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赵斌;黄文华;岳玲
目的:改进白芍中芍药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比较了<中国药典>方法和改进方法.采用70%乙醇为提取溶剂,流动相为甲醇-水(30:70),检测波长为230 nm.结果:此方法线性关系良好(r=0.999 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518%,RSD为1.682%.结论:改进的方法简便,准确,可减少有机溶剂对人的毒害和对环境的污染,为实践中芍药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李冬雪;杜守颖;贾海英;吴清;郑海云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研制生发Ⅰ号并观察其对班秃的疗效.方法:乙醇提取法、热溶法;对照观察法.结果:对班秃的治疗有效率为84.12%.结论:生发Ⅰ号制备工艺合理,是治疗班秃的有效药物.
作者:胡晓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测定川渝地方用金银花品种中绿原酸的含量,评价其内在质量.方法:分光光度法.结果:测定了川渝5种1变种共15个金银花样品中绿原酸的含量.结论:所测样品中栽培有一定规模的品种中绿原酸含量除峨眉忍冬外均高于野生者中同种忍冬,不同产地花蕾样品的绿原酸含量差异很大,等于甚至大于不同品种间的差异.
作者:苟占平;万德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富硒长叶胡颓子根皮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抗炎实验采用二甲苯引起小鼠的炎性水肿和角叉菜胶引起大鼠足肿胀的方法;镇痛实验选用热板法和醋酸扭体法.结果:富硒长叶胡颓子根皮水煎液及醇提液能非常明显地抑制小鼠耳肿胀;醇提液对大鼠足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水煎液对热板致小鼠痛阈有显著提高;水煎液对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富硒长叶胡颓子根皮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作者:肖本见;谭志鑫;李玉山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普利高津创立的耗散结构理论在自然系统和社会系统的研究中,均具有普遍的方法论意义.文章通过对耗散结构理论的把握,提出中西医结合教学要以开放系统作为基本出发点,以远离平衡态来增加教学的活力,以非线性作用作为教学改革的依托,以涨落来触发教学的突破,从而使中西医结合教学形成新的有序的耗散结构.
作者:王炜;严火其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介绍按<血证论>止血、消瘀、宁血、补血四法,用自拟止血消斑汤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辨证施治经验.
作者:赵天升;肖荣芬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介绍近10年来灵芝及其制剂中灵芝多糖的提取和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综述其提取和含量测定的研究概况.结果:灵芝多糖的提取以水提为主,并可在提取前对灵芝子实体采取预处理,多糖的含量测定方法主要有可见紫外分光光度计法和滴定法如姆松-华尔格法.结论:灵芝多糖的水提取和含量测定方法简单、可行,但控制灵芝及其制剂的质量的方法尚有待进一步探索与研究.
作者:林世和;谢岱;余南才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益多螺旋藻片(螺旋藻)治疗脾虚证、缺铁性贫血及高脂血症(脾虚型)的临床疗效及主要药效.方法:临床采用多中心、区组随机对照、非盲法试验的观察方法,脾虚证对照用复方扶芳藤合剂;缺铁性贫血(脾虚型)对照用复方扶芳藤合剂、硫酸亚铁片;高脂血症(脾虚型)对照用多烯康胶丸.结果:两组治疗脾虚证总有效率分别为91%,93%;治疗缺铁性贫血总有效率分别为90%,93.3%;治疗高脂血症总有效率86.7%,90%.各组疗效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药理实验证实益多螺旋藻片对低铁性贫血大鼠,可增加其体重、Hb和RBC水平;对快速型高胆固醇血症小鼠,可降低血清TC和TG水平,对高脂血症大鼠可降低血清TC和TG水平和提高HDL-C水平;对脾虚小鼠,可提高其耐疲劳能力和耐常压缺氧能力.结论:益多螺旋藻片用于脾虚证、缺铁性贫血、高脂血症(脾虚型)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和有一定的药理学依据.
作者:李琴;欧彪;钟技;叶日乔;蒙子卿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进行湖北麦冬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建立产量与产量相关性状的模型.方法:运用SPSS11.0,Excel 2000,Cvxpt32进行分析结果.结果:每丛块根数量、块根百粒重、叶片面积与产量呈线性关系;试验范围内增加块根体积可提高产量;块根膨大期,当叶绿素总量为大时,产量高.结论:在试验范围内湖北麦冬产量可根据地上部形态指标预测.
作者:赵劲松;贾文恺;何家涛;瞿宏杰;别运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优化黄芪和泽泻混合提取的工艺条件.方法:以黄芪皂苷得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法进行优选. 结果:回流时间、乙醇用量和乙醇浓度对提取有显著性影响.结论:混合提取黄芪皂苷的佳工艺条件为:用80%乙醇提取2次,溶剂用量分别为药材的10,8倍,提取时间分别为90,60 min.
作者:郭建鹏;金在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综述了近十年来中国药用石斛离体培养的研究现状,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今后的发展趋势.
作者:刘咏;罗建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对植物和动物中的聚戊烯醇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分布、药理作用及其衍生物的合成途径作一综述,为进一步研究开发聚戊醇类化合物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李永辉;欧阳臻;杨克迪;陈钧 刊期: 2005年第04期
针对蒲黄在炒炭过程中容易着火灰化、损耗量大、难以把握炮制程度的特点.采用间歇式的炒炭方法,不仅利于安全操作、准确把握炮制程度,而且得率有所提高.
作者:方洪征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对资源植物望春玉兰的分布、萜类成分、生物活性等方面的研究作了综述, 为木兰属及木兰科药用植物的系统分类提供有价值的化学依据, 并为全面评价该植物的药用价值提供参考.
作者:赵利琴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有效治疗盆腔炎的方法.方法:鱼腥草加丹参注射液保留灌肠.结果:经1~3个疗程治疗,急性盆腔炎治愈率100%,慢性盆腔炎治愈率92.3%,炎性包块治愈率90.7%.结论:使用该方法治疗盆腔炎效果好,使用方便、简单.
作者:付红蕾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建立抗感止咳口服液中有效成分黄芩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方法:以Shimpack ODS柱(4.6 mm i.d.×250 mm,5 μm)为分析柱;甲醇-0.15 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45∶55)为流动相;278 nm检测,建立了抗感止咳口服液中黄芩苷含量的HPLC-UV法.结果:所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中黄芩苷在进样量0.184 0~0.920 0 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4);日内和日间RSD分别为1.62%和1.94%;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56%.结论: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抗感止咳口服液中黄芩苷的含量测定.
作者:韩海 刊期: 2005年第04期
通过对中医治则的归类整理,对中医治则的层次进行了探讨.认为中医治则可根据病机分为四个层次,即:治疗的总则、病类的治则、具体疾病的治则、症状治则.提出以此四个层次为框架,建立治疗学理论体系,更好地指导临床.
作者:李征;李长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苍耳子超临界流体萃取物的成分.方法: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药材,气相-质谱连用分析其成分.结果:分离鉴定出15种成分,其中亚油酸含量高,棕榈酸次之.结论:首次对苍耳子进行超临界流体萃取,其萃取物中含挥发性成分和脂肪酸类成分.
作者:刘玉红;富菊萍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综述槲寄生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方法:查阅了近十余年来国内外有关槲寄生的实验和临床研究的文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槲寄生中除了黄酮、生物碱类等小分子化合物外,还含有大量的凝集素、多糖等高分子的生物活性成分.药理作用方面重点综述了槲寄生的抗肿瘤、抗氧化、抗衰老、抗病毒、免疫调节、抗骨质疏松、降血压、降血糖等药理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及肿瘤的辅助用药等.结论:我国槲寄生资源丰富,应该进一步研究开发利用.
作者:王俊;王国基;颜辉;褚衍亮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建立玉肤养颜胶囊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方中的主要药味.结果:方中当归、白术、赤芍等3味药的薄层色谱具有鉴别特征.结论:薄层色谱鉴别可作为玉肤养颜胶囊的质量控制指标.
作者:贾晓波;王世伟;王桂梅 刊期: 200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