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棉;金文淑;曹春阳;曹颖林
目的 建立复方肠舒宁胶囊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方法 采取薄层色谱鉴别方法鉴别方中的主要药味.结果 方中的白芍、补骨脂、延胡索等3味药的薄层色谱具有鉴别特征斑点.结论 薄层色谱鉴别法可作为复方肠舒宁胶囊的质量控制指标.
作者:郭志毅;李祖贵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开发西洋参果新药材,充分利用西洋参新的药用部位.方法 利用西洋参果肉的显微特征及其理化性质,采用显微鉴定和薄层色谱法等进行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其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显微鉴定结合薄层色谱法对西洋参果肉鉴别专属性好,且简便、可行,HPLC法进行含量测定达到了质量控制要求.结论 西洋参果肉可以开发成为新药材,成为西洋参的药用部位之一.
作者:赵春芳;刘金平;李平亚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山茱萸,亦称山萸肉、萸肉、枣皮、药枣、蜀枣、肉枣、鸡足等,临床中为常见中药,以补肝益肾,涩精固脱之功为临床医者所喜用.据有关资料介绍,山茱萸年产量只有需求量的一半左右,并且用量在逐年增长,由于货源紧缺,其价格也不断上涨.因此,在药材市场中,便出现了许多伪品,为了保障用药质量,保证用药安全有效,现将山茱萸及其伪品的来源、外观形状等区别分述如下.
作者:官仕杰;闫小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鉴别苍耳子与伪品小刺蒴麻.方法 用性状鉴别与显微观察方法对两者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两者外观性状与显微特征有差异,易于区别.结论 本研究可作为苍耳子与伪品苍耳子小刺蒴麻的鉴别方法.
作者:汪冶;梅树模;钱立海;周迎希 刊期: 2007年第01期
从老年糖尿病的特点及其与脾肾的密切关系,与淤血痰浊的关系等方面论述了该病的发病特点和治疗特点.该病虚实夹杂,以本虚标实为主,治疗当施以通补兼施法.
作者:范志勇;陈利国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恶性肿瘤已成为目前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虽然目前治疗手段各异,但都不能彻底根治,中医中药的运用在癌症的非手术治疗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通过观察,在常见肿瘤的中医药治疗中,运用疏肝健脾的原则往往能够取得更为满意的效果.
作者:陈天池;郑国银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脑缺血损伤后ERα阳性细胞的动态变化及葛根素对其影响.方法 制作大脑中动脉阻断模型,使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缺血不同时间ERα免疫阳性神经元的表达.结果 在脑缺血后不同时间点,假手术组、雌激素组和葛根素组ERα阳性神经元数量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葛根素可以上调脑缺血后ERα免疫阳性神经元的表达,可能通过ERα发挥对脑缺血半暗带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作者:宋宏杉;何可立;汪建民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同时测定双黄连粉针剂中绿原酸和黄芩苷外标定量测定方法.方法 用自制C8~C13混合型烷基键合硅胶柱(5μm,4.6 mm×150 mm)为固定相,甲醇和水溶液(用磷酸调pH2.7)为流动相,在C8~C13柱上梯度洗脱,流速为1 ml·min-1,紫外检测波长为323 nm.结果 绿原酸和黄芩苷的线性范围分别为4.0~100.0 mg·ml-1和8.6~215.0 mg·ml-1;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89和0.999 97;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53%和99.94%;检测限分别为0.014 mg·ml-1和0.020 mg·ml-1;精密度实验RSD分别为1.12%和0.61%;重现性实验RSD分别为1.14%和0.73%,稳定性实验RSD分别为0.89%和0.54%;4批样品中绿原酸的含量在1.577~1.753 mg·ml-1,黄芩苷的含量在26.02~28.68 mg·ml-1.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成本低,可用于双黄连粉针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杨瑞芬;彭家钢;周蓉;达世禄;杨志 刊期: 2007年第01期
60岁以上(目前国内老龄界线)称老年.老年学认为人过了45岁生理功能就开始缓慢起变化,而60岁以后进入逐渐衰退,这是生命发展过程中的自然规律.自然老化过程的快慢和变化的强弱,取决于每个人的遗传因素、社会环境和生活方式,并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自我保健.老年人由于体内各脏器以及神经系统的功能衰退,免疫和代偿能力减退,常有多种功能疾病并存.
作者:程有木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超临界CO2萃取牛尾独活挥发油的工艺条件.方法 通过正交实验讨论了超临界CO2萃取独活挥发油过程中,萃取压力、温度、CO2流量对萃取率的影响,同时将实验结果与水蒸汽蒸馏法所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通过各因素级差大小的比较可知:萃取压力的变化对萃取率的影响大,萃取温度次之,而CO2流量对萃取率的影响小.结论 超临界CO2萃取牛尾独活挥发油的萃取率较水蒸气蒸馏法高,佳萃取条件为萃取压力25MPa,萃取温度45℃,CO2流量20L/h,挥发油收率为0.65%.
作者:张承红;陈虹;杨郭;刘燕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针刺抗脑缺血再灌注炎性损伤的机理.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MCAO),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测定P-选择素和E-选择素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 在灌注3 h各实验组P-选择素和E-选择素均开始表达,二者均于再灌注24 h均达到高峰(组内比较P<0.01),持续至再灌注48 h,针刺可显著降低P-选择素和E-选择素的表达(与模型组和非穴组比较,P<0.01).结论 P-选择素和E-选择素的表达上调与再灌注后的炎症反应有关,早期针刺治疗可能通过下调脑缺血区黏附分子P-选择素和E-选择素的表达而防治脑缺血再灌注炎性损伤.
作者:刘玉珍;韩景献;蒋戈利;丁晓荣;陆明霞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穴位注射结合头皮针与口服药物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差异.方法 用刺五加注射液穴位注射结合头皮针治疗偏头痛57例作为治疗组,尼莫地平片、谷维素片、Vb1片口服38例为对照组进行疗效对比.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59.6%,对照组显效率26.3%,经χ2检验,P<0.01,治疗组总有效93%,对照组总有效76.3%.经χ2检验,P<0.05.两组疗效差异有意义.结论 穴位注射结合头皮针治疗偏头痛疗效优于口服药物组.
作者:陈粉扣;徐秀华;陈海林;王全权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以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为对照品建立吴茱萸生物碱类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指纹图谱,为鉴定吴茱萸药材提供依据.方法 色谱柱:Diamonsil C18(250 mm×4.6 mm 5μm).流动相:乙腈-水梯度洗脱,梯度0~5 min水80%,5~25 min水80%~35%,25~55 min水3 5%~0,55~60 min水0.检测波长225 nm,柱温25℃,进样量10 μl.结果 测定的20批吴茱萸样品有11个共有峰,共有峰相对保留时间的RSD为1.2%~2.5%,相对峰面积的RSD为2.3%~3.5%.结论 该实验首次建立了中药吴茱萸中生物碱成分的HPLC指纹图谱,为不同产地和采收期的吴茱萸药材鉴别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张敏;袁金斌;黄加龙;黄兴发;王慧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幼儿急疹临床特点与中医疗效,为早期诊断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将2004-06~2006-05间明确诊断为幼儿急疹的患儿139例,随机分成中药组71例及对照组68例进行临床观察.结果 91.4%为生后第1次发热,93.5%精神状态较好,6.5%有嗜睡、烦躁;25.2%前囟隆起;全部病例见颈周围、耳后、枕骨下淋巴结肿大;动态观察外周血象第1天白细胞可增高,次日明显下降,淋巴细胞增多;两组均使用自拟银翘火郁汤治疗,对照组加用抗生素,部分使用激素.两组全部治愈,未发现有并发症.中药组于发热4d内出疹者61例(94.4%),4 d后出疹者10例(14.1%);对照组4d内出疹者45例(66.2%),4 d后出疹者23例(33.8%),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对婴幼儿骤起高热无明显诱因,特别是生后第1次发热,食欲及精神状态较好,并能逗笑,有颈周围、耳后、枕骨下淋巴结肿大、前囟隆起等特征,应考虑此病,选用中药治疗,电话随访,滥用抗生素反而延长出疹时间.
作者:朱杰;陆奎洪;周慧宁;朱美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色(HPLC-ELSD)法测定复方利咽润喉颗粒中熊果酸的含量.方法 采用汉邦ODS 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柱温:30℃;流动相:甲醇-水-冰醋酸(83:17:0.1);流速:1.0 ml/min;检测器:Alltech ELSD-2000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漂移管温度:72℃,气体流量:1.9 L/min).结果 熊果酸在4.227~42.27 μ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回收率为98.54%,RSD为2.12%.结论 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重现性,结果准确可靠,是测定熊果酸含量的较好方法.
作者:孔铭;钱大玮;朱玲英;周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旁考芍药的诸多功效,提出其于小青龙汤中的配伍意义,除具前人所释之和营养血外,还有酸收敛阳,苦泄涤饮,甘缓解急,活血化淤,协助调理肝肺气机等诸多妙用,从而拓展了对小青龙方解的认识,为寻求临床用药配伍规律提供理论支持.
作者:江澜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益胃合剂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标准.方法 采用蒸馏水煮的制备工艺.制剂性状、pH值、相对密度等检查项目,采用薄层色谱法进行定性鉴别.结果 该制剂组方和制备工艺合理,服用方便,疗效确切,质量稳定.结论 制备工艺可行,质量控制方法可靠.
作者:华西刚;牛桂玲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安心改善心肌缺血的作用.方法 采用垂体后叶素(PIT)所致大鼠心肌缺血模型,监测标准Ⅱ导联心电图;小鼠腹腔注射PIT,测定血清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以及磷酸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结果 安心能明显缓解PIT所致大鼠心电图T波的改变.在PIT所致小鼠心肌缺血模型中,安心能增加SOD的活性,降低血清LDH,CK,MDA的活性.结论 安心对PIT所致的心肌缺血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作者:王智文;洪铁;杨振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黄芪注射液对小儿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2例小儿肾病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选择30例门诊健康体检小儿为正常组.两组在常规利尿、抗感染、控制血压的同时,均口服足量强的松2 mg·kg-1·d-1,治疗组给予黄芪注射液20 ml加入10%葡萄糖液200 ml中静脉点滴,1次/d,疗程2~4周,测定两组治疗前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清过氧化脂质(LPO)及24 h尿蛋白定量,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2组的SOD,LPO及24h尿蛋白定量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1),治疗组比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1);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黄芪注射液能改善小儿肾病综合征血液的高凝状态,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减少尿蛋白的漏出.并在防治血栓形成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作为肾病综合征的常规方案之一.
作者:林建荣;邓翠娥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救心软胶囊中蟾酥的主要成分华蟾酥毒基和脂蟾毒配基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以C18为固定相,流动相为乙腈-0.5%磷酸二氢钾(用磷酸调节pH值为3.0)(45:55),检测波长296nm.结果 华蟾酥毒基和脂蟾毒配基与其他成分分离良好.华蟾酥毒基在进样量0~5.86 μg(r=0.999 8),脂蟾毒配基在进样量0~5.88 μg(r=0.999 97)线性关系良好,华蟾酥毒基和脂蟾毒配基加样回收率为99.81%,RSD为2.25.结论 该法操作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救心软胶囊中蟾酥的质量控制.
作者:左玲玲;黄巍;唐灿 刊期: 200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