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夏花蜂贝汤联用化疗治疗颈淋巴结转移癌的临床观察

李道俊;许新华;薛峰;戴德兰;张小红;彭绪申

关键词:颈淋巴结转移癌, 化疗, 夏花蜂贝汤
摘要:目的 观察夏花蜂贝汤联用化疗治疗颈淋巴结转移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7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单纯化疗,综合组予夏花蜂贝汤联用化疗治疗,比较两组近期疗效、肿瘤进展时间(TTP)、化疗通过率、毒副反应、生活质量(QOL).结果 综合组客观有效率(RR)与对照组相仿,肿瘤进展时间(TTP)、化疗通过率、G3/4血液学毒性、周围神经毒性、生活质量(QOL)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结论 自拟夏花蜂贝汤与化疗药物联用可以改善和稳定颈淋巴结转移癌患者的生活质量,一定程度上降低化疗的毒副反应.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鸭掌散不同煎液中甘草酸的含量及体外抗菌作用比较

    目的 考察用合煎(传统汤荆)、分煎(配方颗粒汤荆)方法 制备的鸭掌散汤剂中甘草酸含量的变化,并比较其体外抗菌作用.方法 ①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方法,采用Diamonisl C18柱(250 mm×4.6 mm,5μm),甲醇-0.2 mol/L醋酸胺溶液-冰醋酸(67:33:1)为流动相,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250 nm.分析鸭掌散合煎液和分煎液样品中甘草酸的含量变化.②采用稀释法体外测试鸭掌散不同煎液对常见菌种的低抑菌浓度(MIC)和低杀菌浓度(MBC).结果 ①鸭掌散分煎液中甘草酸的平均含量大于合煎液中甘草酸的平均含量.②鸭掌散分煎液对福氏痢疾杆菌有抑菌作用,而合煎液没有;合煎液时白色葡萄球菌、黄曲霉菌的抑菌作用大于分煎液.结论 与传统汤剂比较,鸭掌散配方颗粒汤剂中甘草酸的含量较高,抑菌谱较广.

    作者:叶世芸;冯华;武孔云;靳凤云;贺祝英;田维毅;梁光义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丹参脂溶性成分的湿式超微粉碎提取

    目的 研究超微粉碎技术与传统提取方法 时丹参脂溶性成分提取的影响.方法 以丹参酮ⅡA为指标,用高效液相法进行分析测定,考察不同提取方式对丹参酮ⅡA提取率的影响,并用正交实验法进一步优选提取条件.结果 丹参酮ⅡA超微粉碎提取的佳工艺为A3B2C2,即80%乙醇8倍量提取10 min.结论 提取时间及乙醇浓度对丹参酮ⅡA的提取率影响较大.

    作者:贺建东;付廷明;郭立玮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何首乌蒸制后结合型蒽醌含量与泻下作用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何首乌高温清蒸后泻下成分与泻下作用的关系,为制订制何首鸟的质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何首乌中两种饮片规格(块0.8~1 cm,厚片2~4 mm)蒸制过程中的结合型蒽醌含量,观察小鼠服用两种规格制何首鸟饮片的泻下作用.结果 何首乌块(0.8~1 cm)清蒸6 h无泻下作用,结合型蒽醌含量为2.09 mg/g;何首乌厚片(2~4 mm)清蒸4 h无泻下作用,结合型蒽醌含量为2.0 mg/g.结论 何首鸟高压蒸制后无泻下作用,结合型蒽醌含量明显降低,可考虑将结合型蒽醌含量作为制何首乌的限定指标.

    作者:赵荣华;赵声兰;毛晓健;解奉江;刘珍珍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草苁蓉提取物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巢蛋白及学习记忆的影响

    目的 探讨草苁蓉提取物对β淀粉样肽(β-AP)所致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的脑内巢蛋白(Nestin)表达的影响,并对其保护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取健康的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草苁蓉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用Aβ<1~40微量注射至大鼠双侧Meynert基底核,建立AD模型,用草苁蓉提取物进行治疗,于治疗后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Nestin阳性神经细胞数的表达.结果 各治疗组的逃避潜伏期较模型组明显缩短,大鼠在原平台象限游泳时间占整个游泳时间的百分比显著升高,穿过原平台所在位置的次数明显增加(P<0.01).草苁蓉提取物高剂量组大鼠海马区Nestin阳性神经元数量在治疗组中表达强,与模型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草苁蓉提取物能增强AD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Nestin的表达,提高A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周丽莎;朱书秀;王小月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紫苏叶提取物抗家兔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紫苏叶提取物(FPE)对由高脂高胆固醇引起家兔动脉粥样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脂高胆固醇饲喂法建立家免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分别测定正常对照组、高脂模型组、紫苏叶提取物低剂量组(0.17 g·kg-1)、中剂量组(0.5g·kg-1)、高剂量组(1.5 g·kg-1)血清中TC,TG,LDL-C,HDL-C,MDA含量及SOD的活性,大体染色计算脂肪斑块面积比(PA),组织切片观察主动脉内膜增生(IH).结果 FPE组均能明显降低血清中TC,TG,LDL-C,MDA的含量(P<0.01),并能升高血清中HDL-C的含量(P<0.01)和SOD的活性(P<0.05),FPE干预组PA值下降明显,FPE中剂量组、高剂量组与高脂模型组比较具有统计意义[分别为(21.52±7.58)%,P<0.05;(15.82±3.64)%,P<0.01;(53.59±29.31)%].病理切片显示,各用药组主动脉IH程度均小于高脂模型组,其中高剂量用药组AS程度小.结论 紫苏叶提取物具有抗高脂饮食诱导家兔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调节血脂与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作者:陈眷华;谭健民;徐在品;陈超;霍欣;邓小燕;张迪;简秀华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当归补血汤有效部位指纹图谱归属分析

    目的 分析当归补血汤的石油醚、氯仿、醋酸乙酯、正丁醇部位的特征峰在复方全方及在单味药中的归属.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Shim-Pack VP-ODS柱,250 mm × 4.6 mm I.D.,流动相为甲醇-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80 nm,流速为1 mL/min.结果 复方石油醚部位的9个特征峰5个来自当归,4个来自黄芪;氯仿部位的9个特征峰6个来自黄芪,3个来自当归;醋酸乙酯部位的11个特征峰,7个同时来自当归和黄芪,1个来自当归,3个来自黄芪;正丁醇部位的7个特征峰,6个同时来自于当归和黄芪,1个来自黄芪.结论 复方各部位的指纹图谱为阐明各部位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科学依据,为下一步的临床应用以及新药的开发提供参考.

    作者:王庆敏;李晓宁;王兵;梁逸曾;黄晔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我国菲牛蛭的研究概况

    综述了我国菲牛蛭的地理分布、野生资源情况、生态习性和采收季节、化学成分、生物活性成分、药理学作用、分离纯化以及菲水蛭素基因的克隆和序列测定.认为菲牛蛭可作为一种新的药用资源加以研究.

    作者:黎渊弘;黎肇炎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高血压病血隆病和非血隆病患者红细胞及血流变参数比较研究

    目的 研究高血压病血隆病与非血隆病患者红细胞参数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测定18例高血压病血隆病与18例高血压病非血隆病患者的红细胞参数,观察其与血隆病之间的关系.结果 血隆病与非血隆病患者TK,RE,HB和ηb四项指标差异显著(P<0.05或P<0.01).结论 高血压病血隆病与非血隆病患者的TK,RE,HB和ηb变化较大.

    作者:童丽;吴萍;兰科加;曹生海;热增才旦;李文渊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赤芝菌体中三萜抑菌作用研究

    目的 检测赤芝发酵菌体中三萜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以及黑曲霉和青霉的体外抑菌活性.方法 管碟法.结果 赤芝茼体三萜化合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对枯草芽孢杆菌、青霉和黑曲霉抑制作用较弱;该三萜样品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黑曲霉和青霉的小抑菌浓度分别为25.25,50,100和50 mg/ml.结论 赤芝发酵菌体中三萜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青霉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作者:刘高强;章春莲;彭广生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赤芝子实体的化学成分及细胞毒活性的研究

    目的 对赤芝子实体进行化学成分研究,并对单体化合物进行细胞毒活性测定.方法 利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LH-20柱色谱以及HPLC等手段分离纯化得到单体化合物,并进行结构鉴定,通过MTY法对其进行细胞毒活性测定.结果 从赤芝子实体中分离并鉴定了3个单体化合物的结构,分别是灵芝醇B(Ⅰ),麦角甾醇(Ⅱ)和过氧化麦角甾醇(Ⅲ).这3个化合物对小鼠肺腺癌LA795细胞的IC50分别为77.9,22.5,84.9μg/ml.结论 3种化合物皆有细胞毒活性,其中以麦角甾醇(Ⅱ)为好.

    作者:满淑丽;高文远;颜璐璐;张萱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牡蛎酶解液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目的 探讨牡蛎酶解液的抗氧化活性.方法 用普鲁士蓝反应法测定牡蛎酶解液还原能力,在DPPH体系、Fenton体系和邻苯三酚自氧化体系中分别检测牡蛎酶解液清除二苯代苦味酰自由基(DPPH·)、羟基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O2-·)的能力,并考察牡蛎酶解液在Fe2+诱发卵黄脂蛋白过不饱和脂肪酸(PUFA)过氧化体系中的抗氧化作用.结果 牡蛎酶解液清除DPPH·和·OH的EC50分别为7.313和1.330 mg/ml;牡蛎酶解液(17.800 mg/ml)对超氧自由基和卵黄脂蛋白脂质过氧化的抑制率分别为19.86%和82.97%.结论 牡蛎酶解液具有显著的清除DPPH·和·OH作用,且活性与剂量呈正相关,并对卵黄脂蛋白脂质过氧化也显示出了较强的抑制作用.

    作者:雷丹青;周先果;张辉;杨琴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温通针法对脑梗塞大鼠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和CD63的影响

    目的 探讨温通针法对急性脑梗塞大鼠血浆糖蛋白含量的影响.方法 选用健康Wistar大鼠,用线栓法直接阻断大鼠大脑中动脉制作急性脑梗塞模型,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脑梗塞大鼠血浆CD62P和CD63的含量.结果 造模后脑梗塞组血浆CD62P,CD63均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两治疗组血浆CD62P,CD63均较梗塞组显著降低,且温通针法较捻转针法降幅更为显著.结论 针刺可以通过降低脑梗塞大鼠血浆糖蛋白含量,从而阻止或抑制血小板活化,达到防治脑梗的目的 ,而温通针法的作用优于捻转针法.

    作者:杨波;高洋;严兴科;郑魁山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蒙药阿给制炭工艺的实验研究

    目的 优选蒙药阿给炭的炮制工艺.方法 以阿给炭性状、阿给炭的止血时间、浸出物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法,优选阿给炭的佳炮制工艺.结果 阿给炭的佳炮制工艺温度为210℃炒制20 min.结论 不同炮制工艺对阿给炭止血作用的影响较大,佳炮制工艺的优化为阿给的临床应用及制订饮片的质量标准提供了依据.

    作者:张婉;唐丽;谢坤;崔箭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抗纤灵对5/6肾切除大鼠肾组织核因子κB及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 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抗纤灵对5/6肾切除大鼠肾组织核因子kB(NF-kB)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5/6肾切除法建立慢性肾衰大鼠模型,4周后按血肌酐水平将造模大鼠分为模型组和抗纤灵低、中、高剂量治疗组,8周后免疫组化法测定肾组织,NF-kB表达;RT-PCR法测肾组织TNF-α,IL-6mRNA表达.结果 模型组大鼠肾组织NF-kB及TNF-α,IL-6mRNA表达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3个剂量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明显下降(P<0.01).结论 抗纤灵可通过降低模型大鼠肾组织NF-kB及TNF-α,IL-6mRNA表达延缓肾纤维化进展.

    作者:符强;何立群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复方中药抗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对肝纤维化的病因病机、治法方药及中药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肝纤维化病机主要是正气虚损而邪气未清,淤血阻络是病理基础;临床治法以益气化淤、活血化痰、扶正化淤、软坚散结或滋补肝肾为主.复方中药抗肝纤维化的机理包括抑制胶原的生成,促进胶原降解;通过抑制细胞增殖相关的胞内信号转导,抑制肝星状细胞激活、增殖;通过调节细胞凋亡相关基因和细胞因子的活性,促进活化肝星状细胞凋亡;同时可以下调模型大鼠差异表达蛋白的表达,促进正常蛋白质合成.

    作者:江宇泳;王宪波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六棱菊的生药鉴别

    目的 研究六棱菊的生药鉴定方法.方法 显微鉴别、理化鉴别.结果 六棱菊根的韧皮部有大型分泌腔,茎有帽状中柱鞘纤维柬,叶表面有短腺毛,这些及黄酮类化合物理化鉴别结果均可作为其鉴别特征.结论 六棱菊生药学特征明显,可为药材鉴别提供参考.

    作者:田辉;陈莉;王进声;陈青;钟振国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蒲公英多糖抗疲劳作用研究

    目的 就蒲公英多糖对小鼠抗疲劳作用效果及有效剂量进行研究.方法 将蒲公英多糖分3个剂量组即0.2,0.5,0.8 g/kg给小鼠灌胃,对照组为蒸馏水.21 d后小鼠游泳造成疲劳,测定小鼠力竭游泳时间、血清尿素氮及肝糖原等指标.结果 小鼠负重游泳时间明显延长,血尿素氮显著下降,肝糖原的含量明显升高.结论 蒲公英多糖的各个剂量组能有效提高小鼠的抗疲劳能力,其中多糖浓度0.5 g/kg剂量组效果好.

    作者:杨晓杰;付学鹏;刘泽东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缺血性中风的二级预防及中医药应用述评

    中风是世界范围内人口死亡的第3位病因和成人残疾的首要原因,缺血性中风占所有类型中风的85%左右,我国中风的复发率为30%,占国际之首.中医药在中风的二级预防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常用活血化瘀类药物.

    作者:谢雁鸣;宇文亚;王永炎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剑叶凤尾蕨的生药学鉴定

    目的 为初步制定剑叶风尾蕨药材的鉴别方法 和质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 对剑叶凤尾蕨药材的来源、性状、显微和理化进行鉴别和研究.结果 与结论为药材剑叶风尾蕨的质量标准的制订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张宏意;何继业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灯盏乙素对对乙酰氨基酚和脂多糖致小鼠肝功能损伤和致死率的影响

    目的 观察灯盏乙素对对乙酰氨基酚和脂多糖致小鼠肝功能损伤和致死率的影响.方法 分别给不同模型的小鼠灌胃给予灯盏乙素25~500 mg·kg-1,1次/d.7~14 d后,一次性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对乙酰氨基酚和脂多糖,观察小鼠肝功能变化和致死情况.结果 小剂量的灯盏乙素不影响对乙酰氨基酚所致小鼠肝功能损伤,但加大剂量后小鼠致死率明显升高;小剂量的灯盏乙素就能显著加重脂多糖所致小鼠肝功能损伤、明显增加脂多糖致小鼠死亡率.结论 使用灯盏乙素治疗心或脑血管疾病,当病人遇到感染性疾病时,要注意灯盏乙素的使用剂量,灯盏乙素的不当使用可能会加重脂多糖(内毒素)诱导的肝损伤;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治疗各种痰病所致发热时,合用灯盏乙素也要注意灯盏乙素的使用剂量.

    作者:杨秀芬;郭菁菁 刊期: 2008年第11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