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永芳;沈明勤;王志刚
目前中医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着师生情感交流不畅、教学节奏把握不当、课件质量不佳、未注意中医课程特色等问题,对此应采取改善中医多媒体教学方法 、提高课件制作水平、根据需要开设中医多媒体课程等对策加以解决.
作者:唐亚平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利用离体心脏灌流模型,研究3'-大豆苷元磺酸钠对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后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应用大鼠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在灌流液中加入高、低剂量的3'-大豆苷元磺酸钠(0.03,0.01mg/L).测定冠脉流量、心率、左心室收缩压、左心室舒张压的变化.结果 3'-大豆苷元磺酸钠可使缺血再灌注后心脏灌流量增大、左心室收缩压增大、左心室舒张压降低、心率减慢.结论 3'-大豆苷元磺酸钠可通过扩张冠脉、减慢心率及增强心肌收缩力对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
作者:钟富有;肖海;李洪亮;黄志华;何蔚;曾靖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复方保肝宁对HSC-T6细胞凋亡的影响,以进一步探讨保肝宁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理.方法 引进HSC-T6细胞株并传代培养.用复方保肝宁给正常大鼠灌胃,制备药物血清,温育培养细胞.用吖啶橙染色法和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结果 正常大鼠血清培养组HSC-T6细胞核DNA为黄色或黄绿色均匀荧光,自身凋亡率为(9.67±0.57)%,复方保肝宁药物血清一倍、两倍剂量组细胞核或细胞质内可见致密浓染的黄绿色染色,甚或见黄绿色碎片,凋亡率分别为(22.73±0.78)%,(23.97±2.50)%,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体外培养的HSC具有一定程度的自身凋亡发生,复方保肝宁的促肝星状细胞凋亡作用可能是其抗肝纤维化作用的主要机理之一.
作者:张绪富;谭焱;贺松其;吕志平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列精海鞘Amaroucium sp.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多种分离技术对列精海鞘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部位分离纯化,根据其理化数据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结构鉴定为尿嘧啶、胸腺嘧啶、尿嘧啶核苷、尿嘧啶脱氧核苷和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结论 以上5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海洋动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徐秀丽;宋福行;范晓;石建功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检测赤芝发酵菌体中三萜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以及黑曲霉和青霉的体外抑菌活性.方法 管碟法.结果 赤芝茼体三萜化合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对枯草芽孢杆菌、青霉和黑曲霉抑制作用较弱;该三萜样品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黑曲霉和青霉的小抑菌浓度分别为25.25,50,100和50 mg/ml.结论 赤芝发酵菌体中三萜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青霉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作者:刘高强;章春莲;彭广生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高血压病血隆病与非血隆病患者红细胞参数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测定18例高血压病血隆病与18例高血压病非血隆病患者的红细胞参数,观察其与血隆病之间的关系.结果 血隆病与非血隆病患者TK,RE,HB和ηb四项指标差异显著(P<0.05或P<0.01).结论 高血压病血隆病与非血隆病患者的TK,RE,HB和ηb变化较大.
作者:童丽;吴萍;兰科加;曹生海;热增才旦;李文渊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对中药煎药机与传统煎药的比较研究情况进行综述,提出进一步研究方向.方法 在对北京市医院药店煎药机使用情况进行调研的基础上,以煎药机为检索词,全文检索1994-2007CNKI相关文献,总结研究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 与结论以往研究在实验设计、对象、指标方面与使用现状有出入,研究有待深入.
作者:龚慕辛;李朝霞;聂波;王硕仁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当归补血汤的石油醚、氯仿、醋酸乙酯、正丁醇部位的特征峰在复方全方及在单味药中的归属.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Shim-Pack VP-ODS柱,250 mm × 4.6 mm I.D.,流动相为甲醇-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80 nm,流速为1 mL/min.结果 复方石油醚部位的9个特征峰5个来自当归,4个来自黄芪;氯仿部位的9个特征峰6个来自黄芪,3个来自当归;醋酸乙酯部位的11个特征峰,7个同时来自当归和黄芪,1个来自当归,3个来自黄芪;正丁醇部位的7个特征峰,6个同时来自于当归和黄芪,1个来自黄芪.结论 复方各部位的指纹图谱为阐明各部位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科学依据,为下一步的临床应用以及新药的开发提供参考.
作者:王庆敏;李晓宁;王兵;梁逸曾;黄晔 刊期: 2008年第11期
康复新是蠊科昆虫美洲大蠊的干燥虫体提取物中分离、精制而成的生物制剂,成分复杂,临床应用广泛,其抗辐射及体外诱导多种癌细胞凋亡作用引起研究者注意.文章系统论述了康复新的研究概况,包括康复新的刺型、药理作用及其机理、临床应用,并提出了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作者:焦春香;刘光明;周萍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比较鲜品少棘蜈蚣的醇提物及水提物在体外抑菌和抗惊厥两方面的作用.方法 采用平板空穴扩散法,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白色念珠球菌、黑曲霉菌5种常见菌为供试菌,对蜈蚣醇提物及水提物的抑菌活性进行研究;采用硝酸士的宁致痫模型,观察蜈蚣醇提物及水提物对小鼠抗惊率、死亡率及惊厥潜伏期的影响.结果 蜈蚣醇提物水提物对各供试菌均有抑制作用,醇提物抑菌效果明显强于水提物.蜈蚣水提物能够明显提高抗惊率,降低死亡率,延长小鼠惊厥潜伏期,潜伏期达到(372±146.9)s,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蜈蚣醇提物没有明显抗惊厥作用.结论 蜈蚣活性成分及作用效果与提取部位密切相关.
作者:周莉莉;黄迎春;任超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灯盏乙素对对乙酰氨基酚和脂多糖致小鼠肝功能损伤和致死率的影响.方法 分别给不同模型的小鼠灌胃给予灯盏乙素25~500 mg·kg-1,1次/d.7~14 d后,一次性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对乙酰氨基酚和脂多糖,观察小鼠肝功能变化和致死情况.结果 小剂量的灯盏乙素不影响对乙酰氨基酚所致小鼠肝功能损伤,但加大剂量后小鼠致死率明显升高;小剂量的灯盏乙素就能显著加重脂多糖所致小鼠肝功能损伤、明显增加脂多糖致小鼠死亡率.结论 使用灯盏乙素治疗心或脑血管疾病,当病人遇到感染性疾病时,要注意灯盏乙素的使用剂量,灯盏乙素的不当使用可能会加重脂多糖(内毒素)诱导的肝损伤;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治疗各种痰病所致发热时,合用灯盏乙素也要注意灯盏乙素的使用剂量.
作者:杨秀芬;郭菁菁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建立了一种无损的、可在线快速测定斯普林注射液中核糖和多肽含量的新方法 .方法 采用光谱仪扫描不同批次的斯普林注射液样品的紫外光谱,然后采用经典的分析方法 测定对应样品中核糖和多肽的含量,应用径向基神经网络(RBFNN)建立了斯普林注射液样品的紫外光谱与其中核糖和多肽含量间的定量关系模型.通过选择有效的光谱预处理方法 、网络的优拓扑结构参数和佳扩展常数对模型进行优化.结果 应用优模型对斯普林注射液预测集样品中核糖和多肽含量,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分别为0.0132和0.0138.结论 紫外光谱方法 测定斯普林注射液中核糖和多肽含量,预测精度高,方法 简便可行,且多组分可同时测定,为测定中药组分含量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作者:李辰;刘鹤松;孟庆繁;郭伟良;滕乐生;滕利荣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总结近年来国内外缓控释制剂技术在心血管药物中的研究进展,为心血管缓控释药物的开发研制提供参考.方法 查阅包括各种心血管药物的缓控释制剂如片剂(包括骨架型,渗透泵型,脉冲片)、胶囊、微囊微丸和其他新剂型的文献和资料.结果 和结论为了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作,研制可以平稳给药和择时给药的缓控释制剂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
作者:冯中;李晓燕;吴燕红;霍务贞;金毅;朱盛山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赤雹果乙醇提取物对原发性痛经的影响.方法 采用缩宫素诱发小鼠原发性痛经模型和离体子宫平滑肌痉挛,以小鼠扭体潜伏期、扭体次数和离体子宫平滑肌收缩幅度和频率为指标,评价赤雹果乙醇提取物对原发性痛经治疗作用.结果 赤雹果乙醇提取物可显著延长缩宫素诱发小鼠扭体反应的潜伏期,减少扭体反应次数,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的意义(P<0.05或P<0.01);降低缩宫素引起离体子宫收缩的幅度,减少收缩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或P<0.01).结论 赤雹果乙醇提取物对缩宫素诱发小鼠的原发性痛经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作者:佟继铭;李兰芳;刘玉玲;陈光晖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建立地蚕药材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指纹图谱研究方法 .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Lichrospher C18柱(5μm,4.6 mm×250 mm),乙腈-0.25%磷酸水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50nm,柱温35℃.结果 10批药材共标定了25个共有峰.结论 利用地蚕RP-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 较全面地反映地蚕药材的内在质量,可用于地蚕药材的质量控制.
作者:张磊;王军花;濮存海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测定理气类中草药中锌、铁、铜、锰4种微量元素的含量.方法 利用浓HNO3-HClO4(4:1)混合酸消解样品,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中4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 这几种中草药中微量元素含量丰富,加样平均回收率为96.28%.结论 5种中草药中Fe,Zn,Mn含量丰富,Cu含量相对偏低,为新药的开发和药物用量提供了微量元素含量依据.
作者:王秀峰;冯梅;王志国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优选白疙消软膏中的药材提取工艺.方法 以银屑病小鼠模型实验结果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实验法,对其关键步骤如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醇沉时加醇量等条件进行优选.结果 煎煮次数对小鼠鼠尾鳞片表皮颗粒层生成有显著性影响(P<0.05).结论 佳工艺为加药材量8倍的水煎煮3次,1.5 h/次,浓缩液加等量乙醇使沉淀.
作者:陈燕祥;张红;陈军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白芷为我国常用大宗药材之一.该文综述了白芷的综合开发利用现状,包括其止痛、治疗鼻炎、咽炎、白癜风、银屑病、烧伤等药用价值和美白、祛斑、减肥的美容美体功能;白芷可作调味品、香料,可在药膳中运用;另外,概述了白芷在除虫杀菌、农畜业中和其他领域的使用情况,并分析了白芷综合开发利用的前景,为白芷综合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
作者:蒋桂华;张绿明;马逾英;陈素兰;吴媛媛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综述了脑缺血动物模型常用的检测指标研究概况,为研究脑缺血机制及动物模型评价提供依据,同时便于实验研究时选择使用.
作者:周霞;万军;黄国钧;董振国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对清肝注射液和茵陈药材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定量测定,并分析注射液和药材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测定清肝注射液及茵陈药材中的挥发性成分并用光谱相关色谱法对它们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挥发性成分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结果 清肝注射液中分离出的23个主要物质,有21个来源于茵陈药材.茵陈药材中分离28个物质,定性25个.结论 GC-MS法与光谱相关色谱法结合可对具有挥发性成分的中药注射波及其对应药材的相关性进行快速比较分析.
作者:高海燕;郭方遒;易伦朝;梁逸曾 刊期: 2008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