胞的综合作用中均表现出明显的活性.结论 苦丁茶水提物具有显著的抗HSV-1活性,且初步推测其抗病毒活性是作用在病毒和受体结合,侵入Vem细胞阶段.
作者:郝静;张美英;王一飞;王亚峰;王小燕;裴赢;任哲;刘秋英;张颖君;杨崇仁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硒(Ⅳ)的含量.方法 在硝酸介质中,用Se(Ⅳ)催化KBrO3氧化亚甲蓝的褪色反应.LogA0/A与硒的含量呈现出良好的线形关系.结果 方法的测定范围在0~5μg·dm-3,灵敏度0.352 7μg·dm-3.此体系可选择多种阳离子,如:Cu2+,K+,Fe3+等可在测定Se(Ⅳ)时共存.结论 用于中草药中Se(Ⅳ)的测定,效果较好.
作者:于朝云;丁良;杨慧;唐志远 刊期: 2008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