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研读仲景原著,结合临床心得,对黄芩的理血作用进行了整理探讨.认为仲景将黄芩予以不同的药物配伍,能使黄芩发挥化瘀生血和止血理血作用,可用于各种血瘀和出血病证.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薯蓣胶囊干预对糖调节受损(IGR)人群糖尿病发病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单盲的临床研究方法,通过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糖(空腹和餐后2 h)、血脂和胰岛素水平,判定薯蓣胶囊干预对IGR患者糖尿病发病率的影响. 结果:对照组糖尿病发病率为10.0%:治疗组糖尿病的发病率为3.4%.经统计学处理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在降低TC,TG,LDL及改善胰岛素抵抗等方面,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薯蓣胶囊干预IGR能降低糖尿病发病率.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芩栀胶囊对小鼠、大鼠精神神经系统和麻醉犬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的影响,探讨其用药安全性.方法:芩栀胶囊灌胃给药,观察给药后小鼠和大鼠的一般行为表现及平衡爬杆实验,考察其对精神神经系统的影响;芩栀胶囊十二指肠给药,在八道生理记录仪上记录给药前后相关指标的变化,考察其对心血管系统及呼吸系统的影响.结果:芩栀胶囊不影响小鼠和大鼠的一般行为表现,姿势、步态正常,无肌颤、流涎、瞳孔异常等变化,在平衡爬杆时间点,大鼠30min内跌落次数<3次;对麻醉犬呼吸频率、血压、心率等未见影响.结论: 一般药理作用研究表明,芩栀胶囊对动物精神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及呼吸系统无明显影响,提示其不良反应小.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机体免疫状况、乙型肝炎病毒的相互关系.方法:将156例慢性乙型肝炎按中医辨证分成湿热中阻、肝郁脾虚、瘀血阻络、肝肾阴虚和脾肾阳虚五个证型,观察各证型与病程、肝功能、细胞免疫功能、病毒基因分型及复制状况、脾脏大小的关系.结果:肝郁脾虚证是慢性乙型肝炎多见的证型,肝损害较轻;湿热中阻证以重度肝损害较多;瘀血阻络证伴有轻至中度转氨酶升高,脾大;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CD4,CD4/CD8均值低于正常.结论:正气不足反应了细胞免疫功能下降.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测定黄杨宁片中环维黄杨星D的含量.方法:采用薄层扫描法,以氯仿-丙酮-二乙胺(25∶20∶2)为展开剂,测定波长为410 nm,参比波长为700 nm.结果:环维黄杨星D在1.017~10.17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5 70,平均回收率为97.31%,RSD=1.0%(n=5).结论:该方法比传统的分光光度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可用于测定黄杨宁片的含量.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优选脑立轻胶囊提取工艺的佳条件.方法:用正交设计法以方中君药葛根药材的主要成分葛根素的含量为指标,对其乙醇渗漉工艺及醇沉工艺进行筛选.结果:优选出脑立轻胶囊乙醇渗漉及乙醇沉淀工艺,重复实验结果满意.结论:脑立轻胶囊乙醇渗漉工艺佳工艺条件为A2B1,C1D3即:取药材润湿6 h,用8倍量的70%乙醇,以1 ml/min的流速渗漉;醇沉工艺佳工艺条件为A2B2C2,渗漉液浓缩1∶1,调60%乙醇醇沉18 h.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通心络对糖尿病末梢神经炎的疗效.方法:分别应用通心络和维生素B族治疗90例糖尿病末梢神经炎的患者.结果:通心络组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显著;维生素B族组治疗前后症状改善不显著.两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通心络对糖尿病性末梢神经炎治疗有明显疗效.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1期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UC)是原因不明的结肠黏膜下层的慢性炎症,临床上尚无特效方法,西药常用柳氮磺胺吡啶(SASP)治疗,疗效不好,易复发,副作用多.我科运用中药口服配合中药保留灌肠UC63例,并与西药组进行对照,疗效满意.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对广州地区市场上流通的不同产地来源的淫羊藿药材所含淫羊藿苷和总黄酮的含量进行比较.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淫羊藿药材含量测定项下的方法测定淫羊藿约材所含淫羊藿苷和总黄酮的含量.结果: 不同产地淫羊藿中淫羊藿苷和总黄酮的含量存在差异.结论: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应用上都具有-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对正品防己与伪品大叶马兜铃的差别进行比较.方法:采用来源性状、理化、薄层鉴别方法.结果:两者在各方面均存在差异.结论:对真伪防己的鉴别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1期
春秋战国时期,在文化、科学、经济等方面都有较快的发展,医药研究也如此.首先对疾病和药物的认识,较西周时期更加广泛和深刻.记载的多种药物充分说明了对药物认识水平的提高,现对<诗经>中有关药物的原文列举一二,并以直释,对其药物来源,功能和主治加以释义,仅供同仁研究时参考[1].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1期
从中医和西医对世界的认知模式的角度,从本质上阐明中医的发展,必须要建立自己的评价体系.分析了近几年被引进的循证医学的基本观点,从而说明可以借鉴循证医学的思路和一些方法促进中医评价体系的建立,并且认为,这种评价体系的建立应该将设计病人生存质量量表作为切入点.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与皮炎湿疹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抽样对100例慢性荨麻疹、皮炎、湿疹患者每天口服咪唑斯汀10 mg,连续28 d.结果:慢性荨麻疹有效率随治疗时间延长达96.77%,皮炎、湿疹有效率达92.11%.结论:咪唑斯汀治疗过敏性皮肤病起效时间快,持续时间长,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1期
张锡纯是我国近代著名医家,河北盐山人.<医学衷中参西录>是其毕生临床经验总结,影响深远.该书广泛使用了赭石、朱砂、龙骨、牡蛎、石决明、紫石英、铁落等重镇药,张氏运用重镇药别具匠心;<医学衷中参西录·医方>篇载方176首,23首方剂中应用了赭石,19首方剂中应用了龙骨、牡蛎,10首方剂中用朱砂.现就其运用赭石、朱砂、龙骨的经验,作一初步探讨.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在采用常规抗心力衰竭的治疗基础上急性期予以益气温阳、通络,病情平稳后渐渐予以补血、养阴、通络等治疗.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比单纯性应用西药治疗LVSD、LVDD显著缩小,LVEF也显著提高.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1期
在大多社会感染中,必须有相当大数量的强毒力微生物才能使健康人发生感染.医院感染的病原微生物(病原体)通常可以分为细菌、真菌及病毒,其中以各种细菌为常见,约占95%以上,所以通常称之为病原菌和致病菌.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中药菟丝子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利用酶联检测仪检测其对ICR小鼠腹腔巨噬细胞释放肿瘤坏死因子(TNF)的影响.结果:中药菟丝子黄酮成分对TNF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对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可能是中药菟丝子抗癌活性的作用机理.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评价抗癌解毒方的抗肿瘤作用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用昆明种小鼠,灌胃给药,环磷酰胺造模,60Co照射,肝癌H22瘤株模型,脾淋巴细胞增殖测定,血清溶血素测定,碳廓清实验,迟发超敏试验等方法观察相关指标.结果:抗癌解毒方能明显延长60Co照射小鼠的生存时间;可明显抑制H22小鼠瘤体的生长,对H22小鼠的生存时间有一定延长作用;与环磷酰胺合用对H22小鼠瘤体有一定协同抑制作用;对环磷酰胺引起的H22小鼠溶血素的降低有明显提高作用,但对环磷酰胺引起的H22小鼠碳廓清率的降低拮抗作用不明显;对H22小鼠迟发超敏反应作用不明显;对小鼠脾淋巴细胞有明显的增殖作用.结论:抗癌解毒方有抗肿瘤、促进免疫的作用.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祛风止痒汤治疗老人皮肤瘙痒症的疗效.方法:运用自拟祛风止痒汤治疗老人皮肤瘙痒症68例.结果:治愈36例,好转2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4.1%.结论:祛风止痒汤是治疗老人皮肤瘙痒症的有效方剂.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1期
近年来,中成药品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得到了广泛的开发和利用.许多祖传秘方不断被挖掘,各种中药剂型不断创新,少数民族特色的中成药品纷纷出台,给人们防病治病带来许多方便,同时给医药生产经营创造了诸多商机,然而少数不法分子置人们身体与不顾,乘机仿制假中成药品,造假手段极高,专门仿造知名企业的知名品牌中成药,使企业防不胜防,也给我们药品监督管理和药品检验部门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据几年来的工作经历,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现象.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