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试论方剂功效表达的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意义

雍小嘉;蒋永光;陈颖;韩佩玉

关键词:方剂, 功效, 方论, 治法, 数据挖掘
摘要:方剂的历史悠久,但真正将方剂作为研究对象,出现方剂功效的描述则始自金代成无己,并在明清时期有了较大的发展,而直到建国后才形成一定的规范.目前古方中还存在大量的方剂只有简单的组成与主治,而没有详细的方论,包括方剂功效.文章后论述了方剂功效理论研究的重要性与可行性.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莫沙必利伍用舒肝健胃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莫沙必利伍用舒肝健胃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治疗组口服莫沙必利和舒肝健胃丸,并与对照组单独口服莫沙必利相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疗效(P<0.05).结论:莫沙必利伍用舒肝健胃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优于单用莫沙必利.

    作者:张淑爱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鱼腥草加丹参注射液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126例

    目的:探讨有效治疗盆腔炎的方法.方法:鱼腥草加丹参注射液保留灌肠.结果:经1~3个疗程治疗,急性盆腔炎治愈率100%,慢性盆腔炎治愈率92.3%,炎性包块治愈率90.7%.结论:使用该方法治疗盆腔炎效果好,使用方便、简单.

    作者:付红蕾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聚戊烯醇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对植物和动物中的聚戊烯醇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分布、药理作用及其衍生物的合成途径作一综述,为进一步研究开发聚戊醇类化合物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李永辉;欧阳臻;杨克迪;陈钧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中药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中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不良反应也突现出来.通过查阅国内近10年文献,表明中药不良反应原因主要在于剂量过大、长期用药、用法不当、药不对证等9大因素;其防范措施常采取控制剂量、辨证施治、依次炮制、合理配伍等方法,以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作者:李军;刘先琼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玉肤养颜胶囊的薄层色谱鉴别研究

    目的:建立玉肤养颜胶囊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方中的主要药味.结果:方中当归、白术、赤芍等3味药的薄层色谱具有鉴别特征.结论:薄层色谱鉴别可作为玉肤养颜胶囊的质量控制指标.

    作者:贾晓波;王世伟;王桂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吸附树脂再生效果的实验研究

    目的:对吸附树脂常规再生方法的再生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应用D101大孔吸附树脂,对淫羊藿总黄酮进行反复吸附、洗脱10次后,按常规方法进行再生处理;然后检测再生后树脂上淫羊藿总黄酮残留量,检测再生后树脂吸附容量,观察再生后树脂的变化.结果:在实验条件下,树脂柱上有前10次吸附平均收率0.6%的淫羊藿总黄酮残留量,再生后的吸附容量为24.30 mg·ml-1.结论:吸附树脂可连续多批次地用于同一产物的提取分离,再生后有提取物残留,吸附容量变化不大,再生后有利于提高树脂柱吸附过程的流动性.

    作者:曾骆;戴静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浅谈中医治则的几个层次

    通过对中医治则的归类整理,对中医治则的层次进行了探讨.认为中医治则可根据病机分为四个层次,即:治疗的总则、病类的治则、具体疾病的治则、症状治则.提出以此四个层次为框架,建立治疗学理论体系,更好地指导临床.

    作者:李征;李长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从耗散结构理论看中西医结合教学的走向

    普利高津创立的耗散结构理论在自然系统和社会系统的研究中,均具有普遍的方法论意义.文章通过对耗散结构理论的把握,提出中西医结合教学要以开放系统作为基本出发点,以远离平衡态来增加教学的活力,以非线性作用作为教学改革的依托,以涨落来触发教学的突破,从而使中西医结合教学形成新的有序的耗散结构.

    作者:王炜;严火其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10种常见中药材的掺伪鉴别

    介绍10种中药材的伪品、掺伪品的性状鉴别方法,以辨别真假,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葛文龙;杨水英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生发Ⅰ号的制备及疗效观察

    目的:研制生发Ⅰ号并观察其对班秃的疗效.方法:乙醇提取法、热溶法;对照观察法.结果:对班秃的治疗有效率为84.12%.结论:生发Ⅰ号制备工艺合理,是治疗班秃的有效药物.

    作者:胡晓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鼠曲草充白头翁的原因及辨析

    目的:分析鼠曲草充白头翁的原因,以说明二者在临床上不可等同使用.方法:对白头翁与鼠曲草的基源鉴定、药理成分、原植物形态、药材性状、功效主治等进行辨析.结果:白头翁是治痢的要药,而鼠曲草是治咳、喘、痰的要药.结论:不能把鼠曲草当成白头翁使用.

    作者:卢顺满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药品造假的新动向简析

    通过药品抽样及检验工作中发现的药品制假、售假,严重扰乱医药市场,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不良现象,提出出现此种现象的原因,以及整顿医药市场,切除制假根源,规范流通领域势在必行,以彻底杜绝假药的泛滥.

    作者:侯凤霞;陈秀珍;尹丽君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试论方剂功效表达的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意义

    方剂的历史悠久,但真正将方剂作为研究对象,出现方剂功效的描述则始自金代成无己,并在明清时期有了较大的发展,而直到建国后才形成一定的规范.目前古方中还存在大量的方剂只有简单的组成与主治,而没有详细的方论,包括方剂功效.文章后论述了方剂功效理论研究的重要性与可行性.

    作者:雍小嘉;蒋永光;陈颖;韩佩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噪声的听力增强效应研究

    目的:研究听觉的随机共振效应.方法:测试在不同的噪声水平时听力正常的11名受试者感知听阈附近纯音的能力.结果:当纯音强度远高于或低于被试者的听阈时,增加噪声并不能改善被试者的检测能力;当纯音强度等于或略低于被测试的听阈时,某种水平的噪声能提高感知能力.对于所有11名受试者,噪声都显示了对接近听阈的弱小纯音信号的听力有增强效应.结论:在特定的噪声水平,噪声对听阈附近的纯音感受是有益的.

    作者:龙贤明;戴冀斌;朱国斌;龙长才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膜类型和操作参数对中药口服液膜分离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膜分离金钱通淋口服液时不同膜组件及操作参数对膜分离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截留分子量的膜组件、操作参数的正交设计,以与总黄酮相关的各种指标考察不同膜组件及操作参数对膜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截留分子量为20 KD的PS膜具有较好的膜分离效果,选择压力0.08 MPa、料液温度40℃、进料流速2.8 L/min的操作参数工作效率更高,但对干膏中总黄酮含量没有显著性影响.结论:膜类型和操作参数对金钱通淋口服液膜分离效果有影响,新工艺制备的口服液色泽好、澄清度大为改善,且具有良好的药效作用.

    作者:朱才庆;余华;熊胜泉;范其坤;徐丽瑛;魏东芝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慢性骨髓炎的治疗及护理体会

    慢性骨髓炎由急性骨髓炎失治迁延造成.尤其在交通、医疗、经济条件相对滞后的农村尤为多见,且多见于学龄儿童.本文对慢性骨髓炎的治疗与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田世翠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分光光度法测定蝉拟青霉多糖的含量

    目的:建立一种蝉拟青霉多糖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应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蝉拟青霉多糖的含量.结果:测定波长485 nm,在0.005~0.230 mg·ml-1范围内多糖浓度与吸收度有良好的线形关系,回归方程A=8.130C+0.033,r2=0.996,平均回收率为97.99%±3.96%,RSD=4.04%.蝉拟青霉菌丝体的多糖含量为1.92%.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显色稳定,可用于蝉拟青霉多糖的含量测定.

    作者:熊中奎;金丽琴;吕建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肺炎78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肺炎的疗效.方法:将156例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作疗效对比观察.治疗组予以痰热清注射液静滴,对照组予以左氧氟沙星注射液静滴,1次/d,疗程均为10 d.结果:治疗组总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在改善咳嗽症状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痰热清注射液治疗肺炎疗效良好.

    作者:程国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蒲黄炒炭创新

    针对蒲黄在炒炭过程中容易着火灰化、损耗量大、难以把握炮制程度的特点.采用间歇式的炒炭方法,不仅利于安全操作、准确把握炮制程度,而且得率有所提高.

    作者:方洪征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灵芝及其制剂中灵芝多糖的提取与含量测定的研究概况

    目的:介绍近10年来灵芝及其制剂中灵芝多糖的提取和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综述其提取和含量测定的研究概况.结果:灵芝多糖的提取以水提为主,并可在提取前对灵芝子实体采取预处理,多糖的含量测定方法主要有可见紫外分光光度计法和滴定法如姆松-华尔格法.结论:灵芝多糖的水提取和含量测定方法简单、可行,但控制灵芝及其制剂的质量的方法尚有待进一步探索与研究.

    作者:林世和;谢岱;余南才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