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均;曹茂堂;王雪荣
目的:对蛇床子素的药理学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为其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依据相关研究报道,综述蛇床子素单体药理活性及作用机制等方面的实验研究进展.结果:蛇床子素具有多方面的药理活性.结论:蛇床子素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应更有效地研究开发.
作者:黎为能;谢金鲜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了解不同系统疾病中的胆碱酯酶(CHE)的活性变化规律.方法:用速率法测定胆碱酯酶的活性.结果:18例细菌性感染和14例病毒感染脑膜炎患者脑脊液(CSF)中CHE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高,尤以细菌性感染患者的CHE增加为甚.25例肺心病患者急性发作期血清中的CHE明显降低(P<0.01).在40例脂肪肝患者(B超诊断)中,其中29例患者血脂、血糖增多,暂定为营养过剩性脂肪肝,血清CHE明显增高(P<0.05),其他原因引起的脂肪肝血清CHE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测定CHE的活性对不同系统中的疾病的鉴别诊断和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作者:陈丽峰;吴琴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对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对照组40例,连续用药3个月.结果:治疗组在头痛发作频度、持续时间、头痛指数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血府逐瘀汤对偏头痛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程荣朵;赵林江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竹叶的水溶性提取液对动物的抗氧化作用.方法:分别灌胃给予自然衰老小鼠和D-半乳糖致衰老大鼠竹叶提取液,检测动物全血的超氧化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物酶(GSH-Px)活性,并检测心、脑组织中脂褐质(LF)、丙二醛(MDA)和SOD含量.结果:给予竹叶提取液的衰老小鼠和大鼠心、脑组织中SOD和全血中SOD和GSH-Px活力显著提高,而组织中MDA和LF含量则明显下降.结论:竹叶提取液能提高组织中抗氧化酶的活性,抑制自由基损伤,防止脂质过氧化,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
作者:马世玉;李莉;罗德生;吴基良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富锗灵芝菌丝体对小鼠四氯化碳(CCl4)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并与普通灵芝进行效果比较.方法:采用CCl4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分别以联苯双酯和维生素E作对照,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ALT、AST和MDA的含量,以及红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观察富锗灵芝和普通灵芝的护肝作用.结果:富锗灵芝能降低实验性肝损伤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的活性,降低小鼠血清中丙二醛(MDA)的含量,增强小鼠红细胞内SOD活性,且效果优于普通灵芝.结论:富锗灵芝由于富含有机锗,能更好地抑制CCl4产生的自由基造成的脂质过氧化,从而达到保护肝脏的作用.
作者:孙海燕;党建章;刘烨;宋潇潇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简要介绍了超滤原理和应用优势,概述了近10年来超滤技术在中药注射剂研究中的应用情况,总结制约超滤膜技术工业化的膜污染问题.
作者:袁媛;陈峰;郭立玮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建立小儿活血止痛冲剂的质控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鉴别法对小儿活血止痛冲剂中的丹参、泽泻、甘草定性鉴别.结果:在薄层色谱中能检出丹参、泽泻、甘草.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可行,为小儿活血止痛冲剂质量控制提供了方法.
作者:张虹;朱建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叙述了中药治疗脑出血机理的研究概况,其作用机理涉及到保护脑组织超微结构、调节激素水平、调节脑内离子浓度等多个方面,指出应进行中药治疗脑出血的规范化研究.
作者:朱晓峰;张荣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制定鼻渊滴丸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的苍耳子、白芷、辛荑等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制剂中的小檗碱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薄层色谱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盐酸小檗碱含量在0.1~1.0 μg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8.70%,RSD为1.71%.结论:方法可靠、实用,可用于鼻渊滴丸的质量控制.
作者:孟祥平;王治平;樊化;杨柯;王一飞;李贵生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芝麻素散剂对乙醇引起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设空白对照组、肝损伤模型组和0.96,0.48,0.24 g/(kg·bw)大豆磷脂组、0.24,0.12,0.06 g/(kg·bw)芝麻素组及4.66,2.33,1.77 g/(kg·bw)芝麻素散剂组,小鼠给予50%乙醇[0.12 ml/(10 g·bw)]共5次,给乙醇前预先灌胃大豆磷脂和芝麻素等5天,实验第8天测定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和肝匀浆中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含量.结果:芝麻素散剂小、中剂量,大豆磷脂中、大剂量组的血清ALT及芝麻素散剂中、大剂量组和大豆磷脂各剂量组AST水平均较乙醇性肝损伤模型组低;大豆磷脂小、中剂量组MDA含量显著低于乙醇性肝损伤模型组,而中剂量组GSH明显高于乙醇性肝损伤模型组.结论:芝麻素散剂与大豆磷脂对乙醇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芝麻素散剂中大豆磷脂为抗酒精性肝损伤的主要功效成分.
作者:崔云山;张善玉;朴惠顺;申英爱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中风星蒌通腑胶囊治疗急性脑缺血的机理.方法: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选用中风星蒌通腑胶囊高、低剂量组及华佗再造丸对模型进行治疗,并设假手术组及模型组.观察各组大鼠血清中TNF-α,IL-8含量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IL-8含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中风星蒌通腑胶囊高低剂量组及华佗再造丸均能降低大鼠血清TNF-α,IL-8含量(P<0.01),且中风星蒌通腑胶囊高、低剂量组明显优于华佗再造丸(P<0.01).结论:中风星蒌通腑胶囊治疗急性脑缺血损伤的机理与下调细胞因子的炎性反应有关.
作者:张文立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调查湖北省黄石市二医院腹腔镜胆囊围手术期抗菌药使用的合理性.方法:随机抽查腹腔镜胆囊手术病历244例,对手术前、后抗菌药使用的品种,用药时间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腹腔镜胆囊围手术期病人抗菌药总使用率100%,其中硝咪唑类药物使用率高,其次为青霉素类和氨基糖苷类,三者共占69.1%.结论:应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对腹腔镜胆囊围手术期应制定合理的抗菌药使用方案.
作者:侯均;曹茂堂;王雪荣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探讨合理使用毒性中药的重要性,得出辨证用药,合理配伍,规范炮制,控制药量,正确煎服,并加强宣传等是关键的因素.
作者:朱卫星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对老年胃动力作用的机理.方法:选取老年大鼠40只,随机分为5组,分别以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甘润和全方组相应药液及生理盐水灌胃,检测胃内残留率、血浆胃动素、胃泌素和一氧化氮含量,观察半夏泻心汤不同配伍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甘润组和全方组血浆胃动素、胃泌素和一氧化氮含量显著升高,胃内残留率显著降低(P<0.05或P<0.01);苦降组血浆胃泌素和一氧化氮含量较对照组有所增高(P<0.05),但血浆胃动素、胃内残留率与对照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辛开组血浆胃泌素和一氧化氮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 0.05),血浆胃动素含量显著降低(P<0.01),胃内残留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全方组增加血浆胃动素、胃泌素和一氧化氮的含量,调节老年胃动力的作用为显著,充分体现了经方的科学性、合理性和配伍严谨的特点.
作者:潘霜;黄立武;蓝青强;钱海凌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对茶叶中咖啡碱的两种提取方法-索氏抽提法、微波法的佳提取条件进行正交实验优选,并对二者做了比较性实验,得出微波法较索氏抽提法具有提取时间短、产率高、设备简单等优点.
作者:陈志慧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三黄宁肠液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方法:将活动期UC患者107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5例采用三黄宁肠液保留灌肠,对照组42例用柳氮磺胺吡啶混悬液保留灌肠.结果:治疗组近期治愈率为41.54%,总有效率为98.40%;对照组分别为19.05%和80.9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各项观察指标积分,治疗组较对照组及治疗前均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三黄宁肠液灌肠对改善UC临床症状和黏膜病理改变有理想效果.
作者:刘海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了解注射用β-七叶皂苷钠所致药品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为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中国期刊网CNKI数字图书馆上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对1994~2004年国内期刊上公开报道的31例注射用β-七叶皂苷钠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药品不良反应多见于男性中、青年患者,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该药所致的肾功能损害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45.16%的ADR出现时间在1d内.结论:β-七叶皂苷钠所导致的不良反应一般比较轻微,治疗预后良好,但临床使用中注意观察患者反应情况,及时发现,及时治疗,以避免严重ADR的出现.
作者:李庆南;杨应霓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建立益肺康颗粒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方法:运用正交试验法筛选益肺康颗粒的制备工艺.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定量测定益肺康颗粒中黄芪甲苷的含量.结果:黄芪甲苷在0.5~3.0 μg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 104.97%,RSD为1.83%.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徐静;刘小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介绍天麻及其伪品的性状鉴别方法.天麻的伪品主要有马铃薯、大丽菊、紫茉莉、羊角天麻、黄精、商陆、大九股牛、芭蕉芋、芋头、天花粉等,均可通过性状予以鉴别.
作者:苏红亮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比较合欢皮与山合欢皮的镇静催眠作用.方法:采用开阔法实验及戊巴比妥钠催眠实验观察比较合欢皮与山合欢皮的镇静催眠作用.结果:合欢皮与山合欢皮对小鼠的自发活动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戊巴比妥钠有较好的催眠协同作用,可延长小鼠睡眠时间,提高小鼠的入睡率.结论:合欢皮与山合欢皮均具有较明显的镇静催眠作用.
作者:李洁 刊期: 200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