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慧超;郝玉庆
目的 观察中药辨证论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采用病例自身前后对照方法,以中药辨证论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4例,疗程6个月,随访3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及随访期间肝功能,血清HBsAg,HBeAg,HBV-DNA阴转率及症状体征的变化.结果 治疗3个月、6个月、随访3个月ALT复常率分别为53.6%,66.7%,90.5%.在治疗6个月后,有4例患者HBsAg血清学阴转,1例患者出现HBsAg血清学转换.治疗6个月后,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为6.81%.HBV DNA的阴转率随治疗时间及随访时间而增加.治疗3个月后,患者证候疗效显效率为29.8%,有效率为63.1%,总有效率达92.9%.治疗6个月后,患者证候疗效痊愈率为1.2%,显效率75.9%,总有效率达97.1%.治疗结束后3个月随访,证候临床治愈率为25.6%,显效率为68.3%,总有效率为97.6%.结论 中药在促使HBsAg阴转/血清学转换、HBeAg阴转/血清学转换,恢复肝功能、促进HBV DNA阴转、促进患者症状、体征的恢复上均有明显疗效.
作者:吕文良;王少丽;陈兰羽;姚乃礼;闫洁;万方;孙婷婷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建立白芷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反应体系及筛选出扩增条带丰富的引物.方法 以12份白芷为试材,对AFLP分析过程中包括提取DNA的方法、DNA的提取质量和浓度、Mse Ⅰ/EcoR Ⅰ酶切反应时间等进行了研究,从64对引物中筛选适合白芷的引物.结果 改良的CTAB方法提取的DNA质量比较好,建立了一种适于白芷AFLP银染技术的优化体系:模板DNA的用量为400 ng,酶切体系中Mse Ⅰ和EcoR Ⅰ反应时间为4 h,筛选出了7对适合白芷的引物.以引物E+AGC/M+CAA构建的白芷种质资源的AFLP指纹图谱,扩增带多,多态性强.结论 建立了适用于白芷的AFLP反应体系,并筛选出了适合白芷的引物,为今后利用AFLP标记技术进行白芷鉴定及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提供了标准化程序.
作者:陈要臻;郭丁丁;马逾英;陈雯;王晓东;唐琳 刊期: 2008年第12期
以大黄药对为主组方,治疗8种慢性难治性疾病,重点突出药对的配伍特点、用药特点及临床运用规律,并引入一些相关的近代研究成果及作者治验体会,是目前临床上较具优势的中医药治法.
作者:李玉和 刊期: 2008年第12期
静脉穿刺后并发静脉穿刺点假性动脉瘤合并动静脉瘘罕见.假性动脉瘤和动静脉瘘是血管损伤后继发性病变,也是一种不稳定病变,可引起各种严重并发症.
作者:金哲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茯苓的挥发性成分.方法 利用有机溶剂-水蒸气蒸馏提取茯苓挥发性成分,用GC/MS进行分离测定,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 茯苓超微粉中分离出131个成分,鉴定出67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51.145%;茯苓普通粉中分离出103个成分,鉴出61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59.223%.茯苓2种粉末挥发油成分中,含有57种相同成分,其中含量高的分别为α-柏木醇(茯苓超微粉7.936%)、反橙花叔醇(茯苓普通粉8.657%).结论 首次报道利用简便的有机溶剂-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茯苓超微粉挥发性成分,并将其与茯苓普通粉一起进行定性定量的对比研究.
作者:廖川;杨迺嘉;刘建华;黄建城;丁丽娜;袁月玲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考察优选的甘草品种乌新Ⅰ号的萌发状况.方法 比较了乌新Ⅰ号和野生甘草种子的萌发率,胚根长势以及萌发过程中的可溶性蛋白的变化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力.结果 乌新Ⅰ号的发芽率、胚根长势均高于野生对照组,萌发中的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和过氧化物酶的活力也高于野生对照组,和野生对照组有着不同的变化规律.结论 常规选育的乌新Ⅰ号是一个有潜在应用前景的品种.
作者:王旭;李克峰;高文远;肖培根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综述了丹参类中药在本草考证、品种调查、伪品品种研究、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微形态学研究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丹参类中药的资源利用和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苟占平;吕应年;龚先玲;程纪伦;崔燎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薯良水煎液的镇痛药理作用.方法 采用小鼠热板法和扭体法镇痛实验,观察薯良水煎液的镇痛作用.结果 薯良水煎液能显著提高小鼠痛阈值.结论 薯良水煎剂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作者:张兴燊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建立体现中医药学特色的新药研发技术.方法 通过使用独创的、体现中医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大法的人体整体状态检测技术,在随机选择的两组人群中,对23种中药单一化学成分提取物进行检测.结果 发现两种中药单一化学成分,具抗癌、免疫调整、抗衰老等作用,可供进一步研发.结论 实验室加临床的有效成分及先导物筛选模式,是一种体现了中医药学特色的新药研发技术,具有安全、简便、快速、经济等优势.适用于中药新药、植物药新药乃至化学药新药的研发.
作者:赵晶亮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考察南蛇藤乙醇提取物治疗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药理作用.方法 用弗氏完全佐剂造成大鼠关节炎(AA)模型,观察南蛇藤乙醇提取物对关节炎大鼠的原发性、继发性炎症和免疫器官以及病理形态学的影响.结果 南蛇藤乙醇提取物能显著抑制AA大鼠的原发和继发性炎症,阻止AA大鼠的体重下降,能减轻脾肿大并能减轻关节组织的病理损伤.结论 南蛇藤乙醇提取物对AA大鼠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杨蒙蒙;佟丽;陈育尧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对巴戟天中微量元素的形态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巴戟天中13种元素含量及水煮溶出率,并分析水煎液中9种元素的可溶态与悬浮态、正辛醇-水萃取体系中醇溶态与水溶态.结果 巴戟天中含量较多元素依次为Mn,Fe,Zn,Pb和Cu等.元素溶出率大小不取决于药材中元素总量.在水煎液9种元素中,Se,Mn和Co以可溶态为主,其余以悬浮态为主;Se,Fe,Pb以及肠液酸度下的Cu,Cd的醇溶态含量较高,其余醇溶态含量较低,酸度对元素Kwo值有影响.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分析法线性好、精密度高、可靠性好.结论 巴戟天含有多种生命元素.元素溶出率主要取决于它在药材中存在形态.水煎液中,元素可溶态与悬浮态分布可能与其存在形态及煎出物特性有关;元素醇溶态与水溶态分布应与元素所结合成分及结合的稳定性有关.
作者:罗盛旭;李金英;胡广林;翟岩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冠心丹参制剂中三七总皂苷的含量.方法 UV法,测定波长548 nm.结果 线性范围0.020 2~0.202 mg;平均回收率:97.38%,RSD为1.10%.结论 方法简便,灵敏度和准确度较高,结果满意.
作者:魏惠珍;张洁;张红红;王跃生;方海红;饶毅;李新南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优选防风色原酮的超声波提取工艺.方法 以升麻素苷、升麻素、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和亥茅酚苷的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法优选超声波提取防风色原酮的佳工艺.结果 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为1:30,超声时间45 min,超声温度50℃,超声频率90 kHz.结论 采用超声波提取技术提取防风色原酮,提取时间短,提取效率高,可用于防风色原酮的提取.
作者:韩忠明;杨荣艳;王云贺;韩梅;孔伟伟;杨利民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花椒挥发油体内外抗小鼠H22肝癌细胞作用及其免疫学机制.方法 花椒挥发油按不同时间(24,48,72h)及不同浓度(0.5~8 ms/ml)分别处理H22细胞,MTS法分析细胞的增殖速度,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建立H22荷瘤小鼠模型,观察小鼠肿瘤的生长情况,计算肿瘤生长抑制率;ELISA法检测花椒挥发油处理后小鼠血清中IL-2和IL-12的活性.结果 4 mg/ml花椒挥发油处理H22细胞72 h可显著地抑制H22细胞增殖,1 mg/ml花椒挥发油处理H22细胞72 h即可导致亚凋亡峰的出现,且G0/G1期细胞增多,S期和G2/M期细胞减少,花椒挥发油对小鼠实体瘤生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但不能提高荷瘤小鼠血清中IL-2和IL-12的水平.结论 花椒挥发油可抑制H22细胞增殖并激发细胞凋亡,但不能通过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发挥抗肿瘤作用.
作者:袁太宁;王艳林;汪鋆植 刊期: 2008年第12期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自20世纪60年代创始至今,已经被旧外特别足欧美国家在教学中广泛采用,并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1].
作者:陈丽艳;张学武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通过对匙羹藤实施规范化栽培(GAP)研究,探索优质丰产栽培技术.方法 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中药材生产管理规范>为指导原则,开展匙羹藤GAP的栽培.结果 开展匙羹藤GAP种植,通过严格选地栽培管理可有效地控制药材中有害重金属与农药含量,提高匙羹藤的质量和产量.结论 实施GAP种植可保证匙羹藤药材的优质、安全、可控、无公害、无污染,进而得到高质量稳定可控的中药原料.
作者:李虹;蒋水元;唐辉;韦霄;黄夕洋;李锋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对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药物植物研究中心选育出的浓香型药用菊花新品种河北香菊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方法 GC-MS法进行挥发油的分离鉴定.结果 从河北香菊挥发油中分离出266个组分,经分析鉴定出了其中的70种化学成分,所鉴定成分约占总挥发油含量的78.69%,其中8种主要成分约占70种被鉴定成分的61.79%.结论 检测确定了河北香菊挥发油中70种化学结构,其中2-Naphthalenemethanol(2-萘甲醇)含量为17.3%,1R-.alpha.-Pinene(α-蒎烯)含量为10.97%.
作者:谢晓亮;刘铭;周巧梅;温春秀;刘玉军 刊期: 2008年第12期
分析了外用药理实验的特点,对外用药理实验在动物模型复制、外用给药时间、外用给药方法、外用给药剂量、外用药物剂型、外用药理实验组别设置、外用药理实验检测指标、外用药理实验与相应疾病关系及与临床的差别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总结归纳出解决思路.认为规范中药外用药理实验的方法及技术,有利于对中药外用效果作出全面评价,是促进中药外用制剂研究开发与合理应用的有效途径.
作者:苗明三;尹俊涛;缪君娴;杨亚蕾 刊期: 2008年第12期
腹痛是胃脘以下、耻骨以上部位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常见病证.《内经》对腹痛病证的论述,其内容分述于各篇之中,大体已构成对该病证认识的一个雏形,但其内容较为零散.笔者试从病变脏腑、病因病机、诊断和治疗等几个方面予以归纳分析,以期对该病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有所裨益.
作者:白淑静;李永红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对贵州余庆不同品种、不同采收期及不同加工方法栽培的吴茱萸进行质量对比研究,为吴茱萸GAP规范化种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Diamonsil 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水(56:44);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25 nm.结果 不同品种质量差异不大,不同采收期及不同加工方法的栽培吴茱萸质量存在较大差异.结论 能为贵州余庆栽培吴茱萸的品质优劣及GAP规范化种植和种植标准操作规程的制定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作者:罗君;张丽艳;杨玉琴;杨家林;李健;谢宇;朱京档 刊期: 2008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