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导致中毒原因分析

朱海涛;陈黎;陈吉炎

关键词:中药, 中毒, 原因
摘要:随着中医药事业的不断发展,中药在临床上应用日趋广泛,使用中药发生中毒反应的事件也屡见报道.为避免或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现对服用中药导致毒性反应的原因分析如下.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1例氧氟沙星致过敏性休克的抢救体会

    氧氟沙星致过敏性休克在临床上较少见.该症来势凶猛,病情危急,如不及时抢救,很可能导致患者死亡,我科于2004-12成功抢救了1例氧氟沙星致过敏性休克的患者.现将抢救过程及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韩跃宜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蛴螬粗提物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抑制作用的形态学观察

    目的 研究蛴螬粗提物对体外培养的人宫颈癌Hela细胞株抑制作用引起的形态学改变.方法 应用MTT法、HE染色、油红O染色、透射电镜的方法检测蛴螬粗提取物对体外培养的人宫颈癌Hela细胞抑制作用的影响及观察细胞的形态学改变.结果 蛴螬3种粗提取物中以石油醚粗提物增殖抑制率高.蛴螬石油醚粗提物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P<0.01),同时呈时间依赖性(P<0.01).倒置显微镜下蛴螬石油醚粗提物50 μg/ml作用后早期细胞出现凋亡形态学变化;作用晚期细胞发生膜破裂坏死.HE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出现典型凋亡形态变化.油红O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到细胞发生脂肪变性.结论 蛴螬粗提物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株具有抑制增殖及诱导凋亡作用.蛴螬3种粗提物中以石油醚粗提物抑制增殖作用效果佳.蛴螬石油醚粗提物对Hela细胞抑制增殖作用在粗提物50 μg/ml作用48 h之前主要以诱导凋亡为主,在其后时间以诱发肿瘤细胞脂肪变性和坏死为主.

    作者:宋莲莲;孙抒;刘树森;金光洙;金莉莉;杨万山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麻黄附子细辛汤的临床运用

    麻黄附子细辛汤,出于<伤寒论>,由麻黄2两、细辛2两,炮附子1枚组成,原方主治少阴本虚,外感寒邪所引起的太阳少阴两感证.系温阳解表代表方.笔者在临床中,针对阳虚寒袭的病机,遵仲景之法,随证加味治疗各种病证.并获显著效果.现将麻黄附子细辛汤在临床运用体会整理一二,以飨同道.

    作者:邹盛智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胶布过敏的护理体会

    在门诊换药时经常遇到贴胶布导致局部皮肤过敏现象,患者自觉粘贴胶布处的皮肤瘙痒,皮肤发红,起水疱.不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而且影响伤口愈合,患者心理压力较大.本人认为采用千分之一庆大霉素溶液消毒患处后,涂上皮炎平软膏会起到满意的效果.

    作者:江早存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木蝴蝶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探讨

    目的 优化木蝴蝶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从供试品及对照品溶液的制备、色谱条件的选择等方面进行优化实验.结果 新方法得到的薄层色谱图斑点清晰,分离效果好.结论 新方法具有样品取样量少,提取分离效果好,斑点清晰,操作简便、省时,重复性好等优点.

    作者:周俊;魏俊德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青风藤中青藤碱的提取工艺及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目的 介绍青藤碱主要的提取方法和分析测定方法. 方法 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青藤碱的文献资料,对不同的提取方法和分析测定方法进行综述. 结果 青藤碱作为一种重要的抗炎、抗心律失常药物,已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并已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提取和分析检测方法.结论 对于青藤碱的研究,必将产生深远的意义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作者:刘志国;王艳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中药挥发油研究现状探讨

    归纳了中药挥发油研究的现状和主要进展,指出了对中药挥发油的认识及其应用研究的关键,讨论了中药制剂研制过程中对挥发油的取舍、处理、质量控制及各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总结研究规律的基础上,对前景进行了展望.

    作者:王万;原红果;陈博;吴纯洁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劳损康复片安全性评价实验

    目的 为评价劳损康复片的安全性.方法 应用小鼠大鼠灌胃给药法对其进行了急、慢性毒性实验.结果 小鼠未见急性毒性表现,经口大给药量为220 g生药/kg.慢性毒性实验中对照组及各给药实验组(55,27.5,13.6 g/kg组)大鼠的行为体征、体重、外观形态、摄食量、血常规及血液生化学指标均为正常,且各组间均无明显差异;系统尸解脏器系数、组织学检查各组无明显差异,未见明显毒性作用.结论 劳损康复片毒性较低,经口给药12周是比较安全的.

    作者:杨金玲;程嘉艺;王守愚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几种常见中药饮片真伪的外观鉴别

    药品质量的好坏,是一件关系到人类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大事.中药饮片的质量主要是真伪问题.为此,我们将常见的几种中药饮片的真伪外观鉴别方法作一介绍.

    作者:张建苹;运委;石新文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防己与其伪品汉中防己的鉴别

    防己为防己科植物粉防己Stephania tetrandra S.Moore 的干燥根.具有利水消肿,祛风止痛作用.主含粉防己碱、防己诺林碱等.现市场发现一种伪品,经鉴定为马兜铃科植物异叶马兜铃 Aristolochia hetrophylla Hemsl 的干燥根,习称汉中防己,主含马兜铃酸Ⅰ、木兰碱等.现将两者性状、显微、薄层色谱鉴别如下.

    作者:秦伟华;李学彬;谭子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金银花的研究现状

    祖国医学认为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功能.用于治疗温病发热,风热感冒,咽喉肿痛,肺炎,丹毒,蜂窝状组织炎,痢疾等多种疾病.为临床常用药物之一.

    作者:芦绪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当归补血汤中阿魏酸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目的 探讨当归补血汤中当归的主要活性成分阿魏酸的药代动力学.方法 大鼠一次性灌胃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不同时间大鼠体内阿魏酸的血药浓度及组织分布情况.用3P87对血药浓度-时间数据进行拟合.结果 从灌胃大鼠血清中检测到阿魏酸的药动学参数为:α (0.203 62±0.054 53) min-1,β- (0.003 08±0.000 53) min-1,Tpeak(8.559 90±0.523 63) min-1,Cmax(188.293 64±21.257 63) ng·ml-1,AUC (7 831.388 7±1 236.556 3) ng·ml-1·min.结论 本研究为临床提供了有价值的实验数据.

    作者:陈国广;孟蕾;王永禄;李学明;韦萍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肠溃汤口服兼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0例

    目的 观察肠溃汤口服兼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肠溃汤口服兼灌肠治疗,对照组60例口服柳氮磺吡啶,配合甲硝唑、地塞米松保留灌肠.结果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7%和8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肠溃汤口服兼灌肠对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有较好疗效.

    作者:李占林;高怀玉;杜俊宝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天麻中二氧化硫的含量测定

    目的 对天麻中的二氧化硫残留量进行测定.方法 采用盐酸副玫瑰苯胺法对自然干燥的11个天麻样品及市售12个样品进行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结果 在所测定的23个样品中,自然干燥11个样品,有3个检测出有一定的含量,二氧化硫含量高者为61.75 μg/g;而市售品中有 3 个为未检出,其余均有不同含量,含量高者为2 081.35 μg/g.结论 应充分考虑传统硫熏加工方法对天麻的药效及用药安全.并对市售天麻进行市场整顿.

    作者:高明菊;张文斌;马妮;崔秀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麻黄中麻黄碱在小鼠组织中的分布研究

    目的 分析麻黄(Herba Ephedrae ,HE)中麻黄碱(ephedrine,E)在小鼠脑、肺、心、肝、肾的分布变化,探讨 HE的归经.方法 用 GC-MS/SIM法,分析30,60,120 min时间点E在小鼠脏器分布量.结果 E不同时间点于小鼠脏器的分布结果是:30 min时:肺>肾>脑>心>肝;60 min时:肾脏、心脏>肝脏、肺脏、脑;120 min:脑>心>肾>肺>肝.结论 该实验初步从 E在小鼠体内脏器的分布量反映了 HE的归经趋势.

    作者:魏凤环;罗佳波;陈育尧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复方五仁醇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78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复方五仁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56例(HBeAg阳性或HBV-DNA阳性,伴有ALT升高),其中复方五仁醇组和护肝片组各78例.用药方法为复方五仁醇4粒/次,3次/d,口吸取;护肝片4片/次,3次/d,口吸取,疗程均为2~4周.观察治疗前后乏力、纳差、肝区疼痛、肝脾肿大、ALT及HBeAg、HBV-DNA的变化.结果 乏力、纳差的消失率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对减轻肝区疼痛、肝脾肿大回缩的疗效,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ALT均明显下降,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HBeAg及HBV-DNA阴转率,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复方五仁醇具有明显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症状及肝功能的作用,具有明显的降酶及一定的抗病毒作用,同一般降酶药相比具有更全面的疗效.

    作者:达坤林;王陆军;张兵;窦志华;曹卫菊;施忠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荠菜的抗炎药理作用研究

    目的 研究荠菜抗炎药理作用.方法 分别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冰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及小鼠扭体反应,酵母多糖A、角叉菜胶、制霉菌素致大鼠或小鼠足趾肿胀模型,ig给药,观察荠菜的抗炎作用.结果 荠菜能减轻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冰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角叉菜胶、酵母多糖A所致大鼠足趾肿胀,但对制霉菌素所致的炎症模型无明显作用.结论 荠菜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其机理涉及对多种炎症介质的抑制,抗炎作用能部分解释荠菜生药的传统功效.

    作者:岳兴如;田敏;徐持华;阮耀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健脑合剂的制备及质量控制

    目的 制备健脑合剂并建立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健脑合剂中吡垃西坦的含量,以C 18柱为固定相,甲醇-水(58:4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20 nm.结果 吡拉西坦浓度在0.005~0.025 mg/ml范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6 8;样品平均回收率为100.6%,RSD=1.82%(n=5) .结论 该制剂制备工艺简单,含量测定方法准确,质量控制方法可靠.

    作者:蔡素华;陆润基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持续发热患儿家属的心理特征及护理对策

    小儿患病对患儿本人及家属都是一种负性生活事件,而患儿因各种疾病所致的持续发热,对患儿家属而言,则比一般患病儿家属的负性影响更大,是一种更强的心理应激源,患儿家属也就会产生更加强烈的心理反应.本文以住院持续发热患儿的家属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心理健康状况,并针对心理症状提出相应的心理护理对策,以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卫丽红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我国苜蓿属植物资源及应用概况

    我国具有极为丰富的苜蓿属植物资源,苜蓿在农牧业生产及生态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草药,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苜蓿中的黄酮、皂苷和多糖类成分具有多种活性,我国应加强苜蓿药用价值的开发.

    作者:高微微;何春年;佟建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