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姜德艳

关键词:中西医, 护理干预, 慢性支气管炎, 效果, 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于2015年3月-2016年6月收治的112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07%,对照组为73.21%,P<0.05;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P<0.05.结论:给予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西医护理干预,可将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提高,值得应用.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保留灌肠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效果评价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效果.方法:将2012年1月-2016年6月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分院诊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及单纯西药组,各48例,单纯西药组选择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在应用左氧氟沙星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灌肠,用药期间禁止剧烈活动,避免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禁止性生活.结果:中西医结合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为(5.45±1.03)天,短于单纯西药组的(9.78±2.14)天;治疗两周以后中西医结合组总有效率为95.83%,高于单纯西药组的83.33%(P<0.05);两组ADR发生率无差异(22.92%VS 20.83%,P>0.05).结论:中药灌肠联合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效果明显,且安全性高,副作用少,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徐伟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宫腔粘连电切术后再粘连的防治方法新进展

    宫腔粘连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子宫内膜基底层损伤而导致子宫壁相互粘连的病理现象.宫腔镜下宫腔粘连电切术可有选择性地分离粘连组织,而且还可以避免对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的损伤,已被视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技术,但仍存在较高的复发率.本文总结了治疗术后防止再粘连的几种疗法,为以后的研究提供部分参考.

    作者:刘碧星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效果

    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运用.方法:选择我院于2015年3月-2016年9月收治的11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8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3.10%,对照组为65.52%,两组对比,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焦虑评分对比,P<0.05.结论:给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中西医结合护理有一定的疗效,值得运用.

    作者:陈西伟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针灸治疗顽固性呃逆5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顽固性呃逆的疗效.方法:笔者用针灸治疗顽固性呃逆患者50例,与西医对症治疗顽固性呃逆患者50例进行临床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的显著好转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74%、90%,明显高于对照组(44%、54%),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灸治疗顽固性呃逆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张家华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参苓白术散合四妙散在功能性下肢水肿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目的:观察与探究对功能性下肢水肿患者采用参苓白术散合四妙散治疗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影响.方法:随机将我院70例接受治疗的功能性下肢水肿患者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5例.参苓白术散应用于对照组患者中,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四妙散对治疗组进行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状况.结果: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功能性下肢水肿患者采用参苓白术散合四妙散进行治疗,其临床价值高,安全性好,可有效提高总有效率,适合推广应用.

    作者:方珣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观察中西医药物结合针灸治疗突发耳聋患者的效果

    目的:观察中西医药物结合针灸治疗突发耳聋患者的效果.方法:2016年1月-2017年3月,80例患者均为我院耳鼻喉科初诊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单独采取针灸治疗,观察组基于针灸疗法,采取中西医药物结合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症状改善时间、血清内皮素(ET)、一氧化氮含量(NO)、听阈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1)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57.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0%,明显更高,数据差异显著,P<0.05.(2)和对照组对比,观察组眩晕、耳鸣、听力降低症状改善的时间明显更短,数据差异显著,P<0.05.(3)和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治疗后血清内皮素(6.99±1.80)明显更低,一氧化氮含量(69.51±9.33)明显更高,数据差异显著,P<0.05;和治疗前对比,观察组治疗后血清内皮素明显降低,一氧化氮含量明显上升,数据差异显著,P<0.05.(4)和对照组(48.45±2.88)对比,观察组治疗后听阈水平(27.38±3.08)明显更低,数据差异显著,P<0.05;和治疗前(64.82±2.29)对比,观察组治疗后听阈水平明显降低,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西医药物结合针灸治疗突发耳聋患者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耳聋症状,提高听力水平,促进耳内血液循环,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张卫娟;钟鸣;张霞红;钟福娣;罗美文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瘀血痹通丸治疗脑梗死(恢复期)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瘀血痹通丸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于2014年10月-2016年11月对106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进行分析,随机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实验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瘀血痹通丸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4.34%、66.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所下降,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有所提高,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瘀血痹通丸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疗效显著.

    作者:陈巧玲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针刺治疗加身痛逐瘀汤对风湿性关节痛的临床效果

    目的:分析针刺加身痛逐瘀汤治疗风湿性关节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我科收治的152例风湿关节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针刺治疗,观察组采取针刺加身痛逐瘀汤联合治疗,治疗周期均为3个疗程,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2.1%,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1.6%,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9%,对照组为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加身痛逐瘀汤治疗风湿性关节痛有显著疗效,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作者:廖曼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快速康复外科在食管癌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方法,以期能够减轻患者的手术应激反应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四外科治疗的40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遵循快速康复外科理念,采用术前教育、术后有效的镇痛、限制液体输入、加强各种引流管的护理、术后早期活动与早期进食等措施.结果:本组患者中术后发生呼吸道感染2例、心律失常1例.患者的应激症减少,手术切口感染等并发症较轻,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所有患者术后均停止临床支持和干预,达到临床出院标准后予以出院.结论:食管癌围手术期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的治疗效果十分显著,促进了患者术后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冯淑芬;甘红;郑碧莉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背部走罐配合悬灸涌泉穴治疗失眠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背部走罐配合悬灸涌泉穴治疗失眠的疗效.方法:将64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采用背部走罐配合悬灸涌泉穴疗法的为治疗组,采用口服舒乐安定治疗的为对照组,均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统计分析.结论:采用背部走罐配合悬灸涌泉穴治疗失眠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口服舒乐安定,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钱明华;章新玲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一测多评法优选不同产地红景天中活性成分含量的研究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对不同产地红景天中5个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选择四川、西藏、青海、临江等地的红景天,采用外标法对不同产地的红景天中的红景天苷、酪醇、没食子酸、儿茶素、表儿茶素进行含量测定,同时建立红景天苷与酪醇、没食子酸、儿茶素、表儿茶素的相对校正因子,利用该校正因子对这5种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采用校正因子计算与外标法测定的红景天中5种活性成分含量误差在5% 之内,没有显著差异.结论:采用红景天苷与酪醇、没食子酸、儿茶素、表儿茶素同时测定的一测多评法在控制不同产地红景天药材质量方面是准确、可行的科学依据.

    作者:刘建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艾灸治疗艾滋病腹泻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艾灸疗法治疗艾滋病腹泻-脾气虚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艾滋病腹泻-脾气虚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给予病原学治疗,神阙穴、天枢穴、足三里穴艾灸治疗;对照组25例,给予病原学治疗,口服黄连素片和糖盐水补液治疗,每日2次,每次时间为20min,7d为一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临床症状积分及腹泻临床有效率.结果:两组治疗后的中医临床症状积分有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疗法治疗艾滋病腹泻-脾气虚型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有效率,且操作简单易行、便于推广.

    作者:原海珍;侯明杰;张雪;赵清霞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天麻醒脑胶囊合脑得生颗粒治疗脑出血后遗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天麻醒脑胶囊合脑得生颗粒治疗脑出血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脑出血后遗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西医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天麻醒脑胶囊合脑得生颗粒治疗;3个月为一个疗程,观察并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2.50%,治疗组有效率为95.00%,两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天麻醒脑胶囊合脑得生颗粒治疗脑出血后遗症安全可靠,有显著疗效.

    作者:王国旗;房志鑫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马丹阳十二穴加减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体会

    目的:探究临床中马丹阳十二穴加减治疗颈性眩晕的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50例颈性眩晕患者,根据临床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CD检测结果、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LVA(57.19±10.33)cm/s、RVA(58.57±12.30)cm/s、BA(38.04±7.35)cm/s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6.00%,观察组为92.0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均未出现异常情况,心率、血压、体温等生命体征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马丹阳十二穴加减治疗颈性眩晕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液循环,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周渲芸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云南红药胶囊治疗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临床观察

    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表现为异常子宫出血,病久易导致贫血,给患者带来不良的生理及心理影响.临床治疗方法以药物保守治疗为主,本院运用云南红药胶囊联合妈富隆治疗该病,疗效显著.

    作者:赵素玲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左肝升法在顽固性血管性头痛中的临床运用

    血管性头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顽固性血管性头痛是慢性头痛中常见的一种.临床实践中发现相当多的顽固性血管性头痛患者并非单纯由于肝经风火、肾精亏虚引起头痛,而是由于肝阳不足,阴寒凝滞,疏泄失常,升发不及所致,此类患者往往脉弦细或沉细无力,以反复发生的巅顶、偏侧或双侧头痛为特征,受凉、劳累或情绪激动时多发,伴有呕吐痰诞,失眠多梦,食欲不振等,采用平肝潜阳、补养阴血等方法效果不理想,根据中医五脏图辨证施治原则,在治疗上注重扶阳抑阴,调枢机,畅中焦,引导气机升降,以左肝升法温通肝阳,升发肝气,疏肝柔肝,散寒止痛,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邱莉芳;毛嘉媛;韦柳艳;陈晓锋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麝香药线埋线治疗中风后遗症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麝香药线埋线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入院前经CT或MRI确诊的中风后遗症患者,按就诊时间随机分为PGLA埋线组和麝香药线埋线组各30例,两组患者埋线选穴相同,埋线手法相同,PGLA埋线组用PGLA植物蛋白线,麝香药线埋线组用自制麝香药液浸泡后的4.0医用缝合羊肠线.两组患者均隔4d埋线一次,每次选4~6穴,10次为一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后遗症均有改善,生活自理能力、语言、肢体功能均有恢复,麝香药线埋线组总有效率为93.33%,PGLA埋线组为83.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麝香药线埋线组疗效明显优于PGLA埋线组,麝香药线埋线治疗中风后遗症可以更好地促进瘫痪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患者自理能力,恢复劳动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禹锋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乳腺癌保乳术后同步放化疗对患者机体免疫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乳腺癌保乳术后同步放化疗对患者机体免疫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期间在我院行保乳术的乳腺癌患者,共计74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放疗方式治疗,而观察组患者术后同步放化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对比患者外周血CD3+、CD4+、CD8+细胞百分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局部复发率为8.1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32%,差异对比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外周血CD3+、CD4+、CD8+百分率之间差异不够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乳腺癌保乳术后同步放化疗,能够明显降低患者局部复发率,同时安全性、可靠性较高,在临床中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李朝战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三妙散加味联合丙磺舒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80例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三妙散加味联合丙磺舒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80例的疗效.方法:从2013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到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中选取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表法将8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分成参照组(n=40)与研究组(n=40),参照组患者给予丙磺舒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三妙散加味联合丙磺舒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总有效率与参照组相比,组间存在较大差异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妙散加味联合丙磺舒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能够获得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其临床症状.

    作者:胡娟娟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椎枕肌-椎动脉疼痛反射弧在颈性眩晕中意义及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颈性眩晕与椎枕肌痉挛、椎动脉血流变的关系.方法:将2010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颈性眩晕患者84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中:男16例,女26例;年龄20~51岁,平均29.57岁;对照组中男17例,女25例;年龄19~52岁,平均30.82岁.治疗组患者使用SDS颈椎牵引治疗,对照组使用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椎枕肌厚度、椎枕肌表面电位波幅、颈椎动脉第3段口径及血流指数和症状评分并对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前椎枕肌厚度为(15.11±0.11)mm、椎枕肌表面电位波幅均值为(23.12±3.15)μV、波幅峰值为(22.79±4.12)μV、颈椎动脉第3段口径为(2.72±0.15)mm,血流速度为(34.25±9.15)cm/s,治疗前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椎枕肌厚度为(9.02±0.13)mm、椎枕肌表面电位波幅均值为(10.52±1.09)μV、波幅峰值为(15.56±3.45)μV、颈椎动脉第三段口径为(3.81±0.27)mm,血流速度为(49.07±8.79)cm/s,治疗后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年颈性眩晕与椎枕肌痉挛关系密切且予肌肉解痉或镇痛治疗后眩晕症状缓解明显.

    作者:黄素芳;王朝亮;刘翠翠;张绪翠;葛庆玲;李靖 刊期: 2017年第31期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