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高强;章春莲;彭广生
综述了国内外对白花菜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研究现状,旨在为白花菜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作者:耿红梅;祁金龙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朱砂根挥发油超临界CO2萃取的佳工艺和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均匀设计方法 ,以挥发油提取率为指标,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为因素,考察超临界CO2萃取朱砂根挥发油的佳工艺,并通过GC-MS对其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 超临界CO2萃取的佳提取条件为:萃取压力33MPa,萃取温度42℃,萃取时间60 min.从朱砂根挥发油中共分离出32个峰,鉴定出29个化学成分,鉴定率97.55%.主要成分为油酸、亚油酸、棕榈酸、α-亚麻酸甲酯、5,8,11-十七碳三烯酸甲酯等.结论 该工艺优于水蒸气蒸馏法,产品中含较多的对人体有益的不饱和脂肪酸及萜类化合物.
作者:刘晓燕;王瑞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综述了我国菲牛蛭的地理分布、野生资源情况、生态习性和采收季节、化学成分、生物活性成分、药理学作用、分离纯化以及菲水蛭素基因的克隆和序列测定.认为菲牛蛭可作为一种新的药用资源加以研究.
作者:黎渊弘;黎肇炎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三七总皂苷(PNS)对快速老化小鼠SAMP8β-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APP)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在高倍显微镜下随机选取小鼠大脑顶叶皮层和海马周围白质连续五个视野,并计数五个视野APP免疫阳性细胞平均个数.结果 PNS能明显减少快速老化小鼠大脑APP阳性细胞数量.结论 PNS对SAMP8 APP的表达有明显抑制作用.
作者:钟振国;吴登攀;王进声;张雯艳;吕良;屈泽强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蠲痹活络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400例随机分为蠲痹活络汤治疗组及维生素B1、腺苷B12对照组,4周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两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37%,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蠲痹活络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对照组.
作者:李俊美;宁沛;刘银昌 刊期: 2008年第11期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rRNA基因内转录间隔区(ITS)作为一种遗传标记,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微生物菌种分类与鉴定、中药材鉴定和品质评价、植物种质资源鉴定、动物种系发生、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病原诊断、系统发育研究等不同方面的研究.文章就近年来rRNA基因内转录间隔区的应用现状及前景进行综述.
作者:吴群;姬可平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调查整理重庆地区中草药、民族药资源,明确重庆中草药和民族药的品种、资源分布、民族药使用状况.方法 资源调查,筛选标本,标本编号,数码拍照,编辑名录.结果 共收集中草药、民族药标本872种,其中真菌类3科3种、地衣类2科3种,苔藓类3科3种,蕨类23科92种、裸子植物5科14种、被子植物126科757种;其中有8种为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结论 重庆地区有丰富的中草药、民族药资源.
作者:刘毅;万德光;钟国跃;秦松云;瞿显友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建立芩地颗粒剂成品检验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芩地颗粒剂进行薄层色谱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芩地颗粒剂中黄芩苷的含量.结果 用TLC方法 检查重复性良好;含量测定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黄芩苷含量不得小于2.0%;颗粒剂含水量用干燥失重法,含水量不得大于14%.结论 各项检验方法 简便、准确、可靠,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沈德凤;庞茂征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复方银黄微型灌肠荆(Yinhuang Micro-enema Compound,YHMEC)含药血清对大鼠腹腔巨噬细胞(PMφ)分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成3组,分别于末次灌肠给药后10,30,60 min采集含药血清,采用MTT比色法检测不同采血时间的含药血清对PMφ活力的影响;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α,IL-6的表达采用ELISA法检测.结果 末次给药后30,60 min采集的含药血清对PMφ的活力及细胞因子的表达影响显著(P<0.05或P<0.01).结论 复方银黄微型灌肠剂含药血清能显著抑制LPS诱导的TNF-α,IL-6表达,具有明显的体外抗炎活性.
作者:杨斌;蔡文娥;刘华钢;阳洁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0.2 μm ZrO2陶瓷膜微滤中药水提液过程中的膜污染机理.方法 以金银花、麦冬、当归水提液为研究对象,进行膜通量测定,根据Darcy-Poiseuille定律这一过滤模型确定过滤阻力分布情况,水提液的物理化学参数,高分子含量测定,水提液粒径分析.结果 ①膜阻力主要集中在表面沉积层,浓差极化层阻力起了次要作用,膜本身的阻力及膜孔内部污染阻力所占比例比较小;②通过高分子测定对膜污染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可知膜污染物中分子为淀粉、鞣质、果胶和蛋白质、果胶含量直接影响膜通量;③水提液粒径小于10 μm的颗粒影响通量的大小.结论 研究微滤过程中的膜污染机理对于采用减缓膜通量减少的措施及寻找有效的膜再生方法 有重要指导作用.
作者:王天瑶;潘永兰;郭立玮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测定香连胶囊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Dimak(20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25:75),检测波长为265 nm.结果 盐酸小檗碱在0.039 36~0.787 2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99%,RSD=1.3%(n=6).结论 含量测定方法 快速、准确,适用于香连胶囊的含量测定.
作者:侯峰;田金苗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牡蛎酶解液的抗氧化活性.方法 用普鲁士蓝反应法测定牡蛎酶解液还原能力,在DPPH体系、Fenton体系和邻苯三酚自氧化体系中分别检测牡蛎酶解液清除二苯代苦味酰自由基(DPPH·)、羟基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O2-·)的能力,并考察牡蛎酶解液在Fe2+诱发卵黄脂蛋白过不饱和脂肪酸(PUFA)过氧化体系中的抗氧化作用.结果 牡蛎酶解液清除DPPH·和·OH的EC50分别为7.313和1.330 mg/ml;牡蛎酶解液(17.800 mg/ml)对超氧自由基和卵黄脂蛋白脂质过氧化的抑制率分别为19.86%和82.97%.结论 牡蛎酶解液具有显著的清除DPPH·和·OH作用,且活性与剂量呈正相关,并对卵黄脂蛋白脂质过氧化也显示出了较强的抑制作用.
作者:雷丹青;周先果;张辉;杨琴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刺五加多糖(ASPS)对H2O2诱导海马神经元氧化应激损伤及细胞凋亡相关基因-2(Bcl-2)家族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运用海马神经细胞原代培养技术,采用H2O2诱导建立细胞氧化损伤模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MTT法测定细胞活性;TUNEL法,检测H2O2诱导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中Bcl-2,Bax蛋白表达;化学比色法检测细胞匀浆液中一氧化氮合酶(NOS),过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形态学观察显示:与模型组比较,ASPS组细胞损伤程度明显减轻;ASPS组细胞活性比模型组细胞活性高:TUNEL法显示ASPS预处理组细胞阳性率明显高于模型组细胞;ASPS组Bcl-2表达量较高而Bax表达量较低;NOS活力及MDA生成量ASPS组明显低于模型组,但SOD活力ASPS组显著高于模型组.结论 ASPS能提高海马神经细胞的抗氧化应激损伤能力并上调Bcl-2基因表达,下调Bax表达.
作者:刁波;唐瑛;李德忠;邓惠玲;文晔;王晓昆 刊期: 2008年第11期
针对中药学教学存在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内容多且易混淆的问题,提出了中药学教学的新方法 --多元记忆教学法,并对其教学效果进行评估.教学效果评估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对此方法 比较认同.
作者:蔡宇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概述缬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调查缬草挥发油.结果 缬草挥发油含龙脑及其乙酸甲酯等成分,具有镇静催眠等作用.结论 缬草挥发油是一类重要化学成分,具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
作者:周霆;黄宝康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优选白疙消软膏中的药材提取工艺.方法 以银屑病小鼠模型实验结果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实验法,对其关键步骤如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醇沉时加醇量等条件进行优选.结果 煎煮次数对小鼠鼠尾鳞片表皮颗粒层生成有显著性影响(P<0.05).结论 佳工艺为加药材量8倍的水煎煮3次,1.5 h/次,浓缩液加等量乙醇使沉淀.
作者:陈燕祥;张红;陈军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生脉注射液时感染性休克大鼠血压的影响.方法 采用内毒素合并D-氨基半乳糖造成大鼠感染性休克模型,观察生脉注射液对模型大鼠不同时刻SAP,DAP,MAP的影响.结果 生脉注射液使血压维持在一定水平或血压下降速度变缓.结论 生脉注射液对感染性休克动物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丁永芳;沈明勤;王志刚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高血压病血隆病与非血隆病患者红细胞参数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测定18例高血压病血隆病与18例高血压病非血隆病患者的红细胞参数,观察其与血隆病之间的关系.结果 血隆病与非血隆病患者TK,RE,HB和ηb四项指标差异显著(P<0.05或P<0.01).结论 高血压病血隆病与非血隆病患者的TK,RE,HB和ηb变化较大.
作者:童丽;吴萍;兰科加;曹生海;热增才旦;李文渊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草苁蓉提取物对β淀粉样肽(β-AP)所致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的脑内巢蛋白(Nestin)表达的影响,并对其保护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取健康的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草苁蓉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用Aβ<1~40微量注射至大鼠双侧Meynert基底核,建立AD模型,用草苁蓉提取物进行治疗,于治疗后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Nestin阳性神经细胞数的表达.结果 各治疗组的逃避潜伏期较模型组明显缩短,大鼠在原平台象限游泳时间占整个游泳时间的百分比显著升高,穿过原平台所在位置的次数明显增加(P<0.01).草苁蓉提取物高剂量组大鼠海马区Nestin阳性神经元数量在治疗组中表达强,与模型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草苁蓉提取物能增强AD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Nestin的表达,提高A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周丽莎;朱书秀;王小月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建立了一种无损的、可在线快速测定斯普林注射液中核糖和多肽含量的新方法 .方法 采用光谱仪扫描不同批次的斯普林注射液样品的紫外光谱,然后采用经典的分析方法 测定对应样品中核糖和多肽的含量,应用径向基神经网络(RBFNN)建立了斯普林注射液样品的紫外光谱与其中核糖和多肽含量间的定量关系模型.通过选择有效的光谱预处理方法 、网络的优拓扑结构参数和佳扩展常数对模型进行优化.结果 应用优模型对斯普林注射液预测集样品中核糖和多肽含量,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分别为0.0132和0.0138.结论 紫外光谱方法 测定斯普林注射液中核糖和多肽含量,预测精度高,方法 简便可行,且多组分可同时测定,为测定中药组分含量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作者:李辰;刘鹤松;孟庆繁;郭伟良;滕乐生;滕利荣 刊期: 2008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