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波;李锋;王燕午;陈冰雪;王振国;李俊勇
目的 了解贵州中药材GAP基地药材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状况.方法 在贵州11个主要GAP药材基地采集杜仲等25种药材155个样品,经提取、净化和浓缩后,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检测5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残留状况,讨论了中药材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结果 5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均有检出,检出率为19.4%,超标率为14.8%,残留量:茎叶类花果类全草类树皮类根茎类.结论 贵州GAP基地药材中检出5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85%以上的基地药材合格,建议中药材中拟除虫菊酯农药大允许残留量分别为氯氰菊酯0.5 mg/kg、甲氰菊酯0.05mg/kg,溴氰菊酯0.5 mg/kg,氰戊菊酯0.05 mg/kg和三氟氯氰菊酯0.01 mg/kg.
作者:夏品华;张明时;陈文生;伍庆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对菝葜药材合适的干燥方式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考察了不同的干燥方式对其薯蓣皂苷元含量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 原药材直接干燥再破碎较之趁鲜破碎再干燥,薯蓣皂苷元的含量有明显提高.结论 干燥方式的不同对菝葜中薯蓣皂苷元的含量有显著影响.
作者:周艳林;钟小清;孔祥春;云强;邹节明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考察南蛇藤乙醇提取物治疗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药理作用.方法 用弗氏完全佐剂造成大鼠关节炎(AA)模型,观察南蛇藤乙醇提取物对关节炎大鼠的原发性、继发性炎症和免疫器官以及病理形态学的影响.结果 南蛇藤乙醇提取物能显著抑制AA大鼠的原发和继发性炎症,阻止AA大鼠的体重下降,能减轻脾肿大并能减轻关节组织的病理损伤.结论 南蛇藤乙醇提取物对AA大鼠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杨蒙蒙;佟丽;陈育尧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甘草酸对芍药苷大鼠肠吸收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肠外翻模型研究芍药苷的肠吸收,并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肠黏膜内外两侧的芍药苷浓度.结果 芍药苷在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均有吸收,甘草酸几乎抑制芍药苷在各个肠段的吸收.结论 甘草酸能减少大鼠肠吸收,机理可能是促进了芍药苷的外排或者促进了芍药苷在大鼠体内的转化.
作者:李娜;陈西敬;吴磊;卢杨;何焱;苏云明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优选防风色原酮的超声波提取工艺.方法 以升麻素苷、升麻素、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和亥茅酚苷的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法优选超声波提取防风色原酮的佳工艺.结果 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为1:30,超声时间45 min,超声温度50℃,超声频率90 kHz.结论 采用超声波提取技术提取防风色原酮,提取时间短,提取效率高,可用于防风色原酮的提取.
作者:韩忠明;杨荣艳;王云贺;韩梅;孔伟伟;杨利民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丹参提取物中水溶性成分丹参素、原儿茶醛和丹酚酸B含量的方法.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梯度洗脱法.色谱柱为Hypersil ODS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1%冰醋酸溶液(A)和甲醇(B)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81 nm;流速为1.0 ml·min-1;柱温25℃.结果 丹参素、原儿茶醛和丹酚酸B线性范围分别在0.26~2.08 μg,0.13~1.04 μg,0.45~3.60 μg内线性关系良好(r ≥0.999 6);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76%,99.56%,99.68%,RSD<3.4%.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丹参提取物质量控制.
作者:典灵辉;崔燎;吴铁 刊期: 2008年第12期
阐述中医护理的优势和前景,针对中医护理的现状提出实用中医护理模式的构想及思路.
作者:潘海蓉;倪冬梅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对太子参道地产区生态环境进行分析,为苏产太子参GAP实施和发展道地药材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搜集、整理道地产区气象资料,用性状观察和理化测试分析土壤的理化性质.结果 太子参道地产区气候温暖湿润;土壤砂质,养分充足,重金属和农残量均达<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2001)二级标准.结论 太子参道地产区生态环境良好,符合无公害标准要求.
作者:宋建平;曾艳萍;刘训红;张月婵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为人工培殖冬虫夏草选择优质的虫种提供基础.方法 通过野外和常规的饲养方式来研究四川省石渠县冬虫夏草寄主蝠蛾的生物学特性.结果 蛹期约45 d,羽化高峰为当天20:45~21:30,性比约为1:1;成虫期15 d左右,成虫交配高峰为当天21:00~21:15,个体寿命2~6 d;成虫产卵高峰为当天21:30~24:00,产卵量平均500~600粒,卵100粒重为17.5 mg.初孵幼虫具有多食性和一定的耐饥性、耐旱性、耐涝性、耐寒性.结论 石渠产冬虫夏草寄主蝠蛾的生物学特性和其它产地蝠蛾的生物学特性相比有一定的差异.
作者:刘飞;伍晓丽;罗庆明;张德利;陈仕江;曾纬 刊期: 2008年第12期
静脉穿刺后并发静脉穿刺点假性动脉瘤合并动静脉瘘罕见.假性动脉瘤和动静脉瘘是血管损伤后继发性病变,也是一种不稳定病变,可引起各种严重并发症.
作者:金哲 刊期: 2008年第12期
概述了柑橘属常用中药枳实、枳壳、陈皮、青皮、化橘红中黄酮类成分的种类和生物活性.
作者:陈海芳;张武岗;杨武亮;介磊;徐欢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测定7味中药对解脲脲原体(Uu)临床分离株及乳酸杆菌的影响.方法 用微量稀释法测定柴胡、蛇床子、苦参、黄连、槐花、野菊花、夏枯草对Uu临床株的小抑菌浓度(MIC值)以及体外抑制乳酸杆菌的抑菌圈直径.结果 黄连、夏枯草对Uu较高敏感,MIC90均为7.81 mg/ml;蛇床子、槐花、野菊花中度敏感,MIC90为31.25~62.5 mg/ml;柴胡、苦参不敏感.黄连对乳酸杆菌的抑菌圈直径为8 mm,其它中药均为0 nm.红霉素对Uu敏感率为29.41%,对乳酸杆菌抑菌圈直径为22 mm.结论 7味中药体外对Uu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时乳酸杆菌无影响.红霉素体外对Uu及乳酸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作者:左玲;胡国华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不同产地牡丹皮(安微铜陵产凤丹皮和云南昆明产滇丹皮)提取物的降血脂药理作用研究并评价其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对其药效作用进行比较.方法 建立大鼠高脂血症动物模型,同时给予丹皮提取物进行灌胃给药28 d,末次给药后取血检测血清中血脂水平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模型组高脂血症大鼠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粘度(ηb)、血浆粘度(ηp)、血小板聚集率(PA)及纤维蛋白原(Fib)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道地药材凤丹皮提取物组TC,LDL-C,ηb(50s-1),ηp,PA,Fib明显降低(P<0.05),降低TG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滇丹皮提取物组LDL-C、Fib明显降低(P<0.05),TC和TG亦有降低趋势,但与其他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不同产地牡丹皮降血脂药效不同,在药材选用上,应结合此特点加以区别和质控.
作者:巫志峰;李鹏;许舜军;杨柳 刊期: 2008年第12期
<黄帝内经>中含有丰富的心理学思想,从现代心理学中的普通心理学和医学心理学的理论体系来归纳、总结了<黄帝内经>的心理学知识,以期对其中的心理学内容有全面的了解.
作者:胡宝倩 刊期: 2008年第12期
茯苓多糖为我国传统中药茯苓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抗肿瘤、抗病毒、增强机体免疫力、抗氧化、降血糖血脂、保肝、催眠等作用,可用于医疗、保健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为进一步优化茯苓多糖的提取工艺,促进其开发应用,文章参考大量国内外文献,对近几年茯苓多糖的提取、纯化及其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张晓娟;唐洁;梁引库;张林生 刊期: 2008年第12期
总结了近年来中药逆转多药耐药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实验概况,从逆转多药耐药的经典、非经典及多靶点作用的角度阐述了中药的逆转作用,认为其主要是通过下调P-gp蛋白及调控MRP、LRP、拓扑异构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核转录因子、Ca2+浓度、凋亡相关基因等介导的多药耐药而实现,其作用多不局限于单一机制,而与其多靶点作用有关.
作者:鲍文磊 刊期: 2008年第12期
消石是一味古老中药,为<神农本草经>所收载.早期本草消石一名芒消,与朴消性味相同,主治相似,出处相近.唐宋时消石与芒消出于朴消,三者一体异名而分煎炼之精粗.宋代始有火消出现,明·<本草纲目>认为消石即火消,与朴消、芒消有水火之别.近现代沿承<本草纲目>,消石为硝酸钾结晶体.但对<金匮要略>方所用消石的认定有争议,根据<神农本草经>消石性味主治,更符合含硫酸钠的芒消,与古方应用相合.
作者:孙守祥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通过中药疏肝健脾方和西药常规药治疗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分析,了解中西医治疗酒精性脂肪肝的效果.方法 171例酒精性脂肪肝患者,92例采用疏肝健脾法治疗的为治疗组,79例采用西药常规治疗的为对照组,利用常见病疗效评定标准和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评定两组治疗前后的水平.结果 治疗组的有效为95.65%,对照组为74.68%.治疗组治疗前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酯蛋白有显著差异(P<0.05,P<0.01,P<0.05),两组治疗后三项指标对比,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 疏肝健脾方法能使肝脏对脂质的消化、吸收、转运及分泌保持动态平衡,使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恢复正常,从根源上对酒精性脂肪肝进行了治疗,效果比较理想.
作者:徐开武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高效的以非那西丁作为探针药物评价细胞色素P450 1A2(CYP1A2)酶活性的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方法.方法 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C18柱(50 mm×4.6 mm I.D.,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含0.01%七氟丁酸),梯度洗脱,流速2.0 ml·min-1;检测波长为244 nm.非那西丁与人CYP1A2酶在37℃温孵适当时间后,加入50 μl乙腈终止反应,10 000 g离心后取上清液进样分析测定.结果 对乙酰氨基酚的保留时间为2.85 min,线性范围为1.00~200 μmol·L-1(r=0.999 9),低定量限(LLOQ)为1.00 μmol·L-1,回收率为99.8%~102.3%;非那西丁的睬留时间为3.68 min,线性范围为1.00~200 μmol·L-1(r=0.999 9),低定量限(LLOQ)为1.00 μmol·L-1,回收率为98.3%~101.1%.两者的日内、日间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5%,温孵体系中的其他内源性物质不干扰测定.结论 该方法快速、稳定、灵敏度高,适合体外非那西丁及其代谢物对乙酰氨基酚的测定,可应用于体外CYP1A2酶活性的评价及酶动力学的研究.
作者:孙鹏;金英顺 刊期: 2008年第12期
从胡枝子属植物中已分离鉴定的化学成分包括黄酮、生物碱、萜类、有机酸及甾醇类等,以上成分具有抗炎抑菌、降血糖、抗氧化、抗辐射、抗癌、抗肿瘤以及增强免疫能力等药理活性.文章综述了胡枝子中的有效成分、黄酮类物质的提取、分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深入开展该类中药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作者:张帆;齐小花;邹明强;解瑞丽;李锦丰;张宏桂 刊期: 2008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