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攀;刘晓河;梁惠花
目的:了解注射用β-七叶皂苷钠所致药品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为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中国期刊网CNKI数字图书馆上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对1994~2004年国内期刊上公开报道的31例注射用β-七叶皂苷钠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药品不良反应多见于男性中、青年患者,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该药所致的肾功能损害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45.16%的ADR出现时间在1d内.结论:β-七叶皂苷钠所导致的不良反应一般比较轻微,治疗预后良好,但临床使用中注意观察患者反应情况,及时发现,及时治疗,以避免严重ADR的出现.
作者:李庆南;杨应霓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舒肌止痛煎治疗紧张性头痛的疗效,并与西药阿米替林组对照.方法:将103例紧张性头痛的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3例,给与舒肌止痛煎,水煎服,1剂/d;对照组50例,给予阿米替林25 mg,3次/d,口服;两组疗程均为30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头痛严重程度、发作频率、颅周肌肉压痛程度等指标.结果:治疗后患者头痛严重程度、发作频率、颅周肌肉压痛程度均有下降.舒肌止痛煎组总有效率92.45%,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结论:舒肌止痛煎治疗紧张性头痛疗效确切,副作用少.
作者:刘军玲;刘晓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女,30岁,干部,已婚,2001-06-20就诊.初诊:素有慢性气管炎病史,近日发热,18 d未退,经X线诊断为大叶性肺炎.西药用各种抗生素及解热镇痛药,未见明显疗效,体温始终在39~ 39.5℃之间波动.查患者精神萎靡不振,自诉畏风形寒无汗,咳嗽痰少,咽喉肿痛,渴喜饮,二侧颈部痰核肿大,舌苔黄腻,舌质红,脉细数,脉搏90次/min.辨证此属温病卫气同伤,气分大于卫分.治宜解表清里,卫气双解.方用栀豉汤合银翘散加减;淡豆豉12 g,山栀12 g,黄芩12 g,荆芥9 g,防风9 g,金银花12 g,连翘12 g,生甘草6 g,桔梗6 g,杏仁12 g,天花粉15 g,柴胡6 g,芦根30 g.2天之内服完4剂.再服4剂后,有汗出,发热已退,形寒畏风,咽喉肿痛已消,咳嗽大减,二侧颈部痰核稍小,按之微痛,苔腻转黄,舌淡红,脉细数,发热虽退,脉未见平和.再按原方治疗,加葛根12 g,夏枯草12 g,连服5剂.
作者:封英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三黄宁肠液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方法:将活动期UC患者107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5例采用三黄宁肠液保留灌肠,对照组42例用柳氮磺胺吡啶混悬液保留灌肠.结果:治疗组近期治愈率为41.54%,总有效率为98.40%;对照组分别为19.05%和80.9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各项观察指标积分,治疗组较对照组及治疗前均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三黄宁肠液灌肠对改善UC临床症状和黏膜病理改变有理想效果.
作者:刘海 刊期: 2005年第06期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癌症的治疗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现今的癌症治疗不仅旨在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而且把提高生活质量作为临床治疗的评价指标.作为医护工作者,一切以病人为中心,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护理质量评价的指标之一.我院今年来共收治了30余例各种癌症晚期患者,采用了以下中医护理措施,远期效果较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董成华;郭文英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对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对照组40例,连续用药3个月.结果:治疗组在头痛发作频度、持续时间、头痛指数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血府逐瘀汤对偏头痛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程荣朵;赵林江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对来自全国11个地区的蒺藜类商品药材进行鉴定,了解该类药材的市场情况.方法:在性状鉴别的基础上,采用显微数码成像技术,对蒺藜商品药材进行了显微鉴定研究.结果:11份商品药材样品中均为正品,但是组织构造研究结果与前人研究不尽相同.结论:蒺藜的中果皮分为薄壁和厚壁两部分,厚壁部分内、外两侧均有含草酸钙结晶细胞形成的结晶层.本文提供了蒺藜药材的横切面简图、组织特征图和粉末图,以供参考.
作者:张勉;谢帆;王胜勇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介绍葛根素在心血管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对葛根素的化学成分、主要功效及在心血管病中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结果:葛根素具有扩张冠状动脉,改善正常和缺血心肌的代谢;降低血压;抗心率失常;抗动脉硬化,改善微循环等功效.用于治疗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病毒性心肌炎,高血压疗效显著.结论:葛根素有效成分明确、疗效确切,是治疗心血管病的有效药物.
作者:王桂霞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CM挥发油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硝酸异山梨酯组、CM挥发油大、中、小剂量组.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60 min后恢复血流并持续60 min,造成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药物对心肌组织磷酸肌酸激酶(CK)、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对心电图的影响.结果:CM挥发油大、中剂量组能显著降低心肌匀浆中CK活性及MDA的含量,增强SOD活性.各剂量组均能明显降低MDA的含量;同时,CM挥发油各剂量组还能显著降低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心电图S-T段的偏移(P<0.05,P<0.01),且大剂量组效果明显.结论:CM挥发油在抗氧化及改善缺血心电图方面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作者:聂红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建立测定大蒜油软胶囊中大蒜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色谱柱为Planetsil C18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水-四氢呋喃(68:30:2),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40 nm.结果:大蒜素测定范围为10~200 μg·ml-1,相关系数为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8.7%,RSD为1.7%(n=8).结论:本法快捷、灵敏、准确,可用于测定大蒜油软胶囊中大蒜素含量.
作者:宋永贤;孙利;王文泽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制定鼻渊滴丸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的苍耳子、白芷、辛荑等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制剂中的小檗碱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薄层色谱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盐酸小檗碱含量在0.1~1.0 μg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8.70%,RSD为1.71%.结论:方法可靠、实用,可用于鼻渊滴丸的质量控制.
作者:孟祥平;王治平;樊化;杨柯;王一飞;李贵生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中西药结合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贵州省遵义市妇女儿童医院200例妇科门诊病人的疗法进行统计.结果:临床上对霉菌性阴道炎采取中西药结合行维持期治疗,治愈率很高,与首次治疗组对比有明显差异,优于单次治疗组.结论:中西药结合治疗霉菌性阴道炎,提高了远期治愈率.
作者:彭继红;向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对茶叶中咖啡碱的两种提取方法-索氏抽提法、微波法的佳提取条件进行正交实验优选,并对二者做了比较性实验,得出微波法较索氏抽提法具有提取时间短、产率高、设备简单等优点.
作者:陈志慧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比较不同系统疾病5'-核苷酸酶(5'-NT)水平,分析其临床意义及价值.方法:采用5'-IMP(次黄嘌呤)速率法测定5'-NT,统计分析各组疾病的5'-NT水平及酶活力升高者所占百分比,并与碱性磷酸酶(AKP)进行比较.结果:肿瘤组27.8%病例5'-NT活力升高;肝胆疾病5'-NT与碱性磷酸酶相平行;在甲亢、成骨细胞活性升高时,AKP升高而5'-NT不升高.结论:5'-NT适用于肝胆疾病检查,弥补AKP的不足,对部分肿瘤有辅助诊断价值.
作者:余久如;潘桂红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建立从吴茱萸中提取挥发油的方法,并预测该挥发油的稳定性.方法:分别运用传统法和超声技术提取吴茱萸油,并采用初均速法预测吴茱萸油的稳定性.结果:超声技术提取的出油率为4.77%;其稳定性在293K时为t0.9=0.39年,t0.8=0.83年,t0.7=1.33年.结论:用超声技术提取吴茱萸油,可以提高提取率;吴茱萸油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作者:甄攀;刘晓河;梁惠花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了解不同系统疾病中的胆碱酯酶(CHE)的活性变化规律.方法:用速率法测定胆碱酯酶的活性.结果:18例细菌性感染和14例病毒感染脑膜炎患者脑脊液(CSF)中CHE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高,尤以细菌性感染患者的CHE增加为甚.25例肺心病患者急性发作期血清中的CHE明显降低(P<0.01).在40例脂肪肝患者(B超诊断)中,其中29例患者血脂、血糖增多,暂定为营养过剩性脂肪肝,血清CHE明显增高(P<0.05),其他原因引起的脂肪肝血清CHE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测定CHE的活性对不同系统中的疾病的鉴别诊断和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作者:陈丽峰;吴琴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芝麻素散剂对乙醇引起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设空白对照组、肝损伤模型组和0.96,0.48,0.24 g/(kg·bw)大豆磷脂组、0.24,0.12,0.06 g/(kg·bw)芝麻素组及4.66,2.33,1.77 g/(kg·bw)芝麻素散剂组,小鼠给予50%乙醇[0.12 ml/(10 g·bw)]共5次,给乙醇前预先灌胃大豆磷脂和芝麻素等5天,实验第8天测定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和肝匀浆中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含量.结果:芝麻素散剂小、中剂量,大豆磷脂中、大剂量组的血清ALT及芝麻素散剂中、大剂量组和大豆磷脂各剂量组AST水平均较乙醇性肝损伤模型组低;大豆磷脂小、中剂量组MDA含量显著低于乙醇性肝损伤模型组,而中剂量组GSH明显高于乙醇性肝损伤模型组.结论:芝麻素散剂与大豆磷脂对乙醇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芝麻素散剂中大豆磷脂为抗酒精性肝损伤的主要功效成分.
作者:崔云山;张善玉;朴惠顺;申英爱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对益智胶囊中广东海风藤和石菖蒲中挥发油混合物包合工艺进行研究.方法:运用正交试验法对四种影响因素的影响作用进行检验.结果:正交试验中以收率和包合率作为指标,B因素和C因素的影响具显著性意义,A因素和D因素的影响无显著性意义.结论:益智胶囊中挥发油的包合,优工艺条件为A1B1C3D1,即投入挥发油1 ml时,β-CD为6 g,加水72 ml,在35℃下搅拌4 h.
作者:李晓光;陈国栋;陈雪华;庞国亮;罗焕敏 刊期: 2005年第06期
通过对药用老鹳草常用品种及其同属原植物地区分布的概述,总结了目前国内外对药用老鹳草研究的各品系,为今后规范中药材的使用,以及开发更多的代用品提供相关前期基础.
作者:张丰华;黄秀深;贾波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经过3年调查研究,后初步确定长白山区治疗糖尿病的药用植物共有24科、37属、38种,为国内外专家研究长白山区的药用植物提供了第一手原始资料.
作者:秦瑀 刊期: 200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