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娟
二妙散,原名苍术散,早见于元代危亦林所著<世医得效方>(1345年),明复刊元·朱丹溪所著<丹溪心法>(1481年),首次将其改名为二妙散.
作者:王小燕;刘丽;陈光亮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按中药GAP种植要求对灰毡毛忍冬从种植地的大气、土壤、水质检测到栽培、采收加工技术进行阐述,对灰毡毛忍冬的GAP栽培具有指导作用.
作者:税丕先;庄元春;孙琴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比较牛膝药材及牛膝、酒牛膝饮片重金属及农药残留量的区别,探讨炮制对其影响.方法仪器测定法.结果牛膝药材及牛膝、酒牛膝饮片重金属含量及农药残留量基本符合标准要求.结论切制、酒炙对牛膝重金属含量及农药残留量有一定的降低作用.
作者:张振凌;冯卫生;屈凌波;孙威武;陈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CK对CCl4致慢性肝损伤的影响.方法用CCl4致大鼠慢性肝损伤模型,观察人参皂苷CK(0.3,1,3 mg/kg)对大鼠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LT)、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ST)、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及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Ⅲ型前胶原(pre-collagen Ⅲ,PCⅢ)的影响,并对肝脏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人参皂苷CK小剂量(0.3 mg/kg)能降低血清转氨酶ALT,AST水平,增加血清SOD的含量,降低MDA含量;CK中、高剂量无明显作用.CK各剂量组血清HA、PCⅢ和肝组织病理未见明显改变.结论CK低剂量对CCl4致慢性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可能与抗氧化有关.
作者:张雷明;傅风华;王天;韩冰;朱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优选出老鹳草中芦丁和槲皮素提取佳工艺.方法采用均匀设计安排实验,以芦丁、槲皮素含量作为指标,考察了乙醇浓度、回流时间、回流温度及溶剂用量对芦丁和槲皮素提取率的影响,优选出合理的提取工艺.结果芦丁:用乙醇浓度为75%,乙醇用量为药材的24倍量,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为60 min为佳.槲皮素:用乙醇浓度为90%,乙醇用量为药材的24倍量,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为60 min为佳.结论经验证性实验证明所优化条件可靠,适合老鹳草中芦丁和槲皮素的提取工艺参考.
作者:金晴昊;权迎春;关丽萍;郭建鹏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通过对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胃脘痛门医案中的用药进行统计分析,探讨胃脘痛的用药特点.叶天士对胃脘痛的治疗注重温通胃阳,以通为补,以降为顺,用药多为辛温之品;治胃不忘疏肝是叶氏治疗胃痛又一特点,常投金铃子散或伍用郁金、香附、柴胡;对久痛入络者,法当祛瘀通络.
作者:郑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4种给药方案治疗细菌性阴道病所产生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门诊细菌性阴道病患者188例,随机分为4组,分别给予A组保妇康栓、B组双唑泰栓、C组环丙沙星栓、D组裸花紫珠栓,运用药物经济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A组方案成本低并且疗效好.结论保妇康栓治疗细菌性阴道炎不仅疗效好、成本低、副作用小,并且解决当今临床上抗生素的耐药性问题有积极作用.
作者:曲彩红;谌小卫;陶玲;黄敏;王荣范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消化性溃疡患者68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法莫替丁、硫糖铝口服,肌注安定,补充血容量包括输液和输血.治疗组在应用对照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中药柴胡疏肝散、丹栀逍遥散、归脾汤或黄芪建中汤.结果治疗组显效18例,有效14例,总有效率达94.1%;对照组显效14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达77.1%.2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作者:何秀堂;毕晓菊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HCC)中生存素(Survivin.)和nm23-H1表达的临床意义及两者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0例HCC及26例癌旁肝组织中Survivin和nm23-H1的表达.结果①Survivin、nm23-H1在HCC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5%(23/40)、42.5%(17/40),两者阳性表达率明显分别高于、低于癌旁肝组织(P<0.01);②Survivin的表达与HCC的分化程度、转移、癌栓有关(P<0.05),而与HCC患者的性别、发病年龄、原发肿块大小无关(P>0.05);③nm23-H1的表达与HCC的转移、癌栓有关(P<0.05),而与HCC患者的性别、发病年龄、原发肿块大小及分化程度无关(P>0.05);④在HCC中,Survivin与nm23-H1间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r=0.125,P>0.05).结论Suvivin和nm23-H1可作为反映HCC发生发展及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作者:熊仁海;孙权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对虎杖异名成因的分析,探讨中药异名的文献源、地域性和民族用名,分析同物异名中交互出现的同名异物复杂情况可能导致的用药混淆,提示规范中药名称和严格使用正名的重要意义.方法采用文献查阅和实地调查的方法.结果发现中药虎杖的异名多达170个,颇具代表性.结论规范中药名称和严格使用正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马云桐;万德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活血止痛散对骨折术后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观察骨折术后患肢肿胀90例患者,运用活血止痛散内服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并与对照组36例患者比较.结果治疗组显效28例,有效60例,总有效率97.78%,与对照组比较临床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活血止痛散可显著改善骨折术后肿胀且使用方便,安全.
作者:马民;陈利国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脉络灵片抗血栓形成、抗血小板聚集以及对脑组织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血液粘度的影响.方法采用电刺激大鼠颈动脉血栓形成法、ADP诱导血小板聚集法、伊文思蓝浸出法观察脉络灵片的药效作用.结果脉络灵片具有显著的抗大鼠体内血栓形成作用;并对ADP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明显降低脑缺血引起的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以及大鼠血液粘度.结论脉络灵片对脑血管疾病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作者:王宝玲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硝酸甘油治疗高血压危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高血压危象病例60例,用硝酸甘油20 mg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脉滴注.滴速15~20gtt/min(30~40μg/min).结果收缩压平均下降5.33~6.67kPa,舒张压平均下降3.33~4.67 kPa,头痛症状缓解,心衰控制.结论硝酸甘油治疗高血压危象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张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介绍张琪教授治疗肝炎后肝硬化经验,抑木扶土,消疸解毒;峻剂逐水,攻补兼施;软肝化癥,专方专治;病证相合,衷中参西.并举医案验证.
作者:孙元莹;张玉梅;姜德友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搞清新疆地区药用寄生植物的种类及地理分布.方法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新疆药用寄生植物的标本进行鉴定和整理.结果新疆药用寄生植物共11种,占新疆寄生植物的50%.结论新疆药用寄生植物中,某些种类分布广、产量大、药用价值高.
作者:王晋;刘金荣;阎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从栀子黄废液中分离纯化京尼平苷.方法采用两步吸附分离法,即先采用活性炭从栀子黄废液中吸附分离京尼平苷,纯度可达17.56%,然后再用HPD100大孔树脂进一步纯化京尼平苷.结果纯度可达58.42%.结论该项工艺操作简单,为工业化生产京尼平苷打下基础.
作者:梁华正;李威威;彭玲西;李媛;乐长高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分析丹参挥发油成分.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共鉴定出35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86.34%.结论丹参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为正十六酸、正二十烷、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等.
作者:典灵辉;龚先玲;张立坚;蔡春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金银花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japonica Thunb.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山东金银花因栽培历史悠久,栽培管理、采收加工技术独特,产品质量驰名中外.现将山东金银花的采收、加工、养护技术介绍如下.
作者:李桂兰;刘洁;毕胜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建立测定三鼎丹胶囊中士的宁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甲苯-丙酮-乙醇-浓氨溶液(16:12:1:4)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采用双波长反射锯齿扫描法,测定波长λS=254nm,参比波长λR=325 nm,测定士的宁的含量.结果样品平均回收率为99.5%,板内RSD=4.48%(n=5).结论此测定方法简单可行,重现性好,可作为该药质量控制的参考依据.
作者:姬生国;王东;李娥;何方;宋飒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温肾化瘀法治疗高尿酸血症的作用机理.方法将温肾化瘀中药分别用于因酵母膏和氧嗪酸钾盐致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身上,并与苯溴马隆和别嘌呤醇对照观察其对模型动物血尿酸(UA)、尿素氮(BUN)及血清黄嘌呤氧化酶(XOD)的影响.结果两种方法均可使小鼠血尿酸明显升高(P<0.05).在酵母膏致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中,中药各剂量组及苯溴马隆组有明显改善模型动物血UA、BUN异常升高的作用(P<0.05),但中药各剂量组对XOD活性的改善与模型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氧嗪酸钾盐致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中,中药高剂量组、别嘌呤醇组及苯溴马隆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改善实验小鼠血UA,BUN异常升高的作用(P<0.05),但中药各剂量组对XOD活性的改善与模型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XOD活性的改善,高剂量组已接近于阳性组.结论温肾化瘀中药很可能有抑制XOD的活性和促进尿酸排泄的作用.
作者:谭万初;唐健元;张怡;杨雯轩 刊期: 200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