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DF)是糖尿病(DM)下肢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和感染单独或共同引起的糖尿病患者下肢和(或)足溃疡或坏疽.国外发病率为5.8%~6.3%,我国为2.8%~4.5%.它是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并发症,以发病率高、致残率高为主要特征,治疗上颇为棘手,处理不当,常需截肢.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1期
毒蕈碱样胆碱受体(简称M受体)广泛地分布于中枢和周围神经组织、心脏、平滑肌及腺体等,参与机体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在中枢神经系统,M受体可能传递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冲动,包括大脑的各种功能如唤醒、注意、情绪反应和运动功能调节,特别是调节较高级认知活动如学习和记忆;在周围神经系统,M受体通过与不同的鸟核苷酸调节蛋白(简称G蛋白)偶联,引起一系列生理生化效应,如血管平滑肌舒张、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胃肠道和膀胱平滑肌收缩加强、腺苷酸环化酶活性改变、肌酸磷脂系统激活及离子通道的开放或关闭等.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介绍目前国内应用KTA检测注射用抗菌药物细菌内毒素的研究情况,为同类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依据国内发表的文献资料,对KTA检测注射用抗菌药物细菌内毒素方面的资料加以总结.结果:收集到14个品种KTA检测细菌内毒素的资料.结论:应加强应用KTA检测细菌内毒素方面的研究,使更多品种应用KTA检测细菌内毒素,进一步提高注射用抗菌药物的质量.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评价抗癌解毒方的抗肿瘤作用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用昆明种小鼠,灌胃给药,环磷酰胺造模,60Co照射,肝癌H22瘤株模型,脾淋巴细胞增殖测定,血清溶血素测定,碳廓清实验,迟发超敏试验等方法观察相关指标.结果:抗癌解毒方能明显延长60Co照射小鼠的生存时间;可明显抑制H22小鼠瘤体的生长,对H22小鼠的生存时间有一定延长作用;与环磷酰胺合用对H22小鼠瘤体有一定协同抑制作用;对环磷酰胺引起的H22小鼠溶血素的降低有明显提高作用,但对环磷酰胺引起的H22小鼠碳廓清率的降低拮抗作用不明显;对H22小鼠迟发超敏反应作用不明显;对小鼠脾淋巴细胞有明显的增殖作用.结论:抗癌解毒方有抗肿瘤、促进免疫的作用.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将108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与对照组46例.两组均常规给予西医综合疗法,静脉滴注ATP、辅酶A、维生素C、氯化钾针等,连续用药15 d为1个疗程.治疗组在西医综合疗法的基础上给予中药汤剂四参复脉汤口服.两组均以治疗2个疗程后对比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16%,对照组总有效率82.6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能显著提高疗效.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薯蓣胶囊干预对糖调节受损(IGR)人群糖尿病发病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单盲的临床研究方法,通过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糖(空腹和餐后2 h)、血脂和胰岛素水平,判定薯蓣胶囊干预对IGR患者糖尿病发病率的影响. 结果:对照组糖尿病发病率为10.0%:治疗组糖尿病的发病率为3.4%.经统计学处理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在降低TC,TG,LDL及改善胰岛素抵抗等方面,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薯蓣胶囊干预IGR能降低糖尿病发病率.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茄根酸性组分的抗炎机理.方法:以淀粉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用LPS为刺激剂,诱导NF-κB的表达,再用NF-κB P65的抗体与其结合,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巨噬细胞表面NF-κB P65 亚单位表达的荧光强度,反映NF-κB活化程度.结果:LPS刺激12 h后,NF-κB P65的表达明显增加,茄根酸性组分能显著抑制NF-κB的表达(P<0.01).结论:抑制NF-κB的活化,可能是茄根酸性组分发挥抗炎作用的主要机理之一.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1期
近几年来,由一些中药导致的毒性事件时有发生,使中药毒性问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妇科丸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妇科丸中肉桂、余甘子、山柰进行定性鉴别.结果:三项薄层色谱鉴别呈阳性,阴性对照无干扰.结论:方法可靠,可用于妇科丸的质量控制.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1期
杜仲是杜仲科植物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的干燥树皮,具有补肝肾、强筋骨、安胎﹑降血压之功效.产于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省[1].历代应用均强调炮制后入药,自刘宋至清末约1 400年历史,至少有62部医药文献有杜仲炮制资料的记载,涉及炮制方法17种,使用辅料14种[1].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对正品防己与伪品大叶马兜铃的差别进行比较.方法:采用来源性状、理化、薄层鉴别方法.结果:两者在各方面均存在差异.结论:对真伪防己的鉴别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1期
颈椎病是中老年的常见病.笔者运用颈部华佗夹脊穴药物注射法治疗86例,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1期
通过查阅国内文献侧纹岩松鼠骨促进骨折愈后古典医籍未见著述,结合现代医学关于微量元素的研究对侧纹岩松鼠骨促进骨折愈合进行了探讨,认为侧纹岩松鼠骨具有明显的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促进骨折愈合的良好功效剂量过大可出现口鼻干燥、肢体不自主运动,减量后症状消失.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研究药用大黄叶的生药鉴定特征.方法:应用来源、性状、显微及理化鉴别方法.结果:大黄叶为蓼科植物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叶,详细描述了其生药学鉴别特征.结论:实验结果为该药的鉴别、开发利用及补充生药学资料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对老年期痴呆的疗效.方法:治疗组老年期痴呆患者36例均应用养血清脑颗粒,详录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数据.健康老年人34例为对照组,以其体检时所得相关指标与治疗组比较分析.结果:有效率85%,S-TC明显下降,P-SOD明显升高,P-LPO,Ht,Va降低、EET缩短.结论:养血清脑颗粒具有降脂、抗自由基损伤,改善异常血液流变,增加脑血流量等功用.对老年期痴呆防治有较好效果.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喉炎宁口服液的主要药效学,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冰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小鼠棉球肉芽肿实验,考察喉炎宁的抗炎作用;采用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和2,4-二硝基氯苯致小鼠迟发性超敏反应实验,考察喉炎宁的抗过敏作用;用小鼠醋酸扭体法观察喉炎宁的镇痛作用.结果:喉炎宁口服液可明显减轻小鼠耳廓肿胀度、抑制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棉球肉芽组织增生;显著抑制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小鼠迟发性超敏反应;减少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次数.结论:喉炎宁口服液有助于急、慢性咽喉炎临床症状的改善.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春季结膜炎的疗效.方法:应用维生素C,口服小剂量钾来降低血、泪中的pH值,从而缓解过敏性病变的刺激因素,达到治标的目的;再通过防风通圣丸的中药成分,抑制肥大细胞的敏感性,从而降低组织胺、缓激肽等的释放,来控制过敏性病变的激活因素,以达到根治的目的.结果:痊愈11例,有效14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8%.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好,可明显减轻症状,缩短病程,甚至痊愈.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合曲美他嗪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再通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90例AMI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治疗组行溶栓治疗的同时给予黄芪注射液静滴并口服曲美他嗪.对照组只做溶栓治疗.两组的基础治疗均相同.观察两组溶栓治疗时及溶栓后7 d,14 d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心功能各项参数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再通后7 d,LVEF,FS,SV,CO,CI,E/A,WMSI即有明显好转,14 d即完全恢复,而对照组再通后7 d无明显好转,只有14 d时才有所好转.结论:黄芪注射注合曲美他嗪具有防治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心肌损伤的作用,较快恢复心功能超声心动图各项参数.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评价中药血管栓塞剂天冬胶的血液相容性.方法:实验组分别用天冬胶0.3,0.5 ml,各制备3个平行样.阴性对照组用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用蒸馏水.每个试管内加2%兔红细胞混悬液,90 min后于576 nm波长处测每个试管的吸光度.结果:0.3,0.5 ml天冬胶的溶血率分别为0.09%,2.41%.结论:所研制的中药血管栓塞剂天冬胶无溶血反应.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1期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UC)是原因不明的结肠黏膜下层的慢性炎症,临床上尚无特效方法,西药常用柳氮磺胺吡啶(SASP)治疗,疗效不好,易复发,副作用多.我科运用中药口服配合中药保留灌肠UC63例,并与西药组进行对照,疗效满意.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