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彩云;陈超
生物碱是许多中草药及药用植物的有效成分.如何从天然产物中提取与分离生物碱,吸引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传统的提取方法是建立在生物碱的理化性质基础上,有溶剂提取法、直接提取法等.随着超声波、色谱技术、膜分离技术、超临界萃取技术以及酶学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其提取与分离方法也不断地得以改进.随着对生物碱药用价值认识的提高,生物碱的提取与分离方法将更加高效、迅速、完善.文章综述了近年来生物碱提取分离的新方法.
作者:刘军红;廖国玲 刊期: 2007年第05期
骨科急诊病人多数因车祸、人为伤害等意外事故而致伤.发病突然,病情严重时危及生命,面对突如其来的伤害,加上创伤引起的疼痛、出血以及生理功能的障碍,会使病人产生强烈的心理反应.
作者:崔立敏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综述三七总皂苷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方法 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并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结果 三七总皂苷在中枢神经系统、心脑血管系统、血液系统、免疫系统以及抗纤维化、抗衰老、抗肿瘤等方面具有广泛生理活性.结论 三七总皂苷值得进一步开发应用.
作者:甘雨;徐惠波;孙晓波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猪蹄甲胶囊对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方法 猪蹄2份,干地黄、赤芍及牡丹皮各1份,打粉制成胶囊,口服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17例,观察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结果 血小板计数不同程度地升高.结论 该方法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明显,且副作用小.
作者:瞿佐发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附桂骨痛胶囊(FGC)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 抗炎实验分别采用大鼠足跖肿胀法、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法和小鼠棉球肉芽肿增生;镇痛实验采用甲醛致大鼠疼痛法、热板法和醋酸扭体法.结果 FGC 60 mg·kg-1和200mg·kg-1能显著降低蛋清所致大鼠足跖肿胀百分率.FGC 100 mg·kg-1和300 mg·kg-1能有效抑制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提示该药有抗炎作用.镇痛实验中,FGC 20 mg·kg-1和60 mg·kg-1可明显减少甲醛致痛大鼠抬足次数,FGC 100mg·kg-1和300 mg·kg-1能明显提高热板致小鼠痛阈,减少扭体次数;FGC 300 mg·kg-1组还能显著延长扭体潜伏期.结论 FGC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
作者:岳兴如;阮耀;刘萍;王澍嵩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三黄油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气相色谱法.PEG-20M为固定相,涂布浓度10%,柱长3 m,检测器为FID,载气为氮气;色谱柱温:150℃.结果 在1.0~5.0 mg/ml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100.7%,RSD为1.5%.结论 该法简便高效,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三黄油的质量控制.
作者:梁燕;李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婴儿肝炎综合征(简称婴肝),是指由不同病因引起的黄疸、肝功能损害,肝脾肿大的综合症候群.婴肝发病,目前有增多的趋势.湖北省武汉市儿童医院自制虎栀合剂的动物实验结果表明,该药对缩肝、退黄、利胆、降酶均有明显疗效[1].
作者:陈春红;彭文娟;彭兆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木樨科女贞属植物在我国西南地区作为苦丁茶广泛应用,其保健功能及药用价值逐步得到重视.该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对木樨科女贞属植物女贞、小叶女贞、日本毛女贞、粗壮女贞、紫茎女贞的化学成分及药理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认为深入系统对其进行降血压、降血脂、抗氧化及减肥等药理作用及化学成分的研究和探讨,展示其将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
作者:屠宴会;高南南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本文通过对643例接受人工流产手术的未婚者进行调查,探讨未婚人流人群的高危因素,为该群体开展生殖健康教育提供依据.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2005-01~2005-12在我院妇科门诊接受人流手术(包括吸、刮宫)的未婚女性均列为调查对象.有下列情况者视为高危人流:年龄<20岁,近期(6个月)人流史,多(≥3)次人流,早孕合并性病,早孕合并生殖器官肿瘤,早孕合并生殖器官畸形,大月份钳刮,其他(早孕合并内科疾病如乙肝、贫血等).
作者:石小华;余翠萍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制备一种以环丙沙星与四苯硼钠缔合物为活性物的PVC膜环丙沙星选择性电极.方法 用此电极以标准曲线法对盐酸环丙沙星及二种制剂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电极的响应范围10-1~10-5 mol/L,斜率为37.4 mV/pC,测得平均回收率为97.7%,RSD=2.4%(n=8).结论 方法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结果与HPLC法相符.
作者:吴文兵;卢振;张戈利;李志成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细胞因子(Cytokines)作用甲状腺细胞,在促甲状腺素(TSH)协同下,甲状腺细胞诱发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Ⅱ类抗原异常表达,转化为抗原提呈细胞,导致自身免疫病理损伤,形成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
作者:陈旭明;潘茹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黄芪多糖(APS)改善糖尿病KKAy小鼠视网膜病变的作用及机理.方法 将KKAy(n=16)和C57BL/6J(n=20)小鼠随机分为:对照(C)组,糖尿病(KK)组,糖尿病APS治疗(K+A)组.检测小鼠一般情况、血糖水平、血胰岛素水平及视网膜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结果 治疗8周后,K+A组血糖降低,胰岛素敏感性增强,视网膜组织中TNF-α表达降低(P<0.05 vs KK).结论 APS能改善糖尿病KKAy小鼠视网膜病变,其机制与减轻TNF-α表达,改善胰岛素抵抗有关.
作者:吴璧;王保华;欧阳静萍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对有关两头尖中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两头尖中以三萜皂苷抗肿瘤、抗风湿作用明显,有很好的开发前景,此综述为今后该植物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作者:周鸿立;孙永旭;李勇;王宾;刘大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双黄连粉针剂的化学成分,为明确双黄连粉针剂药效、毒效的物质基础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各种色谱方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并利用各种色谱和光谱技术鉴定所分离得到的化学成分.结果 从双黄连粉针剂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黄芩苷(baicalin,Ⅰ)、大黄酚(chrysophenol,Ⅱ)、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Ⅲ)、芦丁(rutin,Ⅳ)、异虎耳草素(isopimpinellin,Ⅴ)和槲皮素(quercetin,Ⅵ).结论 除黄芩苷(baicalin,Ⅰ)、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Ⅲ)外,其它4种化合物均系从该制剂中首次分得.
作者:吕本强;张永勇;罗佳波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中药村是加工中药钦片和生产中成药的原料药,其品种的真伪、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在平时的监督检查中发现许多中药材伪劣品、混淆品出现的频率较高,应引起注意.
作者:耿红梅;柴爱军;段春改;杨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给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 溃疡性结肠炎58例,均行中西医结合治疗4~6周,观察临床症状,复查肠镜下的变化.结果 总有效率96.5%,局限于直肠乙状结肠的病变,完全缓解率90.6%;位于左半结肠的病变,完全缓解率81.8%.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结肠炎疗效满意,无副作用,方法简便.
作者:王玉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评述了重症药物蓄意中毒患者合并急性肾功能不全的诊疗经验.采用个体化血液透析与综合治疗.经治疗病情好转,症状逐渐消失,尿量增多后达正常,血尿素氮、血肌酐分别下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及时恰当透析、综合治疗重症药物蓄意中毒患者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杨博宇;艾清;于大沟;杨立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冠心平片的鉴别及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制剂中的当归、瓜蒌皮、三七进行鉴别,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制剂中总多糖含量.结果 薄层鉴别色谱特征斑点明显.所测定的3批样品中,多糖含量高是14.76%,低是12.24%,平均为13.36%;平均加样回收率是97.38%,RSD为5.51%.结论 用薄层色谱(TLC)法对该制剂中的当归、瓜蒌皮、三七进行鉴别及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多糖的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可作为冠心平片的质量控制方法之一.
作者:周琴妹;邵家德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对注射用银杏达莫(冻干)进行肌肉刺激性、血管刺激性、豚鼠主动全身过敏反应、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及溶血实验,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安全性实验依据.方法 肌肉刺激性实验,观察2只家兔注射用银杏达莫(冻千)后48 h的变化.血管刺激性实验,观察连续用药5 d注射用银杏达莫(冻干)及生理盐水,以及恢复14 d后的注射局部血管和周围组织反应情况.豚鼠主动全身过敏反应,在第1次给药后14 d及21 d,分别从足背静脉注射注射用银杏达莫(冻干)观察注射后15 min动物的过敏症状.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实验,采用0.5%伊文思兰溶液分析法.体外溶血实验,观察该品在3 h内有无溶血和聚集现象.结果 注射用银杏达莫(冻干)对家兔股四头肌、耳缘静脉未见明显刺激作用,对豚鼠主动全身过敏反应及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均未见明显过敏反应;未见明显体外溶血作用.结论 注射用银杏达莫(冻干)的安全性实验结果提示其安全可靠.
作者:沈祥春;江帆;任飞;史琴;彭佼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为充分利用野菊花植物资源,避免资源的浪费,探讨野菊花总黄酮的提取及鉴别方法.方法 采用超声波乙醇浸提法从野菊花中提取黄酮类物质,对所提取的黄酮类物质进行验证,并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结果 测得样品中总黄酮的含量C=0.659 9 mg/ml,回收率为101.1%,其纯度和产率均较高.结论 该方法采用全物理过程,无任何污染,是提取野菊花黄酮类物质的有效途径.
作者:赵进;罗建华;刘娇;张丽丹;蒙春越;黄锁义 刊期: 200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