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论《伤寒论》厥阴篇中的辨证论治

陈可胜

关键词:厥阴篇, 辨证论治, 条文
摘要:通过对厥阴篇条文反复研读、分析,以例举论中条文形式,从辨颜色、辨脉象、辨病位、辨寒热、辨虚实、辨预后等辨证角度以及论治中重视先后缓急、病位深浅、剂量剂型、煎服方法、体质强弱诸多方面进行详细阐述.旨在使初学者反复体会,全面理解和掌握仲景的辨证论治精神和方法,为指导临床实践奠定基础.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消痤饮配合耳穴放血治疗寻常痤疮56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消痤饮配合耳穴放血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0例寻常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对照组54例,治疗组采用自拟消痤饮内服并配合耳穴放血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罗红霉素、外用1.5%氯柳酊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总有效率77.7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消痤饮配合耳穴放血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阎英杰;刘福来;王淑珍;冯银香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顽固性黄疸辨治探析

    乙肝后肝硬化黄疸是临床上常见顽症.采用中西结合,特别是中医辨证治疗效果肯定.此病辨为癖黄,病机为淤血内阻,脾失健运,肺虚不固;治宜化淤退黄,行气健运,祛风固表.

    作者:王秋萍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近红外线乳腺微波治疗加金黄散外敷治疗乳腺炎后肿块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近红外线乳腺微波治疗加金黄散外敷治疗乳腺炎后肿块的疗效.方法 近红外线乳腺微波治疗加金黄散外敷.结果 加用近红外线乳腺微波治疗的治愈率高于单纯用金黄散外敷.结论 近红外线乳腺微波治疗加金黄散外敷是一种治愈率高,无创性的好方法.

    作者:熊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芍药在小青龙汤中的妙用新解

    旁考芍药的诸多功效,提出其于小青龙汤中的配伍意义,除具前人所释之和营养血外,还有酸收敛阳,苦泄涤饮,甘缓解急,活血化淤,协助调理肝肺气机等诸多妙用,从而拓展了对小青龙方解的认识,为寻求临床用药配伍规律提供理论支持.

    作者:江澜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浅析计算机辅助教学中课程软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一种有别传统教学方式的新的教学手段,有其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但是课程软件的设计与使用不合理却会给教学带来负面作用,文章分析现阶段教学软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

    作者:林立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甘肃陇东地区药用陆生脊椎动物资源简介

    介绍了甘肃陇东地区药用陆生脊椎动物的资源概况,根据目前资源贫乏的情况,认为采用人工饲养繁殖逐步替代野外捕杀,用人工繁养的动物代替猎杀野生动物取得大经济效益是合理利用药用动物资源的方向.

    作者:王根旺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浅谈温胆汤在精神科临床应用

    温胆肠出自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1].由陈皮、半夏、茯苓、甘草、竹茹、枳实、生姜、大枣所组成.具有化痰清热和清肝利胆,除虚烦,定惊悸之功.主治痰火上扰、虚烦不眠、惊悸、口苦呕涎;气郁生痰化热,痰热交蒸,上扰神明所致精神病.

    作者:欧阳东先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银杏叶提取物对家兔血液循环的影响研究

    目的 观察银杏叶提取物(Ginkgo biloba extracts EGB)对家兔动脉血压、心率、心电及其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采用微循环研究技术,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微循环障碍组(NE)、微循环障碍改善组(生理盐水组、EGB低浓度组和EGB高浓度组),观察各组给药前,给药后15、30min对毛细血管、微静脉、微动脉的管径、血流速度和血流量变化及动脉血压、心率、心电图的变化.结果 EGB各组给药后均表现出家兔肠系膜毛细血管、微动脉和微静脉血管扩张,血液流速加快,血流量增加(P<0.05或P<0.01),EGB对家兔动脉血压、心率、心电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结论 EGB能使肠系膜毛细血管、微动脉和微静脉血管扩张、血液流速加快、血流量增加而对家兔动脉血压、心率、心电无显著性影响.

    作者:张彩珠;杨润生;潘盛武;孙燕燕;杨盛昌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苏子及其伪品的比较鉴别

    苏子为唇形科草本植物紫苏Perilla frutescens(L.)Britt.成熟果实.其性味辛、温,入肺,大肠经.具有止咳平喘,降气祛痰,润肠通便的功效[1].临床上常用于痰多咳喘,胸膈满闷,肠燥便秘等.苏子是临床常用药之一,但在实际工作中常见有石荠苧子,石香薷子,小花石荠苧,小鱼仙草子等伪品与之相混,需认真予以鉴别.下面将苏子正品与其伪品从来源,性状鉴别,功效等方面进行逐一比较.

    作者:顾晓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人参皂苷Rg3诱导小鼠肝癌细胞凋亡及抑制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生成的研究

    目的 观察人参皂苷Rg3对小鼠肝癌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及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变化,探讨Rg3抗肿瘤生长及抑制转移的机制.方法 以Hca-F25//6A3-F(F)接种于615近交系小鼠,建立肝癌转移动物模型,分为5组:Rg3预防组(接种肿瘤前给Rg3)、Rg3治疗组(Rg3)、阳性对照组(PDD)、联合治疗组(Rg3+PDD)和阴性对照组(生理盐水),通过电镜及流式细胞仪分析肿瘤细胞的凋亡,并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VEGF的表达.结果 人参皂苷Rg3预防组及治疗组电镜下可见较多细胞凋亡小体的形成;顺铂治疗组的形态改变以细胞破坏为主,凋亡的细胞较少;联合治疗组细胞的凋亡和坏死程度相当.流式细胞学检测分析结果为:Rg3预防组、治疗组及联合治疗组细胞凋亡的特征峰(5/5),而顺铂治疗组为(1/5),阴性对照组未见.应用Rg3各组均较未用药组VEGF表达减少.结论 人参皂苷Rg3抗肿瘤生长及抑制转移的机制与诱导细胞凋亡、降低肿瘤血管生成有关.

    作者:张荣;赵翌;刘基巍;张旭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妇产科临床常用中药应用及部分中药药理作用初探

    中医中药在妇产科长期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用药经验,其不论在月经、胎育、产前产后等各种妇科病症方面,都有着独到之处和独特优势[1],故大有深入探究的必要性,尤其是其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的解密等[1].

    作者:万多祥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白鲜皮挥发油成分的SPME-GC-MS分析

    目的 分析白鲜皮挥发油成分.方法 利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联用技术对白鲜皮的挥发油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 共鉴定出94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96.82%.结论 白鲜皮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是白菖油烯(27.17%)、芳脑醇(11.97%)、反-石竹烯(8.07%)、β-马榄烯(8.04%)、(-)-(a)-古芸烯(6.04%)等.

    作者:吴琴;叶冲;宋培浪;韩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针灸治疗不安腿综合征13例

    目的 探讨不安腿综合征临床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用毫针、灸法及头针于亥时或子时治疗本病,观察1~2疗程的临床疗效.结果 针灸治疗能较好地解决不安腿综合征的症状,取得69.2%的显愈率.结论 亥时、子时针灸对不安腿综合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该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罗本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穴位注射结合头皮针治疗偏头痛57例

    目的 比较穴位注射结合头皮针与口服药物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差异.方法 用刺五加注射液穴位注射结合头皮针治疗偏头痛57例作为治疗组,尼莫地平片、谷维素片、Vb1片口服38例为对照组进行疗效对比.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59.6%,对照组显效率26.3%,经χ2检验,P<0.01,治疗组总有效93%,对照组总有效76.3%.经χ2检验,P<0.05.两组疗效差异有意义.结论 穴位注射结合头皮针治疗偏头痛疗效优于口服药物组.

    作者:陈粉扣;徐秀华;陈海林;王全权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小叶锦鸡儿石油醚提取物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 对小叶锦鸡儿石油醚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用溶剂法提取,硅胶柱层析法分离得到化合物,通过理化鉴别和光谱法分析化学结构.结果 石油醚提取物中分离得到3个单体化合物并确定了其结构.结论 化合物(1)(2)(3)分别为黄葵内酯,二十四烷酸,β-谷甾醇.化合物(1)首次在锦鸡儿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3)首次在小叶锦鸡儿中分离得到.

    作者:朴惠顺;金光洙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愈痫灵颗粒的热稳定性研究

    目的 以丹皮酚、黄芩苷含量为指标考察愈痫灵颗粒的稳定性.方法 采用加速试验测定其稳定性.结果 以丹皮酚为指标,愈痫灵颗粒的有效期为1.8年;以黄芩苷为指标,其有效期为3年.结论 该实验经权衡考虑,有效期暂定为1.8年.

    作者:李万忠;姚金成;何群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中药材中阿魏酸的提取精制方法评价

    阿魏酸(ferulic acid)化学名称为4-羟基-3-甲氧基肉桂酸,异名咖啡酸3-甲基醚,3-O甲基咖啡酸.

    作者:王秀杰;马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苍耳子与伪品小刺蒴麻的鉴别

    目的 鉴别苍耳子与伪品小刺蒴麻.方法 用性状鉴别与显微观察方法对两者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两者外观性状与显微特征有差异,易于区别.结论 本研究可作为苍耳子与伪品苍耳子小刺蒴麻的鉴别方法.

    作者:汪冶;梅树模;钱立海;周迎希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中药两面针的研究概况

    综述中药两面针的研究近况,探讨了两面针的本草考证、生药学特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作者:刘华钢;黄秋洁;赖茂祥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白茅根及其伪品的比较鉴别

    本品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禾本科植物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l(L.)Beauv.var.major(Nees)C.E.Hubb的干燥根茎.性甘,寒.入肺、胃、小肠经.具有凉血,止血,清热,利尿的功效.为临床常用药.商品白茅根比较混乱,常有伪品出现,应鉴别使用.现将正品及常见伪品的主要区别介绍如下,以供用药者参考.

    作者:李永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