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玲;苏黎红;侯金玲
《十药神书》是我国现存第1部治疗肺痨的专书。出版于1345年的宋元时代(元至正5年)。全书仅立1卷,载有医论和10首系列治痨方剂。该书作者葛可久,元代长洲(今江苏吴县市)人,生于1305年,卒于1353年。出身于世医家庭,其父葛应雷系当地名医。葛可久幼承庭训,“学业医道,考究方脉”。《明外史本传》谓其“名与金华朱丹溪埒”。葛可久另两部著作:《医学启蒙》《经络十二论》皆已散失。 《十药神书》对肺痨病病机、治法的论述及其10首良方的创设,对后世肺痨治疗学和营养疗法的发展以及虚劳病治法的完善,具有不可低估的学术价值和深远的影响。1 摆脱墨守局方的时风流弊 由于宋代活版印刷术和造纸术的进步,医学著述增多。宋政府组织集体编著医籍方书,如《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和剂局方》先后由官方出版颁定。医生治病皆照书选方,因循守旧,处方用药墨守成规,形成固泥于“局方”的时代流弊。直至元代,医者习以温补燥热之剂疗疾,病家喜服温热之药,权贵之士依然沿袭晋唐吞服“常生不老”的金石。这些对于肺痨病的治疗,形成了极为不利的氛围。葛可久非常明智地认识到温燥药邪致害是加重肺痨病,甚至促使死亡的重要因素。他在书中医论部分论述:由于时医“不究其源,不通其治”,以温热之剂“妄投乱进”,不知“大热则愈竭其内”,药助火势,上则“呕血吐痰”,“颊红面白,口干咽燥”;下则“小便白浊,遗精盗汗”;中则“饮食难进”,损及肺脾肾三脏,以致“气力全无”,成不可遏之势。于是,在书中果断地明确立论:滋阴润燥,填精益损,乃肺痨病的基本治则。这种以滋润填益为主的疗法,在当时习用温燥的时代背景下,可谓“离经叛道”之举了。然而正是这种切中疾病特定性而产生的治疗学理论、方法,挣脱了当时医界机械唯心治疗学的羁绊,具有扭转学术舵向的历史意义。使后世医家治痨“自不致概以六味开手矣”。
作者:张胜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腰椎是日常生活负重大、活动多、支持人体上半身重量的部位。椎体之间有椎间盘起协调作用和缓冲作用。由于承受压力较大,损伤的机会也相应增多。因此,腰椎间盘突出症(PLID)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病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近几年来通过长期临床观察、实践,采用推拿加中药导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84例中,男性54例,女性30例;发病年龄20~30岁者占13例,30~40岁者占30例,40~50岁者占29例,50岁以上占12例。1.2 诊断依据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病史。下腰部疼痛,腰部倾斜,跛行,持续性或间歇性加重或单侧坐骨神经痛。检查:腰椎侧弯、平扳、后凸畸形、棘间及椎旁压痛、向臀及下肢放射痛、梨状肌压痛、4字试验阳性、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均阳性、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肌测定减弱或消失、患肢肌肉松弛或萎缩。X线检查:椎体侧弯、棘突偏斜、生理曲度消失、椎间隙不等宽或狭窄。CT检查示椎间盘突出。2 治疗方法2.1 推拿方法患者俯卧,从两侧的肩中俞起推至腰骶部,用拇指指面、大小鱼际或掌根反复推拿,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拨肌腱、揉肌群,解除肌痉挛。再按肩中俞、肾俞、肝俞、脾俞、秩边、环跳、风市、委中、承山等穴(交换使用),达到通行气血,舒通经络。令助手牵引患者双下肢,持续牵抖同时,行腰骶部叠掌闪掌法2次。其后抬腿过伸、旋转端腰,屈膝屈髋旋转抬腿过伸而结束手法。达到调整小关节错位和椎体滑移,缓解对神经根的压迫刺激,松懈粘连的神经根和肌纤组织。
作者:杨文华;杨春花;吴和平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从祖国医学外治法出发,着重介绍了黑膏药从基质到使用上的弱点,势必发展成橡皮膏的原因;从国外巴布剂的发展进程中指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高分子工业的飞跃发展,一场由高分子基质代替天然基质变革已经到来;21世纪中国的中药橡皮膏必将采用高分子基质,并结合中国医学的优势,引进透皮促进技术和发热膏药,磁疗膏药的特技将传统工艺与高科技相结合,创造出具有中国医学特色的新型膏药。
作者:唐良平;朱传先;张翼;游桂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建立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祛痰灵口服液中愈创木酚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C18柱,流动相为0.5%三乙胺与0.5%磷酸的水溶液-乙腈(100∶18);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220 nm。结果:平均回收率为98.67%,相对偏差RSD为1.05%(n=5)。结论:本法操作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该制剂的定量分析方法。
作者:黄威;赵晨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花椒、肉豆蔻对5种霉菌的抑制作用。方法:测定花椒、肉豆蔻挥发油,水提液对5种霉菌的MIC和MFC。结果:花椒、肉豆蔻挥发油成分有明显的抗霉菌作用;其挥发油成分对5种霉菌的低抑菌浓度和低杀菌浓度相等。结论:花椒、肉豆蔻是高效、安全、价廉的天然防霉药物,可广泛用于食物、中药材及其制品等领域的防霉。
作者:谢小梅;陈资文;陈和利;李大明;叶荷平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牛蒡子,又叫大力子、恶实,为菊科2 a生深根性草本植物牛蒡(Arctium lappa L.)。以果实、根、茎叶入药。果实具有疏散风热、宣肺透疹、解毒利咽之功效,可治风热感冒、咳嗽痰多、咽喉肿痛、痄腮丹毒、痈肿疮毒等。根能清热解毒、疏风利咽。主产于山东、河北、吉林、辽宁、浙江等省。现将牛蒡子的生物学特性、繁殖方法、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等技术介绍如下:1 生物学特性 牛蒡适应性强,野生于山区坡地、田边地头、房前屋后、沟边路旁比较肥沃的土壤中,较耐盐碱,在轻盐碱地也能正常生长。耐寒、耐旱、怕涝。喜温暖湿润气候,一般土壤均可栽培,但以排灌方便、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的壤土或近壤土为佳。生长期需水较多,4~5月植株生长迟缓,7~8月温暖湿润的雨季生长迅速。花期6~7月,果期9~10月。2 栽培技术2.1 选地与整地选择地势较高、排灌方便、向阳、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播种前深耕30 cm左右,耙细整平。
作者:李桂兰;袁美升;刘华瑞;毕胜;于崇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优选固天泉胶囊中石菖蒲挥发油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石菖蒲挥发油的提取工艺进行正交优选。结果:挥发油的提取得率与加水量、浸泡时间关系不大,而与提取时间的长短有一定的关系。结论:加水量8倍,浸泡时间1 h,提取时间6 h为佳工艺。
作者:汤道权;金磊;殷放宙;张弦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蛇床子挥发油与其它促透剂合用的促透效果。方法:在离体透皮吸收实验装置上,采用离体兔皮用1%蛇床子挥发油、5%油酸、1%蛇床子挥发油+5%油酸和1%氮酮预处理后作透皮吸收试验。结果:1%蛇床子挥发油、5%油酸、1%蛇床子挥发油+5%油酸和1%氮酮,对1%双氯芬酸钠都有良好的促透作用(与对照组比较P<0.01),1%蛇床子挥发油比1%氮酮促透作用强1.6倍,但1%蛇床子挥发油和5%油酸合用,与1%蛇床子挥发油、5%油酸的促透效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蛇床子挥发油具有良好的促透效果,但其与油酸无协同作用。
作者:艾春媚;王晖 刊期: 2001年第02期
阴道炎是妇科常见病,临床症状为外阴瘙痒,阴道分泌物增多,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我院1996年研制的“复方止痒液”用于阴道外阴冲洗,同时配合西药治疗阴道炎85例,临床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 选自本院1996-01~1999-01门诊就诊病人中确诊为阴道炎的患者18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年龄大的58岁,小的16岁,平均年龄37岁。2 诊断标准 阴道分泌物中找到滴虫的为滴虫性阴道炎;找到念珠菌的为念珠菌性阴道炎;找到线索细胞的为细菌性阴道病;绝经后称老年性阴道炎。3 给药方法3.1 中西医结合组选用具有消炎、止痒、燥湿的中药制剂“复方止痒液”冲洗阴道外阴,1次/d,10次为1个疗程。辅以西药,滴虫性阴道炎用灭滴灵0.4 g冲洗后放入阴道;念珠菌性阴道炎用制霉菌素50万u冲洗后放入阴道;细菌性阴道病用四环素0.25 g,灭滴灵0.2 g冲洗后放入阴道;老年性阴道炎用乙芪酚0.5 mg,四环素0.25 g冲洗后放入阴道。3.2 对照组给药念珠菌性阴道炎用2%碳酸氢钠冲洗阴道外,余均用1∶5 000高猛酸钾液冲洗阴道,阴道用药同中西医结合组。
作者:杨丽英;吴火妫;吴春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腕部扭挫伤是由于跌仆时手掌或手背着地或用力过猛迫使腕部过度背伸,掌屈及旋转活动引起韧带、筋膜的扭伤或撕裂,伤后腕部肿痛或酸痛无力,功能障碍,X线未见异常,是骨伤科常见病。我们使用自拟活血舒筋膏治疗腕部扭挫伤36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36例患者均为腕部扭挫伤病人,其中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龄小者6岁,大者67岁;6~15岁15例,16~49岁18例,50岁以上3例;1 d 内就诊者18例,1~3 d 就诊者15例,4~7 d 内就诊者3例。2 治疗方法2.1 药物(活血舒筋膏) 当归60 g,生地、大黄各120 g,羌活90 g,白芷、赤芍、独活、乳香、没药、木瓜各60 g,血竭40 g,冰片5 g。2.2 用法以上诸药(除血竭、冰片外)粉碎,过120目筛,血竭、冰片单研,过120目筛,混匀,用蜂蜜调成糊状,涂于纱布上,敷于患处,更换1次/3~5 d。2.3 治疗方法依据不同的损伤机理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腕部扭伤分为背伸型及屈曲型两类。治疗时首先在腕部作抚摩、揉、捏等手法,再拿住拇指及第1掌骨自外向里摇晃数次并作拔伸牵引。对于背伸型损伤将该药膏敷于腕背侧,并用胶布固定于稍屈曲位,对于屈曲型损伤,将该药膏敷于腕掌侧并用胶布固定于稍背伸位。
作者:李祥运;李喜香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筛选金钗石斛的适宜培养基,探索金钗石斛快速繁殖的途径。方法:以取材部位、基本培养基、激素比例三因素进行正交试验。结果:取材部位是敏感的因素,其次是激素比例,基本培养基的影响相对较小。结论:金钗石斛的适宜培养方案为:MS培养基,附加6-BA 2~5 mg*L-1,NAA 0.1~0.5 mg*L-1,2 000 Lx光照10 h*d-1,30 d左右继代一次。
作者:张艳;范俊安;李泉森;叶代峻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抗癌止痛膏为我院自行研制的中药制剂,具有活血化瘀、疏通经络、抗癌止痛的功效。主要应用于癌性疼痛,经临床观察疗效显著,使用方便安全。现将该药的制备工艺及临床治疗肺癌疼痛的应用情况介绍如下:1 处方组成 鼠妇、马钱子、血竭、生草乌、生南星、地鳖虫、五灵脂、皂角刺、冰片。2 制备方法 按一定比例称取上述药物。取鼠妇、血竭、生草乌、生南星、地鳖虫、五灵脂、皂角刺,研末过200目筛;残渣部分按煎煮法煮2次,滤液后浓缩至60 ml,将马钱子研末过200目筛。将凡士林加温熔化,加入上述各药粉及月桂氮卓酮、尼泊金乙脂,边加边搅拌,待凝时(35℃)加入冰片(过200目筛)搅匀即得。分装、贴签,20 g/盒,密闭,凉处保存。3 质量标准3.1 性状本品外观为血红色,质地细腻,稀稠适中,易于涂敷,稳定性好,基本达到1990版《中国药典》有关软膏剂下的各项要求。3.2 pH值 5.5~6.5。3.3 刺激性试验给自愿受试者上臂和大腿内侧涂敷本药,24 h内未见任何红肿、皮疹、发泡等刺激性症状。
作者:花海兵;沈伟生;费燕华;陈锋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肩关节脱位,在全身关节脱位中发病率高,其中以前脱位常见。其整复手法临床上有许多种,整复手法的选择与疗效的好坏密切相关。自1995~1999年,作者对肩关节脱位的整复手法进行了综合观察,其中以传统的两种常用手法,即仰卧推顶法和拔伸足蹬法[1]较好,且此两种方法相比,仰卧推顶法疗效更可靠。现将此两种整复手法对比观察结果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126例,男78例,女48例;年龄大73岁,小12岁,平均39.2岁;左侧59例,右侧67例;其中孟下脱位86例,喙突下脱位36例,锁骨下脱位4例;均为闭合性脱位,且不合并同侧肩关节周围骨折。伤后至就诊时间短30 min,长5 d。按就诊顺序编号分为A,B两组。A组63例,采用仰卧推顶法;B组63例,采用拔伸足蹬法。2 治疗方法2.1 复位手法 2.1.1 仰卧推顶法患者仰卧,一助手位于患者健侧肩外上方,并用一布单绕过患侧腋下固定患者上身,另一助手握患肢肘及腕部作对抗牵引,同时将患肢慢慢外展外旋。此时位于患肢内侧的术者,用双手拇指抵于脱位的肱骨头用力向外上方推顶并内旋肩关节,同时令助手将患肢内收内旋,即可复位。2.1.2 拔伸足蹬法患者仰卧位,术者立于患者的伤侧,用两手握住伤肢腕部,并用足跟伸入患侧腋下(右侧脱位,术者用右足;左侧脱位,术者用左足),另一腿伸直站地,然后双手牵引患肢,先使患肢外展外旋,再使其内收内旋,利用足跟为支点的杠杆作用,将肱骨头挤入关节孟内,当有肱骨头回纳感觉时,即可复位。2.2 固定方法两组复位成功后,均用胸壁绷带固定法,前臂用颈腕带悬托于胸前,固定2~3周。
作者:赵飞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笔者近年来以乌鸡白凤丸和固漏饮合用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又称功血),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56例均为门诊病人,年龄在18~32岁,自述阴道不规则出血,时轻时重,淋漓不断,面色少华而颧红,舌质红,舌苔薄黄,脉细数。2 治疗方法 乌鸡白凤丸(广州陈李济或北京同仁堂生产)1丸,口服,1次/d,30 d为1疗程。固漏饮(自拟方)[1]:当归、川芎各3 g,黄芪、熟地、乌贼骨各30 g,白芍15 g,生炒蒲黄、五灵脂、三七(冲服)、茜草、血余炭各10 g。水煎服(自月经来潮第7 d开始服),1剂/d,日服3次,一般病人需服固漏饮3~24剂。3 治疗结果 56例每治每验。用药1个疗程,均临床治愈(临床症状消失),月经正常。随访3~6个月未复发。4 讨论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又称功血,是妇女中常见的月经病之一。是由于卵巢功能失调引起的子宫出血。分无排卵型功血和排卵型功血两种,前者以排卵功能发生障碍,好发于青春期或更年期;后者系黄体功能失调,多见于育龄期妇女。主要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经量增多,出血时间长或淋漓不止。 乌鸡白凤丸为乌骨鸡,白芍、丹参、香附、当归、黄芪、生熟地等药组成;固漏饮为当归、川芎、黄芪、熟地、乌贼骨、白芍、生炒蒲黄、五灵脂、三七(冲服)、茜草、血余炭等药组成。乌鸡白凤丸和固漏饮合用,具有益气、养血、调经、止血、止带等功效。本文用于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疗效满意,可增加血小板数,使出凝血时间正常,改善毛细血管脆性,故可治本病。
作者:吴斯金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笔者在调配工作中,发现有的医生在处方中将北沙参与南沙参不区别应用,如果药剂人员在处方调配中不作认真审核区别,极易造成混用,直接影响到方剂组合功用和用药的准确性。北沙参出于《本草汇方》来源于伞形科植物。南沙参出于《本经逢原》来源于桔梗科植物。现将二者的性状形态功能主治应用加以区别。1 性状鉴别[1]1.1 北沙参为伞形科植物珊瑚菜的干燥根。呈细长圆柱形,偶有分枝长15~45 cm,直径0.4~1.2 cm。表面淡黄色,略粗糙,偶有残留外皮,不去外皮的表面黄棕色。全体有细纵皱纹及纵沟,并有棕黄色点状细根痕。顶端常有黄棕色根茎残基。上端较细,中部略粗,下部渐细。质脆,而易折断,断面皮部浅黄白色,木部黄色。气特异,味微甘。1.2 南沙参为桔梗科植物轮叶沙参,或杏叶沙参的干燥根。呈圆锥形或圆柱形,略弯曲,长7~27 cm,直径0.8~3 cm。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凹陷处常有残留粗皮,上面多留有深陷横纹,呈断续环状,下部有纵纹及纵沟。顶端具1或2个根茎。体轻、质松泡,易折断,断面不平坦,黄白色,多裂隙。无臭味微甘。2 功能与主治[1]2.1 北沙参养阴清肺,益胃生津。用于肺热燥咳,劳嗽痰血,热病津伤口渴。2.2 南沙参养阴清肺,化痰,益气。用于肺热燥咳,阴虚劳咳,干咳痰粘,气阴不足烦热口干。3 讨论 二者来源于不同植物,性状有别,始载而有先后。皆有养阴清肺之功,并不宜和藜芦同用。然北沙参养阴润肺之力较强。南沙参清肺祛痰之功较胜。《中国药典》Ⅰ部将两者分别收载,则说明两者必有别,在临床上必须认真区别,合理应用。以保证用药安全准确,更好地提高疗效。
作者:黄应平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鉴别补阳还五丹中的大黄、川芎、黄芪、赤芍。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结果:建立了四味中药简便、灵敏、可靠的TLC鉴别法。结论:方法可用于补阳还五丹的质量控制。
作者:张守尧;周本杰;汪艳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当归芍药散出自《金匮要略》,原为妊娠腹痛而设。笔者用于治疗多种肾系病证,疗效亦佳。现举数案并讨论于下。1 特发性水肿 张某某,女,51岁,1996-05-03初诊。双下肢浮肿10 a余,多次查尿常规均正常,服西药利尿剂肿可暂轻,但停药辄复发。诊见形体较胖,胫踝浮肿,按之凹陷,脘痞纳呆,小便短涩,舌淡紫,边有齿痕,苔白腻,脉沉涩。查尿Rt、血Rt、肾功能、肝功能、血T3、T4、TSH、心电图、心脏多普勒均无异常;立卧水试验(+)。西医诊断为特发性水肿,中医诊断为阴水。证属水停血瘀,脾气亏虚。治以利水化瘀,益气健脾。当归芍药散合春泽汤加减:当归10 g,赤芍10 g,川芎6 g,茯苓30 g,白术15 g,泽泻15 g,猪苓15 g,桂枝6 g,党参10 g,陈皮10 g。服6剂后,小便量增多,足踝肿明显减轻,脘痞消失。上方出入继服24剂,胫踝浮肿全消,小便调畅。随访3 a未复发。2 肾盂肾炎合并肾积水 杜某某,女,44岁,1997-06-18初诊。腰痛,尿频尿痛反复发作3 a,因工作烦劳加重6 d。诊见腰痛,以右侧为著,尿频灼痛,口干不欲饮,大便干结,平素月经色黑有块,两目下黯黑,舌质暗红,边有瘀点,苔白腻,脉沉细滑。右肾区叩击痛(+)。查尿Rt:PRO±,BLD+2,WBC+2,粗颗粒管型少许;12 h尿沉渣计数:RBC 2.20×106个,WBC 2.000×1010个,管型1.2×104个;B超:右肾集合系统光点分离,探及1.5 cm×0.8 cm无回声暗区;腹部平片未见泌尿系结石及占位性病变。西医诊断为肾盂肾炎合并肾积水。中医诊断为劳淋。证属下焦湿热,饮停血瘀。治以清利湿热,化饮祛瘀。当归芍药散合石韦散加减:当归10 g,赤芍30 g,川芎10 g,茯苓15 g,白术10 g,泽泻15 g,石韦30 g,瞿麦15 g,车前子15 g,冬葵子30 g,白花蛇舌草30 g,滑石30 g,甘草5 g。服12剂。尿频尿痛消失,仍腰酸痛,目下暗黑,上方去瞿麦、滑石、白花蛇舌草,加大黄6 g,土鳖虫10 g,桃仁10 g,杜仲10 g,川断10 g,怀牛膝10 g。服30剂,腰痛消失,小便通畅,目黯减轻,月经正常。复查尿Rt、双肾B超无异常;12 h尿沉渣计数正常。随访2 a未复发。
作者:齐岭山;贾士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自1994-10~1999-10,笔者用自拟增液润肠饮治疗习惯性便秘105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05例均是门诊病人,其中男59例,女46例,年龄35~80岁,平均年龄45岁。病程短1 a,长15 a。1.2 诊断标准全部病例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06-28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便秘诊断依据:①排便时间延长,3 d以上1次,粪便干燥坚硬;②重者大便艰难,干燥如栗,可伴少腹胀急,神倦乏力,胃纳减退等症;③经肠镜或 X 线钡剂灌肠检查,排除肠道器质性疾病。2 治疗方法 增液润肠饮组成:党参30 g,火麻仁(打碎)30 g,郁李仁15 g,柏子仁15 g,肉苁蓉15 g,当归15 g,炙甘草10 g。随证加味:气虚者加白术50 g,北芪30 g;血虚者加何首乌30 g,熟地30 g;阳虚者加熟附子10 g,炮姜10 g;便血者加槐花15 g,地榆15 g;腹痛较剧者加砂仁(后下)10 g,香附15 g。1剂/d,水煎服,留渣复煎,分早晚2次服,15 d 为1疗程,多治疗3疗程。
作者:叶成德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中药牛膝为苋科植物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 BI的干燥根,具有补肝肾、强筋骨、逐瘀通经、引血下行的功效。用于治疗腰膝酸痛,筋骨无力,经闭症瘕,肝阳眩晕等,为临床上的常用药。本品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陶弘景谓:“今出近道蔡州者,长大柔润。其茎有节似牛膝,故以为名也。”近年来,笔者在工作中,常碰到同属植物的红牛膝,土牛膝,同科的麻牛膝,石竹科白牛膝以及爵床科植物末膝马蓝的根作为牛膝用。现将牛膝及出现较多的伪品,从药材的性状、显微特征及理化性质方面进行比较鉴别,供参考。1 性状鉴别 见表1。2 显微鉴别 各品种粉末中薄细胞中所含的草酸钙结晶形状的不同,可作为鉴别的方法之一。见表2。3 理化鉴别 苋科植物含有皂甙及甾酮类化合物,可利用牛膝及伪品成分中分子结构不同,对荧光反应,显色反应产生的颜色变化不同,而帮助我们鉴别之。鉴别方法1,取鉴别品的断面置紫外灯(365 nm)下观察,而后再加1%氢氧化钠(牛膝)或加1%的氢氧化铵(伪品)后观察其色泽的变化。鉴别方法2,取鉴别品粉末置白瓷板上,滴加2滴冰醋酸及1~2滴浓硫酸,观察颜色反应,结果见表3。
作者:朱美莲;王惠萍;桑雅清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在提高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疾病预防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我科是肛肠专科病房,科内收治病人以痔、瘘居多,我们利用各种形式对痔、瘘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积累了一些经验。现介绍我们在开展健康教育过程中运用语言方面所进行的一些探索。1 知识性 健康教育语言的知识性通常表现在两个方面:1.1 护士应具有广博的知识在临床工作实践中,我们特别注意加强业务理论学习,特别是关于痔、瘘的病因、病理、防治方法等,以便能向病人讲授有效的防病知识。1.2 授课内容科学性作为护士要确保传授知识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不仅要教会痔、瘘病人在防病、治病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事项,还要教会他们如何去做,才能收到应有的教育效果。例如:混合痔手术后的病人,仅仅告诉他预防出血是不够的,还必须具体指导他如何才能达到这个目的,诸如卧床休息,手术后24 h不排大便,排便时勿久蹲努挣等。
作者:张利平;李凤娥 刊期: 200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