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白花菜的研究进展

耿红梅;祁金龙

关键词:白花菜, 挥发油, 关节炎
摘要:综述了国内外对白花菜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研究现状,旨在为白花菜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三七总皂苷对快速老化小鼠SAMP8大脑β-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三七总皂苷(PNS)对快速老化小鼠SAMP8β-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APP)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在高倍显微镜下随机选取小鼠大脑顶叶皮层和海马周围白质连续五个视野,并计数五个视野APP免疫阳性细胞平均个数.结果 PNS能明显减少快速老化小鼠大脑APP阳性细胞数量.结论 PNS对SAMP8 APP的表达有明显抑制作用.

    作者:钟振国;吴登攀;王进声;张雯艳;吕良;屈泽强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香连胶囊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

    目的 测定香连胶囊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Dimak(20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25:75),检测波长为265 nm.结果 盐酸小檗碱在0.039 36~0.787 2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99%,RSD=1.3%(n=6).结论 含量测定方法 快速、准确,适用于香连胶囊的含量测定.

    作者:侯峰;田金苗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灯盏乙素对对乙酰氨基酚和脂多糖致小鼠肝功能损伤和致死率的影响

    目的 观察灯盏乙素对对乙酰氨基酚和脂多糖致小鼠肝功能损伤和致死率的影响.方法 分别给不同模型的小鼠灌胃给予灯盏乙素25~500 mg·kg-1,1次/d.7~14 d后,一次性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对乙酰氨基酚和脂多糖,观察小鼠肝功能变化和致死情况.结果 小剂量的灯盏乙素不影响对乙酰氨基酚所致小鼠肝功能损伤,但加大剂量后小鼠致死率明显升高;小剂量的灯盏乙素就能显著加重脂多糖所致小鼠肝功能损伤、明显增加脂多糖致小鼠死亡率.结论 使用灯盏乙素治疗心或脑血管疾病,当病人遇到感染性疾病时,要注意灯盏乙素的使用剂量,灯盏乙素的不当使用可能会加重脂多糖(内毒素)诱导的肝损伤;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治疗各种痰病所致发热时,合用灯盏乙素也要注意灯盏乙素的使用剂量.

    作者:杨秀芬;郭菁菁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刺五加多糖对过氧化氢诱导海马神经元氧化应激损伤及细胞凋亡相关基因-2家族的影响

    目的 观察刺五加多糖(ASPS)对H2O2诱导海马神经元氧化应激损伤及细胞凋亡相关基因-2(Bcl-2)家族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运用海马神经细胞原代培养技术,采用H2O2诱导建立细胞氧化损伤模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MTT法测定细胞活性;TUNEL法,检测H2O2诱导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中Bcl-2,Bax蛋白表达;化学比色法检测细胞匀浆液中一氧化氮合酶(NOS),过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形态学观察显示:与模型组比较,ASPS组细胞损伤程度明显减轻;ASPS组细胞活性比模型组细胞活性高:TUNEL法显示ASPS预处理组细胞阳性率明显高于模型组细胞;ASPS组Bcl-2表达量较高而Bax表达量较低;NOS活力及MDA生成量ASPS组明显低于模型组,但SOD活力ASPS组显著高于模型组.结论 ASPS能提高海马神经细胞的抗氧化应激损伤能力并上调Bcl-2基因表达,下调Bax表达.

    作者:刁波;唐瑛;李德忠;邓惠玲;文晔;王晓昆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针灸教学改革探讨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针灸教学也取得了比较全面的发展,当代针灸的治疗也越来越被国内外的人们承认,并在教学中赋予了崭新的内容.

    作者:陈英;汤海荣;曹晶晶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辛夷药烟熏鼻配合穴位按摩治疗鼻炎初探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鼻炎的发病率已越来越高,且年龄趋向低龄化.若不积极预防和治疗,不仅影响工作学习,因长时间鼻塞不通,呼吸困难,还会引发睡眠障碍.

    作者:侯周武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口服去痛片中毒致死1例

    去痛片是一种常用的解热镇痛药,通过一次性口服过量去痛片自杀的病例在各地也并不少见,及时合理的救治措施对此类病人的救治十分重要.

    作者:张义军;杨晓庆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当归六黄汤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汤剂中盐酸小檗碱含量的比较

    目的 对当归六黄汤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汤剂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进行比较,从而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反相液相色谱法,DIKMA ODS-C18柱(5μm,4.6 mm×250 min),流动相为乙腈-0.5%的三乙胺(磷酸调pH=3.00)(27:73),流速为1.0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为343 nm.结果 配方颗粒与传统汤剂中盐酸小檗碱含量分别为360.83 mg/处方,255.15 mg/处方.结论 中药配方颗粒中盐酸小檗碱含量明显高于传统汤剂.

    作者:张丽艳;钟正灵;梁光义;靳凤云;曹佩雪;杨玉琴;李健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痛风饮对实验性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抗炎镇痛作用机制的研究

    目的 研究民间验方痛风饮1付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抗炎镇痛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对痛风模型大鼠应用痛风饮观察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患肢压力及步态积分;踝周径变化值;检测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清IL-1β、IL-6水平;以及右踝关节组织HE染色.结果 痛风饮能明显减轻实验性大鼠踝关节肿胀程度,以及患肢站立及行走时压力积分,能降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及IL-1β、IL-6水平,具有改善致炎关节滑膜细胞增生和减轻炎细胞浸润的作用.结论 痛风饮具有抗炎镇痛作用.

    作者:杨洪霞;杨丽芸;张灵敏;靳红微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复方中药克痹骨泰胶囊的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 研究与修订克痹骨泰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TLC方法 对克痹骨泰胶囊中的血竭、白花蛇舌草进行定性鉴别:应用HPLC法,选用ZORBAX-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乙腈-0.05 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48:5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440 nm,流速1.0 ml/min,柱温35℃,对克痹骨泰胶囊中的血竭素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血竭、白花蛇舌草的TLC鉴别方法 专属性强,简单可行.HPIE含量测定,血竭素进样量在0.035 22~0.281 8μg范围内与峰面积成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7,n=5);血竭素的回收率为100.29%,RSD=0.51%.结论 该方法 可对克痹骨泰胶囊的主要药味进行准确的定性或定量测定,能更为有效地控制克痹骨泰胶囊的质量.

    作者:赵江红;高超旭;苍海;曹恒涛;姜利勇;王宪龄;柴高杰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穴位注射绒促性腺素对先兆流产患者性激素的影响及治疗作用

    目的 观察足三里穴位注射绒促性腺素(HCG)对先兆流产患者血清性激素的影响及治疗作用.方法 将216例先兆流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6例采用穴位注射HCG疗法,对照组100例采用传统肌肉注射疗法.两组每次用药量相同.用至临床症状消失后1周,监测胎囊发育及治疗前后血清激素水平变化.统计临床用药量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116例,成功106例,成功率91.38%,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而对照组100例,成功74例,成功率7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穴位注射HCG保胎成功率高、流产率低,不良反应少,明显优于传统的治疗方法 .

    作者:赵彦;王彦平;丁秋蕾;封艳琴;黄翠立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蒲公英多糖抗疲劳作用研究

    目的 就蒲公英多糖对小鼠抗疲劳作用效果及有效剂量进行研究.方法 将蒲公英多糖分3个剂量组即0.2,0.5,0.8 g/kg给小鼠灌胃,对照组为蒸馏水.21 d后小鼠游泳造成疲劳,测定小鼠力竭游泳时间、血清尿素氮及肝糖原等指标.结果 小鼠负重游泳时间明显延长,血尿素氮显著下降,肝糖原的含量明显升高.结论 蒲公英多糖的各个剂量组能有效提高小鼠的抗疲劳能力,其中多糖浓度0.5 g/kg剂量组效果好.

    作者:杨晓杰;付学鹏;刘泽东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正交实验法优选白疕消软膏中的药材提取工艺

    目的 优选白疙消软膏中的药材提取工艺.方法 以银屑病小鼠模型实验结果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实验法,对其关键步骤如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醇沉时加醇量等条件进行优选.结果 煎煮次数对小鼠鼠尾鳞片表皮颗粒层生成有显著性影响(P<0.05).结论 佳工艺为加药材量8倍的水煎煮3次,1.5 h/次,浓缩液加等量乙醇使沉淀.

    作者:陈燕祥;张红;陈军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地蚕指纹图谱的初步研究

    目的 建立地蚕药材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指纹图谱研究方法 .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Lichrospher C18柱(5μm,4.6 mm×250 mm),乙腈-0.25%磷酸水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50nm,柱温35℃.结果 10批药材共标定了25个共有峰.结论 利用地蚕RP-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 较全面地反映地蚕药材的内在质量,可用于地蚕药材的质量控制.

    作者:张磊;王军花;濮存海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六棱菊的生药鉴别

    目的 研究六棱菊的生药鉴定方法.方法 显微鉴别、理化鉴别.结果 六棱菊根的韧皮部有大型分泌腔,茎有帽状中柱鞘纤维柬,叶表面有短腺毛,这些及黄酮类化合物理化鉴别结果均可作为其鉴别特征.结论 六棱菊生药学特征明显,可为药材鉴别提供参考.

    作者:田辉;陈莉;王进声;陈青;钟振国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鸭掌散不同煎液中甘草酸的含量及体外抗菌作用比较

    目的 考察用合煎(传统汤荆)、分煎(配方颗粒汤荆)方法 制备的鸭掌散汤剂中甘草酸含量的变化,并比较其体外抗菌作用.方法 ①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方法,采用Diamonisl C18柱(250 mm×4.6 mm,5μm),甲醇-0.2 mol/L醋酸胺溶液-冰醋酸(67:33:1)为流动相,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250 nm.分析鸭掌散合煎液和分煎液样品中甘草酸的含量变化.②采用稀释法体外测试鸭掌散不同煎液对常见菌种的低抑菌浓度(MIC)和低杀菌浓度(MBC).结果 ①鸭掌散分煎液中甘草酸的平均含量大于合煎液中甘草酸的平均含量.②鸭掌散分煎液对福氏痢疾杆菌有抑菌作用,而合煎液没有;合煎液时白色葡萄球菌、黄曲霉菌的抑菌作用大于分煎液.结论 与传统汤剂比较,鸭掌散配方颗粒汤剂中甘草酸的含量较高,抑菌谱较广.

    作者:叶世芸;冯华;武孔云;靳凤云;贺祝英;田维毅;梁光义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正交实验优选南山茶子总黄酮的佳提取工艺

    目的 优选南山茶子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乙醇-水法从南山茶子中提取总黄酮,利用正交实验优选总黄酮佳提取工艺,考察乙醇浓度、时间、温度、浸提次数及料液比时总黄酮收率的影响.结果 总黄酮的佳提取工艺为:20倍量70%乙醇-水在80℃下提取两次,2.5 h/次,总黄酮的收率为3.42%,总黄酮含量为18.55%.结论 醇-水提取法可用于南山荼子中总黄酮的提取,其中料液比对总黄酮的提取影响较大.

    作者:林红景;吴小娟;唐前;石海峰;唐玲;冯宝民;王永奇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微切助互作技术辅助提取穿心莲内酯的工艺研究

    目的 研究微切助互作技术辅助提取穿心莲内酯的佳工艺.方法 以穿心莲内酯提取率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及正交实验考察微切助互作技术辅助提取穿心莲内酯的主要影响因素,确定佳工艺条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穿心莲内酯含量.结果 佳工艺条件为:Na2CO3助剂用量3%(W/W),研磨时间为45 min(物料粒度D95≤44μm),水作溶剂.料液比为1:60(g:ml).该工艺条件下,穿心莲内酯提取率比热回流法提高23.2%.结论 微切助互作技术辅助提取具有提取率高、时间短、无需加热、乙醇用量少等特点,是提取穿心莲内酯的一种有效方法 .

    作者:宋春娜;王洋;金礼吉;徐永平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蜈蚣醇提取物和水提取物部分药理作用比较

    目的 比较鲜品少棘蜈蚣的醇提物及水提物在体外抑菌和抗惊厥两方面的作用.方法 采用平板空穴扩散法,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白色念珠球菌、黑曲霉菌5种常见菌为供试菌,对蜈蚣醇提物及水提物的抑菌活性进行研究;采用硝酸士的宁致痫模型,观察蜈蚣醇提物及水提物对小鼠抗惊率、死亡率及惊厥潜伏期的影响.结果 蜈蚣醇提物水提物对各供试菌均有抑制作用,醇提物抑菌效果明显强于水提物.蜈蚣水提物能够明显提高抗惊率,降低死亡率,延长小鼠惊厥潜伏期,潜伏期达到(372±146.9)s,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蜈蚣醇提物没有明显抗惊厥作用.结论 蜈蚣活性成分及作用效果与提取部位密切相关.

    作者:周莉莉;黄迎春;任超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凝胶渗透色谱净化-气相色谱测定中成药中有机氯农药的残留量

    目的 建立凝胶渗透色谱(GPC)净化-毛细管气相色谱测定中成药中有机氟农药残留量的方法 .方法 凝胶渗透色谱采用的流动相为丙酮-环已烷(1:4),佳流速是5 ml/min,佳馏分收集时间是15~26 min.结果 低、中、高3个添加水平的回收率分别为85.5%~115.0%,84.3%~123.4%,86.7%~114.O%,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1%~9.3%,检出限0.008~0.05μg/kg.结论 该方法 简便,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重现性好.

    作者:夏品华;张明时;陈文生;伍庆 刊期: 2008年第11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