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冬虫夏草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胡敏;皮惠敏;郑元梅

关键词:冬虫夏草,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摘要:冬虫夏草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含有核苷、多糖、甾醇、氨基酸等多种活性成分,传统中医认为有补益功效,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降血糖、抗氧化等多种药理作用.该文对国内外近年关于冬虫夏草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报道加以总结归纳,并展望了冬虫夏草的研究趋势.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我国菲牛蛭的研究概况

    综述了我国菲牛蛭的地理分布、野生资源情况、生态习性和采收季节、化学成分、生物活性成分、药理学作用、分离纯化以及菲水蛭素基因的克隆和序列测定.认为菲牛蛭可作为一种新的药用资源加以研究.

    作者:黎渊弘;黎肇炎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化学教学质量的研究与实践

    采用以角度教学法为主的多种教学法的交叉运用,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求知欲,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化学教学质量.

    作者:黄锁义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心肌微循环的影响

    目的 评价冠心痛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s,PCI)术后给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对术后心肌微循环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100例符合条件的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术前1周开始给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介入治疗后继续服用两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LVEF),高分辨率血管超声检测肱动脉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并测定内皮素(ET-1)和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 治疗后两周治疗组的肱动脉FMD升高(P<0.05);内皮素(ET)值明显下降,一氧化氮(NO)值明显升高(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复方丹参滴丸可以明显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对心肌缺血和缺血后再灌注损伤有预防性干预作用.

    作者:玄春花;孙洪斌;丁大植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谈中药的煎煮

    目的 强调中药煎煮的正确操作方法 .方法 从煎药用具、火候、用水量及特殊煎煮方法 等方面加以浅述.结果 采用正确的煎煮方法 ,能有效地保证中药疗效.结论 中药煎煮有讲究,必须加以规范.

    作者:朱道勤;徐惠芳;曹干生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重庆地区中草药与民族药资源调查研究

    目的 调查整理重庆地区中草药、民族药资源,明确重庆中草药和民族药的品种、资源分布、民族药使用状况.方法 资源调查,筛选标本,标本编号,数码拍照,编辑名录.结果 共收集中草药、民族药标本872种,其中真菌类3科3种、地衣类2科3种,苔藓类3科3种,蕨类23科92种、裸子植物5科14种、被子植物126科757种;其中有8种为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结论 重庆地区有丰富的中草药、民族药资源.

    作者:刘毅;万德光;钟国跃;秦松云;瞿显友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列精海鞘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 研究列精海鞘Amaroucium sp.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多种分离技术对列精海鞘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部位分离纯化,根据其理化数据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结构鉴定为尿嘧啶、胸腺嘧啶、尿嘧啶核苷、尿嘧啶脱氧核苷和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结论 以上5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海洋动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徐秀丽;宋福行;范晓;石建功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正交实验优选南山茶子总黄酮的佳提取工艺

    目的 优选南山茶子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乙醇-水法从南山茶子中提取总黄酮,利用正交实验优选总黄酮佳提取工艺,考察乙醇浓度、时间、温度、浸提次数及料液比时总黄酮收率的影响.结果 总黄酮的佳提取工艺为:20倍量70%乙醇-水在80℃下提取两次,2.5 h/次,总黄酮的收率为3.42%,总黄酮含量为18.55%.结论 醇-水提取法可用于南山荼子中总黄酮的提取,其中料液比对总黄酮的提取影响较大.

    作者:林红景;吴小娟;唐前;石海峰;唐玲;冯宝民;王永奇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血府逐瘀胶囊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Smad信号通路分子的影响

    目的 探讨血府逐瘀胶囊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UUO)所致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及机理.方法 雄性SD大鼠34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6只)、假手术组(6只)、模型组(11只)、血府逐瘀胶囊治疗组(11只),采用UUO法建立大鼠肾间质纤维化模型,造模次日予以血府逐瘀胶囊灌胃治疗,3周后检测血清肌酐和尿素氮含量,观察肾功能变化;取肾组织进行HE和六胺银染色(periodic acid-silver metheramine,PASM),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采用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肾组织中磷酸化Smad2(phospho-Smad2,P-Smad2),Smad2,Smad4,Smad7蛋白表达水平,观察Smad信号通路分子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肌酐和尿素氮含量显著上升;肾小管基底膜明显增厚,部分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肾小管扩张与萎缩并存,肾间质明显增宽,纤维组织增生,大量炎细胞浸润;p-Smad2和Smad2蛋白表达显著上调,Smad7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1),而Smad4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各项指标正常纽与假手术组均无差异.血府逐瘀胶囊治疗后,大鼠血肌酐和尿素氮含量显著降低(P<0.05),梗阻侧肾组织病理改变明显轻于模型组,P-Smad2和Smad2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而Smad7表达没有明显改变.结论 血府逐淤胶囊可通过抑制梗阻侧肾组织中Smad2蛋白的表达以及活化,减少Smad通路信号传导,从而改善梗阻性肾病模型大鼠的肾功能和肾间质纤维化程度.

    作者:陆敏;周娟;陆海英;王飞;刘煜敏;张悦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柴胡皂苷-d对乙醇损伤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目的 研究柴胡皂苷-d(SS-d)对乙醇损伤大鼠原代培养肝细胞保护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采用胰蛋白酶消化、分离大鼠肝细胞进行原代培养,乙醇体外诱导肝细胞损伤,以不同浓度的SS-d对肝细胞保护,检测培养液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和肝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MTT法检测肝细胞存活率.结果 SS-d(1.0,2.0,3.0mg·L-1)明显改善肝细胞存活率,抑制乙醇引起的ALT活性的升高,对肝细胞中MDA含量升高和GSH-px活性降低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 SS-d对乙醇损伤大鼠肝细胞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SS-d清除自由基、抑制质脂过氧化作用有关.

    作者:李素婷;姜凌雪;周晓慧;杨鹤梅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紫芝发酵菌体中三萜类化合物的抑菌活性研究

    目的 检测紫芝发酵菌体中三萜类化合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枯草芽孢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 杯碟法.结果 紫芝三萜组分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弱;该三萜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小抑菌浓度为30 mg/ml;而对枯草芽孢杆菌的小抑菌浓度为60mg/ml.此外,该三萜的抑菌成分在40℃和60%下(处理2 h)较稳定,但在80℃和100℃温度下,热稳定性较差.结论 紫芝三萜类化合物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作者:王晓玲;刘高强;周国英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六棱菊的生药鉴别

    目的 研究六棱菊的生药鉴定方法.方法 显微鉴别、理化鉴别.结果 六棱菊根的韧皮部有大型分泌腔,茎有帽状中柱鞘纤维柬,叶表面有短腺毛,这些及黄酮类化合物理化鉴别结果均可作为其鉴别特征.结论 六棱菊生药学特征明显,可为药材鉴别提供参考.

    作者:田辉;陈莉;王进声;陈青;钟振国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白芷综合开发利用研究进展及展望

    白芷为我国常用大宗药材之一.该文综述了白芷的综合开发利用现状,包括其止痛、治疗鼻炎、咽炎、白癜风、银屑病、烧伤等药用价值和美白、祛斑、减肥的美容美体功能;白芷可作调味品、香料,可在药膳中运用;另外,概述了白芷在除虫杀菌、农畜业中和其他领域的使用情况,并分析了白芷综合开发利用的前景,为白芷综合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

    作者:蒋桂华;张绿明;马逾英;陈素兰;吴媛媛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比较影像学在诊断颈椎病中的应用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随着影像学的发展,检查方法 不断丰富,然而在这众多方法 中佳的诊断依据却不明显.该文通过引入比较影像学来分析各型颈椎病影像检查的优势与特点,以利于临床找出各型颈椎病的佳影像诊断方案,做到有的放矢,优化选择安全、准确、简便的检查方法 ,从而完善颈椎病的诊疗体系.

    作者:方磊;房敏;张琴明;刘玉超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蠲痹活络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00例

    目的 观察蠲痹活络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400例随机分为蠲痹活络汤治疗组及维生素B1、腺苷B12对照组,4周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两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37%,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蠲痹活络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对照组.

    作者:李俊美;宁沛;刘银昌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及TGF-β1在胃黏膜不典型增生的表达及胃复春的疗效观察

    目的 了解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TGF-β1在胃黏膜不典型增生组织的表达水平,并观察胃复春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S-p免疫组化法在用药前后对46例胃镜病检证实为中重度胃黏膜不典型增生的组织标本进行iNOS,TGF-β1检测,胃复春口服6个月后复查.结果 iNOS,TGF-β1在用药后的黏膜组织上的表达明显下降(P<0.05,P<0.05),且iNOS与TGF-β1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r=0.754,P<0.05),病理学检查表明:胃黏膜不典型增生明显减轻.结论 iNOS,TGF-β1在胃黏膜不典型增生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胃复春对胃黏膜不典型增生者有明显保护作用.

    作者:王绍华;李蜀豫;熊丽芬;颜文娟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川楝子致小鼠肝毒性时效、量效关系研究

    目的 研究川楝子致小鼠肝毒性的时效、量效关系.方法 小鼠灌服不同剂量川楝子,测定其LD50.另取小鼠按不同时间点或不同剂量分组,检查血清ALT,AST,计算肝、脾、胸腺脏器指数,并观察肝组织形态变化.结果 小鼠灌服川椽子的LD50为200 g·kg-1.ALT,AST在给药后1 h达到高峰,24 h可恢复近正常值.与正常组比较,川楝子81,166 g/ks剂量组对肝组织产生明显损伤,且随着剂量增大,ALT,AST升高显著(P<0.05或P<0.01).结论 小鼠单次灌服一定剂量川楝子可造成急性肝损伤甚至死亡,并显示有毒性时效、量效关系.

    作者:齐双岩;熊彦红;金若敏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蜈蚣醇提取物和水提取物部分药理作用比较

    目的 比较鲜品少棘蜈蚣的醇提物及水提物在体外抑菌和抗惊厥两方面的作用.方法 采用平板空穴扩散法,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白色念珠球菌、黑曲霉菌5种常见菌为供试菌,对蜈蚣醇提物及水提物的抑菌活性进行研究;采用硝酸士的宁致痫模型,观察蜈蚣醇提物及水提物对小鼠抗惊率、死亡率及惊厥潜伏期的影响.结果 蜈蚣醇提物水提物对各供试菌均有抑制作用,醇提物抑菌效果明显强于水提物.蜈蚣水提物能够明显提高抗惊率,降低死亡率,延长小鼠惊厥潜伏期,潜伏期达到(372±146.9)s,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蜈蚣醇提物没有明显抗惊厥作用.结论 蜈蚣活性成分及作用效果与提取部位密切相关.

    作者:周莉莉;黄迎春;任超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蒙药阿给制炭工艺的实验研究

    目的 优选蒙药阿给炭的炮制工艺.方法 以阿给炭性状、阿给炭的止血时间、浸出物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法,优选阿给炭的佳炮制工艺.结果 阿给炭的佳炮制工艺温度为210℃炒制20 min.结论 不同炮制工艺对阿给炭止血作用的影响较大,佳炮制工艺的优化为阿给的临床应用及制订饮片的质量标准提供了依据.

    作者:张婉;唐丽;谢坤;崔箭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和光谱相关色谱法用于清肝注射液及茵陈药材中挥发性成分的相关分析

    目的 对清肝注射液和茵陈药材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定量测定,并分析注射液和药材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测定清肝注射液及茵陈药材中的挥发性成分并用光谱相关色谱法对它们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挥发性成分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结果 清肝注射液中分离出的23个主要物质,有21个来源于茵陈药材.茵陈药材中分离28个物质,定性25个.结论 GC-MS法与光谱相关色谱法结合可对具有挥发性成分的中药注射波及其对应药材的相关性进行快速比较分析.

    作者:高海燕;郭方遒;易伦朝;梁逸曾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蒿属两种药用植物的形态学鉴别

    目的 澄清和积累黄花蒿和滨蒿的鉴别特征.方法 解剖镜下观察一般植物学性状;电子扫描显微镜下观察果实的形态特征.结果 黄花蒿和滨蒿的一般植物学性状极为相似;黄花蒿的果实的表面纹饰为皱褶状,滨蒿的为搓板状.结论 叶和花序类型是两者的关键鉴别性状;果实表面纹饰具有明显的分类学意义.

    作者:孙会忠;宋月芹;赵春玲;贺学礼 刊期: 2008年第11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