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川;杨迺嘉;刘建华;黄建城;丁丽娜;袁月玲
地锦草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之功能.目前临床上多用于治疗皮肤病、菌痢、肠炎、病毒性肝炎、各种出血症等疾病.文章就近年来有关文献对地锦草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的进展情况作一综述.
作者:安惠霞;李治建;古丽娜·达吾提;斯拉甫·艾白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不同产地丹参的遗传背景与遗传关系,为丹参药材的栽培育种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RAPD与ISSR标记对4个产地的野生丹参、6个产地的栽培丹参共计50个样本进行分析,利用分析软件计算遗传相似性,建立遗传聚类图.结果 DNA标记共检测了102个位点,多态条带比率(P)为95.10%,栽培丹参的P值高于野生丹参;居群的总遗传变异Ht为0.238 9;UPGMA聚类可以将不同来源的丹参很好地区分开来.结论 不同产地间的丹参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丹参种质在遗传背景上较为复杂,不同产地的丹参已出现明显的遗传分化,但是与地理分布没有相关性.
作者:徐红;王燕燕;王峥涛;胡之壁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介绍土贝母研究的新进展,预测其应用前景与新的研发方向.方法 该文查阅了大量关于土贝母研究的中外文献资料,从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制剂开发等方面对其进行比较全面地综述.结果 与结论土贝母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多种显著的药理作用,配合现代提取、制剂工艺,可开发为抗癌、抗病毒以及治疗白血病和艾滋病等多种新药.
作者:朱海鸥;朱晓薇;侯文彬;张新鑫 刊期: 2008年第12期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自20世纪60年代创始至今,已经被旧外特别足欧美国家在教学中广泛采用,并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1].
作者:陈丽艳;张学武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通过中药疏肝健脾方和西药常规药治疗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分析,了解中西医治疗酒精性脂肪肝的效果.方法 171例酒精性脂肪肝患者,92例采用疏肝健脾法治疗的为治疗组,79例采用西药常规治疗的为对照组,利用常见病疗效评定标准和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评定两组治疗前后的水平.结果 治疗组的有效为95.65%,对照组为74.68%.治疗组治疗前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酯蛋白有显著差异(P<0.05,P<0.01,P<0.05),两组治疗后三项指标对比,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 疏肝健脾方法能使肝脏对脂质的消化、吸收、转运及分泌保持动态平衡,使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恢复正常,从根源上对酒精性脂肪肝进行了治疗,效果比较理想.
作者:徐开武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中药辨证论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采用病例自身前后对照方法,以中药辨证论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4例,疗程6个月,随访3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及随访期间肝功能,血清HBsAg,HBeAg,HBV-DNA阴转率及症状体征的变化.结果 治疗3个月、6个月、随访3个月ALT复常率分别为53.6%,66.7%,90.5%.在治疗6个月后,有4例患者HBsAg血清学阴转,1例患者出现HBsAg血清学转换.治疗6个月后,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为6.81%.HBV DNA的阴转率随治疗时间及随访时间而增加.治疗3个月后,患者证候疗效显效率为29.8%,有效率为63.1%,总有效率达92.9%.治疗6个月后,患者证候疗效痊愈率为1.2%,显效率75.9%,总有效率达97.1%.治疗结束后3个月随访,证候临床治愈率为25.6%,显效率为68.3%,总有效率为97.6%.结论 中药在促使HBsAg阴转/血清学转换、HBeAg阴转/血清学转换,恢复肝功能、促进HBV DNA阴转、促进患者症状、体征的恢复上均有明显疗效.
作者:吕文良;王少丽;陈兰羽;姚乃礼;闫洁;万方;孙婷婷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制半夏对基质金属蛋白酶-16(MMP-16)活性的抑制作用.方法 根据抑制MMPs活性后底物降解速率降低的原理,通过检测底物降解速率,测定中药制半夏对MMP-16的抑制作用.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及阳性对照组相比,制半夏具有较强的抑制MMP-16活性的作用,其抑制活性IC50=23μg/ml.结论 半夏水煎剂在体外具有抑制MMP-16活性的作用,其抑制活性较强,且存在剂量依赖关系.
作者:戈宏焱;杨金刚;房学讯;赵树华;李有田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采用不同类型的炎症动物模型评价一枝蒿(AR)提取物的抗炎作用.方法 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实验,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实验、小鼠气囊肿实验、棉球肉芽肿实验等.结果 一枝蒿提取物对急性、慢性炎症及炎性渗出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炎症介质PGE2的产生,并抑制白细胞游走.结论 AR提取物具有明显抗炎作用,其作用与抑制炎症介质PGE2产生有关.
作者:肖威;斯拉甫·艾白;李治建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山楂果的三萜酸类化学成分.方法 以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法从山楂果中分离纯化三萜酸类成分,并通过化学方法和波谱分析(IR,MS,1HNMR,13CNMR)进行成分确认.结果 共获得4个三萜酸成分,并确定它们的化学结构分别为:山楂酸(Maslinic acid,Ⅰ),科罗索酸(Corosolic acid,Ⅱ),齐墩果酸(oleanlic acid,Ⅲ),熊果酸(ursolie acid,Ⅳ).结论 化合物Ⅱ为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
作者:陈龙胜;吕杨;许舒雯;忻旸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对不同来源的蔓荆子、黄荆子、牡荆子,进行近红外漫反射指纹图谱聚类分析,建立基于近红外漫反射指纹图谱的快速、简便的鉴别方法.方法 采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及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4种生药聚类分析结果与传统植物分类结果一致,可以据此进行鉴别;多个产地来源的单叶蔓荆子聚类分析结果与其地域、纬度分布及品质关系密切,可据此分为3个居群类型.结论 该方法可用于蔓荆子、黄荆子、牡荆子的鉴别,也可用于蔓荆子品质分析、种内变异研究.
作者:辛海量;胡园;张巧艳;郑汉臣;秦路平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对蒙药阿给生药及炭药中的黄酮类成分进行初步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采用显色反应进行定性检识,并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结果 阿给生药及炭药均含有黄酮类成分,但两者所含主要黄酮类成分的类型有所差异;生药与炭药的总黄酮含量分别为4.78%,2.26%,生药总黄酮含量约为炭药的2倍.结论 炮制对阿给药材中黄酮类成分类型及总黄酮含量有一定的影响.分光光度法简便灵敏,重现性良好,适用于阿给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作者:张婉;唐丽;谢坤;崔箭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从海洋来源的口蛄虾中提取并纯化该生物碱,研究其抗鼻咽癌作用.方法 系统溶剂法初步分离口蛄虾乙醇粗提物,大孔树脂HP20层析分离正丁醇洗脱的组分;对富含生物碱的组分合并后萃取总生物碱;自动层析仪纯化总生物碱,254 nm波长检测,手动收集洗脱液;质谱仪分析生物碱分子量;MTT方法检测药物对细胞的生长抑制率,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结果 大孔树脂HP20能非常有效地富集分离的生物碱,质谱分析纯化的生物碱D3分子量为234.33.分离纯化的生物碱对鼻咽癌细胞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 口蛄虾来源的生物碱分子量为234.33,对鼻咽癌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呈时间-剂量关系.
作者:叶才果;潘海燕;黄培春;何志巍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锁阳肉质茎不同部位儿茶素、熊果酸、多糖和鞣质含量的差异,以期为锁阳合理用药及人工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根据锁阳生物学特征将肉质茎分为花序部、花茎接合部、茎上段、茎中段和茎下段5部分.用HPLC法测定儿茶素和熊果酸,硫酸-苯酚法测定多糖,络合滴定法测定鞣质的含量.结果 锁阳肉质茎各段儿茶素、熊果酸和多糖的分布规律相似,3种成分的含量均以茎部较高,花序部较低,而鞣质含量的分布规律与此相反.结论 锁阳肉质茎不同部位有效成分的累积和分布规律不同,应用锁阳时应根据用药目的 合理选择入药部位.
作者:马丽杰;陈贵林 刊期: 2008年第12期
脾胃与肝生理病理密切相关,脾胃病治疗上常常肝脾胃同治,首先重在调达肝木,调和脾胃.强调调畅气机,注重肝木条达;调治寒热,寒热温凉不可偏性;调和气血,攻伐滋补不可太过;调肝运脾,化痰除湿之根本.
作者:周英信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当归对缺氧损伤的体外培养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乳鼠心肌细胞原代单层培养至4~5 d,制备心肌缺氧模型后,加入当归水提取物,继续培养12 h后,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PAS反应、琥珀酸脱氢酶及酸性磷酸酶的变化;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生化检测方法测定SOD活性、MDA含量.结果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及药物对照组心肌细胞的PAS反应和SDH活性明显增强,ACP活性明显减弱;SOD活性明显增强,MDA含量明显降低;心肌细胞的线粒体损伤得到明显修复.结论 当归对缺氧心肌细胞具有抗氧化作用;当归对缺氧心肌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金香子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祖国医学对痴呆的论述很早就有文字记载,产生了较系统的学术体系.早在1805年北宋时期陈直就编写了现今世界上早的老年医学专著《养老奉亲书》[1].
作者:谢娟;瞿融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对地锦草提取物进行体外抗真菌实验,测定其小抑菌浓度(MIC)值.方法 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推荐的<产孢丝状真菌的液基稀释法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案>(M38-A),测定地锦草提取物对60株临床常见皮肤癣菌的MIC.参考MIC结果,选取地锦草提取物敏感的6株皮肤癣菌按文献方法进行杀菌试验.结果 地锦草提取物对红色毛癣菌的MIC范围为128~1 024 μg·ml-1,平均MIC为446 μg·ml-1;对石膏样毛癣菌的MIC范围为128~1 024 μg·ml-1,平均MIC为539 μg·ml-1.杀菌结果显示,6株皮肤癣菌均生长,表明地锦草具有抑菌作用,其抗真菌作用是通过抑制真菌生长而发挥作用的,而不具有杀菌作用.结论 地锦草提取物体外实验对真菌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作者:李治建;古力娜·达吾提;斯拉甫·艾白 刊期: 2008年第12期
中药学部分是西医院校学生所学的《中医学》中的必修内容,其教学目的是教会学生掌握并运用中药基础知识,指导临床用药.
作者:赵岩;李治淮;刘孟安;刘志学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薯良水煎液的镇痛药理作用.方法 采用小鼠热板法和扭体法镇痛实验,观察薯良水煎液的镇痛作用.结果 薯良水煎液能显著提高小鼠痛阈值.结论 薯良水煎剂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作者:张兴燊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对采集于河南、河北、湖北和贵州四省共14个居群栝楼进行叶片气孔显微特征观察,为栝楼种质资源多样性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不同居群栝楼叶表皮细胞和气孔的形态及分布特性,并对观测结果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不同居群栝楼气孔在叶片上分布较均匀,呈随机分布.气孔大小、气孔密度、气孔指数及表皮细胞数在居群之间有所差别.结论 叶表皮气孔及表皮细胞形态、气孔密度和气孔指数可以作为栝楼种质资源多样性研究的一个指标.
作者:谢果珍;舒少华;王沫 刊期: 2008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