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红
目的:探讨纤维胆道镜在治疗胆道术后残余结石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0例胆道术后残余结石行纤维胆道镜取石治疗.结果:220例胆道残石患者,取净结石201例(91.4%).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运用纤维胆道镜治疗胆道术后残余结石安全、简便、有效.
作者:何志贤;陆玉华;徐青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应用胫腓钩钢治疗外踝骨折并下胫腓联合分离11例,结果11例随访0.5~2年,疗效均为优良,无断钉、连接杆断裂现象.提示运用胫排钩钢板固定外踝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效果满意.
作者:王延涛;刘丽萍;安丰敏;孙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我院2002年1月~2006年4月利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对58例原发性肝癌进行无水乙醇介入性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贾兵;嵇雪芹;李咏梅;李艳;王守华;蒋从飞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我科于2000~2044年共收治4例胃癌根治术后腹部肿块形成患者,均经手术治疗痊愈出院.
作者:陈国学;曲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中国人群肝脂酶(HL)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发病的关系.方法:对冠心病组132例,正常对照组84例,采用酚-氯仿抽提法提取人体外周血DNA,以PCR与RFLP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两组HL基因各多态位点基因型与等位基因分布情况.结果:冠心病组HL-514C/T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L-514C/T多态位点基因变异与冠心病患者发病可能有相关.
作者:胡敏;邵建国;朱毅;焦青萍;朱华;于金德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分别对104例心肌梗死组和80例对照组的颈动脉内膜厚度(IMT)进行测定分析.结果:心肌梗死组颈动脉斑块好发于颈动脉分叉处;高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及纤维蛋白原、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是心肌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结论:颈动脉斑块是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较好指标,与心肌梗死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
作者:李军;李丕宝;王少媛;吕玲环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评价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5-FU)和甲酰四氢叶酸(CF)联合治疗局部进展期大肠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选择我院大肠癌患者42例,术前接受化疗,方案为:奥沙利铂130mg/m2,静滴2h,第1天;5-FU500mg/m2,静滴6h,第1~3天;CF300mg/d,第1~3天.每3周为1个周期,共2个周期.观察化疗后原发病灶的缓解情况及毒副反应.结果:42例中有38例获得手术切除,其中26例根治性切除,19例原发病灶明显缩小,14例肿瘤TNM分期降低.毒副反应主要为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减少、腹泻、恶心、呕吐、出血、神经感觉毒性、肝肾功能异常,经对症处理后均能缓解.结论:该法对化疗局部进展期大肠癌的中近期疗效显著,耐受性良好.
作者:朱秋秋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肝移植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讨论肝移植相关方法.结果:22例肝移植患者除1例晚期肝癌于术后15个月死于肝外转移外,其余患者均健康存活.结论:肝移植是终末期肝病有效的治疗手段,严格掌握适应证、重视和规范围手术期处理是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和远期存活率的关键.
作者:蔡卫华;吴建军;胡进勇;王卫兵;卢潮德;蔡邢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随着交通、建筑事业的发展,急性颅脑损伤的发病率不断增加,其中重型颅脑损伤的死亡率高达58%.额叶脑挫裂伤是颅脑损伤中常见的一种类型,早期症状不明显,随着病程延长,往往可合并额叶脑水肿、脑肿胀和迟发性血肿,导致患者病情急骤恶化,如不及时手术,死亡率极高.现对我科自1998年1月~2005年8月收治的83例额叶脑挫裂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讨论.
作者:潘云;何文干;张卫;朱扬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PTEN基因在喉鳞癌LS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例正常喉组织,20例癌旁组织和60例喉鳞癌组织中PTEN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PTEN在LSCC、癌旁喉组织及正常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0%、95.0%、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SCC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在TNM分期Ⅰ-Ⅱ期、高中分化癌、无转移、生存率>3年的患者中表达水平较Ⅲ-Ⅳ期、低分化和有转移、生存率<3年的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EN基因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部位无关(P>0.05).结论:PTEN基因的异常表达可能与喉鳞癌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关.
作者:张振新;邱晓霞;施公胜;达鹏;王志霞;周维镕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新生儿易发生窒息,窒息对机体的损害是多脏器的,常合并心肌损害.本文对41例窒息新生儿血清肌钙蛋白Ⅰ(CTnⅠ)进行检测,以探讨其意义.
作者:张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肝脏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CE-MRA)对显示肝脏血管解剖变异及发现门腔静脉病变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我们于2003年11月~2005年9月对57例慢性肝病患者进行了肝脏CE-MRA检查,效果满意.现将注射造影剂的时间掌握和副反应观察的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杨雪飞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人体测量指标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相关关系.方法:收集3 437例健康人群体检数据:人体测量指标(身高、体重、腰围、臀围)以及反映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指标(血压、空腹血糖、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计算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pR)和腰高比(WHtR)后,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指标作典型相关分析.结果:人体测量指标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指标间呈显著的典型相关.人体测量指标中,腰高比的标化系数和相关系数大;心血管危险因素中,血压的标化系数和相关系数大.结论:腰高比是该组人群中有价值的人体测量指标,血压是受肥胖影响大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指标.
作者:邱斌;崔世维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典型病例]例1孕妇,22岁,G2P0,孕36周.超声检查:单胎头位,胎心律齐,脊柱完整,后壁胎盘,成熟度Ⅱ级,羊水大前后径6.2cm.胎儿左肾盂增宽达2.0cm,其上极见不规则囊样无回声区,与一扭曲管道相连,通往下腹部,宽处约2.3cm,壁薄光滑,透声好,形态无明显改变,其上段与左肾上极密不可分,左肾门处输尿管显示不清.超声提示:胎儿左侧肾积水,巨输尿管畸形?右肾未见明显异常.产后经IVP、CT及手术证实:左侧重复肾、重复输尿管,巨输尿管畸形,输尿管开口于膀胱,巨输尿管压迫下位输尿管与肾盂连接处致下位肾积水.右肾正常.
作者:吴静;龚念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南通市2005年麻疹暴发流行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6月收治的430例麻疹住院患者临床资料.结果:430例患者中,男235例,女195例,分别占54.65%和45.35%.发病年龄:儿童138例(32.09%),成人292例(67.91%);临床表现:有发热、上呼吸道卡他症状、结膜炎、早期出现麻疹粘膜斑、在病程的3~5天出现典型的皮疹等麻疹症状;出现并发症369例(85.81%),包括支气管炎、肺炎、心肌炎、喉炎、肝炎、脑炎.经一般治疗、对症治疗、抗病毒治疗及免疫治疗后均痊愈.结论:麻疹的发病年龄后移,以成人为主,其临床表现典型、并发症多、预后较好,免疫调节治疗能缩短病程、减缓病情.疫苗的补种能预防麻疹的流行.
作者:徐建中;孙伟;张沛枫;朱浩然;赵云;凌勇武 刊期: 2006年第04期
2 Barrett食管的治疗2.1手术治疗手术适应证:(1)食管深溃疡;(2)食管瘘管、穿孔合并出血;(3)难以控制的胃食管反流症状;(4)食管进行性狭窄;(5)伴有重度不典型增生;(6)腺癌.对于(1)~(4)者,手术目的主要是重构通道,增加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LESP),减轻胃食管反流.手术方法有:Nissen胃底反折术、Hill胃后方固定术和Belsey食管胃成形术.其中Nissen术式是控制胃食管反流适宜的方式,可使部分患者的BE上皮完全逆转.
作者:黄介飞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总结医患沟通在内分泌疾病诊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对2003年1月~2005年12月内分泌科患者的疾病好转率、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患者满意度等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在医疗诊治过程中,重视医患沟通将有助于缩短住院日、减少住院费用、促进疾病好转、提高患者满意度.结论:医患沟通在内分泌疾病诊治过程中起着积极作用.
作者:季云;吴爱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总结带锁髓内钉治疗长管骨骨折的效果.方法:对532例长管骨骨折用带锁髓内钉治疗,运用C臂X光机透视下行闭合复位234例、切开复位298例;扩髓402例、未扩髓130例;静力固定526例、动力固定6例.结果:514例(96.6%)获得愈合,愈合时间4~12个月,平均为6个月;骨折不愈合18例(3.4%),其中肱骨3例、胫腓骨10例、股骨干5例;术后感染5例(0.9%);内固定失败6例(1.1%),其中主钉断裂2例、远侧锁钉断裂4例.结论: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胫腓骨、肱骨等长管骨骨折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作者:陈晔;陈向东;王洪;朱鸣镝;祝勇;张烽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期望寿命的长短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并为制定与人口有关的社会、经济政策提供依据,它已经成为联合国用于表示经济、文化、健康和社会进步的主要标志之一,而寿命表作为研究人口期望寿命的一种分析工具,成为一个地区或国家人口健康状况的重要度量指标.
作者:陆青云;蓝绍颖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总结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并发症处理的体会.方法:回顾性总结经锁骨下静脉安放起搏电极的4例并发症:误入锁骨下动脉、右心房J型电极导管缠绕三尖瓣、双腔起搏术后右心房电极脱落、术中心脏骤停各1例.结果:4例并发症全部处理成功.结论: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并发症的发生与医生的手术技巧、熟练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谢刚;陈实 刊期: 200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