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缬沙坦分散片的制备及含量测定

韩俊;马宝玉;李娟

关键词:缬沙坦分散片, 正交设计, 高效液相色谱法
摘要:目的 研制缬沙坦分散片,并进行含量测定.方法 采用正交设计方法优选出制备的佳条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批号的缬沙坦分散片的含量.结果 该品在1 min内可完全崩解且含量测定稳定.结论 用优选处方制备的缬沙坦分散片崩解快,分散均匀且含量测定结果符合限度要求.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痰热清注射液与8种抗生素配伍的稳定性考察

    目的 考察痰热清注射液与8种抗生素配伍的稳定性.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抗生素含量.结果 痰热清注射液与上述抗生素配伍pH-不溶性微粒及抗生素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痰热清注射液与上述抗生素配伍在6 h内是稳定的.

    作者:韦敏;肖萍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论《伤寒论》厥阴篇中的辨证论治

    通过对厥阴篇条文反复研读、分析,以例举论中条文形式,从辨颜色、辨脉象、辨病位、辨寒热、辨虚实、辨预后等辨证角度以及论治中重视先后缓急、病位深浅、剂量剂型、煎服方法、体质强弱诸多方面进行详细阐述.旨在使初学者反复体会,全面理解和掌握仲景的辨证论治精神和方法,为指导临床实践奠定基础.

    作者:陈可胜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安心对垂体后叶素所致实验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

    目的 观察安心改善心肌缺血的作用.方法 采用垂体后叶素(PIT)所致大鼠心肌缺血模型,监测标准Ⅱ导联心电图;小鼠腹腔注射PIT,测定血清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以及磷酸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结果 安心能明显缓解PIT所致大鼠心电图T波的改变.在PIT所致小鼠心肌缺血模型中,安心能增加SOD的活性,降低血清LDH,CK,MDA的活性.结论 安心对PIT所致的心肌缺血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作者:王智文;洪铁;杨振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番茄红素对高脂血症大鼠血凝及纤溶的影响

    目的 研究番茄红素(lycopene,LP)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血凝及纤溶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的高脂血症模型,同时连续ig给予LP(20 mg/kg)或空白溶媒30 d,测定大鼠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plastin timee,APT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活性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l,PAI-1)活性.结果 与饲HFD组比较,饲HFD大鼠在连续ig给予LP(20 mg/kg)30 d后,大鼠血浆TG含量平均下降27%,TC含量平均下降21%,LDL-C含量平均下降39%,HDL-C含量平均增加24%;血浆APTT显著延长而PAI-1活性降低(P<0.05),t-PA活性显著增加(P<0.01).结论 番茄红素不但能有效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脂,而且可能通过防止脂质过氧化而有效改善动物血凝系统.

    作者:邓祖跃;辛艳飞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东亚钳蝎提取物对癫痫小鼠大脑皮层NMDA受体和GABAA受体的调节作用

    目的 研究BmKE对抗戊四氮致癫痫作用及其对致痫小鼠大脑皮层NMDAR和GABAAR的调节作用.方法 观察戊四氮(PTZ)致癫痫模型小鼠,丙戊酸钠(VAP,阳性对照)治疗组和BmKE低(L)、中(M)、高(H)剂量治疗组小鼠癫痫发作的潜伏期,应用同位素3H分别标记MK-801和Mucimol,检测小鼠大脑皮层NMDAR和GABAAR的结合活性.结果 BmKE(M)能显著延长PTZ致癫痫小鼠的发作潜伏期(P<0.05),BmKE(L)作用很小,BmKE(H)治疗组癫痫小鼠发作潜伏期的延长值比BmKE(M)治疗组低.PTZ显著升高致痫小鼠大脑皮层的NMDAR结合活性(P<0.05),BmKE(L)治疗组小鼠大脑皮层NMDAR结合活性降低,但是无显著性差异,BmKE(M)和BmKE(H)均极显著降低癫痫小鼠大脑皮层NMDAR结合活性(P<0.001).BmKE(L)和BmKE(H)显著提高GABAAR结合活性(P<0.05),BmKE(M)极显著提高GABAAR结合活性(P<0.001).结论 适量的BmKE能够有效治疗戊四氮引起的癫痫,显著延长癫痫小鼠的发作潜伏期,BmKE抗癫痫的作用机理,可能与其抑制NMDAR结合活性,激活GABAAR的结合活性有关.

    作者:黄迎春;左萍萍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健脾通降清胃汤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84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中医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有效方药.方法 以自拟健脾通降清胃汤随症加减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84例,观察疗效.结果 治愈26例,好转5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4.05%.结论 健脾通降清胃汤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黄明皓;杨泽雄;李正华;段丽苹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金匮肾气丸方义发挥

    运用周易八卦象数分析金匮肾气丸方证的本质及组方配伍、选药用量.认为该方囊括乾坤天地之道,阴阳气血升降之机,脏腑气化之理,五行制化之妙.凡肾之阴阳不足,水火不交诸证均可选用.倘能潜心揣摩,认真体会,明了其中滋味,则医道思过半矣.

    作者:荣震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改善胰岛素抵抗药物的研究概况

    近10年来,随着对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的深入研究,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 IR)现象已成为各国学者研究的热点.现代医学研究表明,IR是指胰岛素的外周靶组织对内源性或外源性胰岛素的敏感性和反应性降低,导致正常量的胰岛素产生低于正常的生理效应,常与高胰岛素血症、糖尿病、肥胖症、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并存,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1].据一项大型研究显示,IR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占69.7%,而在糖调节异常(IGR,空腹血糖减损或糖耐量异常)中占48.6%,在高血压患者中为38.9%,高甘油三酯(TG)/低高密度脂蛋白患者中为69.1%,超重(肥胖)患者中为40.2%[2].因此,探索如何改善IR的治疗,必然使糖尿病、心血管病的治疗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开辟一个新的纪元.

    作者:李秀丽;陈文武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在中药材分析中的数学模型及其评价

    目的 对中药材成分进行含量测定.方法 建立一数学模型,对该模型进行评价,即代入校正方程计算出每个预测样品的含量,并用统计学方法将预测值与相应样品理论值(标准值)对比,根据预测值是否与理论值一致,来评价该模型.结果 用建模方法测定药材中有效成分或掺伪成分,方法简便,对药材无损.结论 该方法适合于大量重复性样品的分析测定,为NIRDRS技术应用于评价中药材品质及中药掺伪提供了可能.

    作者:史贵连;叶福丽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生殖器疱疹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生殖器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68例生殖器疱疹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本组68例生殖器疱疹,痊愈62例,显效4例,好转2例,无效0例,治疗总有效率以痊愈加显效计为97.05%,治愈率为91.17%.结论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生殖器疱疹,见效快,疗效肯定.

    作者:吴斯金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电针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P-选择素和E-选择素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针刺抗脑缺血再灌注炎性损伤的机理.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MCAO),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测定P-选择素和E-选择素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 在灌注3 h各实验组P-选择素和E-选择素均开始表达,二者均于再灌注24 h均达到高峰(组内比较P<0.01),持续至再灌注48 h,针刺可显著降低P-选择素和E-选择素的表达(与模型组和非穴组比较,P<0.01).结论 P-选择素和E-选择素的表达上调与再灌注后的炎症反应有关,早期针刺治疗可能通过下调脑缺血区黏附分子P-选择素和E-选择素的表达而防治脑缺血再灌注炎性损伤.

    作者:刘玉珍;韩景献;蒋戈利;丁晓荣;陆明霞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使用复方甘草酸苷静脉滴注,1次/d,连用两周(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复方甘草酸苷40 ml).对照组甘利欣注射液40 ml,1次/d,连用两周(5%葡萄糖注射液250ml+甘利欣40 ml).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治疗组有效率93.30%,对照组为68.57%(P<0.01).治疗组TBil,ALT,AST下降与对照组对比(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复方甘草酸苷有明显的降酶、退黄、改善肝功能的作用.

    作者:徐婕;吕晓玲;黄新造;柯文炳;陈晓婷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4种中药体外抗结核分枝杆菌H37RV的研究

    目的 研究中药夏枯草、积雪草、筋骨草和青蒿素的体外抗结核分枝杆菌H37Rv的活性.方法 采用改良罗氏固体培养基试管培养法进行活性检测.结果 夏枯草醇提物抗结核效果明显;积雪草苷片、筋骨草及青蒿素均无效.结论 夏枯草醇提物抗结核菌效果优于水提物;积雪草醇提物有微弱抑制结核杆菌活性,但其有效成分可能不是积雪草苷;青蒿素及二氢青蒿素无抑制结核分枝杆菌的活性.

    作者:白洁;孙海峰;陈翔飞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姜酚心血管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姜酚是姜的主要活性成分,可作为姜的质控指标.该文综述了姜酚对心血管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这些研究证实姜酚具有强心、调节血管舒缩功能、抗血小板、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抗氧化及保护心肌等作用,提示姜酚可用于防治心血管疾病,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蒋苏贞;宓穗卿;王宁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抗病毒胶囊中连翘苷的含量

    目的 建立抗病毒胶囊中连翘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该药中连翘苷的含量,色谱条件:ODS C18柱(4.6 mm×250 mm,5μm)为色谱柱,乙腈-水(28:72)为流动相;流速:0.8 ml/min;检测波长:230 nm.结果 连翘苷浓度范围在4.96~49.6 μg/ml之间峰面积与浓度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7.7%,RSD为1.77%;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专属性强,可用于抗病毒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宋世才;周亚球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柳叶洗眼液的制备及猴肾传代细胞中抗EV70病毒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柳叶洗眼液并观察疗效,探讨柳叶洗眼液抗EV70病毒的作用.方法 采用水提、醇沉、超滤、灭菌等方法从新鲜柳叶制备洗眼液;使用不同浓度的洗眼液对感染EV70的单层培养MEK细胞进行处理以观察其抗病毒效应.结果 柳叶洗眼液对MEK细胞的大无毒浓度为1/4药浓度.在病毒感染的同时给予柳叶洗眼液可明显抑制病毒的增殖.结论 柳叶洗眼液具有明显的抗EV70的作用.

    作者:刘卫;刘景东;庄甲举;张如春;马钢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刘铁军教授运用中医下法治疗肝病的经验探讨

    刘铁军教授从医近三十年,一直从事肝胆病的诊疗、教学及科研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对中医下法的应用和研究体现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和认识,现将其理论探讨总结如下.

    作者:张景洲;霍丹丹;张莹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地锦草总黄酮预防四氯化碳所致急性肝损伤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地锦草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 of Euphorbiae humifusae,TFEH)对四氯化碳造成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四氯化碳造成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serum glutamic pyruvic transaminase,SGPT)、肝组织谷丙转氨酶(liver glutamic pyruvic transaminase,GPT)、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ase dismutase,SOD)活性及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还原性谷胱甘肽(GSH)含量,采用光镜观察肝脏组织学变化.结果 与四氯化碳模型组比较,经TFEH预防性治疗后,GPT、LGPT活性和MDA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而GSH含量和SOD活力明显增高(P<0.05).通过病理学切片观察,TFEH明显改善肝组织的病理变化.结论 TFEH对四氯化碳造成的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曹瑞珍;魏永春;强欣;乔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心力衰竭的中医治疗思路

    心力衰竭是指在适当的静脉回流的情况下,由于心排量绝对或相对减少,不能满足机体组织代谢需要的一种病理生理状态.其主要特点为体(或肺)循环淤血和组织血液灌注不足,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急危重症和终归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生活节奏加快和心理压力增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现代社会常见病、多发病.传统治疗以提高心输出量,增强心排量为主要目的;现在已转变为以维护衰竭的心脏,提高心衰病人的远期预后,延长寿命和提高生存质量为主要目的.中医治疗心力衰竭能够减轻症状,减少复发,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明显改善病人的远期预后,提高生存质量.故本文仅就心力衰竭的中医治疗思路略谈一二,以商榷于同道.

    作者:杨景锋;任艳芸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围麻醉期参附注射液在抢救急性失血性休克病人中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围麻醉期参附注射液在抢救急性失血性休克病人中的应用及其效果评价.方法 将30例失血性休克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Ⅰ组,n=15例)和对照组(Ⅱ组,n=15例).两组病人气管插管后行全身麻醉.Ⅰ组在正常补液基础上静脉滴注参附注射液1 ml·kg-1,Ⅱ组静注等量生理盐水.监测注药后30,60,120 min各时间段的血压、心率及尿量的变化;对比观察两组注药后的动脉血气变化.结果 ①Ⅰ组正常补液基础上静注参附注射液后30,60 min,血压回升,心率下降明显早与Ⅱ组(P<0.05);尿量在1 h和2 h时与Ⅱ组有极显著差异(P<0.01).②注药后90 min Ⅰ组血气分析各项指标明显升高与Ⅱ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围麻醉期参附注射液在抢救急性失血性休克病人有提升血压、改善微循环作用,对失血性休克的转归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魏旭东;李湘灵;朱容富;王勇刚;朱育年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