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盛勤;陈武
目的 观察加味易黄汤治疗排卵期出血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30例,口服加味易黄汤,1剂/d;对照组30例,口服裸花紫珠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70%.结论 加味易黄汤治疗排卵期出血优于中成药,值得推广.
作者:刘丹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采用饱和流出式固相萃取(SPE-HPLC)法制备逍遥丸供试品溶液,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中芍药苷的含量.方法 ZorbaxSB-C18柱(4.6 mm×250 mm,5 μm),以乙腈-水(20∶80)为流动相,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为230 nm.结果 芍药苷的测定在0.123 2~1.232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16%,RSD为1.6%.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有效除去药物基质保护色谱柱,可用于逍遥丸中芍药苷的含量测定.
作者:廖红娟;王全喜;罗勇;王一飞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对梗阻性黄疸患者肠屏障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 39例梗阻性黄疸患者,分对照组19例,治疗组20例.两组一般治疗及手术均相同,治疗组则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16 ml+5%葡萄糖500 ml静脉滴注,分别于用药前及用药后5 d,查血TBIL,ALT,AST,TNF-α.结果 TNF-α,ALT在治疗组中下降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复方丹参注射液可作为梗阻性黄疸患者围手术期的重要治疗措施.
作者:袁又能;史火喜;陈爱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仅需很少量的血液标本即可进行分析,并给出多项细胞参数,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实验依据,近年来在各级医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们用KX-21型全血细胞计数仪测得WBC,RBC,HGB,Hct,PLT,MCV,MCH,MCHC,RDW,P-LCR等细胞参数,经统计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晓宏;段秀群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中药注射剂产生临床不良反应的原因,提出解决办法.方法 选择临床典型病例,查阅文献资料分析原因、现状,提出解决办法.结果 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是由多方面因素引起的,包括内在因素和外在内素.结论 加强中药基础研究,开发先进剂型,实现中药现代化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作者:杨晓玲;李爱民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外燥对小鼠红细胞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108只SPF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常温常湿组(A组)、常温燥组(B组)、温燥组(C组)和凉燥组(D组),每组27只.第7天和第14天进行红细胞流变学检测.结果 与A组相比,B组、C组全血黏度增高(P<0.01),C组血浆黏度、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聚集指数与红细胞刚性指数升高(P<0.01),红细胞电泳时间延长(P<0.01),红细胞变形指数增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红细胞压积、血沉方程K值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温燥燥伤肺气,津为热灼,津耗则生血不足,致血容量减少,血液黏度增加、红细胞聚集性增高及变形性降低,可引起血行滞涩不畅而致血淤.
作者:丁建中;张六通;邱幸凡;陈刚;龚权;马青;杜亚明;谭联惠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制订田七口服液的制备方法并观察其对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药材用4倍量50%的乙醇渗滤,再按醇提水沉法精制,制成口服液.并分别观察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1例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结果 制备工艺可行,质量可靠.治疗组临床治愈率65.57%,总有效率86.88%,而对照组分别为52.45%,73.77%,两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该制剂制备工艺简单、可行,临床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可推广应用.
作者:万英;曾聪彦;邓宾;梅全喜;钟希文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考察双黄连粉针与4种输液配伍后的不溶性微粒变化情况.方法 利用ZWF-4D型注射液微粒检测仪测定双黄连粉针与4种输液配伍前后的不溶性微粒数目.结果 各配伍液中≥25μm,≥10μm,≥5μm,≥2μm的不溶性微粒均有增加,不同直径的不溶性微粒增加的程度有别.结论 应重视药物配伍后不溶性微粒增多与输液不良反应间的关系.
作者:彭单云;杨忠兰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细菌内毒素检查是静脉、鞘内给药药物以及放射性药物等质量检查的一个重要方面.以前,细菌内毒素检查用家兔热原法进行,自从1980年<美国药典>第20版收载了细菌内毒素实验以来,<英国药典><欧洲药典><日本药局方><中国药典>等相继收载了该方法.1995年<美国药典>第23版已收载了471种药品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查,而<中国药典>1995年版也收载了12种药品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查[1],2000版更收载有47种药品利用此方法进行热原检查.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已逐渐代替家兔热原检查法,显示出其在检查热原方面的重要性.本文对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作一综述.
作者:林郁;焦志铁;沈素琴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红花注射液为菊科植物红花经加工提取的中药制剂,呈黄红色或棕红色,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
作者:雷素云;曾聪彦 刊期: 2006年第08期
应用中医理论,结合现代医学研究结果,探讨高脂血症与痰浊淤血的相关性,以明确痰淤在高脂血症防治中重要位置及治疗原则.
作者:叶勇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给病人带来严重的不适和痛苦[1],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措施.从2002年起笔者对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给予杏丁注射液联合穴位针灸治疗,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天韬;蔡玲;陈晓文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探求更为理想的室内空气消毒方法.方法 采用自然沉降法,对84消毒液、板蓝根中药除菌空气清新剂以及两者分别与大蒜液协同消毒前后的室内空气样本作细菌总数动态比较.结果 与大蒜液协同喷雾室内空气消毒效果明显好于单一的消毒剂,且大蒜液与清新剂协同的消毒效果优于与84液协同.结论 84消毒液、空气清新剂用大蒜液搭配使用是室内空气消毒的有效方法,其中板蓝根中药除菌空气清新剂与大蒜液协同喷雾效果好.
作者:应惠芳;王小圆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考察采用免加热提取工艺得到的辣椒提取物的镇痛作用强弱.方法 采用小鼠热板法疼痛模型,比较免加热工艺辣椒酯提取物(EE)和水提取物(AE)灌胃给药后对小鼠痛阈的影响.结果 灌胃给予小鼠EE(960,1 920 mg/kg)和AE(960,1 920,3 840 mg/kg)明显延长热板致痛小鼠的痛阈.两种提取物中960 mg/kg剂量组出现镇痛作用的时间有差异.结论 免加热辣椒水提取物和酯提取物均有镇痛作用,但相同剂量下酯提取物显效较快.
作者:张莉;胡迎庆;郭鹏;高颖;陈凯;张洪;齐刚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甘草酸对小鼠哮喘的防治作用及对哮喘小鼠的血清IgE和IL-4的影响. 方法建立小鼠哮喘模型, 观察甘草酸对小鼠哮喘模型及哮喘小鼠血清IgE和IL-4影响. 结果甘草酸治疗后与哮喘组小鼠相比较小鼠肺组织的炎症病理变化明显减轻, 血清IgE和IL-4的水平均降低.结论 甘草酸具有免疫抑制作用, 可能通过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而发挥其抗支气管哮喘免疫炎症反应.
作者:吕小华;吴铁;覃冬云 刊期: 2006年第08期
从物质基础出发,对其组合效应、量比关系、化学成分、分析方法与应用、含药血清及镇痛有效部位几方面进行了综述,并指出该方物质基础的研究为研制目标更加特异、疗效更佳、副作用更少的新型药物奠定了基础.
作者:顾英;冯怡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穴位埋线治疗慢传输性便秘的临床疗效及结肠传输功能.方法 穴位埋线治疗慢传输性便秘28例,治疗后观察临床疗效及结肠传输功能.结果 第1次治疗后,有效率92.8%;第2次治疗后,有效率100%.结肠传输功能显著改善.结论 穴位埋线治疗慢传输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显著,结肠传输实验证明有确切疗效.
作者:王玉中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六味地黄丸加胰岛素对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先用西药胰岛素控制患者血糖,再用中药六味地黄丸加减改善症状,同时配合饮食疗法、运动疗法、心理疗法等辅助治疗.结果 门诊病例26例,10例控制理想,16例控制好转.结论 六味地黄丸配合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有一定疗效.
作者:鲁争 刊期: 2006年第08期
对肺癌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的现状及机理进行了探讨,指出以中医药联合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现已成为肺癌特别是晚期肺癌的主要治疗方案,中医药在肺癌化疗中的减毒增效价值亦得到医家和患者的认可.但其减毒增效的机理及中西药间相互作用机理仍待进一步探讨.
作者:李卫丽;陈孝银;景光光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降酶散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各种疾病所致的肝功能异常疗效.方法 将128例肝功能异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治疗.治疗组78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常规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静脉滴注,直至肝功能有所改善.治疗组加用自拟降酶散,疗程为15周.结果 治疗组症状消失,肝功能复常率改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结论 降酶散治疗肝功能异常,有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肝功能复常,并无不良反应.
作者:黄子冬 刊期: 2006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