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神农香菊提取物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研究

卢金清;詹晓莲;万威;徐玉婷;吴丹慧;曹儒宾;胡晓燕;何雪峰

关键词:神农香菊, 提取物, 高效液相色谱, 指纹图谱
摘要:目的 建立神农香菊提取物黄酮类成分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DIONEX-ACCLAIM.120 C18(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磷酸盐缓冲溶液(pH=2.5)-甲醇(梯度洗脱);流速为0.8 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350 nm.结果 建立了神农香菊提取物黄酮类成分HPLC指纹图谱,标定了16个共有指纹特征峰,方法学考察符合指纹图谱技术要求.结论 方法稳定,可靠,精密度高,重复性好,可为神农香菊提取物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鼻敏口服液内服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局部注射治疗变态反应性鼻炎30例

    目的 观察鼻敏口服液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局部注射治疗变态反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 对2006-04~2008-03在门诊确诊为变态反应性鼻炎的30例患者予以鼻敏口服液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局部注射治疗.结果 鼻敏口服液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局部注射治疗变态反应性鼻炎总有效率为90.0%.结论 鼻敏口服液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局部注射治疗变态反应性鼻炎疗效肯定,操作简单,实用性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姜锦林;陈普艳;谭君武;杨强;王振端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哈蟆油薄层色谱定性研究

    目的 采用薄层定性的方法对哈蟆油进行薄层色谱研究.方法 对哈蟆油在不同极性的溶剂、不同提取方法、不同显色剂,展开条件下薄层色谱行为进行研究.结果 对哈蟆油的薄层色谱行为有了初步的了解.结论 建立了不同极性范围内的哈蟆油薄层色谱图.

    作者:王永生;陈荣华;张小兰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病证结合冠状动脉临界病变中西医研究概况

    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过程中的一个特殊阶段.近年来,随着冠脉造影技术的成熟和普及,冠脉临界病变患者的检出率大大增加.文章对近年来冠脉,临界病变西医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并对中医药干预冠脉临界病变的优势及研究方法做了相关阐述,旨在为下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作者:褚福永;王阶;姚魁武;何庆勇;冯玲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河北香菊挥发油成分分析

    目的 对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药物植物研究中心选育出的浓香型药用菊花新品种河北香菊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方法 GC-MS法进行挥发油的分离鉴定.结果 从河北香菊挥发油中分离出266个组分,经分析鉴定出了其中的70种化学成分,所鉴定成分约占总挥发油含量的78.69%,其中8种主要成分约占70种被鉴定成分的61.79%.结论 检测确定了河北香菊挥发油中70种化学结构,其中2-Naphthalenemethanol(2-萘甲醇)含量为17.3%,1R-.alpha.-Pinene(α-蒎烯)含量为10.97%.

    作者:谢晓亮;刘铭;周巧梅;温春秀;刘玉军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白花枝子花挥发油成分研究

    目的 提取并鉴定白花枝子花中的挥发油成分.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白花枝子花中挥发油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并人工谱图解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结果 鉴定出45个化合物,主要为单萜,倍半萜及其氧化衍生物,相对含量高达97.1%.白花枝子花挥发油的主要成分D-苧烯(24.93%),香茅醇(18.71%),反式-柠檬醛(3.90%),顺式-柠檬醛(3.67%),β-石竹烯(2.00%),α-非兰烯(3.42%),β-蒎烯(3.22%),香叶烯(2.07%),顺式-罗勒烯(12.65%),反式-罗勒烯(10.25%),乙酸香茅酯(2.10%),乙酸橙花酯(1.66%)等.结论 该研究为挖掘其药用及食品香料工业的应用价值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岳会兰;赵晓辉;梅丽娟;邵赟;陶燕铎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消石古今考辨

    消石是一味古老中药,为<神农本草经>所收载.早期本草消石一名芒消,与朴消性味相同,主治相似,出处相近.唐宋时消石与芒消出于朴消,三者一体异名而分煎炼之精粗.宋代始有火消出现,明·<本草纲目>认为消石即火消,与朴消、芒消有水火之别.近现代沿承<本草纲目>,消石为硝酸钾结晶体.但对<金匮要略>方所用消石的认定有争议,根据<神农本草经>消石性味主治,更符合含硫酸钠的芒消,与古方应用相合.

    作者:孙守祥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制半夏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及抗肿瘤机理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制半夏对基质金属蛋白酶-16(MMP-16)活性的抑制作用.方法 根据抑制MMPs活性后底物降解速率降低的原理,通过检测底物降解速率,测定中药制半夏对MMP-16的抑制作用.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及阳性对照组相比,制半夏具有较强的抑制MMP-16活性的作用,其抑制活性IC50=23μg/ml.结论 半夏水煎剂在体外具有抑制MMP-16活性的作用,其抑制活性较强,且存在剂量依赖关系.

    作者:戈宏焱;杨金刚;房学讯;赵树华;李有田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胡枝子中化学成分及黄酮类物质提取与分析的研究进展

    从胡枝子属植物中已分离鉴定的化学成分包括黄酮、生物碱、萜类、有机酸及甾醇类等,以上成分具有抗炎抑菌、降血糖、抗氧化、抗辐射、抗癌、抗肿瘤以及增强免疫能力等药理活性.文章综述了胡枝子中的有效成分、黄酮类物质的提取、分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深入开展该类中药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作者:张帆;齐小花;邹明强;解瑞丽;李锦丰;张宏桂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4种牡荆属植物来源生药的近红外漫反射指纹图谱聚类分析

    目的 对不同来源的蔓荆子、黄荆子、牡荆子,进行近红外漫反射指纹图谱聚类分析,建立基于近红外漫反射指纹图谱的快速、简便的鉴别方法.方法 采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及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4种生药聚类分析结果与传统植物分类结果一致,可以据此进行鉴别;多个产地来源的单叶蔓荆子聚类分析结果与其地域、纬度分布及品质关系密切,可据此分为3个居群类型.结论 该方法可用于蔓荆子、黄荆子、牡荆子的鉴别,也可用于蔓荆子品质分析、种内变异研究.

    作者:辛海量;胡园;张巧艳;郑汉臣;秦路平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浅谈临证中肝胃不和及木土不和的区别

    肝胃不和证是临床上胃脘部疼痛疾病的常见辨证类型,它有具体的定义和治法方药,而查阅文献资料鲜有医家对木土不和论述,甚至常常有人把木土不和与肝胃不和混淆,认为两者可以互换或通用,实际上木土不和与肝胃不和有很大的区别,认识不清楚往往会导致治疗不彻底.文章从病位、临床表现以及治法方药等角度试讨论这两者的不同点,旨在提醒众医家临证时要全面考虑病机,细化辨证论治,不可以偏概全.

    作者:张俊;谢彬;陈涤平;李文林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岩黄连生物总碱对四氯化碳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研究岩黄连生物总碱对四氯化碳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其疗效机制.方法 岩黄连生物总碱予小鼠连续灌胃给药10 d,用CCl4造成小鼠急性肝损伤,测定小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的含量.以及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含量,观察光镜下小鼠肝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 岩黄连生物总碱高、中、低各剂量组均能抑制小鼠腹腔注射CCl4引起的急性肝损伤所致的ALT和AST的升高,同时能升高肝组织中SOD的含量,并能降低MDA的含量;减轻肝组织坏死程度.结论 岩黄连生物总碱对四氯化碳所致的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与其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作者:梁永红;贾杰;Peter S.Spencer;毛宇昂;覃崇举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实验性淤热证大鼠模型的初步研究

    目的 探索一种建立淤热证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 间隔24 h,从大鼠尾静脉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LPS),观察给予内毒素后不同时间大鼠体温、凝血时间、血液黏度及动静脉短路血栓等指标的改变.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50μg/kg内毒素可引起大鼠体温升高、血液粘度的增加、凝血系统激活及血栓形成,且各指标变化的时相呈现一致性,佳时间点是第2次给内毒素后2 h.结论 100 μg/kg内毒素间隔24 h注射,能形成实验性大鼠淤热证.

    作者:许立;蒋宝平;过伟峰;吴勉华;方泰惠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旱莲草中木犀草素和芹菜素的含量

    目的 建立了同时测定旱莲草中木犀草素和芹菜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 采用Shim-pack CLC-ODS色谱柱(150 mm×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2%的醋酸水溶液(体积比为30:70),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340 nm,柱温为40℃.结果 在上述条件下,木犀草素和芹菜素的质量浓度分别在0.003~0.24 mg·ml-1和0.002 5~0.20 mg·ml-1时与色谱峰面积之间的线性关系良好,两者的平均加标回收率分别为100.6%和102.5%.结论 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可用于旱莲草中木犀草素和芹菜素的HPLC测定.

    作者:杨海英;王雪梅;杜刚;王建平;李光军;高云涛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选育甘草乌新Ⅰ号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生理变化

    目的 考察优选的甘草品种乌新Ⅰ号的萌发状况.方法 比较了乌新Ⅰ号和野生甘草种子的萌发率,胚根长势以及萌发过程中的可溶性蛋白的变化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力.结果 乌新Ⅰ号的发芽率、胚根长势均高于野生对照组,萌发中的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和过氧化物酶的活力也高于野生对照组,和野生对照组有着不同的变化规律.结论 常规选育的乌新Ⅰ号是一个有潜在应用前景的品种.

    作者:王旭;李克峰;高文远;肖培根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白花丹的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 研究白花丹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白花丹乙醇提取物,并通过理化性质和TLC,UV,IR,1HNMR,MS等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白花丹醌(Ⅰ)、β-谷甾醇(Ⅱ)、香草酸(Ⅲ).结论 为建立白花丹药材的品质评价、临床用药安全和新药开发提供了实验数据.

    作者:焦涛;刘超;吴春蕾;刘圆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消糜颗粒治疗HIV/AIDS口腔念珠菌病对口腔酸碱度的影响

    目的 观察消糜颗粒治疗HIV/AIDS口腔念珠菌病对口腔酸碱度的影响.方法 40例HIV/AIDS患者使用消糜颗粒治疗并与制霉菌素片作对照,观察对口腔酸碱度的影响.结果 消糜颗粒与制霉菌素片均可改善HIV/AIDS口腔念珠菌病患者的口腔酸碱度,疗效无明显差异.结论 消糜颗粒治疗HIV/AIDS口腔念珠菌病可改善患者口腔酸碱度.

    作者:姜枫;卫淑华;郭会军;王丹妮;薛晓玲;符林春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心肌炎康滴丸中丹参水溶性成分的提取工艺研究

    目的 优选丹参水溶性有效成分佳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实验法,以丹酚酸B转移率、干膏率为指标优选佳提取工艺.结果 丹参水溶性成分佳提取工艺为:10倍量水,提取3次,45 min/次.结论 采用此方法省时、省工、节能、适合于大生产.

    作者:张喜武;张弘;杨明;孙妍;李永吉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静脉穿刺合并股动静脉瘘1例

    静脉穿刺后并发静脉穿刺点假性动脉瘤合并动静脉瘘罕见.假性动脉瘤和动静脉瘘是血管损伤后继发性病变,也是一种不稳定病变,可引起各种严重并发症.

    作者:金哲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实用中医护理模式探讨

    阐述中医护理的优势和前景,针对中医护理的现状提出实用中医护理模式的构想及思路.

    作者:潘海蓉;倪冬梅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杏丁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肾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杏丁注射液治疗肾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肾病的疗效.方法 将48例缺血性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降压护肾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杏丁注射液,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的肾动脉收缩期峰值速度(PSV)、肾动脉与主动脉PSV的比值、狭窄肾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肾功能的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患者肾动脉收缩期峰值速度降低、肾动脉与主动脉PSV的比值降低、肾动脉阻力指数降低(P<0.05),且肾功能有所恢复,而对照组以上指标变化不明显.结论 杏丁注射液对肾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肾病疗效明确,可以延缓缺血性肾病的进展.

    作者:陈星华;徐万纹;尚永霞;孙善华 刊期: 2008年第12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