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扶正防喘颗粒剂的成型工艺研究

李德秀;程天贵

关键词:扶正防喘颗粒, 成型工艺
摘要:目的:研究扶正防喘颗粒剂的成型工艺.方法:根据扶正防喘颗粒剂所含药材丹参、补骨脂等中的主要活性成分的特性,以颗粒剂的成型性、溶化时间及口感为考察指标,试验优选颗粒剂的辅料.结果:优选辅料为β-CD,乳糖,甘露醇,CMS-Na,阿斯巴甜,PVP.颗粒剂成型制备工艺采用16目筛,湿法制粒,60℃以下真空干燥的制备工艺.结论:颗粒剂所选辅料合理,成型制备工艺简便可行.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化瘀通梗胶囊的制备及质量控制

    目的:研究化瘀通梗胶囊的制备及质量控制.方法:处方药分别粉碎成细粉,乙醇回流提取,浓缩等方法制成胶囊剂,用薄层色谱法(TCL)进行有效成份的鉴别.结果与结论:质量稳定可控.

    作者:石尚友;余家奇;刘莉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感冒灵冲剂中对乙酰氨基酚的含量

    目的:为感冒灵冲剂建立专属性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色谱柱:Kromisil C18柱,流动相:甲醇-水(35:65),检测波长:249 nm.结果:对乙酰氨基酚在进样量为0.207 7~6.198 μg·μ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3%,RSD为0.82%(n=6).结论:该法操作简便,易行,具有实用性.

    作者:侯小涛;谢东;周嵩煜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姜黄及混淆品片姜黄的鉴别

    姜黄始载于<唐本草>,具有破血行气、痛经止痛之功.用于胸胁刺痛、闭经、症瘕、风湿肩臂疼痛、跌扑、肿痛等.近年来,临床上骨质增生患者增多,姜黄成为中医妇科、伤科、针炙、推拿等科的常用药,市场上常出现混淆品.为确保用药安全有效,现将姜黄混淆品作简要的介绍.

    作者:许树相;李武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超滤法和水醇法制备黄芪注射液的实验研究

    目的:通过实验研究优选黄芪注射液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水醇法和超滤法制备黄芪注射液并对其进行杂质检查及含量测定的比较.结果:两种方法制备的产品均符合黄芪注射液的质量标准,但超滤法制备的黄芪注射液中黄芪甲苷的含量低于水醇法.结论:采用水醇法制备的黄芪注射液质量优于超滤法制备的产品.

    作者:杨振伟;刘会东;屈战果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气相色谱法测定草果挥发油中桉油精的含量

    目的:建立草果挥发油中桉油精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桉油精的含量.色谱柱:10%PEG20M(Shimalite W.60-80)不锈钢柱3 mm×3 m.载气:高纯氮流量:40 ml/min氢气:42 kPa 空气:42 kPa 柱温:100℃(3 min)10℃/min160℃气化室:180℃检测室:180℃桉油精在1.0244~5.1220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试验RSD为1.81%,加样回收率为99.8%,RSD为3.33%,并对不同地区草果挥发油含量和挥发油中桉油精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草果挥发油中桉油精的含量在30%~50%之间,草果中桉油精的含量在0.40%.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准确可行,重现性好,为草果质量标准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作者:王玉兰;于黎明;任玮;王君玲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烧伤系列宝加复方珠黄散治疗慢性溃疡60例

    目的:分析烧伤系列宝加复方珠黄散治疗皮肤慢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以相同数量的常规疗法和烧伤系列宝加复方珠黄散对120例患者分别进行对比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7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该法治疗皮肤慢性溃疡疗效显著,优于其它治疗方法.

    作者:刘珂;巩福恒;陈东业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关于青黛中石灰的讨论

    目的:就青黛中石灰的来源、作用等进行了探讨.方法:采用文献研究结合相关课题研究的方法进行论述.结果:传统方法制备的青黛含石灰而影响了其临床应用,经相关课题研究改进所生产的青黛不含石灰.结论:青黛中的石灰含量过高,其清热作用降低,并产生对消化道的刺激作用;而其中石灰含量低或不含石灰则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提高.

    作者:许润春;杨明;魏琪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六味地黄丸临床新用途研究进展

    综述六味地黄丸在几种常见病的临床治疗方面的进展.指出六味地黄丸广泛的药理活性是其临床新用途的基础.

    作者:林剑峰;许浒;徐峰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超声提取在中药化学成分提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介绍了超声提取的原理,系统阐述了超声提取在多糖、苷类、黄酮类、生物碱等各类中药成分提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张晓东;潘国凤;吕圭源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从金银花中提取绿原酸生产工艺的改进

    目的:对金银花的提取工艺进行改进,以提高得率及降低溶剂消耗量.方法:首先用少量乙醇水溶液润湿金银花,然后加沸腾热水搅拌提取.结果:绿原酸得率为7.89%,浸膏中绿原酸含量为16.7%,均高于传统醇提及水提,但乙醇用量仅为醇提的6%.结论:新工艺对绿原酸的提取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作者:赵钟兴;韦藤幼;郝瑞然;吕明航;林翠梧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麻杏止咳糖浆的制备及临床应用

    目的:研究麻杏止咳糖浆制备工艺、质量标准并观察其疗效.方法:将316例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并用川贝止咳糖浆作为对照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6.6%和90.1%.两组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该制备工艺合理、质量稳定、疗效确切.

    作者:陶海;韩东;李丽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药品零售企业经营药品的质量管理

    药品是防病治病的特殊商品,药品的质量关系到人体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药品零售企业经营的药品是药品流通的终端,直接面对消费者.因此,药品质量管理更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药品采购渠道不断拓宽,呈现出多渠道、少环节的局面.在这种新情况下,如何严把药品质量关,杜绝假劣药品,保证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就成为药品零售企业药品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就药品零售企业药品质量管理的重点环节作一探讨.

    作者:张洪昌;刘超;徐新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木兰名物考

    经考证,<屈赋>中木兰是今兰花-春兰Cymbidium goeringii(Rchb.f.) Rchb.f.等植物;<本经>木兰为金钗石斛Dendrobium nobile Lindl.当独立一药;但木兰一词已是植物学科名属名,就顺其自然了.

    作者:徐利国;钟国跃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蚌花的生药学研究

    目的:为开发新的药用资源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常规的显微、理化鉴别和紫外光谱法进行研究.结果:蚌花的苞片表皮气孔主要为平行四胞型,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方晶、柱晶和针晶等;理化鉴别可知:蚌花中含有黄酮类、蒽醌类、香豆精类、甾醇类和多糖类等多种化学成分. 结论:蚌花的显微特征和理化鉴别可作为鉴别依据.

    作者:林志云;卢绮文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蒙药冠心七味片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

    目的:测定冠心七味片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为该制剂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冠心七味片中含丹参以丹参酮ⅡA计每1 g中含0.504 mg.结论:测得结果准确,回收率高,重现性好.

    作者:席琳图雅;莫日根高娃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温阳益气通脉法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35例

    目的:观察温阳益气通脉方药对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治疗组服用温阳益气通脉方药28 d.结果:温阳益气通脉方药使心室率增加,心电图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温阳益气通脉方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使大部分病人的病情得到缓解.

    作者:刘丽娜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紫苏子及枸杞子的真伪鉴别

    近年来,中药市场常有伪品混杂.笔者在药品监督过程中发现不法分子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牟取暴利.药品质量低劣影响医疗效果.现将紫苏子及枸杞子真伪品的鉴别介绍如下,供同道参考.

    作者:胡清银;卞瑞华;韦友红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扶正防喘颗粒剂的成型工艺研究

    目的:研究扶正防喘颗粒剂的成型工艺.方法:根据扶正防喘颗粒剂所含药材丹参、补骨脂等中的主要活性成分的特性,以颗粒剂的成型性、溶化时间及口感为考察指标,试验优选颗粒剂的辅料.结果:优选辅料为β-CD,乳糖,甘露醇,CMS-Na,阿斯巴甜,PVP.颗粒剂成型制备工艺采用16目筛,湿法制粒,60℃以下真空干燥的制备工艺.结论:颗粒剂所选辅料合理,成型制备工艺简便可行.

    作者:李德秀;程天贵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寻常痤疮辨证论治刍议

    通过查阅国内外近10年寻常痤疮辨证论治文献,发现临床辨证分型没有统一标准,分型较多,其中以肺经风(郁)热、肺胃湿热、血瘀、痰凝、冲任不调等型多为诸医家所用,并取得了确切疗效.参照现代医学根据寻常痤疮皮损形态分型论治理论,从中医病因病机入手,结合辨证分型规律,联系临床治疗体会,将寻常痤疮分肺经风热、湿热蕴结、痰湿凝结、气滞血瘀、冲任不调等5型,与现代医学所分丘疹性、脓疱性、结节性、囊肿性、萎缩性、聚合性痤疮等基本对应,较为系统全面,便于临床学习应用.

    作者:钱江;杨柳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鲁米那联合中药治疗肝炎恢复期高胆红素血症66例

    目的:观察鲁米那联合中药治疗肝炎恢复期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并探讨其用药的安全性.方法:治疗组采用鲁米那联合中药方剂;对照组按常规保肝退黄,药用甘利欣、门冬氨酸钾镁、还原型谷胱甘肽、促肝细胞生长素等.结果:治疗组胆红素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别非常显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9%,对照组为74.4%.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别非常显著.同时治疗组与对照组在谷丙转氨酶下降程度及血清白、球蛋白的改善程度上无显著差别.随访3个月,104例病例病情稳定,肝功能正常,说明无反跳发生.结论:鲁米那联合中药治疗肝炎恢复期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肯定,用药方便安全,价格低廉,经随访未导致肝脏病情恶化.

    作者:袁念芳 刊期: 2004年第12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