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世任;包景泊;李凤梅;李玉华;崔学军
目的 探讨二至丸免疫调节作用的活性组分构件.方法 运用中药复方组合化学、血清药理学和细胞药理学方法,观察女贞子、墨旱莲系列提取物及其组合物对小鼠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作用.结果 女贞子乙醇提取物、墨旱莲乙醇提取物、女贞子乙醇提取物+墨旱莲乙醇提取物(1:1)具有较强的丝裂原样作用,可以促进小鼠外周血、脾淋巴细胞增殖和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结论 二至丸对小鼠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作用的活性组分构件是女贞子乙醇提取物+墨旱莲乙醇提取物(1:1).
作者:姚干;何宗玉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中药疏肝舒乳颗粒(SGSR)在实验性家兔体内的慢性毒理作用极其器官组织的形态学变化.方法 实验性雌性家兔12只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对照及高、中、低剂量药物组,进行为期6个月的慢性毒理实验.其中3个给药组分别将12,6和3 ml药物(相当于生药240,120和60 g)同标准颗粒饲料分别混均后直接喂食高、中、低剂量组家兔,对照组每日给予等容量的生理盐水,观察各实验组及对照组各慢性毒理指标.结果 SGSR对实验家兔的生长发育、体重增长、血液生化学以及各重要脏器的组织学结构均无不良影响.结论 SGSR 对实验家兔无明显慢性毒性反应,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成鑫;冯燕;陈琼霞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索黄芪总苷(AST)对实验性急性胰腺炎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理.方法 用扭体法和热板法研究其镇痛作用;用脱氧胆酸钠逆行胆胰管注射诱导急性胰腺炎模型,测定血清淀粉酶(AMS)和脂肪酶(LPS)的活性.结果 AST(20~80 mg·kg-1)均可不同程度地减轻拟痛反应,降低模型动物的血清AMS和LPS水平.结论 AST有镇痛作用和对急性胰腺炎的保护作用.
作者:孙海燕;黄民;关溯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正确区分天葵子和香附,避免临床上误用.方法 对天葵子和香附进行原植物鉴定、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和理化鉴别,比较二者的不同之处.结果 二者在原植物形态、性状特征、显微组织特征及理化鉴别特征上均有较大差异.结论 天葵子与其外形相似的香附可以通过常用的生药鉴定方法区别.
作者:庄元春;庄诚;张丹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连翘中乌索酸和齐墩果酸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其含量.色谱柱为Nova-Pak C18(3.9 mm×300 mm,4 μm),流动相为甲醇-水(88:12),流速0.8 ml/min,检测波长210 nm,柱温25℃.结果乌索酸和齐墩果酸分别在0.912~4.560 μg(r=0.999 8)和0.312~1.560 μg(r=0.999 6)范围内峰面积与进样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乌索酸和齐墩果酸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2 % (RSD=1.1 %)和97.8 % (RSD=1.4 %).结论 此法简单、方便、快速、准确,可为中药连翘质量评价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邹盛勤;余济海;高兴华;陈武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藿香正气水中橙皮苷、甘草苷、厚朴酚和和厚朴酚含量的方法.方法 色谱柱为 C18色谱柱(4.6 mm×150 mm,5 μm),梯度洗脱;检测波长 285 nm;流速0.8 ml/min.结果 橙皮苷、甘草苷、厚朴酚和厚朴酚进样量0.091 1~2.277 5,1.44~36,0.594 6~14.865 ,1.086~27.15 μg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它们的平均回收率为99.48%(RSD=0.979 7%),99.505%(RSD=1.22%),98.89%(RSD=1.201 1%)和98.89%(RSD=1.07%).结论 该方法稳定可靠,重现性好,提供了藿香正气水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刘永刚;卢建秋;刘珍清;韩静;张欣;张伟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丁香酚的药理作用研究概况,表明丁香酚有抑菌、麻醉、解热、抗氧化、抗肿瘤、促进透皮吸收、祛蚊等多种药理活性.提示丁香酚具有很好的研究与开发前景.
作者:彭宅彪;张琼光;代虹健;丁英平 刊期: 2006年第10期
青光眼是病理性高眼压或正常眼压并发视乳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损害和青光眼性视野改变的一种致盲性眼病,主要临床表现为眼压突然急剧升高,出现头痛、恶心、呕吐、虹视、眼球胀痛及视物不清等[1].在临床上青光眼又分为闭角型和开角型.
作者:陈小芳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利用AB-8大孔吸附树脂纯化黄芩中黄芩苷,确定树脂纯化黄芩苷的工艺参数.方法 以黄芩苷吸附量为指标,并通过正交实验考察确定了该树脂分离纯化黄芩苷的工艺条件.结果 AB-8 型树脂对黄芩苷有良好吸附分离性能,其吸附分离黄芩苷的工艺条件为:上样浓度为50 mg/ml(生药量),上样液PH值为4,吸附流速为4BV/h ,上样体积为6BV,洗脱剂为5倍量树脂柱体积50%乙醇且洗脱剂的pH值为8.结论 AB-8 型大孔吸附树脂在所确定的工艺条件下,纯化黄芩苷效果良好,黄芩苷纯度可达90%左右.
作者:宣寒;陈钧;杜丰玉;任晓锋;陈红斌 刊期: 2006年第10期
医学实验课教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课的教学水平也是体现一个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传统医学实验课由于设备的陈旧、教学模式的落后、学科门类的单一以及只注重理论的验证,已经远远不能满足21世纪医学教育对复合性人才、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角度来看,医学实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于是国内许多医学院校纷纷成立机能学实验室,实施机能实验教学改革.
作者:李迎军;朱华野;姜海英;方宇辉;金秀吉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综述参芪扶正注射液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的新进展.方法 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有关文献报道,对参芪扶正注射液在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方面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结果 参芪扶正注射液能明显降低心肌酶谱指标和提高免疫功能指标,并通过上调Bc1-2、下调Bax的表达,显著抑制心肌细胞的凋亡;可控制糖尿病肾脏体积的扩大、血压的升高,减少尿蛋白的排出,改善肾功能,降低血浆Ang水平,降低Scr和BUN含量等;显著减轻心肌缺血程度,缩小心肌缺血范围,明显增加缺血心脏的冠脉血流量;能降低抗肿瘤药的毒性.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对治疗心脏疾病、辅助治疗肿瘤等具有较好的疗效.结论 参芪扶正注射液具有保护脏器和对抗急性心肌缺血的作用,并具对抗肿瘤药物的毒性作用;且能改善临床症状,解除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免疫功能,具有增效减毒的作用.
作者:陆益;陆益线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为鉴别和进一步制定红鱼眼的质量标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红鱼眼的显微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 茎横切面外韧型维管束环状排列,中柱鞘纤维新月形.叶横切面主脉凸起不显著,叶肉中可见草酸钙簇晶.粉末中可见晶鞘纤维;石细胞众多,孔沟明显;棕色块易见.结论 以上显微特征稳定,可作为红鱼眼的显微鉴别依据.
作者:蔡毅;朱意麟;苏文娟;王进声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带大粗隆稳定钢板的动力髋在股骨转子周围复杂骨折中的应用及围手术期处理要点.方法 对24例股骨转子周围复杂骨折患者进行切开复位动力髋内固定,采用粗隆部骨折疗效三级评定方法进行观察.结果 24例患者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所有病例骨折均愈合,无一例发生感染、骨不连、髋内翻和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优良率100%.结论 带大粗隆稳定钢板的动力髋用于股骨转子周围复杂骨折的治疗符合生物学原理,正确的内固定物置入及围手术期处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胡起茂;张素兰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测定并比较药用菊花不同栽培类型中绿原酸的含量.方法 用分析纯甲醇回流提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流动相为0.1 mol/L磷酸二氢钠缓冲液-甲醇(70:30),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为328 nm.结果 21个菊花样品的绿原酸含量,以干品计在0.15%~0.63%之间,其中安徽省歙县的晚贡菊含量高(0.63%),安徽省亳州市阴干的小亳菊含量低(0.15%).平均回收率(n=6)为100.4%,变异系数(RSD)为2.0%.结论 药用菊花中绿原酸含量因栽培类型和加工方法不同而存在差异.安徽省歙县的贡菊含量高;硫熏的小亳菊高于阴干的小亳菊.
作者:陈月华;梁利香;尹健;陈利军;胡孔峰;杨海霞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调肝降糖方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服用调肝降糖方,对照组服用盐酸二甲双胍.治疗前后分别测定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P2h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A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IR)等,并详细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各项检测指标均有显著改善(P<0.01),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且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结论 调肝降糖方对2型糖尿病有显著临床疗效,并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
作者:刘福来;阎英杰;王淑珍;冯银香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缬沙坦与福辛普利单独及联合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12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缬沙坦80 mg/d,42例);B组(福辛普利10 mg/d,42例);C组(缬沙坦80 mg/d+福辛普利10 mg/d,42例);疗程6周.观察3组治疗前后血压、心率、血钾、肾功能及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 3组治疗后血压明显下降,3组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A,B组间比较疗效无明显差异,C组疗效明显优于 A,B组(P<0.01);A、C 组治疗后血尿酸差异有显著性(P<0.05).3组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缬沙坦与福辛普利单独及联合治疗均能有效降低血压,不良反应少.二药联合使用疗效更好,安全有效,值得给老年人推荐.
作者:刘世任;包景泊;李凤梅;李玉华;崔学军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总结自拟健窦方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的治疗效果.方法 分析病窦综合征以阳虚血淤为主证的43例,以健窦方为主随证加减治疗,服药20~120 d.结果 基本治愈6例,显效14例,有效16例,无效7例.结论 提示健窦方对病窦综合征阳虚血淤型有一定疗效.
作者:祁天寿;周晓勤 刊期: 2006年第10期
介绍著名中医学家谢昌仁教授治疗肾盂肾炎的临床经验,将其治法归为清利湿热法、疏和清利法、滋肾清化法、温肾化气法四类,并对每种治法举以病例进行分析探讨.
作者:赵霞 刊期: 2006年第10期
过去中药工鉴别药物,不用辅助工具,也不用药物实验,全靠手、眼、口、鼻、耳的感觉,看形、尝味、嗅气、听声,从而分辨药物的产地、品种等次、质量优劣、药材真伪;以后又发展到火试法和水试法鉴别.下面就传统鉴别中药的方法进行简要叙述.
作者:胡芳 刊期: 2006年第10期
随着国内制药工业的发展中成药新品种、新剂型增多,中成药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根据笔者对我院2005年的用药调查,中成药的使用金额占全部用药金额的32.5%.世界卫生组织对药物不良反应定义是:为了预防、诊断或治疗改善人的生理功能而给予正常剂量的药品所出现的任何有害且非预期的反应.中成药同样存在不良反应,常见不良反应有副作用、毒性反应过敏反应及特异反应等.近年来,中成药不良反应报道增加,特别是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目前,中成药不良反应的研究不断深入.以下就中成药不良反应增多的原因进行一些探讨.
作者:周泉;黄富宏;殷金华 刊期: 200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