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英;汤海荣;曹晶晶
目的 通过采用高倍显微镜、免疫组化的方法 ,检测药物流产的绒毛、蜕膜组织坏死率以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2(Bcl-2)的表达,探讨活血化淤,祛淤下胎的中药古方脱花煎协同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终止早期妊娠的作用机理.方法 对在70例临床疗效研究中收集到的完整的药物流产标本25例(其中观察组8例,对照组17例),采用前瞻性的对照研究方法 ,检测两组的绒毛、蜕膜组织结构坏死率以及PCNA蛋白和Bcl-2的表达.结果 两组的绒毛、蜕膜组织结构坏死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的PCNA蛋白阳性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的Bcl-2阳性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脱花煎协同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可增加早期妊娠的绒毛、蜕膜组织结构坏死率,提高流产效果;脱花煎协同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可降低药物流产的绒毛、蜕膜组织的PCNA蛋白表达,促进妊娠组织细胞凋亡,提高流产效果;脱花煎协同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对药物流产蜕膜组织的Bcl-2表达与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组无明显差异.
作者:邓高丕;孙冬莉;李道成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大黄中大黄素的提取工艺.方法 以大黄素含量为指标,正交实验法考察提取时间、乙醇浓度及用量对大黄素提取率的影响.结果 提取时间、乙醇浓度及用量对大黄素提取率的影响有显著影响.结论 佳提取工艺为:大黄用8倍量60%乙醇,浸泡12 h,渗漉提取12 h,大黄素含量高.
作者:杜文彬;张洪 刊期: 2008年第11期
去痛片是一种常用的解热镇痛药,通过一次性口服过量去痛片自杀的病例在各地也并不少见,及时合理的救治措施对此类病人的救治十分重要.
作者:张义军;杨晓庆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测定香连胶囊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Dimak(20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25:75),检测波长为265 nm.结果 盐酸小檗碱在0.039 36~0.787 2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99%,RSD=1.3%(n=6).结论 含量测定方法 快速、准确,适用于香连胶囊的含量测定.
作者:侯峰;田金苗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前中医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着师生情感交流不畅、教学节奏把握不当、课件质量不佳、未注意中医课程特色等问题,对此应采取改善中医多媒体教学方法 、提高课件制作水平、根据需要开设中医多媒体课程等对策加以解决.
作者:唐亚平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综述了国内外对白花菜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研究现状,旨在为白花菜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作者:耿红梅;祁金龙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冬虫夏草多糖对小鼠皮肤光老化的保护作用.方法 用8-甲氧补骨脂素(8-MOP)联合UVA制备小鼠皮肤光老化模型,在造模前给皮肤涂抹虫草多糖溶液,造模后24 h内取皮肤组织,进行HE染色和电镜观察并检测组织羟脯氨酸含量.结果 光老化组皮肤真皮层明显增厚,炎细胞浸润,皮脂腺不规则增生,纤维组织疏松素乱,常见断裂,成纤维细胞形态不规则,内质网少,虫草多糖保护组明显改善,羟脯氨酸含量较光老化组明显增加.结论 虫草多糖对皮肤光老化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李华;叶(目亭)杰;李伯勤;应馨萍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足三里穴位注射绒促性腺素(HCG)对先兆流产患者血清性激素的影响及治疗作用.方法 将216例先兆流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6例采用穴位注射HCG疗法,对照组100例采用传统肌肉注射疗法.两组每次用药量相同.用至临床症状消失后1周,监测胎囊发育及治疗前后血清激素水平变化.统计临床用药量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116例,成功106例,成功率91.38%,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而对照组100例,成功74例,成功率7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穴位注射HCG保胎成功率高、流产率低,不良反应少,明显优于传统的治疗方法 .
作者:赵彦;王彦平;丁秋蕾;封艳琴;黄翠立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比较国产缬草属4种药用植物的镇静催眠活性.方法 通过观察其乙醇提取物对小鼠自主活动及戊巴比妥钠诱导小鼠睡眠时间的影响来评价其镇静催眠活性.结果 中国缬草、宽叶缬草、蜘蛛香、黑水缬草均具有镇静催眠活性,以宽叶缬草和蜘蛛香活性较强.结论 宽叶缬草及蜘蛛香药用植物等在镇静催眠方面具有开发利用潜力.
作者:黄宝康;黄流清;赵忠新;秦路平;郑汉臣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0.2 μm ZrO2陶瓷膜微滤中药水提液过程中的膜污染机理.方法 以金银花、麦冬、当归水提液为研究对象,进行膜通量测定,根据Darcy-Poiseuille定律这一过滤模型确定过滤阻力分布情况,水提液的物理化学参数,高分子含量测定,水提液粒径分析.结果 ①膜阻力主要集中在表面沉积层,浓差极化层阻力起了次要作用,膜本身的阻力及膜孔内部污染阻力所占比例比较小;②通过高分子测定对膜污染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可知膜污染物中分子为淀粉、鞣质、果胶和蛋白质、果胶含量直接影响膜通量;③水提液粒径小于10 μm的颗粒影响通量的大小.结论 研究微滤过程中的膜污染机理对于采用减缓膜通量减少的措施及寻找有效的膜再生方法 有重要指导作用.
作者:王天瑶;潘永兰;郭立玮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不同炮制方法 对茴香精油提取率及其成分比例的影响.方法 以内蒙古小茴香为试材,利用蒸馏的方法 提取6种茴香炮制品精油,并进行GC-MS分析.结果 6种茴香炮制品的精油提取量为1.920~2.540 ml/100g,其中酒浸和酒炒含量较高,盐炒和盐浸次之,而炒品和生品较低.茴香精油的主要成分是反式-茴香脑和柠檬烯,其中,酒炒炮制品的反式-茴香脑含量较多,盐炒炮制品柠檬烯含量较高.结论 炮制方法 不但影响茴香精油的提取率,而且影响精油成分比例.
作者:何金明;肖艳辉;邬静灵;王羽梅 刊期: 2008年第11期
以一些植物来源含免疫抑制作用的中药制剂在移植物抗宿主病中的应用为切入点,综合阐述中药免疫抑制剂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究中药免疫抑制活性成分及机制提供依据.
作者:汤静;刘皋林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测定理气类中草药中锌、铁、铜、锰4种微量元素的含量.方法 利用浓HNO3-HClO4(4:1)混合酸消解样品,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中4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 这几种中草药中微量元素含量丰富,加样平均回收率为96.28%.结论 5种中草药中Fe,Zn,Mn含量丰富,Cu含量相对偏低,为新药的开发和药物用量提供了微量元素含量依据.
作者:王秀峰;冯梅;王志国 刊期: 2008年第11期
中药材野生抚育是野生药材采集与家种药材栽培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兴药材生产方式.作者在对河北太行山区野生连翘资源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野生连翘的分布特点和生境,提出了河北太行山区野生连翘人工抚育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 .通过实践研究总结出了河北太行山区野生连翘人工抚育技术.
作者:刘铭;谢晓亮;刘红霞;田伟;温春秀;辛其勇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建立肝泰片质量标准.方法 对珠子草、甘草进行薄层鉴别研究,并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制剂中没食子酸的含量.结果 薄层图谱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没食子酸在4.16~41.6μg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100.31%,RSD为0.69%(n=5).结论 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李彩东;吴斌;师彦平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建立芩地颗粒剂成品检验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芩地颗粒剂进行薄层色谱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芩地颗粒剂中黄芩苷的含量.结果 用TLC方法 检查重复性良好;含量测定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黄芩苷含量不得小于2.0%;颗粒剂含水量用干燥失重法,含水量不得大于14%.结论 各项检验方法 简便、准确、可靠,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沈德凤;庞茂征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血府逐瘀胶囊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UUO)所致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及机理.方法 雄性SD大鼠34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6只)、假手术组(6只)、模型组(11只)、血府逐瘀胶囊治疗组(11只),采用UUO法建立大鼠肾间质纤维化模型,造模次日予以血府逐瘀胶囊灌胃治疗,3周后检测血清肌酐和尿素氮含量,观察肾功能变化;取肾组织进行HE和六胺银染色(periodic acid-silver metheramine,PASM),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采用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肾组织中磷酸化Smad2(phospho-Smad2,P-Smad2),Smad2,Smad4,Smad7蛋白表达水平,观察Smad信号通路分子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肌酐和尿素氮含量显著上升;肾小管基底膜明显增厚,部分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肾小管扩张与萎缩并存,肾间质明显增宽,纤维组织增生,大量炎细胞浸润;p-Smad2和Smad2蛋白表达显著上调,Smad7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1),而Smad4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各项指标正常纽与假手术组均无差异.血府逐瘀胶囊治疗后,大鼠血肌酐和尿素氮含量显著降低(P<0.05),梗阻侧肾组织病理改变明显轻于模型组,P-Smad2和Smad2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而Smad7表达没有明显改变.结论 血府逐淤胶囊可通过抑制梗阻侧肾组织中Smad2蛋白的表达以及活化,减少Smad通路信号传导,从而改善梗阻性肾病模型大鼠的肾功能和肾间质纤维化程度.
作者:陆敏;周娟;陆海英;王飞;刘煜敏;张悦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巴西甘薯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巴西甘薯叶乙醇提取物经石油醚、醋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后,醋酸乙酯萃取部位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等方法 ,分得8个化合物,经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 从巴西甘薯叶中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被鉴定为①银椴苷;②紫云英苷;③鼠李柠檬素;④鼠李素;⑤山柰酚;⑥咖啡酸十八炕酯;⑦槲皮素-3-0-β-D葡萄糖;⑧2,4-二羟基苯丙烯酸.结论 化合物⑥~⑧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尹永芹;沈志滨;孔令义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复方保肝宁对HSC-T6细胞凋亡的影响,以进一步探讨保肝宁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理.方法 引进HSC-T6细胞株并传代培养.用复方保肝宁给正常大鼠灌胃,制备药物血清,温育培养细胞.用吖啶橙染色法和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结果 正常大鼠血清培养组HSC-T6细胞核DNA为黄色或黄绿色均匀荧光,自身凋亡率为(9.67±0.57)%,复方保肝宁药物血清一倍、两倍剂量组细胞核或细胞质内可见致密浓染的黄绿色染色,甚或见黄绿色碎片,凋亡率分别为(22.73±0.78)%,(23.97±2.50)%,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体外培养的HSC具有一定程度的自身凋亡发生,复方保肝宁的促肝星状细胞凋亡作用可能是其抗肝纤维化作用的主要机理之一.
作者:张绪富;谭焱;贺松其;吕志平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六棱菊的生药鉴定方法.方法 显微鉴别、理化鉴别.结果 六棱菊根的韧皮部有大型分泌腔,茎有帽状中柱鞘纤维柬,叶表面有短腺毛,这些及黄酮类化合物理化鉴别结果均可作为其鉴别特征.结论 六棱菊生药学特征明显,可为药材鉴别提供参考.
作者:田辉;陈莉;王进声;陈青;钟振国 刊期: 2008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