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眷华;谭健民;徐在品;陈超;霍欣;邓小燕;张迪;简秀华
目的 研究柴胡皂苷-d(SS-d)对乙醇损伤大鼠原代培养肝细胞保护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采用胰蛋白酶消化、分离大鼠肝细胞进行原代培养,乙醇体外诱导肝细胞损伤,以不同浓度的SS-d对肝细胞保护,检测培养液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和肝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MTT法检测肝细胞存活率.结果 SS-d(1.0,2.0,3.0mg·L-1)明显改善肝细胞存活率,抑制乙醇引起的ALT活性的升高,对肝细胞中MDA含量升高和GSH-px活性降低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 SS-d对乙醇损伤大鼠肝细胞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SS-d清除自由基、抑制质脂过氧化作用有关.
作者:李素婷;姜凌雪;周晓慧;杨鹤梅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以山楂对照药材和熊果酸作为对照品,分别建立薄层色谱(TLC)鉴剐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控制山楂精降脂胶囊的质量.方法 TLC鉴别用甲苯-醋酸乙酯-甲酸(20:4:0.5)为展开剂;HPLC法采用Alltima C18色谱柱(5μm,4.6 mm × 250 mm),用乙腈-甲醇-水-乙酸铵(70:16:14:0.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20 nm;柱温25℃;流速1.0ml/min.结果 TLC鉴别图谱斑点清晰,阴性无干扰;熊果酸含量1.796 8-17.968 0 μ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得回归方程Y=44 820X+5 725.5,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及RSD分别为101.17%和1.02%.结论 以熊果酸为对照品,采用TLC法和HPLC法控制山楂精降脂胶囊质量的方法 简便快速、准确可靠、重复性好,专属性强.
作者:朱才庆;李艳;吴迪;何南生;曾宪仪;余华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利用离体心脏灌流模型,研究3'-大豆苷元磺酸钠对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后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应用大鼠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在灌流液中加入高、低剂量的3'-大豆苷元磺酸钠(0.03,0.01mg/L).测定冠脉流量、心率、左心室收缩压、左心室舒张压的变化.结果 3'-大豆苷元磺酸钠可使缺血再灌注后心脏灌流量增大、左心室收缩压增大、左心室舒张压降低、心率减慢.结论 3'-大豆苷元磺酸钠可通过扩张冠脉、减慢心率及增强心肌收缩力对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
作者:钟富有;肖海;李洪亮;黄志华;何蔚;曾靖 刊期: 2008年第11期
针对中药学教学存在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内容多且易混淆的问题,提出了中药学教学的新方法 --多元记忆教学法,并对其教学效果进行评估.教学效果评估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对此方法 比较认同.
作者:蔡宇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对飞蓬中总黄酮有效部位进行研究,并以此为依据开发中药五类新药.方法 以总黄酮和灯盏乙素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选取不同提取溶剂和提取方法 ,利用正交实验L9(34)优选乙醇回流提取飞蓬的工艺.结果 飞蓬佳提取工艺为70%乙醇回流提取3次,1h/次,加醇量为14倍量.结论 优选的工艺稳定可行,可作为开发飞蓬药材资源的参考.
作者:邵帅;严铭铭;王海静;刘琬晖;赵大庆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通过对脑慧康胶囊处方药材的粉末显微鉴别,确定投料药材的真伪.方法 采用水合氯醛透化装片及水合氯醛装片(不加热)的显微鉴别方法 ,确定投料药材的真伪.结果 上述药材的主要显微特征符合<中国药典>(2005年版Ⅰ部)对各药的描述.结论 经性状鉴定筛选过的药材样品为正品.
作者:楼步青;林华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利用BP神经网络方法 探索建立毛脉酸模根中白藜芦醇含量的动态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HPLC色谱法,测定不同生长发育期毛脉酸模中7种生物活性成分(白藜芦醇苷、白藜芦醇、大黄酚苷、酸模素、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的含量.通过相关性分析找出与白藜芦醇相关性较好的因子用来建立网络.结果 通过利用根皮部的白藜芦醇的数据进行检验网络的泛化性能,发现网络的输出值与实际值吻合度较好.结论 BP人工神经网络预测白藜芦醇的动态规律比其他线性数值模拟预测具有较大的优势,为植物的生物活性成分随季节的变化趋势的建立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
作者:王宗权;王振月;崔红花;康毅华 刊期: 2008年第11期
消渴证是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或尿浊、尿有甜味为主要特征的病证,其病机多是由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而导致阴津亏损,燥热偏胜,阴阳失调.
作者:刘细咏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对第4代航天诱变防风药材及地面组防风药材作对比分析,以期为更全面了解第4代航天诱变防风品质的变化和深入研究积累资料.方法 性状鉴别、粉末显微组织鉴别.结果 与地面组防风相比,太空组防风根部明显增粗,气稍浓,表面颜色变深,横截面芯部颜色浅黄,微白,油管中条块状分泌物明显减少,韧皮薄壁细胞壁变薄.结论 航天诱变有利于选育出长势良好、根部主干明显增粗的、显微组织有一定变化的、活性成分提高的防风新品种,航天诱变育种是中药材种质资源创新的快捷有效的途径之一.
作者:王立鹏;关颖;杨腊虎;郭西华;朱艳英;史锦珊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诱导青蒿四倍体,筛选出佳诱变条件.方法 采用两种方法 对材料进行诱变.幼苗浸泡法:秋水仙素溶液浸泡青蒿幼苗,药液浓度和浸泡时间以及处理温度呈梯度设置;萌动种子浸泡法:秋水仙素溶液浸泡青蒿萌动种子,药液浓度呈梯度设置.然后对所得幼苗根尖染色体镜检,结合植株外形和气孔保卫细胞的特征,确定其诱变率.结果 幼苗浸泡法中,以15℃下,0.2%秋水仙素处理96 h为宜,诱变率30%.萌动种子浸泡法中,以25℃下3~5 mg/L秋水仙素处理120 h为宜,诱变率45%~96%.结论 萌动种子浸泡法优于幼苗浸泡法.
作者:伍晓丽;刘飞;钟国跃;李隆云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考察不同来源粉葛中总黄酮、葛根素的含量.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UV)测定总黄酮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葛根素含量,kromasil C18色谱柱(4.6 mm × 250 nm,5μm),流动相为甲醇一水(33:67),流速为1.0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为250 nm.结果 总黄酮含量为0.53%~1.03%,回收率为99.69%,RSD<2%(n=6);葛根素含量为0.21%~0.49%,回收率为96.11%,RSD < 2%(n=6).结论 不同来源的粉葛药材中总黄酮和葛根素含量问变异较大,其中广东产粉葛,其总黄酮和葛根素含量均较高,平均质量优于广西产粉葛.
作者:王春怡;杨方明;李卫民;高英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灯盏乙素对对乙酰氨基酚和脂多糖致小鼠肝功能损伤和致死率的影响.方法 分别给不同模型的小鼠灌胃给予灯盏乙素25~500 mg·kg-1,1次/d.7~14 d后,一次性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对乙酰氨基酚和脂多糖,观察小鼠肝功能变化和致死情况.结果 小剂量的灯盏乙素不影响对乙酰氨基酚所致小鼠肝功能损伤,但加大剂量后小鼠致死率明显升高;小剂量的灯盏乙素就能显著加重脂多糖所致小鼠肝功能损伤、明显增加脂多糖致小鼠死亡率.结论 使用灯盏乙素治疗心或脑血管疾病,当病人遇到感染性疾病时,要注意灯盏乙素的使用剂量,灯盏乙素的不当使用可能会加重脂多糖(内毒素)诱导的肝损伤;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治疗各种痰病所致发热时,合用灯盏乙素也要注意灯盏乙素的使用剂量.
作者:杨秀芬;郭菁菁 刊期: 2008年第11期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rRNA基因内转录间隔区(ITS)作为一种遗传标记,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微生物菌种分类与鉴定、中药材鉴定和品质评价、植物种质资源鉴定、动物种系发生、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病原诊断、系统发育研究等不同方面的研究.文章就近年来rRNA基因内转录间隔区的应用现状及前景进行综述.
作者:吴群;姬可平 刊期: 2008年第11期
从临床方面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中医辨证的研究作一述评,中医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已得到了广泛肯定,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中医辨证分型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模式.根据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病情特点,结合祖国医学有关温病学说理论,对其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对临床辨证的规范化的界定是以后的研究方向.
作者:朱生樑;黄天生;王高峰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超微粉碎技术与传统提取方法 时丹参脂溶性成分提取的影响.方法 以丹参酮ⅡA为指标,用高效液相法进行分析测定,考察不同提取方式对丹参酮ⅡA提取率的影响,并用正交实验法进一步优选提取条件.结果 丹参酮ⅡA超微粉碎提取的佳工艺为A3B2C2,即80%乙醇8倍量提取10 min.结论 提取时间及乙醇浓度对丹参酮ⅡA的提取率影响较大.
作者:贺建东;付廷明;郭立玮 刊期: 2008年第11期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针灸教学也取得了比较全面的发展,当代针灸的治疗也越来越被国内外的人们承认,并在教学中赋予了崭新的内容.
作者:陈英;汤海荣;曹晶晶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综述了国内外对白花菜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研究现状,旨在为白花菜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作者:耿红梅;祁金龙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活血通脉片对血淤大鼠血液流变学及对热板小鼠痛闽值的影响,为临床试验提供依据.方法 成年Wistar大鼠60只及痛阈值不超过30s的雌性昆明种小鼠50只,随机分为活血通脉片高、中、低剂量组,阳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灌胃给药治疗,测定大鼠血液学指标和热板小鼠痛阈值.结果 活血通脉片高、中剂量组可明显改善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3个剂量组均能显著提高热板小鼠的痛阈值,同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 活血通脉片具有活血镇痛的药效作用,且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性.
作者:毕红征;薛敬礼;杜春燕;王纯耀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强调中药煎煮的正确操作方法 .方法 从煎药用具、火候、用水量及特殊煎煮方法 等方面加以浅述.结果 采用正确的煎煮方法 ,能有效地保证中药疗效.结论 中药煎煮有讲究,必须加以规范.
作者:朱道勤;徐惠芳;曹干生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总结近年来国内外缓控释制剂技术在心血管药物中的研究进展,为心血管缓控释药物的开发研制提供参考.方法 查阅包括各种心血管药物的缓控释制剂如片剂(包括骨架型,渗透泵型,脉冲片)、胶囊、微囊微丸和其他新剂型的文献和资料.结果 和结论为了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作,研制可以平稳给药和择时给药的缓控释制剂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
作者:冯中;李晓燕;吴燕红;霍务贞;金毅;朱盛山 刊期: 2008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