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芬琴;朴惠善
目的研究扬子毛茛Ranunculus siebldii Miq. 的抗肿瘤作用.方法以S180小鼠模型与艾氏腹水癌小鼠模型,研究扬子毛茛药材的苯、乙醇、水不同提取部位的体内抗肿瘤作用,及对脾脏、胸腺指数的影响.结果乙醇提取部份有对S180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可延长腹水癌小鼠存活期,使荷瘤小鼠的脾脏、胸腺指数趋于正常.结论扬子毛茛具有一定的体内抗肿瘤活性.
作者:林於;曹纬国;周滢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研究颅痛安颗粒剂中挥发油成分的混合提取及包合的佳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以挥发油重量为提取工艺的评价指标;采用正交实验,以挥发油包结率和包合物收得率为包合工艺的评价指标.结果优提取工艺条件为:加10倍量水,浸泡6 h,提取挥发油6 h;饱和水溶液法制备包合物的佳工艺条件为:挥发油:β-环糊精按1∶8(g∶g)配比,在40℃包合1 h.结论优选的工艺条件合理、可行.
作者:孙琴;税丕先;何兵;田吉;王琳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评估使用微波技术煎煮中药方剂的可行性.方法以煎出液的相对密度、pH值和紫外吸收度作为评价煎出效果的指标,用一般线性模型考察煎煮火力(文火、武火)、煎煮时间(10 min,20 min)和煎煮用具(电火锅,微波炉)等因素对方剂煎出效果的影响.结果以UV吸收度作为评价煎出效果的指标,GLM显示有较好煎出效果的因素是:文火(P=0.001),20 min(P=0.018),微波炉(P=0.006).结论微波技术适用于中药汤剂的制备.
作者:莫志江;张林丽;范吕林;潘洪平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研究辣椒酒预防炎症产生的作用.方法分别实验观察了辣椒酒对二甲苯、巴豆油致小鼠耳廓肿胀的预防作用.结果提前使用辣椒酒涂搽小鼠的耳廓4 d,后用致炎药物小鼠耳廓发生肿胀的程度不明显. 结论辣椒酒具有预防炎症产生的作用.
作者:汪泳;肖安菊;李倩 刊期: 2006年第07期
湿病是湿邪蕴积人体而产生的一类疾病.<黄帝内经>对湿病有较全面的认识,对湿病的理法方药及其它方面均有详细的论述,为后世湿病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加强研究中医学特别是<内经>对湿病的认识,不仅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胡小勤;陈利国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建立归芍浓缩丸中芍药内酯苷和芍药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测定归芍浓缩丸中芍药内酯苷和芍药苷的含量.色谱条件:用C18分析柱,以乙腈-0.05%冰醋酸溶液(17∶83)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30 nm,进样量为20 μl.结果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芍药内酯苷在0.67~2.02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100.5%,RSD=0.29%(n=7);芍药苷在0.41~1.63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101.2%,RSD0.37%(n=7).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精密度高、准确度好,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郭炜;袁志芳;张兰桐;刘维娜 刊期: 2006年第07期
茵陈为常用中药,实际工作中经常发现有将阴行草和白蒿代替茵陈使用,造成品种混乱,影响临床药效,为此将茵陈和其两种混伪品作鉴别如下.
作者:李满结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研究羊栖菜多糖(SFPS)对人白血病HL-60细胞系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方法 MTT法检测SFPS对HL-60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SFPS对HL-60细胞具有显著生长抑制作用,并呈量效和时效关系;药物浓度为300 mg/L和500 mg/L作用HL-60细胞后,观察到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学特征;DNA凝胶电泳呈现梯状条带;DNA直方图出现亚G1峰.在一定浓度范围内,SFPS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呈现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同时G2/M期细胞比例增多.结论 SFPS抗肿瘤作用与诱导细胞凋亡和G2/M期细胞阻滞有关.
作者:张华芳;金京顺;俞朝阳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17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2例与对照组86例.两组均常规应用葛根素注射液、心痛定片治疗,14 d为1个疗程.治疗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汤剂冠心通痹汤口服.两组均以治疗两个疗程后对比疗效.结果疗组总有效率94.56%,对照组总有效率81.4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能显著提高疗效.
作者:陈凯;王星娅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按2∶1的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30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予身痛逐淤汤加味水煎服,1剂/d,对照组给予甲钴胺片治疗,共观察3个月.结果治疗组显效34例,有效22例,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7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身痛逐淤汤加味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
作者:王万卿 刊期: 2006年第07期
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北省西南部,现已列为西部大开发地区之一.该地区自然药物资源丰富,土苗人民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尤以风湿病用药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用药经验,通过对该地区风湿病用药的发掘、整理和研究,有利于进一步开发利用,带动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现将该地区风湿病用药简介如下.
作者:郜红利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建立薄层-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桑叶中绿原酸的方法.方法采用甲醇为溶剂提取桑叶中的绿原酸,薄层层析法分离绿原酸,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于329 nm处测定绿原酸的含量.结果绿原酸的质量在50~250μg范围内与吸光度成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6),平均回收率为95.0%,RSD=1.2%.结论该方法简便、灵敏,结果可靠.
作者:孙莲;胡尔西丹;常军民;王莹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考察不同炮制方法对骨碎补有效成分柚皮苷及水溶性浸出物含量的影响.方法高效液相法测定骨碎补不同炮制品中柚皮苷含量;浸提法测定浸出物的含量.结果骨碎补经去毛炮制后可以提高柚皮苷及浸出物的含量.结论膨化法优于其它方法.
作者:袁叶飞;甄汉深;欧贤红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建立辛夷药材中辛夷脂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测定波长285 nm,参比波长360 nm.结果线性范围1~8μg(r=0.998),回收率102.16%.结论方法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辛夷药材的质量评价.
作者:于宗渊;曲永胜;苏本正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复方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心肌间质纤维化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 14周龄雄性SHR 40只,随机分为5组,即SHR空白对照组、硝苯地平组及益气活血复方高、中、低剂量组.治疗8周后,测量大鼠尾动脉收缩压(SBP),VG染色观察心肌间质纤维化情况,应用免疫组化法和图像分析软件对Ⅰ型、Ⅲ型胶原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放免法测定循环血及心脏局部醛固酮(ALD)、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浓度.结果益气活血复方能降低血压,减少间质胶原含量,降低循环血及心脏局部ALD,AngⅡ的浓度.结论益气活血复方具有减少心肌间质纤维化的作用,各剂量组呈现明显的量效关系,其疗效明显优于硝苯地平.降低血压和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活性可能是益气活血复方治疗高血压间质纤维化的重要机理.
作者:戴勇;陈利国;胡小勤;张纯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建立分离、测定延胡索中四种生物碱成分包括去氢紫堇碱、巴马汀、黄连碱、非洲防己碱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10%氨水湿润药材粉末并用氯仿回流提取总生物碱,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制备各生物碱成分;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生物碱成分的含量.以乙腈-0.03 mol/L磷酸二氢钠(32∶68,每升流动相加入1.670 g十二烷基磺酸钠)为流动相,检测波长345 nm,流速0.6 ml/min.结果各生物碱成分在测定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结论该方法准确、快速,适用于延胡索药材的质量控制.
作者:陈郁;颜继忠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复方沙棘籽油栓治疗宫颈糜烂的疗效.方法宫颈糜烂病人286例,年龄(36±15)岁,随机分为A、B、C 3组.A组105例,应用复方沙棘籽油栓阴道放置,1次/d,7枚为1个疗程,共4疗程.B组95例,采用红外光治疗.C组86例,红外光治疗后应用复方沙棘籽油栓1个疗程.治疗2个月后观察各组疗效,1年后观察复发数.结果 A、B、C 3组痊愈例数分别为86,84,75例,3种治疗方法间的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A、B、C 3组复发数分别为8,5,4例,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不良反应明显较B、C组轻. 结论复方沙棘籽油栓治疗宫颈糜烂效果与红外光治疗、复方沙棘籽油栓加红外光治疗相似,但不良反应小、方便易行,可以替代红外光治疗.
作者:于智芬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优选出漏芦中芦丁和槲皮素提取佳工艺.方法采用均匀设计安排实验,以芦丁、槲皮素含量作为指标,考察了乙醇浓度、回流时间、回流温度及溶剂用量对芦丁和槲皮素提取率的影响,优选出合理的提取工艺. 结果芦丁:用乙醇浓度为75%,乙醇用量为药材的24倍量,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为60 min为佳.槲皮素:用乙醇浓度为90%,乙醇用量为药材的24倍量,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为60 min为佳.结论经验证性实验证明所优化条件可靠,适合漏芦中芦丁和槲皮素的提取工艺参考.
作者:陈明玉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明确我国黄芩药材野生及栽培资源的现状,为可持续利用对策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查阅有关文献资料、访问、实地调查等相结合的方法.结果我国黄芩药材资源经十余年的开发利用,有限的野生资源遭受了掠夺性采挖,遭到严重破坏,资源正日益锐减.人工栽培已经引起有关部门和企业的重视,种植面积不断增加,但是栽培管理技术不完善,种质资源混杂、退化严重,导致黄芩药材质量差异较大.结论加大保护野生黄芩资源的力度,加快黄芩优良品种的选育,加强黄芩栽培技术的研究,提高经营水平,建立黄芩GAP基地,是保护和发展黄芩药材资源的可靠保证.
作者:杨全;白音;陈千良;张燕;陈云华;王文全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综述近年来小檗碱在药理学方面研究及临床上的新用途.方法通过检索近年来的有关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和归纳.结果小檗碱具有抗病原微生物、抗心律失常、降血糖、抗炎与免疫调节、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小檗碱在临床上具有新用途.结论小檗碱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主要作为一种抗病原微生物药物发挥作用.拓展其在心血管、降血糖及抗炎免疫系统的临床用途是值得研究的重要方向.
作者:崔学军 刊期: 2006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