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多祥
目的 探讨针刺抗脑缺血再灌注炎性损伤的机理.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MCAO),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测定P-选择素和E-选择素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 在灌注3 h各实验组P-选择素和E-选择素均开始表达,二者均于再灌注24 h均达到高峰(组内比较P<0.01),持续至再灌注48 h,针刺可显著降低P-选择素和E-选择素的表达(与模型组和非穴组比较,P<0.01).结论 P-选择素和E-选择素的表达上调与再灌注后的炎症反应有关,早期针刺治疗可能通过下调脑缺血区黏附分子P-选择素和E-选择素的表达而防治脑缺血再灌注炎性损伤.
作者:刘玉珍;韩景献;蒋戈利;丁晓荣;陆明霞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围麻醉期参附注射液在抢救急性失血性休克病人中的应用及其效果评价.方法 将30例失血性休克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Ⅰ组,n=15例)和对照组(Ⅱ组,n=15例).两组病人气管插管后行全身麻醉.Ⅰ组在正常补液基础上静脉滴注参附注射液1 ml·kg-1,Ⅱ组静注等量生理盐水.监测注药后30,60,120 min各时间段的血压、心率及尿量的变化;对比观察两组注药后的动脉血气变化.结果 ①Ⅰ组正常补液基础上静注参附注射液后30,60 min,血压回升,心率下降明显早与Ⅱ组(P<0.05);尿量在1 h和2 h时与Ⅱ组有极显著差异(P<0.01).②注药后90 min Ⅰ组血气分析各项指标明显升高与Ⅱ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围麻醉期参附注射液在抢救急性失血性休克病人有提升血压、改善微循环作用,对失血性休克的转归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魏旭东;李湘灵;朱容富;王勇刚;朱育年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性格与疾病是一种互动关系:不良性格可致病,且不同性格类型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都有密切关系;反之,在性格成为致病因素后,疾病又会破坏人们的心绪,使性格进一步变坏.所以,人们要改造不良性格,抵御疾病侵袭,保持身心健康.
作者:汪瑾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筛选出合适的制粒方法、辅料及其配比,确定鼻咽炎消颗粒的成型工艺.方法 以颗粒的成型性、溶化性及口感为考察指标,优选合适的制粒方法、辅料及其配比,并测定优成型处方所制颗粒的临界相对湿度.结果 采用湿法制粒,浸膏-糖粉-糊精为1:3:1时,颗粒的成型性高,溶化性合格,口感好.优成型处方所制颗粒的临界相对湿度为70%.结论 浸膏-糖粉-糊精为1:3:1为佳配比.生产时的环境湿度应控制在70%以下.
作者:殷勇冠;朱全红;张琼光;丁英平;代虹健 刊期: 2007年第01期
通过设置识别植物的群落、样方的调查和调查报告的撰写等三个内容(十个考核指标),对中药资源学野外实习的考核标准进行探讨.认为这套评分标准能较真实地反映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其客观性及实用性较强,具有实际的使用价值.
作者:蔡毅;朱意麟;郭敏;滕建北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清肝片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板蓝根、菌陈和甘草;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样品中甘草酸的含量,高效液相的色谱条件为:Agilent Eclipse xDB-C18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0.2 mol·L-1醋酸铵溶液-冰醋酸(67:33:1).结果 薄层鉴别专属性强,高效液相色谱法甘草酸铵在0.36~1.80 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98.33%,RSD为1.24%.结论 该方法可更好地控制清肝片的质量.
作者:阮群;谭春燕;陈荣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地锦草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 of Euphorbiae humifusae,TFEH)对四氯化碳造成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四氯化碳造成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serum glutamic pyruvic transaminase,SGPT)、肝组织谷丙转氨酶(liver glutamic pyruvic transaminase,GPT)、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ase dismutase,SOD)活性及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还原性谷胱甘肽(GSH)含量,采用光镜观察肝脏组织学变化.结果 与四氯化碳模型组比较,经TFEH预防性治疗后,GPT、LGPT活性和MDA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而GSH含量和SOD活力明显增高(P<0.05).通过病理学切片观察,TFEH明显改善肝组织的病理变化.结论 TFEH对四氯化碳造成的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曹瑞珍;魏永春;强欣;乔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中药夏枯草、积雪草、筋骨草和青蒿素的体外抗结核分枝杆菌H37Rv的活性.方法 采用改良罗氏固体培养基试管培养法进行活性检测.结果 夏枯草醇提物抗结核效果明显;积雪草苷片、筋骨草及青蒿素均无效.结论 夏枯草醇提物抗结核菌效果优于水提物;积雪草醇提物有微弱抑制结核杆菌活性,但其有效成分可能不是积雪草苷;青蒿素及二氢青蒿素无抑制结核分枝杆菌的活性.
作者:白洁;孙海峰;陈翔飞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从中药姜黄提取3种姜黄素类化合物并对它们进行抗肝癌细胞和子宫内膜癌作用研究.方法 采用柱层析法从姜黄提取物中分离出3种姜黄素类化合物,用MTT法测定其抗肝癌细胞和子宫内膜癌作用.结果 3种姜黄素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姜黄素、脱甲氧基姜黄素和双脱甲氧基姜黄素.0.01 mg/ml双脱甲氧基姜黄素,0.01 mg/ml和0.001mg/ml脱甲氧基姜黄素能明显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0.01 mg/ml和0.001 mg/ml双脱甲氧基姜黄素,0.01 mg/ml脱甲氧基姜黄素,0.01 mg/ml和0.001 mg/ml姜黄素能明显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的生长.结论 一定浓度的姜黄素化合物能明显抑制肝癌和子宫内膜癌细胞的生长.
作者:彭炳先;周欣;石京山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研制缬沙坦分散片,并进行含量测定.方法 采用正交设计方法优选出制备的佳条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批号的缬沙坦分散片的含量.结果 该品在1 min内可完全崩解且含量测定稳定.结论 用优选处方制备的缬沙坦分散片崩解快,分散均匀且含量测定结果符合限度要求.
作者:韩俊;马宝玉;李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伤痛宁康合剂的药理作用.方法 采用大鼠急性软组织损伤模型和足跖血肿模型以及小鼠急性淤血型微循环障碍模型观察其治疗作用.结果 伤痛宁康合剂能明显地减轻损伤局部的炎性反应和促进肌纤维的再生;明显地减轻损伤组织的出血、淤血;促进血肿吸收和淤斑消散;显著地改善微循环障碍表现.结论 伤痛宁康合剂具有活血化淤、消肿、抑制损伤组织无菌炎症,促进组织修复和改善淤血型微循环障碍的作用.
作者:吕丽萍;赵秋云;陈艳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生姜油抗炎、抗超敏反应作用.方法 用二甲苯引起小鼠耳肿胀,弗氏完全佐剂引起小鼠足肿胀模型来观察生姜油对急性炎症的作用.用2,4-二硝基氯苯(DNCB)诱发小鼠迟发性超敏反应来观察生姜油对超敏反应的作用.结果 生姜油抑制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肿胀,降低弗氏完全佐剂引起小鼠足肿胀和血清中NO水平的升高.对DNCB引起的小鼠迟发性皮肤超敏反应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 生姜油有明显的抗炎和抑制超敏反应的作用.
作者:朱路;王贵林;姚观平;邓云帆;周青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穴位注射结合头皮针与口服药物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差异.方法 用刺五加注射液穴位注射结合头皮针治疗偏头痛57例作为治疗组,尼莫地平片、谷维素片、Vb1片口服38例为对照组进行疗效对比.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59.6%,对照组显效率26.3%,经χ2检验,P<0.01,治疗组总有效93%,对照组总有效76.3%.经χ2检验,P<0.05.两组疗效差异有意义.结论 穴位注射结合头皮针治疗偏头痛疗效优于口服药物组.
作者:陈粉扣;徐秀华;陈海林;王全权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介绍王氏砀贝梨膏的制备方法及疗效观察.方法 辨证处方分为砀贝梨膏Ⅰ、Ⅱ号方,并简介其传统及现今制备方法.治疗组165例,75例服Ⅰ方,90例服Ⅱ方,对照组70例服强力枇杷露.服药14 d后对比观察各组治疗前后咳嗽症状指标分值及比值.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王氏砀贝梨膏价廉效佳群众欢迎,具备深入研究及产业开发价值.
作者:王尧;王乐;史经选;王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中医中药在妇产科长期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用药经验,其不论在月经、胎育、产前产后等各种妇科病症方面,都有着独到之处和独特优势[1],故大有深入探究的必要性,尤其是其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的解密等[1].
作者:万多祥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阑尾炎术前的切口定位标记点,小切口达到切除阑尾理想的效果.方法 硬外麻醉成功后手术法确定阑尾基底部(根部)体表投影位置定位标记点.结果 切口小、损伤小、线结少,近、远期术后并发症减少.结论 掌握好阑尾炎根部体表投影位置标记点,术切口切除阑尾达到理想效果.
作者:杨进标;罗菊珍;徐金花;陶金凤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玉米须多糖(SMPS)的清热利胆作用及急性毒性.方法 采用干酵母、2,4-二硝基苯酚致大鼠发热的模型观察玉米须多糖(SMPS)的解热作用;采用胆管引流法分别收集并计量给药后0.5,1,1.5,2,2.5 h的胆汁的方法观察SMPS对肝脏分泌胆汁的影响;采用测定小鼠胆囊重量的方法观察SMPS对胆囊的影响;对SMPS进行了小鼠急性毒性实验.结果 高、中剂量的SMPS对发热大鼠有较好的解热作用;能明显增强胆汁分泌量;促进胆囊收缩,降低胆囊重量;小鼠急性毒性实验表明SMPS毒性低,无法测得LD50.结论 玉米须多糖不仅具有明显的清热利胆作用而且小鼠急性毒性实验表明SMPS毒性低,无法测得LD50.
作者:杜娟;许启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温胆肠出自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1].由陈皮、半夏、茯苓、甘草、竹茹、枳实、生姜、大枣所组成.具有化痰清热和清肝利胆,除虚烦,定惊悸之功.主治痰火上扰、虚烦不眠、惊悸、口苦呕涎;气郁生痰化热,痰热交蒸,上扰神明所致精神病.
作者:欧阳东先 刊期: 2007年第01期
药品是人民生活的必需品之一,建国以来,我国经过了50多年的建设,在医药行业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生产国.但是,数十年来,我国医药工业生产的药品,基本都属仿制国外医药研究成果的品种.对外开放以后,我国已与美国达成知识产权协议,并重返世贸组织,医药工业已不能依赖仿制.因此,创制新药便成为中国医药工业必由之路.众所周知,创制新药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学科,多专业的科技人员参与,以及较先进的设备及足够的投入.此中,信息是不可忽略的重要条件之一.本文仅对如何利用专利信息,开发和创制新药谈自己的认识.
作者:甄连花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超临界CO2萃取牛尾独活挥发油的工艺条件.方法 通过正交实验讨论了超临界CO2萃取独活挥发油过程中,萃取压力、温度、CO2流量对萃取率的影响,同时将实验结果与水蒸汽蒸馏法所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通过各因素级差大小的比较可知:萃取压力的变化对萃取率的影响大,萃取温度次之,而CO2流量对萃取率的影响小.结论 超临界CO2萃取牛尾独活挥发油的萃取率较水蒸气蒸馏法高,佳萃取条件为萃取压力25MPa,萃取温度45℃,CO2流量20L/h,挥发油收率为0.65%.
作者:张承红;陈虹;杨郭;刘燕 刊期: 200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