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海燕;孙兰军
目的 研究葛根素的抗衰老作用及机理.方法 取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5组,生理盐水(老龄)对照组、小剂量(老龄)给药组、大剂量(老龄)给药组、VE(老龄)对照组,(少龄)对照组.给药4周,颈椎脱臼处死,检测心、脑、肝等组织中的SOD的活性和MDA的含量.结果 葛根素对大鼠心、肝等组织中SOD活性显著升高,心、脑、肝等组织中MDA含量显著下降.结论 葛根素具有抗衰老作用,其抗衰老作用的主要作用机制可能是提高SOD活性,降低MDA含量起作用的.
作者:钟星明;江丽霞;肖海;刘春棋;曾靖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中药敷脐治疗小儿口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56例患者用中药玄明粉、川连、细辛、冰片等研末.将药末1~2 g敷于脐部,外以脐布固定,每日换一次;对照组52例患者用锡类散吹敷于口腔溃疡的疮面上,0.2 g/次,3次/d.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4.6%和82.7%.结论 中药敷脐治疗小儿口疮有显著疗效.
作者:周韶谷;华凌云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黄芩茎叶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 from stems and leaves of 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TF)抑制角叉菜胶诱发小鼠尾部血栓形成.方法 50 mg/kg角叉菜胶皮下注射诱发小鼠尾部血栓形成,通过24,48,72 h小鼠血栓发生率、黑尾长度以及凝血时间的测定,确定TP对角叉菜胶诱发小鼠血栓形成的影响.结果 50~200 mg/kg TP不同程度降低角叉菜胶引起小鼠尾部血栓发生率,缩短血栓长度和延长凝血时间.结论 TP能抑制角叉菜胶引起小鼠尾部血栓形成.
作者:缪红;程建军;苏丙凡;商亚珍 刊期: 2006年第12期
《中药材加工学》是研究中药材加工理论、技术、方法、加工品标准、加工品质量评价及工艺发展的学科.通过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中药材加工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中药材产地加工的起源、现状、主要技术和加工品的商品规格,了解中药材加工机械的性能、工作原理和中药材加工现代研究等内容.其教学质量与该专业的整体教学质量的高低有着密切的关系.为提高其教学质量,结合当前中药材加工学发展所面临的新形势,对《中药材加工学》教学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与思考.
作者:陆兔林;李林;毛春芹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寻找重楼种菌繁殖的佳方法.方法 无性繁殖:根状茎不同部位;有性繁殖:种子两次低温处理.结果 无性繁殖带顶芽比中、下部出苗率高;有性繁殖发芽率为51.8%,且繁殖系数大.结论 重楼种苗繁殖宜采用有性繁殖.
作者:李荣英;段立胜;唐德英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乳块消合剂中丹参素的含量.方法 采用离心-微孔滤膜过滤的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色谱柱为Diamonsil-ODS C18柱(4.6 mm×250 mm,10 μm);流动相为乙腈-甲醇-水-冰醋酸(0.5∶8∶92∶1),检测波长为280 nm,进行测定.结果 方法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87%,RSD为1.73%;丹参素在0.106 7~1.067 μg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 8).结论 该方法可靠,结果准确,可作为乳块消合剂的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赖娟;杨明;莫强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对从鬼针草中提取鬼针草总黄酮的工艺进行优化.方法 采用L9(34)正交设计,以鬼针草总黄酮含量为考察指标,考察乙醇浓度、提取时间、乙醇用量、提取次数4个因素对提取的影响.结果 佳提取工艺为12倍量80%乙醇提取2次,1 h/次.结论 该工艺经实验重现性好,对进一步的工艺开发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作者:钟明媚;陈飞虎;袁丽萍;程文明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用中成药逍遥丸合归脾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120例,观察其疗效.方法 口服逍遥丸和归脾丸,各10粒/次,3次/d,服用0.5~1.5个月.结果 总有效率达95.0%,且副作用极小.结论 中成药逍遥丸合归脾丸可以从根本上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服用方便,副作用小,能够长期服用.可进一步研究,作为中青年脑力劳动者、工作紧张者的保健及预防药品推广应用.
作者:张银萍;孙静 刊期: 2006年第12期
2002年根据全国高教系统教学实验改革的需要,针对我校中药学专业四年制本科和医药结合七年制学生的专业所需而开设了一门药理学中药药理学综合实验新课程,简称专业二实验.此门课程开设至今,在教研室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教学改革,也为了使这门课程更好地发展.现将一些经验体会总结如下,并对将来的工作提出了一些展望.
作者:谭梦晖;沈旭华;沈伟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按照GB7713-87规定,为便于国际交流,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应附有外文(多用英文)摘要.国内药学期刊为了提高本刊物的质量,对科技论文英文文摘的撰写标准、格式及用语要求越来越严格,但英语有其自己的表达方式、语言习惯,笔者针对其写法谈谈自己的体会.
作者:张明艳;杨工昶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单用虎杖水煎液对烫伤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取大鼠40只,在其背部制成烧伤模型,随机分成生理盐水对照组、万花油对照组、烧伤膏对照组和虎杖水煎液治疗组.暴露疗法,无菌技术操作,创面擦洗药物.观察药后创面愈合情况,以创面愈合率及时间长短评价药物疗效.结果 虎杖煎液组第9,16天创面愈合率分别是同期生理盐水对照组的1.42倍和1.56倍,第22天虎杖水煎液组愈合率达95.56%,而生理盐水对照组只有75.78%,虎杖水煎液组与9,16天同期万花油对照组、烧伤膏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但虎杖水煎液组与第22天同期万花油对照组、烧伤膏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单用虎杖水煎液对烫伤大鼠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张兴燊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正交法优选紫草多糖的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L9(34)正交实验法考查固液比,微波提取功半,时间及次数对提取结果的影响.结果 微波法提取紫草多糖的佳工艺为:固液比1∶15,提取功率250 W,提取时间6 min.提取次数为3次.结论 上述实验结果为微波法提取紫草多糖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乔秀文;李洪玲;曾宪佳;杜志坚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加氧氟沙星栓阴道上药治疗宫颈支原体感染的疗效.方法 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加氧氟沙星栓阴道上药.结果 加氧氟沙星栓阴道上药后复发率低于单纯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治疗.结论 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加氧氟沙星栓阴道上药是一种治愈率高、复发率低的好方法.
作者:熊娟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胃康系列方治疗胃脘痛的疗效.方法 对1 000例患者分别用胀痛方、灼痛方、冷痛方、绵痛方、绞痛方、剌痛方、萎痛方辨证加减治疗.结果 显效率90.3%,有效率99.1%.结论 胃康系列方治疗慢性胃脘痛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潘启学 刊期: 2006年第12期
实验教学是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院校关键的教学环节.在现代教育思想的指导下,素质教育被提升到首要地位,各高校积极探索实验教学体系和方法的改革.这种改革在注重基础实验理论的基础上,以提升素质,开发潜能,发展个性为目的,将素质教学、创新教学融入到医学实验教学中.我院也先后在机能学和病原微生物学的教学中进行了开放性实验教学的改革,笔者认为开放性实验教学改革的成败与开放性实验室的管理密切相关,现将实验室管理中值得注意的问题和经验与大家分享.
作者:郑善姬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确定胃痛宁片中蒲公英的提取工艺.方法 对提取温度、提取次数和pH值,采用L9(34)正交表进行正交实验.结果 主要因素为提取温度,其次为提取次数、pH值.确定佳提取工艺为8倍量60℃水温浸3次,3 h/次,熟石灰调pH值11.8.结论 此工艺提取胃痛宁片中蒲公英的提取率高.
作者:郝雅男;张国华;王颖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分离何首乌水提液的不同药效部位,评价其对造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用陶瓷微滤膜分离何首乌水煎液药效部位,取膜分离所得上清液作受试液A,何首乌水煎液(受试液B)作阳性对照;采用环磷酰胺诱发造血功能障碍动物模型,将动物分为6组,即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受试液A高(250 mg/kg)、中(125 mg/kg)、低(65 mg/kg)剂量组和受试液B(125 mg/kg)组,从外周血象变化、红系祖细胞(BFU-E)和粒单细胞集落形成细胞(CFU-GM)角度评价其对造血功能的影响.结果 何首乌水煎液和膜分离所得上清液对造血障碍动物外周血象、红系祖细胞(BFU-E)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 何首乌膜分离所得上清液有改善动物造血功能障碍的作用,其改善造血功能的作用优于水煎液.
作者:黄志海;蔡宇;余绍蕾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考察正气壮骨丸主要药效作用,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 取正常Wistar大鼠,雄性,体重180~240 g.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40只,雌雄兼用,体重(2.3±0.5)kg均购于山东新华制药厂动物中心,等级:制成动物骨质疏松试验模型及骨折试验模型后,应用正气壮骨丸对其治疗,观察骨质疏松改善情况和骨折愈合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对骨密度的影响及骨折愈合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正气壮骨丸具有提高骨质密度、改善骨质疏松的作用,并对骨折的愈合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刘秀花;王臻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蒲地蓝消炎片中黄芩苷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Shim-pack VP-ODS色谱柱(150 mm ×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水-磷酸(47∶53∶0.2),检测波长280 nm,流速1.0 ml·min-1,柱温40℃.结果 黄芩苷在0.2411~1.206 μg(r=0.999 9)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81%,RSD=1.21%(n=6).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蒲地蓝消炎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孙艳涛;鞠建锋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不同苦叶七资源在分子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方法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30个苦叶七地方品种进行检测,并用NTSYS软件对扩增结果进行统计和聚类.结果 80个随机引物中有10个引物的扩增产物具有多态性,每个多态性引物平均可扩增出6个片段.聚类分析表明,全部材料可划分为五个类群.结论 苦叶七种质资源在分子水平上存在明显的遗传差异.
作者:樊冬丽;牛西午;马小军;肖小河;鄢丹;廖庆文 刊期: 200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