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震
目的 对小叶锦鸡儿石油醚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用溶剂法提取,硅胶柱层析法分离得到化合物,通过理化鉴别和光谱法分析化学结构.结果 石油醚提取物中分离得到3个单体化合物并确定了其结构.结论 化合物(1)(2)(3)分别为黄葵内酯,二十四烷酸,β-谷甾醇.化合物(1)首次在锦鸡儿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3)首次在小叶锦鸡儿中分离得到.
作者:朴惠顺;金光洙 刊期: 2007年第01期
苏子为唇形科草本植物紫苏Perilla frutescens(L.)Britt.成熟果实.其性味辛、温,入肺,大肠经.具有止咳平喘,降气祛痰,润肠通便的功效[1].临床上常用于痰多咳喘,胸膈满闷,肠燥便秘等.苏子是临床常用药之一,但在实际工作中常见有石荠苧子,石香薷子,小花石荠苧,小鱼仙草子等伪品与之相混,需认真予以鉴别.下面将苏子正品与其伪品从来源,性状鉴别,功效等方面进行逐一比较.
作者:顾晓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BmKE对抗戊四氮致癫痫作用及其对致痫小鼠大脑皮层NMDAR和GABAAR的调节作用.方法 观察戊四氮(PTZ)致癫痫模型小鼠,丙戊酸钠(VAP,阳性对照)治疗组和BmKE低(L)、中(M)、高(H)剂量治疗组小鼠癫痫发作的潜伏期,应用同位素3H分别标记MK-801和Mucimol,检测小鼠大脑皮层NMDAR和GABAAR的结合活性.结果 BmKE(M)能显著延长PTZ致癫痫小鼠的发作潜伏期(P<0.05),BmKE(L)作用很小,BmKE(H)治疗组癫痫小鼠发作潜伏期的延长值比BmKE(M)治疗组低.PTZ显著升高致痫小鼠大脑皮层的NMDAR结合活性(P<0.05),BmKE(L)治疗组小鼠大脑皮层NMDAR结合活性降低,但是无显著性差异,BmKE(M)和BmKE(H)均极显著降低癫痫小鼠大脑皮层NMDAR结合活性(P<0.001).BmKE(L)和BmKE(H)显著提高GABAAR结合活性(P<0.05),BmKE(M)极显著提高GABAAR结合活性(P<0.001).结论 适量的BmKE能够有效治疗戊四氮引起的癫痫,显著延长癫痫小鼠的发作潜伏期,BmKE抗癫痫的作用机理,可能与其抑制NMDAR结合活性,激活GABAAR的结合活性有关.
作者:黄迎春;左萍萍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广佛手及其近缘种香橼的rDNA ITS序列及其规律.方法 采用PCR直接测序技术测定广佛手和香橼rDNA ITS序列并作序列变异分析.结果 4个植物样品rDNA ITS序列长度为644~672 bp.其中5.8S rDNA长度为165bp,编码区较保守.广佛手和香橼的ITS1和ITS2序列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009 5和0.014 2.结论 rDNA ITS序列可为鉴定佛手提供分子参照系统.
作者:高晓霞;陈晓颖;罗源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不安腿综合征临床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用毫针、灸法及头针于亥时或子时治疗本病,观察1~2疗程的临床疗效.结果 针灸治疗能较好地解决不安腿综合征的症状,取得69.2%的显愈率.结论 亥时、子时针灸对不安腿综合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该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罗本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1年生栽植黄芪中黄芪多糖(APS1)及其与人参总皂苷(TG)联用时对人外周T细胞(hPBTCs)的增殖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比色法检测hPBTCs的增殖.结果 APS1在25~100 μg/ml范围内,TG在5~20 μg/ml范围内均促进hPBTCs的增殖,增殖百分率分别为127.8%~144.6%和113.9%~163.1%,APS1与TG在上述浓度范围内联用时,增殖百分率为309.5%~529.5%.结论 APS1明显促进体外培养的hPBTCs增殖,APS1与TG联用可能增加免疫功能,并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作者:张善玉;施溯筠;朴惠顺;金在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是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此骨折会造成腹膜后血肿,激惹由脊柱发出的支配腹腔脏器的神经丛,致使腹腔内器官发生功能性变化,或因垫枕治疗后,脊柱保持过伸位,腹部的肌肉紧张度增加,从而影响肠道的功能活动,肠梗阻是其常见的早期并发症.我科自1998~2004年共收治胸腰椎骨折病人75例,其中13例并发肠梗阻,经过本科精心治疗和护理,均恢复良好,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卢秀叶;殷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前列腺炎是常见病,久坐、辛辣食物、酗酒、长时间的骑跨动作都是该疾病的主要原因.临床上主要有尿频、尿痛、尿道灼热、下腰部或会阴部疼痛等症状,不及时治疗或久治不愈诱发性欲减退、精神萎靡、不育等并发症.其治疗方法有多种,如内服中药、西药、中成药、抗生素等治疗,而采用针刺加中药离子导入方法治疗前列腺炎,会取得很好的疗效.现将采用针刺加中药离子导入法治疗前列腺炎30例疗效观察介绍如下.
作者:叶秀英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芎葛四物汤治疗顽固性头痛的疗效.方法 结合临床辨证加减运用,1剂/d,15 d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68例,总有效率为93.1%.结论 芎葛四物汤加减变通运用,可适用内伤之各种证型头痛.
作者:彭先荣;彭文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通过设置识别植物的群落、样方的调查和调查报告的撰写等三个内容(十个考核指标),对中药资源学野外实习的考核标准进行探讨.认为这套评分标准能较真实地反映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其客观性及实用性较强,具有实际的使用价值.
作者:蔡毅;朱意麟;郭敏;滕建北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不同炮制法的淫羊藿提取物对小鼠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的影响.方法 采用断尾法测定小鼠的出血时间;用玻片法和毛细管法测定小鼠的凝血时间,并与阿司匹林进行比较.结果 淫羊藿、炙淫羊藿Ⅰ、Ⅲ提取物均有延长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的作用,尤以炙淫羊藿Ⅰ提取物作用为明显(淫羊藿炒至吸尽油脂的提取物),而炙淫羊藿Ⅱ提取物有延长出血时间的作用,但对凝血时间无影响.结论 炙淫羊藿Ⅰ的炮制方法对小鼠出血和凝血时间影响明显.
作者:曲香芝;崔弘;陈正爱 刊期: 2007年第01期
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一种有别传统教学方式的新的教学手段,有其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但是课程软件的设计与使用不合理却会给教学带来负面作用,文章分析现阶段教学软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
作者:林立 刊期: 2007年第01期
介绍了甘肃陇东地区药用陆生脊椎动物的资源概况,根据目前资源贫乏的情况,认为采用人工饲养繁殖逐步替代野外捕杀,用人工繁养的动物代替猎杀野生动物取得大经济效益是合理利用药用动物资源的方向.
作者:王根旺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氧氟沙星属奎诺酮类药物.其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毒性低,剂量小,与其他抗菌药之间无交叉耐药性.主要通过抑制细菌的DNA回旋酶,破坏细菌DNA复制,而产生快速杀菌作用.用前不用做皮试,使用方便.目前在临床上与新一代青霉素族及头孢类抗生素呈并驾齐驱之势[1].随着应用的日益增加,近日在我院门诊出现1例静脉滴注氧氟沙星注射液后,出现过敏反应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宗贝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双黄消炎片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定性鉴别制剂中的黄芩苷;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制剂中黄芩苷和盐酸小檗碱的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条件为Vp-ODSC18柱(4.6 mm×150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02 mol/L磷酸二氢钾(24:76);流速为0.8 ml/min;检测波长270 nm;柱温:30℃.结果 薄层色谱鉴别斑点清晰,易于识别;高效液相色谱测定黄芩苷和盐酸小檗碱在5~50 μg/ml和2.04~20.4 μg/ml范围内均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2.97%,RSD 0.81%和99.68%,RSD 0.82%.结论 该方法简便易行,重现性好,可用于对双黄消炎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刘鹏翰;陆来祥;韦庚龙;黄志长;何寿权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对中药材成分进行含量测定.方法 建立一数学模型,对该模型进行评价,即代入校正方程计算出每个预测样品的含量,并用统计学方法将预测值与相应样品理论值(标准值)对比,根据预测值是否与理论值一致,来评价该模型.结果 用建模方法测定药材中有效成分或掺伪成分,方法简便,对药材无损.结论 该方法适合于大量重复性样品的分析测定,为NIRDRS技术应用于评价中药材品质及中药掺伪提供了可能.
作者:史贵连;叶福丽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寻找出实用且能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的有效治疗方法,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季节的治疗小儿腹泻病需要.方法 采用痰热清与山莨菪碱对51例腹泻病进行治疗与观察,并设对照组对照.结果 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较对照组的病程较明显缩短、并发症显著减少.结论 痰热清联合山莨菪碱治疗秋季腹泻临床效果显著,药源丰富,方法简单,为不同地区与季节的腹泻病小儿的治疗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作者:陈翠芳;江细莲;王礼马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研制缬沙坦分散片,并进行含量测定.方法 采用正交设计方法优选出制备的佳条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批号的缬沙坦分散片的含量.结果 该品在1 min内可完全崩解且含量测定稳定.结论 用优选处方制备的缬沙坦分散片崩解快,分散均匀且含量测定结果符合限度要求.
作者:韩俊;马宝玉;李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针刺抗脑缺血再灌注炎性损伤的机理.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MCAO),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测定P-选择素和E-选择素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 在灌注3 h各实验组P-选择素和E-选择素均开始表达,二者均于再灌注24 h均达到高峰(组内比较P<0.01),持续至再灌注48 h,针刺可显著降低P-选择素和E-选择素的表达(与模型组和非穴组比较,P<0.01).结论 P-选择素和E-选择素的表达上调与再灌注后的炎症反应有关,早期针刺治疗可能通过下调脑缺血区黏附分子P-选择素和E-选择素的表达而防治脑缺血再灌注炎性损伤.
作者:刘玉珍;韩景献;蒋戈利;丁晓荣;陆明霞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色(HPLC-ELSD)法测定复方利咽润喉颗粒中熊果酸的含量.方法 采用汉邦ODS 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柱温:30℃;流动相:甲醇-水-冰醋酸(83:17:0.1);流速:1.0 ml/min;检测器:Alltech ELSD-2000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漂移管温度:72℃,气体流量:1.9 L/min).结果 熊果酸在4.227~42.27 μ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回收率为98.54%,RSD为2.12%.结论 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重现性,结果准确可靠,是测定熊果酸含量的较好方法.
作者:孔铭;钱大玮;朱玲英;周军 刊期: 200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