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复方二精灵多糖抗脑缺血损伤的分子机理.方法: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急性分离的小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电压门控性钠电流,观察复方二精灵多糖对钠电流的影响,拟从离子通道水平揭示复方二精灵的抗缺血缺氧脑损伤作用.结果:0.1%复方二精灵多糖显著抑制海马神经元电压门控性钠通道电流锋值,使钠电流的半激活电压向去极化方向偏移,不影响钠电流的稳态失活及复活曲线.结论: 复方二精灵多糖对海马神经元电压门控性钠电流的抑制作用可能为复方二精灵抗缺血缺氧脑损伤的重要机理.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1期
张锡纯是我国近代著名医家,河北盐山人.<医学衷中参西录>是其毕生临床经验总结,影响深远.该书广泛使用了赭石、朱砂、龙骨、牡蛎、石决明、紫石英、铁落等重镇药,张氏运用重镇药别具匠心;<医学衷中参西录·医方>篇载方176首,23首方剂中应用了赭石,19首方剂中应用了龙骨、牡蛎,10首方剂中用朱砂.现就其运用赭石、朱砂、龙骨的经验,作一初步探讨.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1期
针对基层医院药房调配工作中的不足,指出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宏观调控门诊药房的布局;把好药品质量监督关;加强麻醉药品管理;严格制订药房调配工作制度;开展宣传和咨询工作以及注重人才培养,提高药剂人员素质来加强药房调配工作的管理.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述评<本草纲目>有关汗斑的药物外治法.方法:通过<本草纲目>及相关文献整理研究.结果:<本草纲目>中有关汗斑的药物外治处方丰富,主要方法有煎水外洗、浴擦;或研末,以布包药摩擦,或茄蒂蘸擦,或醋调外涂;或取姜片擦热,辅助暖卧取汗等.结论:<本草纲目>中有关汗斑的药物外治法反映了明及明前药物外治汗斑的概貌,对今天的临床仍然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石灰岩山区扶芳藤附石栽培的可行性,旨在增加药源和引入绿化植物.方法:用扦插苗在大石块的周围试种.结果:茎枝能生根并攀于石壁上;种后3年,茎枝掩覆整个大石块,可连年选采入药.结论:石灰岩山区扶芳藤附石栽培可行.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1期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UC)是原因不明的结肠黏膜下层的慢性炎症,临床上尚无特效方法,西药常用柳氮磺胺吡啶(SASP)治疗,疗效不好,易复发,副作用多.我科运用中药口服配合中药保留灌肠UC63例,并与西药组进行对照,疗效满意.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王湘主任医师为南京市名中医,从事中医临床近50年,从事中医耳鼻喉专业20年,临床诊疗经验丰富,笔者有幸随师侍诊三年,聆听教诲.现将其验案整理如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制首乌不同蒸制时间对实验鼠肠运动的影响.方法:采用鼠肠道炭末推进法测定不同蒸制时间的制首乌引起小鼠排便次数、小鼠小肠炭末推进长度和大鼠大肠炭末推进长度,计算肠推进率,并与生理盐水组进行比较.结果:生首乌组、蒸制0、2 h的黑豆汁制组与生理盐水组进行比较小鼠排便次数明显增加(P<0.05),但对小鼠小肠炭末推进率没有明显影响,对大鼠大肠炭末推进率与生理盐水组进行比较有明显差异(生首乌组P<0.001,蒸制0、2 h的黑豆汁制组P<0.01).结论:生首乌组、豆汁制0,2 h组对鼠在体结肠有推进作用.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在采用常规抗心力衰竭的治疗基础上急性期予以益气温阳、通络,病情平稳后渐渐予以补血、养阴、通络等治疗.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比单纯性应用西药治疗LVSD、LVDD显著缩小,LVEF也显著提高.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榛花的降血糖作用并初步阐明其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四氧嘧啶制作实验性糖尿病小鼠模型,以比色分析法测定血糖、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并观察肝糖原和胰岛B细胞.结果:榛花可降低实验性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水平,提高血清SOD活性并降低血清MDA含量,提高肝糖原含量,而未能使胰岛B细胞修复和再生.结论:榛花具有降低实验性糖尿病小鼠高血糖的作用,而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促进肝组织糖原合成等类胰岛素样作用和清除自由基及抗脂质过氧化过程实现的.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1期
在大多社会感染中,必须有相当大数量的强毒力微生物才能使健康人发生感染.医院感染的病原微生物(病原体)通常可以分为细菌、真菌及病毒,其中以各种细菌为常见,约占95%以上,所以通常称之为病原菌和致病菌.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春季结膜炎的疗效.方法:应用维生素C,口服小剂量钾来降低血、泪中的pH值,从而缓解过敏性病变的刺激因素,达到治标的目的;再通过防风通圣丸的中药成分,抑制肥大细胞的敏感性,从而降低组织胺、缓激肽等的释放,来控制过敏性病变的激活因素,以达到根治的目的.结果:痊愈11例,有效14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8%.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好,可明显减轻症状,缩短病程,甚至痊愈.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1期
我院妇产科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妇科恶性肿瘤(以下简称妇瘤)化疗后白细胞下降,取得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机体免疫状况、乙型肝炎病毒的相互关系.方法:将156例慢性乙型肝炎按中医辨证分成湿热中阻、肝郁脾虚、瘀血阻络、肝肾阴虚和脾肾阳虚五个证型,观察各证型与病程、肝功能、细胞免疫功能、病毒基因分型及复制状况、脾脏大小的关系.结果:肝郁脾虚证是慢性乙型肝炎多见的证型,肝损害较轻;湿热中阻证以重度肝损害较多;瘀血阻络证伴有轻至中度转氨酶升高,脾大;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CD4,CD4/CD8均值低于正常.结论:正气不足反应了细胞免疫功能下降.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对老年期痴呆的疗效.方法:治疗组老年期痴呆患者36例均应用养血清脑颗粒,详录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数据.健康老年人34例为对照组,以其体检时所得相关指标与治疗组比较分析.结果:有效率85%,S-TC明显下降,P-SOD明显升高,P-LPO,Ht,Va降低、EET缩短.结论:养血清脑颗粒具有降脂、抗自由基损伤,改善异常血液流变,增加脑血流量等功用.对老年期痴呆防治有较好效果.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1期
通过查阅国内文献侧纹岩松鼠骨促进骨折愈后古典医籍未见著述,结合现代医学关于微量元素的研究对侧纹岩松鼠骨促进骨折愈合进行了探讨,认为侧纹岩松鼠骨具有明显的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促进骨折愈合的良好功效剂量过大可出现口鼻干燥、肢体不自主运动,减量后症状消失.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将108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与对照组46例.两组均常规给予西医综合疗法,静脉滴注ATP、辅酶A、维生素C、氯化钾针等,连续用药15 d为1个疗程.治疗组在西医综合疗法的基础上给予中药汤剂四参复脉汤口服.两组均以治疗2个疗程后对比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16%,对照组总有效率82.6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能显著提高疗效.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正确区分人参和商陆,避免临床上误用.方法:对人参和商陆进行原植物鉴定、性状鉴别和显微鉴别,比较二者的不同之处.结果:二者在原植物形态、性状特征、显微组织特征和粉末特征均有较大差异.结论:人参与其伪品商陆可以通过常用的生药鉴定方法区别.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1期
对产于四川的姜黄属植物蓬莪术Curcuma phaeocaulis Valeton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中分离纯化得到5个化合物,利用理化数据测试和波谱技术分析并与文献对照,确定其结构分别鉴定为莪术酮、莪术烯醇、异莪术烯醇、吉马酮、β-谷甾醇.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1期
从中医和西医对世界的认知模式的角度,从本质上阐明中医的发展,必须要建立自己的评价体系.分析了近几年被引进的循证医学的基本观点,从而说明可以借鉴循证医学的思路和一些方法促进中医评价体系的建立,并且认为,这种评价体系的建立应该将设计病人生存质量量表作为切入点.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