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乳癖消贴膏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观察

宋慎凤;胡修标;李湘奇

关键词:乳腺增生病, 乳癖消贴膏, 疗效观察, 彩色多普勒血流
摘要:目的探讨乳癖消贴膏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疗效.方法105例乳腺增生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乳癖消贴膏外用和乳癖消片口服,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变化和乳腺组织灰阶度,彩色多普勒血流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治愈率分别为74.67%、53.33%,总有效率分别为94.67%,80%,P<0.05,治疗组在改善乳腺组织灰阶度和彩色多普勒血流变化,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癖消贴膏治疗乳腺增生病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并能改善乳腺组织的灰阶度,调整腺体的血流信号.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浅析中药虎杖同物异名现象

    目的通过对虎杖异名成因的分析,探讨中药异名的文献源、地域性和民族用名,分析同物异名中交互出现的同名异物复杂情况可能导致的用药混淆,提示规范中药名称和严格使用正名的重要意义.方法采用文献查阅和实地调查的方法.结果发现中药虎杖的异名多达170个,颇具代表性.结论规范中药名称和严格使用正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马云桐;万德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甘草酸二铵治疗证属肝郁气滞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用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甘草酸二铵对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证属中医肝郁气滞的慢性乙肝病人7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9人,对照组38人.对照组用甘草酸二铵150 mg静脉滴注1次/d,同时口服肝泰乐、维生素;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方药:柴胡、香附、枳壳、白芍、炙甘草、丹参、黄芪、当归、陈皮.1剂/d.结果疗程1个月后治疗组症状及ALT,AST的疗程总有效率84.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3.2%(x2=5.2,P<0.05).结论甘草酸二铵护肝结合中医辨证联合应用柴胡疏肝散治疗肝郁气滞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疗效更佳.

    作者:刘丽群;王嘉会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新疆的药用寄生植物

    目的搞清新疆地区药用寄生植物的种类及地理分布.方法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新疆药用寄生植物的标本进行鉴定和整理.结果新疆药用寄生植物共11种,占新疆寄生植物的50%.结论新疆药用寄生植物中,某些种类分布广、产量大、药用价值高.

    作者:王晋;刘金荣;阎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愈风宁心微丸与愈风宁心片溶出度的比较研究

    目的探讨愈风宁心微丸与其片剂的溶出速度.方法采用转篮法测定两者的体外溶出度,以葛根素不同时间溶出度为测定指标.结果愈风宁心微丸的Td为4.8 min,T50为4.3 min;而愈风宁心片的Td为61 min,T50为45 min.结论二者葛根素溶出具有明显的差异,微丸的溶出速度快于片剂.

    作者:程岚;袁子民;赵琳;李瑞海;吕佳;陈翠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大蒜液喷雾与艾条烟熏对室内空气消毒效果的比较

    目的比较新鲜大蒜液直接喷雾与艾条烟熏对室内空气消毒效果.方法采用自然沉降法,在不同时间段,抽取两组室内空气样本作细菌总数动态比较.结果用新鲜大蒜液直接喷雾消毒效果要好于用艾条烟熏.结论新鲜大蒜液喷雾是室内空气消毒的有效方法.

    作者:应惠芳;王小圆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硝酸甘油治疗高血压危象6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硝酸甘油治疗高血压危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高血压危象病例60例,用硝酸甘油20 mg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脉滴注.滴速15~20gtt/min(30~40μg/min).结果收缩压平均下降5.33~6.67kPa,舒张压平均下降3.33~4.67 kPa,头痛症状缓解,心衰控制.结论硝酸甘油治疗高血压危象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张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跌打活络微乳中蛇床子素的含量

    目的建立跌打活络微乳中蛇床子素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Diamonsil(R)钻石C18(5 μm,250 mm×4.6 mm);流动相:甲醇-水(80:20),检测波长:322 nm;流速:1 ml/min.结果蛇床子素在0.042~0.336μg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平均回收率为100.91%,RSD为2.42%(n=6).结论该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王利胜;占建坤;周莉玲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金银花活性成分绿原酸对制剂的防腐效果研究

    目的提取分离金银花活性成分氯原酸,将其用于医院常用几种制剂防腐实验.方法以尼泊金乙酯为对照.结果实验表明0.02%绿原酸具有0.03%尼泊金乙酯相同防腐作用.结论金银花活性有效成分氯原酸可以用于制剂防腐,以消除化学防腐剂毒副作用.

    作者:詹晓如;郑小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杜仲及常见伪品的鉴别

    杜仲为常用中药,性温,味甘.有补肝肾,强筋骨,安胎之功.曾发现有多种植物的树皮经加工后伪充杜仲出售,应注意鉴别.

    作者:吴修辉;吕海云;李淑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人参皂苷CK对四氯化碳致大鼠慢性肝损伤的影响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CK对CCl4致慢性肝损伤的影响.方法用CCl4致大鼠慢性肝损伤模型,观察人参皂苷CK(0.3,1,3 mg/kg)对大鼠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LT)、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ST)、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及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Ⅲ型前胶原(pre-collagen Ⅲ,PCⅢ)的影响,并对肝脏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人参皂苷CK小剂量(0.3 mg/kg)能降低血清转氨酶ALT,AST水平,增加血清SOD的含量,降低MDA含量;CK中、高剂量无明显作用.CK各剂量组血清HA、PCⅢ和肝组织病理未见明显改变.结论CK低剂量对CCl4致慢性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可能与抗氧化有关.

    作者:张雷明;傅风华;王天;韩冰;朱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境外学生《中医诊断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尤其是在我国加入WTO以后,中国与世界各国联系越来越多,而我校是隶属于国务院侨办的综合性重点大学,是我国面向华侨子弟的高学府,来我校学习的境外学生人数逐年递增,尤其是中医专业的学生,目前已占本科招生人数的70%以上.但由于文化背景,生活环境以及生活方式的不同,其逻辑推理和思维方式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加上语言方面的问题,他们普遍认为中医理论深奥难懂.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几点<中医诊断学>方面的教学体会.

    作者:孟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岭南地区寻常痤疮中医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目的研究岭南地区寻常痤疮证治规律.方法中医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痤疮多发于13~35岁青年人(95.56%),大部分患者颜面皮脂油腻(油型52.35%、混合型27.65%),皮疹以黑头粉刺、炎性丘疹、继发脓疱或结节为多见,占92.84%.伴随症状以口渴、口臭、咽喉肿痛、溺黄便干、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湿温症状常见;辨证分型中湿热蕴结型占发病率46.17%.结论血热湿盛是岭南地区痤疮的主要病因病机,湿热蕴结型痤疮是南方地区痤疮的主要证型.

    作者:杨柳;钱江;周耀湘;任小红;庞卿强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解毒泻火颗粒的薄层色谱鉴别

    目的建立解毒泻火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TLC法,对处方中连翘、大青叶进行定性鉴别.结果在TLC色谱中,均能检出连翘和大青叶.结论该定性检测方法省时、快速、简便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之一.

    作者:胡献菊;高保栓;姚道鲁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维药芹菜籽化学成分研究

    从维吾尔药芹菜籽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经光谱鉴定为对羟基苯甲醛(1),3-羟基-4-异丙基苯甲酸(2),香草酸(3),4-羟基-2-异丙基-5-甲基苯基-1-O-β-D-葡萄糖苷(4).4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种子中分离得到.

    作者:吕金良;牟新利;王武宝;廖立新;阿吉艾克拜尔·艾萨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小儿退热贴祛邪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小儿退热贴的祛邪作用,为临床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给药清除流感A型病毒感染小鼠体内病毒的方法,观察小儿退热贴对流感A型病毒感染小鼠的存活率、平均存活时间、肺指数及血凝滴度的影响;体外抗流感病毒试验采用MTT法检测病毒抑制率;体外抑菌实验(MIC测定法)观察小儿退热贴对肺克杆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链球菌、肺炎球菌的抑制作用;采用给药治疗葡萄球菌感染小鼠的方法,观察小儿退热贴对葡萄球菌感染小鼠的死亡率的影响.结果小儿退热贴1.04g·kg-1·d-1可提高流感病毒A型感染小鼠的存活率、延长其存活时间,肺指数和血凝滴度与病毒对照组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小儿退热贴在浓度5~1 280μg/ml的范围内,随浓度的增加,对流感病毒的抑制率也增加,并表现出量效关系;小儿退热贴含生药量0.83g/ml对肺克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含生药量0.11g/ml对绿脓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含生药量0.06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乙型链球菌和肺炎球菌没有抑制作用;小儿退热贴可降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小鼠的死亡率,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儿退热贴具有体内外抗病毒、抑菌的作用.

    作者:张国斌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鱼腥草挥发油纳米脂质体的制备及其肺靶向效果

    目的研究鱼腥草挥发油脂质体肺靶向效果给药.方法酰化磷脂以逆相蒸发-搅拌超声法制备鱼腥草挥发油脂质体,过柱分离检测包封率,显微镜法观察形态,后通过小鼠静脉注射给药0.5 h后,肺部提取药物,通过气质联用和抑菌圈实验比较脂质体与乳剂给药浓度.结果鱼腥草挥发油脂质体药物包封率达94.77%,鱼腥草挥发油脂质体呈双层结构,其平均粒径为97 nm,鱼腥草挥发油脂质体给药后肺脏提取液中未检出甲基正壬酮,而亚油酸乙酯质量分数为0.259%,鱼腥草挥发油乳剂给药时两者均无,鱼腥草挥发油脂质体给药后肺脏提取液抑菌圈直径可达1.2 mm,鱼腥草挥发油乳剂给药时抑菌圈大仅为0.5 mm.结论以逆相蒸发-搅拌超声法制备鱼腥草挥发油纳米酰化磷脂脂质体肺靶向效果优于乳剂.

    作者:罗琥捷;李临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藁本属萜类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对伞形科藁本属的分布、萜类成分、生物活性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根据萜类成分的结构按其所属的基本骨架进行了分类整理,为藁本属药用植物的系统分类提供有价值的化学依据,并为全面评价该属植物的药用价值提供参考.

    作者:赵利琴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中医治疗大肠癌新进展

    通过研究大量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大肠癌的新成果,结合作者临床及实验研究,认为单纯西医治疗大肠癌转移和复发率仍很高,应用中医辨证分型配合手术、放化疗能明显延长大肠癌病人的生存期.强调治疗本病时应辨病辨证相结合,而尤要注意健脾消坚.采用具有扶正固本,解毒抗癌功效的中医固定处方及如平消胶囊等公认的抗大肠癌中成药配合西医治疗能更好地提高疗效,并利于科研.指出中医药治疗大肠癌研究起步较晚,尤其是实验研究方面还不够深入.期望通过放免指标CEA及CA19-9联合检测、大肠癌肝转移动物实验、诱导结肠癌细胞系凋亡等研究,使中医药治疗大肠癌的科研水平上一个台阶.

    作者:尤建良;赵景芳;周留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针刺配合局部封闭治疗梨状肌综合征45例

    笔者近10余年来运用针刺配合局部封闭治疗梨状肌综合征45例,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邓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加味大黄(庶虫)虫汤对混合痔术后促愈合作用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加味大黄(庶虫)虫汤在混合痔术后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按随机对照原则,治疗组46例采用加味大黄(庶虫)虫汤进行术后熏洗,并设对照组(采用痔疾宁)46例,两组观察治疗前后创面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在消肿,减少创口渗出及缩短愈合天数方面的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加味大黄(庶虫)虫汤具有良好的消肿收敛止血作用,并能缩短愈合天数,提示其在混合痔术后对创面愈合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刘国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