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生;陈荣华;张小兰
中医药学是我国医学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障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作出了巨大贡献.为进一步继承和发扬中医临床医学,发展中医药事业,造就一批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有较高社会名望的新一代名中医,我省开展了名中医的评选活动.
作者:聂海洋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采用薄层定性的方法对哈蟆油进行薄层色谱研究.方法 对哈蟆油在不同极性的溶剂、不同提取方法、不同显色剂,展开条件下薄层色谱行为进行研究.结果 对哈蟆油的薄层色谱行为有了初步的了解.结论 建立了不同极性范围内的哈蟆油薄层色谱图.
作者:王永生;陈荣华;张小兰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通过观察益气回阳注射液对心脏骤停大鼠心肺复苏(CPR)后血清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的影响及血白细胞、心肌细胞中细胞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探讨益气回阳注射液在CPR后缺血再损伤防治中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 将50只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采用SAS 6.12数字随机分为5组:益气回阳组、益气回阳+肾上腺素组(简称中西药合用组)、肾上腺素组、模型组、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采用夹闭气管窒息法制作心脏骤停大鼠模型,在自主循环恢复30min后处死动物,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血清中MDA、SOD及血白细胞、心肌组织中ICAM-1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大鼠血清MDA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益气回阳组、肾上腺组、中西药合用组血清MDA的含量较模型组显著下降(P<0.01),中西药合用组与益气回阳组和肾上腺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模型组大鼠血清SOD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益气回阳组、肾上腺素组、中西药合用组SOD含量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1);中西药合用组与益气回阳组和肾上腺素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大鼠模型组血白细胞及心肌ICAM-1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5),而益气回阳组、肾上腺素组、益气回阳+肾上腺素组ICAM-1的表达较模型组显著下降(P<0.01),三者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益气回阳注射液能减少心脏骤停后血清中MDA的生成,增加SOD活性,对心肺复苏后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益气回阳注射液可能通过抑制血白细胞及心肌ICAM-1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复苏引起的心肌细胞的损伤.
作者:周文斌;尹克春;刘淑娟;陈力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考察复方五仁醇胶囊对损伤肝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对慢性肝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以SD大鼠为供体制备复方五仁醇胶囊含药血清,CCl4诱导大鼠原代培养肝细胞损伤模型,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考察含药血清对损伤肝细胞增值(MTT法)和培养上清液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影响;将44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以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为主要指标,考察复方五仁醇胶囊的治疗效果.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含药血清组MTT值明显升高,上清液中ALT均显著下降,体系中加入10%含药血清效果佳;治疗组、对照组临床症状、体征及肝功能指标均明显得到改善,复方五仁醇胶囊的疗效优于阳性对照药护肝片.结论 复方五仁醇胶囊对肝细胞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对慢性肝炎有较好治疗作用.
作者:朱浩然;窦志华;罗琳;张兵;李民;达坤林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综述女贞子在资源、形态组织学研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其他药用部位和产品开发等方面的新研行究进展,对研究开发进行了展望,为进一步进行女贞子的系统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作者:杨曦;蒋桂华 刊期: 2008年第12期
植物多酚普遍存在于植物之中,是人类饮食中的一部分.其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如抗癌、抗退行性变、抗微生物等.牙龋病是口腔微生物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文章就植物多酚对龋病相关细菌的作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江慧超;郝玉庆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高效的以非那西丁作为探针药物评价细胞色素P450 1A2(CYP1A2)酶活性的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方法.方法 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C18柱(50 mm×4.6 mm I.D.,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含0.01%七氟丁酸),梯度洗脱,流速2.0 ml·min-1;检测波长为244 nm.非那西丁与人CYP1A2酶在37℃温孵适当时间后,加入50 μl乙腈终止反应,10 000 g离心后取上清液进样分析测定.结果 对乙酰氨基酚的保留时间为2.85 min,线性范围为1.00~200 μmol·L-1(r=0.999 9),低定量限(LLOQ)为1.00 μmol·L-1,回收率为99.8%~102.3%;非那西丁的睬留时间为3.68 min,线性范围为1.00~200 μmol·L-1(r=0.999 9),低定量限(LLOQ)为1.00 μmol·L-1,回收率为98.3%~101.1%.两者的日内、日间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5%,温孵体系中的其他内源性物质不干扰测定.结论 该方法快速、稳定、灵敏度高,适合体外非那西丁及其代谢物对乙酰氨基酚的测定,可应用于体外CYP1A2酶活性的评价及酶动力学的研究.
作者:孙鹏;金英顺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优选金银花中绿原酸的佳提取方法和提取工艺.方法 以金银花中绿原酸的含量为指标,考察了水蒸气蒸馏法、超声波提取法和醇提法提取金银花中绿原酸优劣,确定超声法为佳提取方法.通过正交实验,以溶剂浓度、预浸时间、超声时间和pH值4个因素对超声法的提取工艺进行优选.结果 得到佳的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为60%,pH值1,预浸12 h,超声提取2次,45 min/次;此条件下绿原酸提取率可达5.62%.影响程度为:pH值预浸时间超声时间溶剂浓度.结论 工艺简单,提取条件温和,提取率高,可为提取绿原酸的大规模产业化所应用.
作者:曹渊;李创举;夏之宁;徐彦芹;张运民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以芍药苷的提取转移率为指标时中药乳康平胶囊进行佳制备工艺的研究.方法 采用L9(34)正交实验法优选水提工艺条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芍药苷的含量作为指标.结果 佳水提工艺条件为:以6倍量水提取3次,时间为1.0h/次佳.结论 此制备工艺操作简单,芍药苷的提取率高,稳定性好,可作为乳康平胶囊的佳制备方法之一.
作者:邓国兴;李春香;赵立峰;丁芳;郝蕾;殷天照 刊期: 2008年第12期
消石是一味古老中药,为<神农本草经>所收载.早期本草消石一名芒消,与朴消性味相同,主治相似,出处相近.唐宋时消石与芒消出于朴消,三者一体异名而分煎炼之精粗.宋代始有火消出现,明·<本草纲目>认为消石即火消,与朴消、芒消有水火之别.近现代沿承<本草纲目>,消石为硝酸钾结晶体.但对<金匮要略>方所用消石的认定有争议,根据<神农本草经>消石性味主治,更符合含硫酸钠的芒消,与古方应用相合.
作者:孙守祥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考察优选的甘草品种乌新Ⅰ号的萌发状况.方法 比较了乌新Ⅰ号和野生甘草种子的萌发率,胚根长势以及萌发过程中的可溶性蛋白的变化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力.结果 乌新Ⅰ号的发芽率、胚根长势均高于野生对照组,萌发中的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和过氧化物酶的活力也高于野生对照组,和野生对照组有着不同的变化规律.结论 常规选育的乌新Ⅰ号是一个有潜在应用前景的品种.
作者:王旭;李克峰;高文远;肖培根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软肝颗粒(HG颗粒)对CCl4(四氯化碳)复合法致肝纤维化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蛋白(TP)、白蛋白(ALb)及球蛋白(Glob)含量的影响.方法 70只SD大鼠,除空白对照组10只外,其余各组大鼠皮下注射CCl4,同时给予高脂饲料和20%乙醇喂养6周建立肝纤维化大鼠模型,存活大鼠用分组软件按性别、体重随机分为5组,分别予HG颗6,3,1.5 g/kg 3个剂量组、复方鳖甲软肝片1.0 g/kg灌胃治疗4周.对照观察两药物对模型大鼠血清ALT,AST,TP,Alb及Glob的影响.结果 模型大鼠血清ALT、AST活力显著增高,血清TP含量略升高,Alb含量显著降低,Glob含量显著升高.HG颗粒治疗后降低ALT和AST活性,降低TP和Glob含量,增加Alb含量,复方鳖甲软肝片亦可降低ALT,AST活性,降低TP和Glob含量,增加Alb含量.综合疗效HG颗粒优于复方鳖甲软肝片.结论 HG颗粒能有效治疗CCl4复合法所致肝纤维化大鼠.
作者:毕红征;薛敬礼;黄国钧;章金涛;王纯耀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不同产地牡丹皮(安微铜陵产凤丹皮和云南昆明产滇丹皮)提取物的降血脂药理作用研究并评价其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对其药效作用进行比较.方法 建立大鼠高脂血症动物模型,同时给予丹皮提取物进行灌胃给药28 d,末次给药后取血检测血清中血脂水平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模型组高脂血症大鼠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粘度(ηb)、血浆粘度(ηp)、血小板聚集率(PA)及纤维蛋白原(Fib)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道地药材凤丹皮提取物组TC,LDL-C,ηb(50s-1),ηp,PA,Fib明显降低(P<0.05),降低TG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滇丹皮提取物组LDL-C、Fib明显降低(P<0.05),TC和TG亦有降低趋势,但与其他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不同产地牡丹皮降血脂药效不同,在药材选用上,应结合此特点加以区别和质控.
作者:巫志峰;李鹏;许舜军;杨柳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不同产地丹参的遗传背景与遗传关系,为丹参药材的栽培育种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RAPD与ISSR标记对4个产地的野生丹参、6个产地的栽培丹参共计50个样本进行分析,利用分析软件计算遗传相似性,建立遗传聚类图.结果 DNA标记共检测了102个位点,多态条带比率(P)为95.10%,栽培丹参的P值高于野生丹参;居群的总遗传变异Ht为0.238 9;UPGMA聚类可以将不同来源的丹参很好地区分开来.结论 不同产地间的丹参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丹参种质在遗传背景上较为复杂,不同产地的丹参已出现明显的遗传分化,但是与地理分布没有相关性.
作者:徐红;王燕燕;王峥涛;胡之壁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采用不同类型的炎症动物模型评价一枝蒿(AR)提取物的抗炎作用.方法 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实验,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实验、小鼠气囊肿实验、棉球肉芽肿实验等.结果 一枝蒿提取物对急性、慢性炎症及炎性渗出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炎症介质PGE2的产生,并抑制白细胞游走.结论 AR提取物具有明显抗炎作用,其作用与抑制炎症介质PGE2产生有关.
作者:肖威;斯拉甫·艾白;李治建 刊期: 2008年第12期
中药学部分是西医院校学生所学的《中医学》中的必修内容,其教学目的是教会学生掌握并运用中药基础知识,指导临床用药.
作者:赵岩;李治淮;刘孟安;刘志学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对巴戟天中微量元素的形态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巴戟天中13种元素含量及水煮溶出率,并分析水煎液中9种元素的可溶态与悬浮态、正辛醇-水萃取体系中醇溶态与水溶态.结果 巴戟天中含量较多元素依次为Mn,Fe,Zn,Pb和Cu等.元素溶出率大小不取决于药材中元素总量.在水煎液9种元素中,Se,Mn和Co以可溶态为主,其余以悬浮态为主;Se,Fe,Pb以及肠液酸度下的Cu,Cd的醇溶态含量较高,其余醇溶态含量较低,酸度对元素Kwo值有影响.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分析法线性好、精密度高、可靠性好.结论 巴戟天含有多种生命元素.元素溶出率主要取决于它在药材中存在形态.水煎液中,元素可溶态与悬浮态分布可能与其存在形态及煎出物特性有关;元素醇溶态与水溶态分布应与元素所结合成分及结合的稳定性有关.
作者:罗盛旭;李金英;胡广林;翟岩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对地锦草提取物进行体外抗真菌实验,测定其小抑菌浓度(MIC)值.方法 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推荐的<产孢丝状真菌的液基稀释法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案>(M38-A),测定地锦草提取物对60株临床常见皮肤癣菌的MIC.参考MIC结果,选取地锦草提取物敏感的6株皮肤癣菌按文献方法进行杀菌试验.结果 地锦草提取物对红色毛癣菌的MIC范围为128~1 024 μg·ml-1,平均MIC为446 μg·ml-1;对石膏样毛癣菌的MIC范围为128~1 024 μg·ml-1,平均MIC为539 μg·ml-1.杀菌结果显示,6株皮肤癣菌均生长,表明地锦草具有抑菌作用,其抗真菌作用是通过抑制真菌生长而发挥作用的,而不具有杀菌作用.结论 地锦草提取物体外实验对真菌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作者:李治建;古力娜·达吾提;斯拉甫·艾白 刊期: 2008年第12期
茯苓多糖为我国传统中药茯苓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抗肿瘤、抗病毒、增强机体免疫力、抗氧化、降血糖血脂、保肝、催眠等作用,可用于医疗、保健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为进一步优化茯苓多糖的提取工艺,促进其开发应用,文章参考大量国内外文献,对近几年茯苓多糖的提取、纯化及其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张晓娟;唐洁;梁引库;张林生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对蒙药阿给生药及炭药中的黄酮类成分进行初步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采用显色反应进行定性检识,并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结果 阿给生药及炭药均含有黄酮类成分,但两者所含主要黄酮类成分的类型有所差异;生药与炭药的总黄酮含量分别为4.78%,2.26%,生药总黄酮含量约为炭药的2倍.结论 炮制对阿给药材中黄酮类成分类型及总黄酮含量有一定的影响.分光光度法简便灵敏,重现性良好,适用于阿给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作者:张婉;唐丽;谢坤;崔箭 刊期: 2008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