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翠杰
根炎周炎是临床常见多发病,治疗中需对根管进行消毒.甲醛甲酚是目前临床常用根管消毒物,但刺激性大,具有半抗原性及潜在致癌性致畸性.大蒜素是从植物中提取的生物抗生素,抗菌谱广,杀菌力强,刺激性小.现对我科2004-04~2004-10的120例根尖周炎患者分别用大蒜素及甲醛甲酚消毒根管进行比较.报道如下.
作者:冯怀玉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竹节参(Rhizoma of Panax japonicus)是五加科人参属植物竹节参(Panax japonicus C.A.Mey)的干燥竹鞭状根茎,又称竹节人参,白三七等[1].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南及陕西、甘肃、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等地;越南、尼泊尔、缅甸、日本也有分布.它生长于海拔1 200~1 400 m的森林下,高山灌丛中或阴湿沟谷石边[2].
作者:顿耀艳;袁丁 刊期: 2006年第10期
阐述了中医对人类亚健康状态的认识及应用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和心身医学及其纯自然的药物疗法、非药物治疗方法等,对亚健康状态方面的养生调治方法.
作者:张俊卿;赵新芳;白贺霞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系统评价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搜集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随机对照实验文献,筛选合格研究,应用Jadad评分法进行质量评价,运用异质性检验、Meta-分析、敏感性分析等方法统计相关数据.结果 有4项符合纳入标准,Jadad评分显示所有研究得分均低于3分,属低质量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总有效率RR合并=1.45,其99%可信区间为(1.24,1.70);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的WMD合并=-4.98,99%CI为(-8.21,-1.74).敏感性分析显示Meta-分析结果稳定、可靠. 结论 系统评价结果显示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有效;无相关报道,故安全性尚不明确.由于纳入研究质量普遍低,降低了系统评价结论的可靠性.要进一步验证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疗效及安全性,尚需进行设计合理、执行严格、多中心大样本且随访时间足够的随机对照实验.
作者:李可建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测定并比较药用菊花不同栽培类型中绿原酸的含量.方法 用分析纯甲醇回流提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流动相为0.1 mol/L磷酸二氢钠缓冲液-甲醇(70:30),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为328 nm.结果 21个菊花样品的绿原酸含量,以干品计在0.15%~0.63%之间,其中安徽省歙县的晚贡菊含量高(0.63%),安徽省亳州市阴干的小亳菊含量低(0.15%).平均回收率(n=6)为100.4%,变异系数(RSD)为2.0%.结论 药用菊花中绿原酸含量因栽培类型和加工方法不同而存在差异.安徽省歙县的贡菊含量高;硫熏的小亳菊高于阴干的小亳菊.
作者:陈月华;梁利香;尹健;陈利军;胡孔峰;杨海霞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建立一种同时测定西洋参和西洋红参中拟人参皂苷和人参皂苷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测定.色谱条件:迪马公司 DiamonsilTM C18色谱柱(5μm,250 mm×4.6 mm);流动相为甲醇-水 (71:29) ;流速为0.95 ml/min.ELSD参数:漂移管温度40℃;氮气压力:2.8 Bar.结果 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检测法符合精密度、准确度、线性(r > 0.999)的基本要求.3个浓度水平的回收率测定值在97.0%~104.9%之间,RSD 在1.47%~2.89%之间.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西洋参和西洋红参单体皂苷的含量测定.
作者:赵岩;刘金平;卢丹;李平亚;马兴龙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选择红景天多糖的佳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设计法筛选红景天多糖佳提取工艺,用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其含量.结果 红景天多糖的佳提取工艺为,用10倍的水,提取3次,1 h/次.测得红景天多糖的含量为5.012 6%,平均回收率为99.39%,RSD为0.81%(n=6).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适用于红景天多糖的提取和纯化.
作者:李成;杨长青;朱彩凤;戈延茹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评估甘麦大枣汤+氯丙咪嗪治疗大学生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从湖北民院附属医院心理健康档案资料中抽取患有抑郁症的学生,共80例,分为中西医结合组(采用甘麦大枣汤+氯丙咪嗪治疗),西药氯丙咪嗪治疗组为对照,两组各40名.以CCMD-3为抑郁症的诊断标准,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为评估患者的病情及副反应变化情况的工具,在治疗前、中、后对两组进行测查.结果 两组的抑郁情况均有明显改善,HAMD减分率显著(P<0.01),中西医结合组疗效及不良反应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是非常有效的,而且不良反应减少,药物治疗的依从性明显提高.
作者:何宇芬;谭斌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综述三七叶苷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方法 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并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结果 三七叶苷中含有多种皂苷成分,现已报道的有23种,分别为:人参皂苷( Ginsenoside)Rb1(1),Rb3,(2),Re (3),Rh2 (8),F2 (9),Rg3 (10) ,Rg1(11),Rd(12),Rc (13),Mc(19),F1(20),Rh1(21),七叶胆苷( Gypenoside) IX(4),XIII (14),XVII (15),三七皂苷(Notogin-senoside)Fa(5),Fc(6),Fe(7),R1 (16) ,甘草素(liquiritigenin ,17) ,芹糖甘草苷(liquiritin apioside,18)及胡萝卜苷(22)和Compound-K(23);三七叶苷具有镇痛、降血脂、抗心律失常、抗凝血、抗炎、增强免疫力、抗衰老等作用.结论 三七叶苷值得进一步开发应用.
作者:吕青远 刊期: 2006年第10期
在学习执行《中国药典》2005年版(Ⅰ部)(以下简称《药典》)中,我们发现新版《药典》对一些药材及其炮制品、制剂的质量检测和分析技术方面较前有明显的改进与提高,但同时也发现个别内容尚有可商榷之处.兹本着爱护《药典》的愿望,不揣冒昧,略陈管见如下.
作者:邵家德;邵乾 刊期: 2006年第10期
介绍著名中医学家谢昌仁教授治疗肾盂肾炎的临床经验,将其治法归为清利湿热法、疏和清利法、滋肾清化法、温肾化气法四类,并对每种治法举以病例进行分析探讨.
作者:赵霞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为充分利用木瓜叶植物资源,避免资源的浪费,探讨木瓜叶中总黄酮的提取及鉴别方法.方法 采用超声波乙醇浸提法从木瓜叶中提取黄酮类物质,对所提取的黄酮类物质进行验证,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结果 测得样品中总黄酮的含量C=0.988 0 mg/ml,回收率为97.79%,其纯度和产率均较高.结论 该方法采用全物理过程,无任何污染,是提取木瓜叶黄酮类物质的有效途径.
作者:黄锁义;刘海花;黎海妮;唐玉莲;张婧萱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缬沙坦与福辛普利单独及联合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12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缬沙坦80 mg/d,42例);B组(福辛普利10 mg/d,42例);C组(缬沙坦80 mg/d+福辛普利10 mg/d,42例);疗程6周.观察3组治疗前后血压、心率、血钾、肾功能及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 3组治疗后血压明显下降,3组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A,B组间比较疗效无明显差异,C组疗效明显优于 A,B组(P<0.01);A、C 组治疗后血尿酸差异有显著性(P<0.05).3组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缬沙坦与福辛普利单独及联合治疗均能有效降低血压,不良反应少.二药联合使用疗效更好,安全有效,值得给老年人推荐.
作者:刘世任;包景泊;李凤梅;李玉华;崔学军 刊期: 2006年第10期
论述了中药现代研究中存在的弊端,中药与天然药物的关系及中药的研究方向,中药现代研究应注意的问题.为中药的现代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路,其目的在于使中药现代研究逐步向着规范化的方向健康发展,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
作者:李祥华 刊期: 2006年第10期
高等院校实验室是进行教学、科学研究的重要实验基地,是办学的基本条件之一.实验室的水平对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对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起着重要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地方医学院校的规模不断扩大,各专业学科如雨后春笋般地应运而生,对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问题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笔者对一些地方医学院校的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方面做了调查.目前,地方医学院校的实验室的管理与建设并未跟上教学的改革步伐.现就滞后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
作者:李正禄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板蓝根药材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综述近年来板蓝根的化学成分和质量控制方法的相关文献.结果 板蓝根化学成分复杂,质量控制标准不统一,现行的板蓝根制剂大多没有对板蓝根的有效成分进行含量测定,质量标准亟待确定.结论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精氨酸的含量进行测定,可有效地控制制剂质量.
作者:武佳;解云霞 刊期: 2006年第10期
肉苁蓉是中医补益药物中的常用品种,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对其有效成分及作用机理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肉苁蓉及其所含的一些化学成分具有神经保护作用.该文就近十年此方面研究的进展情况进行综述.
作者:景富春;陈虹 刊期: 2006年第10期
2002-01~2004-06,我们用中医煎剂灌肠佐治婴幼儿支气管炎58例,经与单纯西药治疗的32例对照,效果显著.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吕天伟;李雪珍;刘民生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苦参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 采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苦参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甲型链球菌、乙型链球菌以及变形杆菌的影响.结果 与生理盐水组比较,苦参对上述细菌均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 苦参在体外有明显的抑菌作用.
作者:邸大琳;李法庆;陈蕾;刘国静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20(R)-人参皂苷Rh2对二甲基苯蒽(DMBA)/巴豆油诱发小鼠皮肤乳头状瘤的抑制作用.方法 在脱去毛发的昆明鼠背部涂抹DMBA丙酮液以及巴豆油丙酮液,观察动物背部乳头状瘤发生情况,记录荷瘤小鼠数及各鼠荷瘤数.结果 20(R)-人参皂苷Rh2对小鼠皮肤乳头状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使肿瘤发生潜伏期延长,使化学致癌物诱发的荷瘤动物数明显减少,每鼠荷瘤数显著下降.结论 20R-人参皂苷Rh2在预防癌症的发生和发展方面有重要的作用,也是很有前景的新型抗癌药.
作者:陶丽华;高峰;付招娣;韩锐 刊期: 200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