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王国基;颜辉;褚衍亮
<药海撷菁>梅全喜著,中医古籍出版社2004-06出版,列为中华当代名医系列丛书第2卷,本书副题为梅全喜主任中药师从药20年学术论文集.
作者:谢海洲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确定黄丝郁金中姜黄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甲醇为提取溶剂,流动相为乙腈-1%醋酸(55:45),检测波长为428 nm.结果:线性良好,加样回收率为100.61%,RSD为1.75%(n=5).结论:确立方法简便、准确,为实践中姜黄素含量测定方法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贾海英;杜守颖;李冬雪;吴清;郑海云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对资源植物望春玉兰的分布、萜类成分、生物活性等方面的研究作了综述, 为木兰属及木兰科药用植物的系统分类提供有价值的化学依据, 并为全面评价该植物的药用价值提供参考.
作者:赵利琴 刊期: 2005年第04期
2000版<中国药典>一部规定以硫化物黄铁矿族黄铁矿主含二硫化铁作为自然铜药用.具有散瘀、接骨、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跌打肿痛、筋骨折伤等症,是临床上伤科常用的一味中药,但由于历史、区域、地理的不同,在实际工作中常见自然铜及其混淆品.现将自然铜(Pyritum)与其混淆品黄铜矿(Chlcopyritum)、矿物铜(Cuprum)的鉴别特征分述如下.
作者:李建芬;徐方铭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世界新药研发竞争加剧,美国、日本和欧盟占主导地位.跨国制药公司是新药开发的主力军,生物技术药物是目前研发的热点.中国新药研发形势不容乐观,国内新药开发多以仿制为主,自主创新、拥有知识产权的新药很少.近年来合同研究单位越来越多,随着多学科、新技术应用于新药开发,使药物研究领域多样化.
作者:凌良元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蓼实中总黄酮佳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法,考察乙醇浓度、料液比、温度、时间等4个因素对该工艺的影响.结果:不同条件下,测得的总黄酮含量不同.结论:料液比与温度是影响浸提效果的重要的因素;确立了总黄酮佳提取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70%,料液比1:15,回流提取时间2.0 h,提取温度85℃,测得的总黄酮含量百分比为4.64%.
作者:王振堂;肖连生;唐瑞仁;张启修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小茴香为伞形科植物茴香Foeniculum vulgare Mill.的干燥成熟果实.具散寒止痛、理气和胃之功,为临床常用中药.藏茴香、莳萝子、毒芹子、孜然和防风的种子作为小茴香的伪品在基层中药房时有出现.现将鉴别要点概述如下:
作者:孙迎东;汪风芹;张静;李风荣 刊期: 2005年第04期
通过分析中药研究和产业化过程的衔接问题,提出目前真正的品牌中药产品较少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研发阶段和产业化阶段所用原料及炮制法不一致、工艺不一致、储藏条件不一致,以致于新药上市后,其疗效严重偏离其临床实验阶段的效果.建议加强中药材规范生产基地建设、尽快建立药材、饮片、炮制品质量标准和生产批准文号制度、提高制药机械的自动化生产程度、成立国家级标准中试基地,加强市场产品质量标准和药理学试验证工作.
作者:徐柏颐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建立HPLC测定枳壳中新橙皮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选用色谱柱为Hypersil C18(250 mm×4.6 mm,5 μm); 流动相为乙腈-0.5%磷酸水(pH=3)(19∶81);检测波长283 nm;流速1.0 ml/min;柱温 25℃. 结果:新橙皮苷进样量在0.155~0.930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1,n=6); 新橙皮苷的加样回收率103.12%(RSD=1.22%).结论:该法简便、准确、可靠,可用于枳壳药材的质量控制.
作者:杨武亮;余世平;杨世林;任燕冬;李越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介绍按<血证论>止血、消瘀、宁血、补血四法,用自拟止血消斑汤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辨证施治经验.
作者:赵天升;肖荣芬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中药安蛔排虫汤治疗胆道蛔虫症疗效.方法:用自拟中药安蛔排虫汤,结合西医解痉对症治疗胆道蛔虫症40例.结果:临床治愈36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97.5%.结论:安蛔排虫汤治疗胆道蛔虫症有安蛔止痛、利胆排虫作用,疗程短,经济,效果明显.
作者:李培谦;王新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建立一种蝉拟青霉多糖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应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蝉拟青霉多糖的含量.结果:测定波长485 nm,在0.005~0.230 mg·ml-1范围内多糖浓度与吸收度有良好的线形关系,回归方程A=8.130C+0.033,r2=0.996,平均回收率为97.99%±3.96%,RSD=4.04%.蝉拟青霉菌丝体的多糖含量为1.92%.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显色稳定,可用于蝉拟青霉多糖的含量测定.
作者:熊中奎;金丽琴;吕建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方剂的历史悠久,但真正将方剂作为研究对象,出现方剂功效的描述则始自金代成无己,并在明清时期有了较大的发展,而直到建国后才形成一定的规范.目前古方中还存在大量的方剂只有简单的组成与主治,而没有详细的方论,包括方剂功效.文章后论述了方剂功效理论研究的重要性与可行性.
作者:雍小嘉;蒋永光;陈颖;韩佩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莫沙必利伍用舒肝健胃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治疗组口服莫沙必利和舒肝健胃丸,并与对照组单独口服莫沙必利相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疗效(P<0.05).结论:莫沙必利伍用舒肝健胃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优于单用莫沙必利.
作者:张淑爱 刊期: 2005年第04期
针对蒲黄在炒炭过程中容易着火灰化、损耗量大、难以把握炮制程度的特点.采用间歇式的炒炭方法,不仅利于安全操作、准确把握炮制程度,而且得率有所提高.
作者:方洪征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综述槲寄生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方法:查阅了近十余年来国内外有关槲寄生的实验和临床研究的文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槲寄生中除了黄酮、生物碱类等小分子化合物外,还含有大量的凝集素、多糖等高分子的生物活性成分.药理作用方面重点综述了槲寄生的抗肿瘤、抗氧化、抗衰老、抗病毒、免疫调节、抗骨质疏松、降血压、降血糖等药理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及肿瘤的辅助用药等.结论:我国槲寄生资源丰富,应该进一步研究开发利用.
作者:王俊;王国基;颜辉;褚衍亮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综述了近年来对雷公藤、狼疮颗粒等单味药或复方中药免疫抑制作用实验研究概况,对其药理作用的复杂性等进行了探讨,并对今后研究开发前景进行了展望.
作者:段国峰;明广奇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壮骨祛风合剂制备工艺与质量控制方法.方法:利用水提醇沉的方法制备壮骨祛风合剂建立性状、鉴别等质量标准;该对照组对该制剂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等的疗效进行临床应用观察.结果:制剂制备工艺可行,质量可靠;治疗组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该制剂组方合理,制备工艺可行,质量可控,疗效确切.
作者:王晓君;张金声;李洪涛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提高抗栓益寿口服液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鉴别处方中丹参、枸杞子、红花.结果:该法色谱班点清晰,附近无杂质斑点干扰.结论: 建立了专属性较强的薄层色谱鉴别抗栓益寿口服液中丹参、枸杞子、红花的方法.该法简便快捷.
作者:聂明华;黄淑君 刊期: 2005年第04期
1 白英茄科植物白英Solanum lyratum Thunb.又名白毛藤,干燥全草作为传统中药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气微,味苦.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的功效,用于治疗痢疾、黄疸、水肿、淋病、风湿性关节炎、胆囊炎、癌症等[1,2].
作者:张宏意;房志坚 刊期: 200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