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经媛;邱银生;朱式欧;李小明
外阴炎、外阴湿疹、阴痒等疾患是妇科的常见病与多发病.目前用于预防和治疗此类疾患的外用中药制剂尚少,为此我们从使用方便的原则出发,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选用疗效确切的中药研制成的外用液剂,获得成功.兹将复方苦参液的研制总结如下.
作者:马国平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优选山楂叶醇提佳工艺条件.方法 采用正交实验考察醇的浓度、提取时间、加醇量及提取次数四因素对山楂叶中黄酮含量的影响.结果 山楂叶的佳醇提取工艺条件为:醇浓度50%,提取时间3 h,加醇量10倍,提取次数2次.结论 提取工艺可行.
作者:邹凤玉;于晶;邱宇虹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用教学实践证明了上好绪论课、引入医案实例、开展知识竞赛、野外识别采集中药、穿插知识卡片及利用多媒体教学可有效地激发学生对<中药学>的学习兴趣.
作者:吴立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给病人带来严重的不适和痛苦[1],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措施.从2002年起笔者对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给予杏丁注射液联合穴位针灸治疗,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天韬;蔡玲;陈晓文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射干抗病毒注射液对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儿科上呼吸道感染病例80例,随机分为射干病毒注射液治疗组,病毒唑注射液对照组.结果 射干抗病毒注射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总有效率为95.0%,优于病毒唑注射液,观察期间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射干抗病毒注射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安全有效.
作者:汪刚;刘效筠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评价地榆升白片联合鲨肝醇治疗抗甲状腺药物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的效果.方法 将94例抗甲状腺药物引起的白细胞减少患者分为鲨肝醇治疗组、地榆升白片治疗、地榆升白片联合鲨肝醇治疗组,分别观察白细胞上升水平.结果 地榆升白片治疗白细胞上升水平明显高于鲨肝醇组(P<0.01),地榆升白片联合鲨肝醇治疗白细胞上升水平明显高于地榆升白片治疗组(P<0.01)和鲨肝醇治疗组(P<0.01).结论 地榆升白片联合鲨肝醇联用可有效提高抗甲状腺药物引起的白细胞减少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水平.
作者:陈晓文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对梗阻性黄疸患者肠屏障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 39例梗阻性黄疸患者,分对照组19例,治疗组20例.两组一般治疗及手术均相同,治疗组则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16 ml+5%葡萄糖500 ml静脉滴注,分别于用药前及用药后5 d,查血TBIL,ALT,AST,TNF-α.结果 TNF-α,ALT在治疗组中下降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复方丹参注射液可作为梗阻性黄疸患者围手术期的重要治疗措施.
作者:袁又能;史火喜;陈爱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性生活时精液中带血谓之血精症,血精仅仅是个症状,常见于精囊炎、前列腺炎患者,另外,患者可能还兼有小腹部胀痛,或兼有射精痛.笔者用中药治疗血精症30例,并与西药治疗的30例作对照观察.报道如下.
作者:唐志安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心乐胶囊配合心律平治疗病毒性心肌炎顽固性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4例入选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34例,对照组(B组)30例.两组病人均给予能量合剂静脉、口服心律平,在此基础上A组口服心乐胶囊,B组口服西药辅酶Q10等,疗程均为4周.分别观察其主要症状、体征、心肌酶谱以及左心室功能变化.结果 A组主要症状,体征,24 h动态心电图,心肌酶谱以及左心室功能的改善均明显优于B组(P<0.05或P<0.01).结论 心乐胶囊配合心律平对于病毒性心肌炎顽固性早搏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孙元莹;郭茂松;郭文勤 刊期: 2006年第08期
中医抗癌不仅要突出传统的辨证施治,而且要结合现代医学做到辨病理、辨病位.只有三辨结合,合理用药,才能显著提高疗效.
作者:郭利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主要受累对象是绝经后女性,其患病率为5%~20%,发病高峰年龄在60~70岁.临床治疗上,雌激素、VitD3类、二膦酸盐、降钙素等药物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但由于费用、副作用、保健观念等原因,许多药物未能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中医治疗本病有肯定的疗效,探讨中西医结合防治本病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作者:翁庚民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中药乌芍散加味治疗十二指肠溃疡(DU)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6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乌芍散加味,共研成细末,5 g/次,4次/d,饭前1 h和睡前1次用温开水调成稀薄糊状口服.对照组用雷尼替丁胶囊300 mg,每晚睡前口服1次.结果 治疗8周后统计结果,治疗组愈合率91.67%,总有效率98.34%,上腹痛消失率为94.74%,上腹压痛消失率为94.11%.1年内复发率为25%,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中药乌芍散加味可显著提高治疗(DU)的疗效.
作者:刘洪荣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探索杜绝中成药及保健品非法添加化学成分的行为的有效措施.方法 对近年来文献及传媒报道中成药及保健品非法添加化学成分的现象进行分析、分类,总结其特点和危害,提出应对措施.结果 中成药及保健品非法添加化学成分可能产生不可预知的严重后果,必须坚决杜绝.结论 只有政府、厂商、消费者、患者及医务工作者联合起来,各尽本职,才能杜绝中成药及保健品非法添加化学成分的现象.
作者:董永成;杜士明;陈永顺;涂自良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建立三叶木通指纹图谱.方法 Hypersil ODS柱,H2O与CH4梯度洗脱,流速:1ml/min, 柱温:20℃,检测波长:215 nm.结果 建立了HPLC指纹图谱共有模式,并应用此共有模式对五叶木通和川木通进行了相似度比较.结论 三叶木通药材中各成分均得到很好分离,可作为三叶木通药材专属性指纹图谱.
作者:刘卫国;杨文钰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甘草酸对小鼠哮喘的防治作用及对哮喘小鼠的血清IgE和IL-4的影响. 方法建立小鼠哮喘模型, 观察甘草酸对小鼠哮喘模型及哮喘小鼠血清IgE和IL-4影响. 结果甘草酸治疗后与哮喘组小鼠相比较小鼠肺组织的炎症病理变化明显减轻, 血清IgE和IL-4的水平均降低.结论 甘草酸具有免疫抑制作用, 可能通过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而发挥其抗支气管哮喘免疫炎症反应.
作者:吕小华;吴铁;覃冬云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藏药翁布不同提取物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 采用滤纸片扩散法对藏药翁布Myricaria germanica (L.) Desv.水提物和醇提物分别进行了体外抑菌实验研究.结果 藏药翁布水提物和醇提物对大肠杆菌的低抑菌浓度分别为70%和50%,对其他8种菌的低抑菌浓度均在5%以下,有显著的抑菌作用.结论 翁布水提物的抑菌效果好于醇提物.
作者:鲍敏;曾阳;米琴;陈振宁 刊期: 2006年第08期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是以直肠、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的炎症和溃疡形成为病理特点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疾病.其发病原因及机理尚不完全清楚,该病缠绵难愈,易复发,且有癌变倾向,已被WHO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因中医药治疗UC具有多途径、多层次、多靶点以及副作用少的特点,可以长期维持康复治疗.本文结合古代文献及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对UC的中医康复治疗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作者:郭建鹏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降酶散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各种疾病所致的肝功能异常疗效.方法 将128例肝功能异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治疗.治疗组78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常规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静脉滴注,直至肝功能有所改善.治疗组加用自拟降酶散,疗程为15周.结果 治疗组症状消失,肝功能复常率改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结论 降酶散治疗肝功能异常,有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肝功能复常,并无不良反应.
作者:黄子冬 刊期: 2006年第08期
从方证相关基本理论、客观化规范化、分子生物学水平、交叉学科理论与方法等方面对方证的现代研究进行了简要综述.认为方证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尤其与复杂系统理论结合有望取得突破性进展,并由此可以加快中医现代化的进程.
作者:马娜;王建红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针对中药针剂在临床应用中发生不良反应原因进行分析,制定预防措施.方法 通过查阅近几年来有关中药针剂不良反应(ADR)的文献资料,结合临床上ADR报告,总结、归纳中药针剂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并对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引起中药针剂不良反应的原因是多方面、复杂的.主要表现为,药物本身因素、制剂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临床使用环节及个体差异等方面.结论 中药针剂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危害大,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必须加强监测和防治工作,提高中药针剂使用安全性及临床用药依从性和治疗效果.
作者:田慧;吴仁辉;杜玲;郑秋莲;左晓梅;邴映红;惠述国 刊期: 2006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