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岚;袁子民;赵琳;李瑞海;吕佳;陈翠英
目的探讨4种给药方案治疗细菌性阴道病所产生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门诊细菌性阴道病患者188例,随机分为4组,分别给予A组保妇康栓、B组双唑泰栓、C组环丙沙星栓、D组裸花紫珠栓,运用药物经济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A组方案成本低并且疗效好.结论保妇康栓治疗细菌性阴道炎不仅疗效好、成本低、副作用小,并且解决当今临床上抗生素的耐药性问题有积极作用.
作者:曲彩红;谌小卫;陶玲;黄敏;王荣范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法莫替丁为<中国药典>收载品种,是第3代H2受体阻滞剂.主要用于治疗各种消化性溃疡和卓-艾综合征.由于其作用强、特异性高、耐受性好、起效快、毒性和副作用小等特点,迅速取代雷尼替丁和西咪替丁而成为抗消化性溃疡的重要的药物,也是世界上畅销的药物之一.法莫替丁制剂研究近年来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其制剂品种越来越多.目前有片剂、胶囊剂、分散片等十多种.本文仅对法莫替丁及其制剂近几年来含量测定方法作一综述.
作者:林小明;韦宝含;韦平原;韦超河;覃星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对止泻子及其混淆品进行了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快速鉴别.方法对止泻子及其两种混淆品的红外光谱进行了比较.结果3种药材粉末的红外光谱各异.结论因此红外光谱鉴别法可用于蒙药材的鉴别.
作者:许良;王志民;吴香杰;蛟龙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苷对肝纤维化小鼠血清中TGF-β1及IL-1的影响,探讨三七总皂苷抗肝纤维化可能的免疫学机理.方法用CCl4复制小鼠中毒性肝纤维化模型,同时给与三七总皂苷治疗,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测定血清中TGF-β1及IL-1的水平,并行肝脏病理组织切片检测.结果三七总皂苷能显著降低肝纤维化小鼠血清中TGF-βl及IL-1的水平,减轻肝纤维化程度.结论三七总皂苷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其机理可能与降低血清中TGβ-p1及IL-1的水平有关.
作者:余万桂;张恒文;贺尚荣;晏年春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介绍阿尔泰野生植物松杉树芝,并与不同气候环境生长的药典品种灵芝进行比较实验.方法显微鉴别、薄层色谱鉴别.结果以上不同两种药材在TLC色谱中所显的斑点相同.结论实验证明两者可以相互代替使用.
作者:玛莲;巴哈尔古丽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普伐他汀钠胶囊的溶出度.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00年版Ⅱ部溶出度测定法中的第二法,以水900 ml为溶剂,转数为50 r·min-1,30 min时采样.采样后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色谱柱:DiamonsilTMC18(200 mm×4.60 mm,5μm),流动相:磷酸盐缓冲液-甲醇(40:60)pH 3.5±0.05,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38nm,以外标法测定普伐他汀钠胶囊的溶出度.结果线性范围为3.0~12.0μg·ml-1(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86%,(RSD=1.7%,n=6),溶出度符合规定.结论该方法简便、易行,结果准确.
作者:谢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优选苦参中氧化苦参碱的提取工艺.方法比较多种提取工艺.如水煎法、渗滤法、乙醇回流法,应用正交设计筛选苦参碱的提取工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该成分含量,作为评价指标.结果佳工艺为渗滤法.佳条件是:加10倍量65%乙醇浸泡24 h后渗滤,流速为5 ml/min,氧化苦参碱含量与提取率均较高.结论优选得到的工艺简便易行,稳定性好.
作者:谭桂莲;秦邦才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比较牛膝药材及牛膝、酒牛膝饮片重金属及农药残留量的区别,探讨炮制对其影响.方法仪器测定法.结果牛膝药材及牛膝、酒牛膝饮片重金属含量及农药残留量基本符合标准要求.结论切制、酒炙对牛膝重金属含量及农药残留量有一定的降低作用.
作者:张振凌;冯卫生;屈凌波;孙威武;陈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CT)已普遍应用于临床,在CT扫描中常使用造影剂做增强检查,通过静脉给予水溶性碘造影剂,使病变组织X线吸收率相对改变.加大了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间灰阶的差别,从而提高病变的显示率.由于多使用离子型造影剂,且给药速度快、剂量大、浓度高等特点,过敏反应及毒副作用症状也随之增加,现将我院CT室4050例增强扫描的预防、观察、护理及处理方法总结如下.
作者:陈慧娟;肖友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哮喘的疗效.方法采用自拟方加减治疗,口服,哮喘发作期服1剂/d;缓解后服1剂/2 d.结果所治60例,临床治愈37例,好转20例,未愈3例,总有效率为95%.结论采用中药治疗哮喘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疗法.
作者:刘勇;薛秀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二妙散,原名苍术散,早见于元代危亦林所著<世医得效方>(1345年),明复刊元·朱丹溪所著<丹溪心法>(1481年),首次将其改名为二妙散.
作者:王小燕;刘丽;陈光亮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乳癖消贴膏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疗效.方法105例乳腺增生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乳癖消贴膏外用和乳癖消片口服,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变化和乳腺组织灰阶度,彩色多普勒血流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治愈率分别为74.67%、53.33%,总有效率分别为94.67%,80%,P<0.05,治疗组在改善乳腺组织灰阶度和彩色多普勒血流变化,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癖消贴膏治疗乳腺增生病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并能改善乳腺组织的灰阶度,调整腺体的血流信号.
作者:宋慎凤;胡修标;李湘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通过泸州龙眼与沿海地区龙眼生活环境的对比,找出两者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方法利用比较法将我国以质量和产量著称的两大龙眼产区泸州和沿海地区所产龙眼的生活环境进行比较.结果在龙眼的生活环境中,影响其质量和产量主要的因素是温度.结论泸州及周边地区可以通过高新技术大面积种植龙眼来提高产量.
作者:刘紫全;叶云;黄群莲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对虎杖异名成因的分析,探讨中药异名的文献源、地域性和民族用名,分析同物异名中交互出现的同名异物复杂情况可能导致的用药混淆,提示规范中药名称和严格使用正名的重要意义.方法采用文献查阅和实地调查的方法.结果发现中药虎杖的异名多达170个,颇具代表性.结论规范中药名称和严格使用正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马云桐;万德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加味大黄(庶虫)虫汤在混合痔术后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按随机对照原则,治疗组46例采用加味大黄(庶虫)虫汤进行术后熏洗,并设对照组(采用痔疾宁)46例,两组观察治疗前后创面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在消肿,减少创口渗出及缩短愈合天数方面的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加味大黄(庶虫)虫汤具有良好的消肿收敛止血作用,并能缩短愈合天数,提示其在混合痔术后对创面愈合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刘国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优选出老鹳草中芦丁和槲皮素提取佳工艺.方法采用均匀设计安排实验,以芦丁、槲皮素含量作为指标,考察了乙醇浓度、回流时间、回流温度及溶剂用量对芦丁和槲皮素提取率的影响,优选出合理的提取工艺.结果芦丁:用乙醇浓度为75%,乙醇用量为药材的24倍量,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为60 min为佳.槲皮素:用乙醇浓度为90%,乙醇用量为药材的24倍量,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为60 min为佳.结论经验证性实验证明所优化条件可靠,适合老鹳草中芦丁和槲皮素的提取工艺参考.
作者:金晴昊;权迎春;关丽萍;郭建鹏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民族医药是我国传统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受历史文化和地理条件的限制,多为师承口传或经验流传于民间,因此,总结的少,文字记载少,导致发展缓慢,但它为我国少数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由于近代时期受崇尚西医药思想的影响,忽视了对民族医药的发掘和整理,使许多宝贵的民族医药的治病方法和药物失传.因此,首要任务是对民族医药的继承和发扬,是我们这一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生长和工作在医药资源丰富的民族地区--鄂西,更有责任对民族医药进行发掘和开发.现就发掘和开发的研究思路、方法,予以探讨.
作者:尹文仲;张万福;陈龙全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葡萄科白粉藤属植物中含有黄酮、萜类、芪类、生物碱、香豆素类,甾体等活性成分.文献显示该属植物有抗炎镇痛,拮抗内皮素-1(ET-1)和蛇毒(S6b)、抑制胃溃疡、抗骨质疏松症、抗氧化、抗菌、抗过敏、抗肿瘤、治糖尿病等活性.我国葡萄科白粉藤属植物资源丰富,应深入研究加以开发利用.
作者:张叶青;谢一辉;黄丽萍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鱼腥草挥发油脂质体肺靶向效果给药.方法酰化磷脂以逆相蒸发-搅拌超声法制备鱼腥草挥发油脂质体,过柱分离检测包封率,显微镜法观察形态,后通过小鼠静脉注射给药0.5 h后,肺部提取药物,通过气质联用和抑菌圈实验比较脂质体与乳剂给药浓度.结果鱼腥草挥发油脂质体药物包封率达94.77%,鱼腥草挥发油脂质体呈双层结构,其平均粒径为97 nm,鱼腥草挥发油脂质体给药后肺脏提取液中未检出甲基正壬酮,而亚油酸乙酯质量分数为0.259%,鱼腥草挥发油乳剂给药时两者均无,鱼腥草挥发油脂质体给药后肺脏提取液抑菌圈直径可达1.2 mm,鱼腥草挥发油乳剂给药时抑菌圈大仅为0.5 mm.结论以逆相蒸发-搅拌超声法制备鱼腥草挥发油纳米酰化磷脂脂质体肺靶向效果优于乳剂.
作者:罗琥捷;李临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偏侧舞蹈症表现为局限于一侧上下肢与/或面部不自主、不规则的舞蹈样运动,为锥体外系受损所致.锥体外系是由多神经元构成的不同功能的复杂环路,环路中某一部分损害均可引起相应部位不自主运动,其中重要的结构是纹状体(尾核、壳核、苍白球),偏侧舞蹈病就是上述结构部分损害所致.
作者:周继红;左庆选 刊期: 200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