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文仲;张万福;陈龙全
沙苑子是一种常用中药,来源于豆科草本植物扁茎黄芪的Astragalus complanatus R.Br的成熟种子,同属植物华黄芪A.chinensis L.的种子华北、东北亦作沙苑子用.其含有多种黄酮类,脂肪油约3%、糖类、三萜或甾醇类及蛋白质、氨基酸等.另据报道,沙苑子中含有17种以上的氨基酸,其中谷氨酸含量高;含维生素A样物质、鞣质等.具补肾固精、养肝明目功能.
作者:曾秀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从维吾尔药芹菜籽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经光谱鉴定为对羟基苯甲醛(1),3-羟基-4-异丙基苯甲酸(2),香草酸(3),4-羟基-2-异丙基-5-甲基苯基-1-O-β-D-葡萄糖苷(4).4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种子中分离得到.
作者:吕金良;牟新利;王武宝;廖立新;阿吉艾克拜尔·艾萨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优选出祖卡木颗粒剂的除杂工艺.方法以总黄酮、总蒽醌、甘草酸的保留率及固形物减少率为考察指标比较不同除杂工艺-超滤法、吸附澄清法、高速离心法、醇沉法及自然沉降法的效果.结果采用高速离心法进行除杂,有效成分保留多.结论在对比的几种除杂方法中,采用高速离心法有效成分保留多,而且操作简单,省时.
作者:徐芳;黄毅;闫明;马建玲;王新堂;仲婕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搞清新疆地区药用寄生植物的种类及地理分布.方法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新疆药用寄生植物的标本进行鉴定和整理.结果新疆药用寄生植物共11种,占新疆寄生植物的50%.结论新疆药用寄生植物中,某些种类分布广、产量大、药用价值高.
作者:王晋;刘金荣;阎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褥疮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常见病症之一,多发生于久病长期卧床,无法站立而长久坐位(如坐轮椅)的患者.由于此患者病情重,一旦感染褥疮常使病情加重,在一些危重患者褥疮感染甚至是直接致死的原因.因此,褥疮的护理是我们临床护理工作中面临的一个课题,近几年我们在临床褥疮患者的护理中,选用一些中医偏方治疗,施护结合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节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建立测定三鼎丹胶囊中士的宁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甲苯-丙酮-乙醇-浓氨溶液(16:12:1:4)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采用双波长反射锯齿扫描法,测定波长λS=254nm,参比波长λR=325 nm,测定士的宁的含量.结果样品平均回收率为99.5%,板内RSD=4.48%(n=5).结论此测定方法简单可行,重现性好,可作为该药质量控制的参考依据.
作者:姬生国;王东;李娥;何方;宋飒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哮喘的疗效.方法采用自拟方加减治疗,口服,哮喘发作期服1剂/d;缓解后服1剂/2 d.结果所治60例,临床治愈37例,好转20例,未愈3例,总有效率为95%.结论采用中药治疗哮喘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疗法.
作者:刘勇;薛秀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中药饮片的发霉,会使中药有效成分含量降低、失效,从而影响治疗效果,有的甚至对人体有害.药材发霉变质,能增加药物损耗,增加费用,造成经济损失,因此应当防止中药发霉变质,把中药的保管工作搞好.笔者总结多年的临床保管经验,就如何较好地对中药饮片霉变的防患与处理进行了以下尝试.
作者:陈睦易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HCC)中生存素(Survivin.)和nm23-H1表达的临床意义及两者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0例HCC及26例癌旁肝组织中Survivin和nm23-H1的表达.结果①Survivin、nm23-H1在HCC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5%(23/40)、42.5%(17/40),两者阳性表达率明显分别高于、低于癌旁肝组织(P<0.01);②Survivin的表达与HCC的分化程度、转移、癌栓有关(P<0.05),而与HCC患者的性别、发病年龄、原发肿块大小无关(P>0.05);③nm23-H1的表达与HCC的转移、癌栓有关(P<0.05),而与HCC患者的性别、发病年龄、原发肿块大小及分化程度无关(P>0.05);④在HCC中,Survivin与nm23-H1间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r=0.125,P>0.05).结论Suvivin和nm23-H1可作为反映HCC发生发展及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作者:熊仁海;孙权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对止泻子及其混淆品进行了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快速鉴别.方法对止泻子及其两种混淆品的红外光谱进行了比较.结果3种药材粉末的红外光谱各异.结论因此红外光谱鉴别法可用于蒙药材的鉴别.
作者:许良;王志民;吴香杰;蛟龙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油相干燥法制备薏苡仁酯微胶囊化的佳工艺条件,得出包埋率高、感官质量好的薏苡仁酯微胶囊产品.方法丙酮为溶剂提取薏苡仁酯;以明胶为壁材,油相干燥法进行微胶囊化.结果用3.5倍的丙酮浸提3次,8 h/次,能萃取出薏苡仁中大部分的薏苡仁酯;壁材明胶水溶液的浓度为20%,芯材薏苡仁酯与壁材明胶的质量之比4:10.结论得到的微胶囊于室温下喷雾干燥,其薏苡仁酯的包埋率达83.1%,包埋度达4.18%,包埋效果好.
作者:艾春媚;刘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民族医药是我国传统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受历史文化和地理条件的限制,多为师承口传或经验流传于民间,因此,总结的少,文字记载少,导致发展缓慢,但它为我国少数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由于近代时期受崇尚西医药思想的影响,忽视了对民族医药的发掘和整理,使许多宝贵的民族医药的治病方法和药物失传.因此,首要任务是对民族医药的继承和发扬,是我们这一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生长和工作在医药资源丰富的民族地区--鄂西,更有责任对民族医药进行发掘和开发.现就发掘和开发的研究思路、方法,予以探讨.
作者:尹文仲;张万福;陈龙全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按中药GAP种植要求对灰毡毛忍冬从种植地的大气、土壤、水质检测到栽培、采收加工技术进行阐述,对灰毡毛忍冬的GAP栽培具有指导作用.
作者:税丕先;庄元春;孙琴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尤其是在我国加入WTO以后,中国与世界各国联系越来越多,而我校是隶属于国务院侨办的综合性重点大学,是我国面向华侨子弟的高学府,来我校学习的境外学生人数逐年递增,尤其是中医专业的学生,目前已占本科招生人数的70%以上.但由于文化背景,生活环境以及生活方式的不同,其逻辑推理和思维方式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加上语言方面的问题,他们普遍认为中医理论深奥难懂.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几点<中医诊断学>方面的教学体会.
作者:孟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建立清脉饮合剂的制备方法及质量控制标准,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按处方药物制备成清脉饮合剂,设对照组与治疗组,并通过给药前后对照观察136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病人的疗效.结果临床观察有效率治疗组为91.5%,对照组为44.6%,两组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清脉饮合剂组方合理,制备工艺简单,用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疾病,临床疗效显著,且无不良反应发生,值得推广.
作者:孙翠华;刘汉庆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通过研究大量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大肠癌的新成果,结合作者临床及实验研究,认为单纯西医治疗大肠癌转移和复发率仍很高,应用中医辨证分型配合手术、放化疗能明显延长大肠癌病人的生存期.强调治疗本病时应辨病辨证相结合,而尤要注意健脾消坚.采用具有扶正固本,解毒抗癌功效的中医固定处方及如平消胶囊等公认的抗大肠癌中成药配合西医治疗能更好地提高疗效,并利于科研.指出中医药治疗大肠癌研究起步较晚,尤其是实验研究方面还不够深入.期望通过放免指标CEA及CA19-9联合检测、大肠癌肝转移动物实验、诱导结肠癌细胞系凋亡等研究,使中医药治疗大肠癌的科研水平上一个台阶.
作者:尤建良;赵景芳;周留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优选出老鹳草中芦丁和槲皮素提取佳工艺.方法采用均匀设计安排实验,以芦丁、槲皮素含量作为指标,考察了乙醇浓度、回流时间、回流温度及溶剂用量对芦丁和槲皮素提取率的影响,优选出合理的提取工艺.结果芦丁:用乙醇浓度为75%,乙醇用量为药材的24倍量,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为60 min为佳.槲皮素:用乙醇浓度为90%,乙醇用量为药材的24倍量,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为60 min为佳.结论经验证性实验证明所优化条件可靠,适合老鹳草中芦丁和槲皮素的提取工艺参考.
作者:金晴昊;权迎春;关丽萍;郭建鹏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美宝胶囊中大黄素含量的方法.方法用kromasil C18(4.6 mm×200mm,5μm),以甲醇-水(9:1)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54 nm.结果进样量在0.150 6~0.753 0μg范围内线形关系良好,r=0.9995;加样回收率为98.25%,RSD=4.93%(n=3).结论该法准确可靠,专属性及重现性均良好,可以作为该药的质控指标.
作者:段艳冰;韩豫皖;金鋆;陈万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优选芩菊颗粒处方中黄芩的提取工艺.方法以黄芩苷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的方法,来考察乙醇浓度、乙醇用量、提取时间与提取次数对黄芩苷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佳提取条件为:10倍量70%的乙醇提取3次,每次1 h.结论该工艺提取效率高,适合工业化生产.
作者:赵惠茹;周晓棉;靖会;张宇洁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淫羊藿不同炮制方法对实验小鼠抗炎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二甲苯、巴豆油致小鼠耳壳炎症法测定不同炮制方法的淫羊藿对小鼠耳壳肿胀的影响,计算肿胀度,并与生理盐水组、消炎痛组进行比较.结果制淫羊藿炒至发亮有光泽提取液(制淫羊藿Ⅱ)与生理盐水组进行比较对二甲苯及巴豆油所致小鼠耳壳肿胀明显减少(P<0.05),而与消炎痛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炮制淫羊藿炒至发亮有光泽,提取液具有抗炎作用.
作者:陈正爱;曲香芝;尹大维;徐正哲 刊期: 200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